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文件
  1. [主題分類] 民政、扶貧、救災/優撫安置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民政局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2016-06-28
  5. [成文日期] 2016-06-28
  6. [發文字號] 京民優發〔2016〕276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16-07-20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年 第期(總第期)

北京市民政局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北京市公安局 北京市國家安全局 北京市司法局 北京市財政局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關於印發《〈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實施辦法》的通知

列印
字號:        

京民優發〔2016〕276號

各區民政局、公安分局、國家安全局、司法局、財政局、教育委員會、交通委員會(局)、市各中級人民法院、北京知識産權法院、各區人民法院、北京鐵路運輸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各分院、各區人民檢察院、北京鐵路運輸檢察院:

  現將《〈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實施辦法》印發你們,請遵照執行。

北京市民政局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北京市公安局 北京市國家安全局

北京市司法局 北京市財政局 北京市交通委會

2016年6月28日

《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實施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做好本市人民警察的撫恤優待工作,激勵人民警察的奉獻精神,根據《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民發〔2014〕101號)和國家及本市有關政策、法規,結合實際制定《〈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

  第二條 本《實施辦法》所稱人民警察,是指具有本市戶籍的公安機關(含鐵路、交通、民航、森林公安機關和海關緝私部門)、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

  傷殘人民警察、人民警察烈士遺屬、因公犧牲人民警察遺屬、病故人民警察遺屬是本《實施辦法》規定的撫恤優待對象,依照本《實施辦法》的規定享受撫恤優待。

  第三條 人民警察撫恤優待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專款專用,接受財政部門、審計機關的監督。

  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對人民警察撫恤優待事業提供捐助。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要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作用,認真履行職責,嚴格執行現行優撫法規、政策,根據人民警察的工作性質,準確、及時辦理人民警察的傷亡撫恤事宜。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和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各級政法機關)要做好撫恤優待政策的執行、宣傳工作,關心撫恤優待對象的工作和生活,依據有關規定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

  第六條 各級政法機關的政治工作部門負責辦理人民警察撫恤優待的具體工作。

  各級政法機關的政治工作部門應當嚴格管理傷亡人民警察的有關材料,按照相關規定,按烈士、因公犧牲、病故、傷殘分類建立檔案,長期保存。

第二章 死亡撫恤

  第七條 人民警察死亡被評定為烈士、被確認為因公犧牲或者病故的,其遺屬依照本《實施辦法》規定享受撫恤。

  第八條 人民警察死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評定為烈士:

  (一)在依法查處違法犯罪行為、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執行反恐怖任務和處置突發事件中犧牲的;

  (二)搶險救災或者其他為了搶救、保護國家財産、集體財産、公民生命財産犧牲的;

  (三)在執行外交任務或者國家派遣的對外援助、維持國際和平任務中犧牲的;

  (四)在執行武器裝備科研試驗任務中犧牲的;

  (五)其他犧牲情節特別突出,堪為楷模的。

  人民警察在處置突發事件、執行邊海防執勤或者搶險救災任務中失蹤,經法定程式宣告死亡的,按烈士對待。

  第九條 人民警察死亡後,申報烈士的,按照《烈士褒揚條例》和本市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條 人民警察死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確認為因公犧牲:

  (一)在執行任務或者在上下班途中,由於意外事件死亡的;

  (二)被認定為因戰、因公致殘後因舊傷復發死亡的;

  (三)因患職業病死亡的;

  (四)在執行任務中或者在工作崗位上因病猝然死亡,或者因醫療事故死亡的;

  (五)其他因公死亡的。

  人民警察在處置突發事件、執行邊海防執勤或者執行搶險救災以外的其他任務中失蹤,經法定程式宣告死亡的,按照因公犧牲對待。

  第十一條 人民警察因公犧牲,由市級政法機關審查確認,由市民政局復核,實施監督。

  其中,國家安全機關人民警察因公犧牲由市級以上國家安全機關審查確認,由同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復核,實施監督。

  第十二條 因公犧牲人民警察到民政部門復核時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所在市級政法機關政治工作部門的審核意見;

  (二)犧牲人員犧牲情節的相關材料;

  (三)相關當事人或者目擊者等有關證明材料;

  (四)犧牲人員生前主要表現;

  (五)犧牲人員家庭成員情況等。

  第十三條 人民警察除第十條第一款第三項、第四項規定情形以外,因其他疾病死亡的,確認為病故。

  人民警察非執行任務死亡,或者失蹤經法定程式宣告死亡的,按照病故對待。

  人民警察病故,由所在單位的區級以上政法機關確認。

  第十四條 對烈士遺屬,由遺屬戶籍所在地區民政部門發給國家民政部統一印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烈士證明書》。對因公犧牲和病故人民警察的遺屬,由人民警察所在單位的區級以上政法機關分別發給國家民政部統一印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因公犧牲證明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病故證明書》。證明書的管理,按照民政部和本市有關規定執行。

  證明書的持證人應由烈士、因公犧牲、病故人民警察的父母(撫養人)、配偶、子女協商確定,協商不通的,按照下列順序確定一名持證人:(一)父母(撫養人);(二)配偶;(三)子女。有多個子女的,發給長子女。無上述對象,發給兄弟姐妹,有多個兄弟姐妹的,發給其中的長者。沒有遺屬的,由證明書發放機關存檔。

  確定持證遺屬後,原則上不再更改持證人和更換證明書。

  第十五條 人民警察死亡被評定為烈士的,依照《烈士褒揚條例》的規定發給遺屬國家烈士褒揚金,其標準為烈士犧牲時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30倍。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評定為烈士的,同時發給遺屬地方烈士褒揚金,標準為烈士犧牲時上一年度本市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10倍。

  第十六條 人民警察死亡,根據其死亡性質和死亡時的月工資標準(基本工資和警銜津貼),發給其遺屬一次性撫恤金,標準是:

  烈士、因公犧牲的,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40個月的工資;

  病故的,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40個月的工資。

  第十七條 獲得榮譽稱號和立功(含死亡後追記、追認功勳)的人民警察死亡後,按以下比例增發一次性撫恤金:

  (一)獲得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英雄模範榮譽稱號的,增發35%;

  (二)獲得中央政法機關及市級黨委、政府授予英雄模範榮譽稱號的,增發30%;

  (三)立一等功的,增發25%;

  (四)立二等功的,增發15%;

  (五)立三等功的,增發5%。

  多次獲得榮譽稱號或者立功的,按照其中最高等級獎勵的增發比例,增發一次性撫恤金。

  離退休人民警察死亡,增發一次性撫恤金按上述規定執行。

  第十八條 烈士的一次性撫恤金、增發一次性撫恤金,由頒發烈士證書的區財政支付,區民政部門發放;國家和地方烈士褒揚金由中央和市財政支付,由頒發烈士證書的區民政部門先行墊資發放;因公犧牲、病故人民警察的一次性撫恤金、增發一次性撫恤金,由所在單位的區級以上政法機關發放。

  第十九條 烈士褒揚金、一次性撫恤金髮給烈士、因公犧牲、病故人民警察的父母(撫養人)、配偶、子女,無父母(撫養人)、配偶、子女的,發給未滿18周歲的兄弟姐妹和已滿18周歲但無生活費來源且由該人民警察生前供養的兄弟姐妹。對分配數額協商一致的,按照協商確定的數額發放;協商不成的,按照人數等額發放。

  第二十條 對符合享受定期撫恤金條件的烈士遺屬,由遺屬戶籍所在地的區民政部門發給定期撫恤金。

  對因公犧牲和病故人民警察遺屬,由人民警察所在單位的區級以上政法機關參照因公犧牲、病故軍人遺屬享受定期撫恤金的條件和標準發給生活困難補助費。

  第二十一條 享受定期撫恤金或遺屬生活困難補助的人員死亡,從死亡的下月起停發定期撫恤金或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其中:

  (一)烈士遺屬、因公犧牲人民警察遺屬、病故人民警察遺屬,由原發放單位另外增發6個月的定期撫恤金或生活困難補助費作為喪葬補助費;

  (二)因戰、因公致殘的1-4級傷殘人民警察因舊傷復發死亡的,由人民警察所在單位按照因公犧牲人民警察的撫恤金標準發給其遺屬一次性撫恤金,其遺屬享受因公犧牲人民警察遺屬撫恤待遇;

  (三)因戰、因公致殘的1-4級傷殘人民警察因病死亡的,其遺屬享受病故人民警察遺屬撫恤待遇;

  (四)因戰、因公致殘的傷殘人民警察因病死亡的,由所在單位對其遺屬增發12個月的傷殘撫恤金,作為喪葬補助費。

  第二十二條 對生前作出特殊貢獻的因公犧牲、病故人民警察,除按照本《實施辦法》規定發給其遺屬一次性撫恤金外,政法機關可以按照有關規定發給其遺屬一次性特別撫恤金。

  第二十三條 人民警察失蹤,經法定程式宣告死亡的,在其被評定為烈士、確認為因公犧牲或者病故後,又經法定程式撤銷對其死亡宣告的,由原評定或者確認機關取消其烈士、因公犧牲人民警察或者病故人民警察資格,並由發證機關收回有關證件,終止其家屬原享受的撫恤優待待遇。

第三章 傷殘撫恤和優待

  第二十四條 人民警察傷殘,按致殘性質分為:

  (一)因戰致殘;

  (二)因公致殘。

  第二十五條 因第八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之一導致傷殘的,認定為因戰致殘;因第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之一導致傷殘的,認定為因公致殘。

  因戰、因公致殘性質的認定由相關市級政法機關政治工作部門提出意見,市民政部門審核認定。審核時需提供市級政法機關政治工作部門因戰、因公的相關認定的材料及書面意見。

  第二十六條 傷殘的等級,根據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確定,由重到輕分為一級至十級。傷殘等級的具體評定標準,參照《軍人殘疾等級評定標準》執行。

  第二十七條 人民警察因戰、因公負傷和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符合評定傷殘等級條件的,應當在因戰、因公負傷和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3年內提出申請。

  傷殘人民警察的殘情醫學鑒定,由其戶籍所在地的區民政部門指定的傷殘醫學鑒定機構作出;職業病的殘情醫學鑒定,由市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指定的鑒定機構作出。

  第二十八條 人民警察傷殘等級評定程式,由相關市級政法機關政治工作部門提出因戰、因公負傷的認定意見後,按照《傷殘撫恤管理辦法》和本市有關規定辦理。

  申請評殘的人民警察所在單位應把評殘情況逐級報至市級政法機關政治工作部門備案。

  第二十九條 人民警察符合評殘條件,並經市民政部門審批通過的,由市民政部門辦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傷殘人民警察證》,並通過區民政部門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傷殘人民警察證》發給本人所在單位,由所在單位轉交本人。

  第三十條 人民警察被評定傷殘等級後,傷殘情況發生明顯變化,原定傷殘等級與現傷殘情況明顯不符的,應按規定調整傷殘等級。

  第三十一條 傷殘人民警察,按照傷殘等級享受傷殘撫恤金。傷殘撫恤金由發給其傷殘證件的區民政部門發給,其標準按照《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及本市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二條 傷殘人民警察舊傷復發住院治療期間的伙食補助費、經批准到外地就醫的交通食宿費用,已經參加工傷保險的,按照工傷保險有關規定執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由所在單位參照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有關規定負責解決。

  傷殘人民警察需要配製假肢、輪椅等輔助器械的,已經參加工傷保險的,按照工傷保險有關規定執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參照殘疾軍人的有關規定,由其所在單位負責解決。

  第三十三條 對符合相關規定的一級至四級傷殘人民警察按月發給護理費,護理費的標準為:

  (一)一級、二級傷殘的,為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

  (二)三級、四級傷殘的,為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40%。

  傷殘人民警察的護理費,已經參加工傷保險的,按照工傷保險有關規定執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由所在單位負責解決。

  第三十四條 傷殘撫恤優待關係轉移時,當年的傷殘撫恤金由遷出地民政部門發給,從第二年起,由遷入地民政部門發給。

  第三十五條 傷殘人民警察憑《中華人民共和國傷殘人民警察證》優先購票乘坐境內運作的火車、輪船、長途公共汽車以及民航班機,享受減收正常票價50%的優待。

  傷殘人民警察憑《中華人民共和國傷殘人民警察證》免費乘坐市內公共汽電車(常規交通)和軌道交通工具。

  第三十六條 傷殘人民警察本人、烈士子女、因公犧牲人民警察子女、一級至四級傷殘人民警察子女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享受教育優待。

第四章 附 則

  第三十七條 未列入行政編制的人民警察的撫恤優待,參照本《實施辦法》執行,其撫恤費由所在單位按規定發放。

  第三十八條 公安機關邊防、消防、警衛等現役編制人民警察撫恤優待待遇,按照《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和有關政策規定執行。

  第三十九條 戶籍在京外但行政編制和人事關係在京政法單位且工資納入市財政統發的人民警察;戶籍在京外但已正式辦理錄用手續且工資納入市財政統發正在辦理戶籍進京的人民警察,參照本《實施辦法》相關規定進行撫恤優待,有關事項由其人民警察人事關係所在政法單位的所在區民政部門負責辦理。

  第四十條 本《實施辦法》規定的撫恤優待對象被判處有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或者被通緝期間,中止其撫恤優待待遇;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取消其撫恤優待資格。

  第四十一條 本《實施辦法》由市民政局會同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局、國家安全局、司法局負責解釋。

  第四十二條 本實施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1999年3月10日印發的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民政局《關於印發〈北京市公安局人民警察傷亡撫恤暫行辦法〉(試行)的通知》(京公政字[1998]977號)同時廢止。

分享:
相關解讀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