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文件
  1. [主題分類] 農業、林業、水利/林業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豐台區人民政府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12-02-21
  6. [發文字號] 豐政發〔2012〕20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12-02-21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年 第期(總第期)

北京市豐台區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實施平原地區造林工程建設的意見

列印
字號:        

豐政發〔2012〕20號

各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區政府各委、辦、局,各區屬機構:

  豐台區森林資源主要分佈在山區,河西地區林木綠化率超過50%,而河東地區的林木綠化率僅有25%,佈局不夠合理,生態系統脆弱,品質不高,功能不強,呈現人口多、林地少,林帶多、片林少的狀況,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迫切需求。為建設大規模森林景觀,構建佈局合理、功能完備、效益顯著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維護豐台區生態平衡,保障生態安全,提升區域生態環境,滿足全區人民生態需求,緩解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實現綠色發展、集約發展、和諧發展的目標,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建設綠色北京和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戰略部署,按照“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綠色增長,森林擁抱城市、綠色引領生活”的理念,在平原地區營造點線面、網帶片、林園水相結合的大面積、高水準、有特色、多功能的都市森林景觀,構建樹種豐富、結構合理、自然協調、穩定健康的森林生態體系,緩解日益增長的人口、資源、環境壓力,改善城市生態系統,滿足市民生活需求,提高生態承載能力、綠色增長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打造“生態強區”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與豐台區總體規劃、綠地系統規劃、鄉鎮區域規劃、土地資源利用規劃等緊密銜接,多規合一。打破鄉鎮行政界線,統一規劃,合理佈局,統籌安排,分步實施。

  2.堅持生態優先、自然和諧。按照適地適樹、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要求,重點營建樹種豐富、結構合理、自然協調、穩定健康的森林植物群落,形成近自然、原生態的森林景觀。

  3.堅持以人為本、突出特色。以滿足市民休閒游憩和生産生活需求為導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整體自然生態景觀營造,體現區域文化內涵,發揮生態、文化、經濟、社會等多種功能效益。

  4.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平原地區造林工程建設屬於社會公益事業,是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要堅持政府主導,加大公共財政投入,由市、區兩級政府投資分擔。鼓勵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

  5.堅持科技支撐、創新驅動。堅持高標準設計、高水準建設、高效能管理,打造精品;整合推廣耐旱節水、生態節能等新技術和新材料,提高建設成效。

  6.堅持政策推動、惠及民生。充分利用邊角地、廢棄地、不宜耕作地等土地資源,採取流轉租地方式,建立租地補償長效增長機制;以當地農民為主體,建立營造、養護專業隊伍,增加就業崗位;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和生態文化、森林旅游等綠色産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就業增收。

  二、主要任務

  (一)建設目標

  從2012年開始,利用5年時間,使全區新增高品質森林2.9萬畝,2012年啟動實施5000畝造林綠化建設,後四年每年實施6000畝。推進平原地區造林建設,整體上要以大面積森林為基底,大型生態廊道為骨架,郊野公園組團為亮點,多密度健康綠道為網路,努力構建點線面、帶網片、林園水相結合的森林生態系統,形成林地成片、綠道縱橫、公園鑲嵌、林水相依的大森林景觀和“城市青山環抱、周邊森林環繞”的大生態格局。

  通過5年的時間,實施2.9萬畝的平原地區造林工程完成後,將在豐台區形成“兩帶、三園、多廊道”的空間格局,初步形成“山區綠屏、平原綠網、城市綠景”三大生態體系建設。“兩帶”是永定河生態發展帶和第一道綠化隔離帶。永定河生態發展帶由園博園和曉月湖、宛平湖、園博湖組成“三湖一園”,形成千畝連續水面,是距離京城最近的“一盆清水”,營造水綠交融、林水相依的生態景觀,構成城市四大“綠肺”,拓展綠色空間。第一道綠化隔離帶是槐新、綠堤、經儀、看丹公園等十三個“以野為魂、以林為體”的郊野公園和西局、槐房、葆臺、老莊子等千畝綠化隔離綠地,隔離城市之間,緩解熱島效應,滿足市民休閒需求,推動農村城市化、城市現代化的進程;“三園”是在西部地區通過集中連片、成帶連網的營建大規模森林,萬畝北宮森林公園、千畝中華名棗博覽園和青龍湖郊野休閒園,構建生態型、景觀型、游憩型森林景觀,實現景觀多樣化、功能多元化的西部生態旅游發展區。“多廊道”是在西六環路、京九鐵路延長線、京原鐵路、京滬高鐵等多條道路鐵路兩側建造綠色通道,連接城市週邊,形成色彩靚麗、特色鮮明的景觀大道,提升高速路出入口、河流交匯點、進出京路口等重要節點的綠化景觀,構建平原地區綠色生態體系骨架。

  平原地區是我區重要的拓展區和發展區,加快推進造林綠化,建設大規模、大尺度的城市森林,形成南部郊野田園,中部濱水綠帶,西部山林野趣,構建佈局合理、功能完備、效益顯著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將提升我區生態環境,滿足市民生態需求,將使豐臺成為環境優美、生態良好、人與自然和諧、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的生態強區。

  (二)建設範圍

  空間佈局是:按照“重點突出、集中連片、成帶成網”的原則,根據北京市確定的“兩環、三帶、九楔、多廊”的空間佈局,與豐台區總體規劃、綠地系統規劃、鄉鎮區域規劃、土地資源利用規劃、重大項目等緊密銜接,構建豐台區2012年平原地區造林工程“一點、三線”的建設佈局。即:“一點”,南苑鄉槐房村形成森林景觀;“三線”,六環路、京九延長線、京滬高鐵沿線形成永久綠化帶。具體建設任務是:2012年我區計劃實施5660畝造林綠化任務,主要分佈在盧溝橋鄉、花鄉、南苑鄉、長辛店鎮、王佐鎮5個鄉鎮。其中盧溝橋鄉主要位於重點村(西局村);花鄉主要位於京滬高鐵沿線;南苑鄉主要位於重點村(槐房村);長辛店鎮主要位於京九延線;王佐鎮主要位於六環兩側。

  (三)資金政策

  1.地上物補償。鄉鎮政府負責騰退綠化用地的地上物(包括青苗、構築物、堆料和設施等)補償,補償標準和範圍由鄉鎮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確定,區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獎勵。(獎勵標準:對於符合土地使用用途的地上物拆遷、青苗損失補償按照實際發生作價;對於不符合土地使用用途的地上物拆遷補助參照環境整治政策,給予清運渣土30元/立方米補助款,從區環境整治資金中列支,不足部分經區政府研究後,由區財政給予追加)。對於已取得拆遷補償的土地,不重復享受補助政策。對於農民承包地內的種植苗圃等需補償資金較大的地塊,原則上保留現狀,不納入造林範圍。

  2.佔地補償費。在農村集體土地上實施造林工程的,市政府給予每年每畝補助1500元佔地補償費,補助期限暫定到2028年,並建立動態增長機制。

  3.綠化建設費。按照每畝3萬元標準投入,超出標準部分,自求平衡,由市、區兩級政府按照相應比例分擔。對於區確定的重點地區超出標準部分建設資金,經區政府研究同意後,由區財政追加建設資金。

  4.林地養護費。建成後林木養護管理費每平方米4元,由市、區兩級政府按照相應比例分擔。

  同時,積極探索社會化、市場化投融資方式,鼓勵和吸納社會資金投入綠化建設。

  (四)技術規範

  1.樹種選擇。本着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和生態優先、景觀優美、突出特色的原則,主要栽植檜柏、油松、元寶楓、銀杏、楊樹、白蠟、丁香、榆葉梅、金銀木等樹種。

  2.樹種規格。按照市裏的技術指標實施綠化,常綠樹苗高2.5米以上,落葉喬木胸徑6公分以上,花灌木3年生以上。

  3.科技應用。大力推廣應用抗旱節水、節能環保、森林健康經營等新技術、新材料,全面提高工程建設的科技含量、品質水準和綜合效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區委、區政府成立以李超鋼書記、冀岩區長為組長的平原地區造林工程建設領導小組,以劉宇、張建國兩位副區長為總指揮的指揮部,區發展改革委、區農委、區國土分局、區規劃分局、區財政局、區園林綠化局等18個有關部門和5個鄉鎮政府及1個地區辦事處為領導小組及總指揮部成員單位,全面負責工程建設的組織領導和安排部署,加強督促檢查和績效考核。總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負責組織協調工程建設等具體工作。同時,區政府與各鄉鎮政府簽定目標責任書,納入全區“十二五”重點工程項目督查考核範圍和鄉鎮年度考核指標。各鄉鎮政府是工程建設的責任主體,負責騰退土地進行綠化建設,要成立以黨政主要領導為指揮的指揮部,制定實施方案,統籌安排,細化工作標準,把建設任務和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建立區鄉之間、區級部門之間協調聯動機制,明確職責分工,簡化辦理程式,提高工作效率,紮實推進工程建設。區國土分局要明確平原地區造林工程建設用地的範圍、類型和分佈情況;區國土、發改、財政等部門和各鄉鎮政府要抓緊落實2012年實施造林建設的具體地塊和投資;區園林綠化局要會同規劃、國土等有關部門,組織編制平原地區造林工程實施方案、施工設計方案等工作,全面推進工程建設。

  (二)完善制度,嚴格監管。建立健全項目管理、規劃設計審批、檢查驗收、資金使用、考核獎勵等制度。加大項目前期工作力度,嚴格按照總體規劃審查建設方案,確保實現建設意圖;工程推進中要加強項目動態管理,嚴格落實品質技術標準,加大技術指導、檢查監督力度,嚴把施工建設品質關;工程建成後,區有關部門要建立考核評價獎勵體系,開展工程竣工驗收、效益監測評估和表彰獎勵。

  (三)科技支撐,保證品質。充分發揮科技人才的作用,建立專家技術支撐平臺。嚴格執行《北京市平原地區造林工程建設技術指導意見》,明確生態景觀林、綠色通道、健康綠道、郊野公園、濕地保護等工程建設的品質標準和技術規範。優選苗木、合理配置、科學栽植,重點推廣應用喬木、灌木樹種各20種,常綠樹苗高2.5米以上,落葉喬木胸徑6公分以上,花灌木三年生以上。大力推廣應用抗旱節水、節能環保、森林健康經營等新技術、新材料,全面提高工程建設的科技含量、品質水準和綜合效益。

  (四)加強養護,鞏固成果。要建立嚴格的林木養護管理制度,落實責任,明確養護標準和內容。創新管理機制,市場運作,專業化管理,以鄉鎮為單位組織建立林木養護隊,有條件的可以招聘專業公司,組織雇用以當地農民為主的管護力量,吸納農民就業。區、鄉鎮要定期開展林木養護管理檢查工作,建立長效的評估績效考核機制。鼓勵社會力量,採取林木認養等多種形式參與林木養護管理。

  (五)統籌安排,抓緊實施。國土部門要抓緊明確綠化用地的範圍、類型和分佈情況,區園林綠化局要會同區國土、規劃等有關部門和相關鄉鎮,抓緊組織編制總體規劃。各有關部門和鄉鎮要密切配合,抓緊落實2012年實施5660畝造林綠化建設的具體地塊,做好施工設計、苗木儲備等各項準備工作,舉行啟動儀式,全面推進工程建設,實現平原地區造林工程建設的良好開局。

  (六)廣泛宣傳,全民發動。採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實施平原造林在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綠色增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世界城市中的重大戰略意義,不斷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以實施平原造林工程為契機,廣泛發動、全民動員,採取見縫插綠、拆墻透綠等多種形式,在城區廣泛開展“花園進社區”、“綠植進家庭”等身邊增綠活動;充分利用路邊、地邊、溝邊、渠邊,在農村廣泛開展“植樹進村莊”、“綠化進庭院”等活動,推動綠化美化建設進單位、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努力掀起綠化豐臺、美化家園的新高潮。

二O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分享:
相關解讀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