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文件
  1. [主題分類] 科技教育/教育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16-12-26
  6. [發文字號] 京教基一〔2016〕11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17-01-05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年 第期(總第期)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印發《北京市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2016年修訂)》的通知

列印
字號:        

京教基一〔2016〕11號

各區教委、燕山教委: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的通知》(教基一﹝2015﹞5號)(以下簡稱《守則》)要求,我委研究制定了《北京市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2016年修訂)》(以下簡稱《規範》)。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並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學習落實《守則》和《規範》的重要意義

  《守則》和《規範》是中小學開展行為規範教育的指導性文件,貫徹落實《守則》和《規範》是深化中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舉措。各學校要進一步明確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任務,深入開展行為規範教育,增強教育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引導學生“係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通過多種形式組織幹部教師深入學習、提高認識,並通過家長會等形式向家長進行宣傳,讓家長周知,確保學校和家庭在學生行為規範教育目標、內容和要求上的一致,形成教育合力。 

  二、加強宣傳,使中小學生熟知《守則》和《規範》內容要求

  各學校要在校園和教室顯著位置張貼《守則》和《規範》,利用校園電視台、廣播站、校園網、學校微信公眾號等陣地開展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教育氛圍。要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特別是德育課程的教育作用,在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等課程中重點突出行為規範教育。要將《守則》和《規範》教育與校風、班風和學校文化建設相結合,通過主題班校會、國旗下講話等多種途徑開展宣傳教育,使每名中小學生記住並理解《守則》和《規範》的內容要求,增強學生的自律意識和以此約束自身行為的自覺性。

  三、知行統一,增強中小學行為規範教育的實效性

  中小學落實《規範》要突出重點,加強工作針對性,找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常抓不懈,狠抓落實。要注重踐行,充分利用博物館、紀念館、實踐活動基地等場所,不斷開闢和拓展行為規範教育活動的空間,結合公益勞動、社區服務、志願服務等形式,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在實踐體驗和道德辨析中將《規範》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養成遵守《規範》的自覺性,增強教育的實效性,進而促進良好班風和校風的形成。學校要把行為規範教育向所在社區公佈,爭取家庭和社會的支援並接受社會各方面的監督。

  四、樹立榜樣,發揮教育的示範引領作用

  各學校可以通過“尋找身邊道德榜樣”“最美孝心少年”“曬一曬我的好習慣”“文明之星評選”等教育活動,在學生中樹立踐行《規範》的典型,引導學生發現榜樣、學習榜樣、爭做榜樣,努力做到心靈純潔、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讓遵守《規範》成為中小學生群體中的新風尚。教師要身體力行,率先垂范,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以一言一行帶動和影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努力成為學生成長發展的引路人。要爭取家長的積極支援和配合,開展傳承好家風活動,引導鼓勵家長為學生做示範,做表率。

  五、機制保障,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管理

  學校要整體規劃,認真組織實施行為規範教育,將其納入年度工作計劃,通過日常管理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形成長效機制。市教委將研製並下發《北京市中小學生養成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以《規範》為抓手,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行為實踐、制度保障等系列舉措,加強學校養成教育工作。將學校行為規範教育效果作為中小學文明校園創建的重要指標,切實促進學校改進與發展,形成文明、和諧、向善、向上的校園風氣。將學生行為規範表現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不斷提升中小學生國家意識、法治意識、道德意識、社會責任意識、生態文明意識,引導學生逐步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綜合素質提升。

  2004年印發的《北京市中小學生守則》、《北京市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北京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自本文件印發之日起廢止。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2016年12月26日

  附件

北京市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

(2016年修訂)

  一、愛黨愛國愛人民。了解黨史國情,珍視國家榮譽,崇敬英雄模範。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産黨。尊敬國旗、國徽。升降國旗脫帽、肅立,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會唱國歌,聲音洪亮。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解民族傳統節日的含義。

  二、勤奮學習。學習態度端正,有適合的學習方法,專心聽講,學會獨立思考,樂於科學探索。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文藝、體育、科技等方面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三、健康身心。培養運動興趣,養成鍛煉習慣。按時作息,合理飲食,講究衛生。讀、寫、坐、立、行姿勢正確。樂觀向上,了解自我,有學習、生活目標。善於和他人溝通合作,遇到困難和挫折積極面對。

  四、勤儉自立。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生活不攀比。自己事情自己做,學會管理個人生活,掌握基本的勞動、生活技能。

  五、珍愛生命。熱愛生活,懂得生命的寶貴。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方法。未經父母或監護人同意,不在外邊留宿。不接受陌生人贈予的物品。拒絕煙酒,遠離毒品。

  六、遵紀守法。遵守校規校紀,了解個人成長、社會生活必需的法律法規,依法規範自身行為。明辨是非,有正義感,學會運用法律方式維護自己的權益。

  七、孝敬父母。體諒父母辛勞,關心父母健康,積極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聽從父母的教導,主動與父母交流,禮貌回答問話。外出和回到家時主動與家人打招呼。

  八、尊敬老師。見到老師行禮,主動問好。回答老師問題要起立,進入辦公室要經過老師同意。接受老師的幫助和教育,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和建議,知錯就改。

  九、團結同學。熱愛集體,關愛同學。同學之間相互尊重,互相幫助。善於發現、樂於學習同伴的長處和優點,分享彼此的成長進步。發生矛盾時多做自我批評。

  十、誠實守信。真誠待人,信守諾言。不説謊,不作弊。答應別人的事努力做好,借別人的東西按期歸還,拾到他人的財物及時交還。

  十一、舉止有禮。衣着得體,行為端莊。自覺使用禮貌用語及體態語。尊重他人隱私,不妨礙他人的工作、學習和休息。尊重不同民族風俗習慣。尊重世界各地文化差異,在國際交往中真誠友好,大方自信。

  十二、遵守規則。認識並遵守交通標誌、標線和信號燈。乘坐公交車、地鐵及購物時自覺排隊,主動給老幼病殘孕人士讓座,公共場所靠右行走。觀看演出或比賽時,遵守場館要求。在圖書館閱覽或博物館參觀時保持安靜。

  十三、愛護環境。熱愛大自然,保護動植物。出行儘量選擇步行、騎車和公共交通工具。節約資源,水龍頭隨手關緊,不用燈時隨手熄滅,用餐不剩飯和菜。愛護公共財物,維護環境衛生,自覺進行垃圾分類。

  十四、熱心公益。樂於奉獻,有社會責任感。關心和幫助有困難的人。主動進行實名志願者註冊,積極參加校內外公益活動和志願服務。

  十五、文明上網。合理使用網路,瀏覽健康內容。利用網路資源提高學習與生活品質。以規範、文明語言發表網路言論,傳播正能量。

分享:
相關解讀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