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政發〔2016〕22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為進一步加強對本市地下文物的保護,市文物局、市規劃委、市規劃設計院和市文物研究所劃定了本市第五批地下文物埋藏區,並已經市政府同意,現予公佈。
第五批地下文物埋藏區圖紙由市文物局、市規劃委、市規劃設計院和市文物研究所另行印發。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6年6月20日
附件1
北京市第五批地下文物埋藏區名單
一、金中都城址地下文物埋藏區(二期)
二、朝陽區辛莊地下文物埋藏區
三、石景山區金頂山地下文物埋藏區
四、房山區岩上遺址地下文物埋藏區
五、房山區南尚樂遺址地下文物埋藏區
六、順義區牛欄山地下文物埋藏區
七、大興區安定鎮地下文物埋藏區
八、漁陽城遺址地下文物埋藏區
九、平谷區馬坊地下文物埋藏區
十、密雲區高各莊古村落及墓葬埋藏區
十一、延慶區水泉溝冶鐵遺址地下文物埋藏區
十二、通州區通州城遺址群地下文物埋藏區
附件2
北京市第五批地下文物埋藏區説明
一、金中都城址地下文物埋藏區(二期)
位置:西城區西南部、豐台區北部、海淀區東南部
佔地面積:2647.6公頃
範圍:東界:北新華街、南新華街、虎坊路、北緯路、太平街
南界:麗澤路、右安門西濱河路、右安門東濱河路
西界:西三環
北界:復興門外大街、復興門內大街、西長安街
文化內涵:建國以來,該區域多次發現遼金時期建築遺址,還曾多次出土漢唐時期文物,對研究遼代南京城、金中都發展演變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二、朝陽區辛莊地下文物埋藏區
位置:朝陽區東風鄉辛莊村
佔地面積:236.3公頃
範圍:東界:現狀鐵路
南界:東壩路、辛莊一街
西界:東四環北路
北界:東風南路
文化內涵:該區域包含兩個家族墓,其一為清代軍機大臣松筠家族墓,另一為常氏家族墓區(墓主為明代常遇春後裔,現存常汝貴誥封碑和常明揚神道碑),對研究松筠家族世系、常氏家族世系以及明清喪葬禮制具有較為重要的價值。
三、石景山區金頂山地下文物埋藏區
位置:石景山區蘋果園
佔地面積:168.1公頃
範圍:東界:蘋果園大街、西山奧園小區東圍墻、北京市水務局黨校西圍墻
南界:蘋果園南路、金頂南路
西界:金頂北街、金頂街
北界:永定河引水渠南堤
文化內涵:該區域內的金頂山上分佈有大量漢代磚瓦,金頂山四週曾發現多座高等級明代墓葬,對北京地區漢代和明代考古研究具有較為重要的價值。
四、房山區岩上遺址地下文物埋藏區
位置:房山區大石窩鎮岩上村
佔地面積:220.1公頃
範圍:東界:小港村集中建設區南側現狀路
南界:獨樹村集中建設區中部現狀路
西界:岩上村集中建設區西側山腳電力線(控制點以文物埋藏區圖紙坐標為準)
北界:貫穿小港村集中建設區西側小山包的東西線(控制點以文物埋藏區圖紙坐標為準)
文化內涵:2006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該區域內發掘東漢磚室墓11座,出土陶盆、陶罐、陶缽、陶甑、陶灶、陶倉、陶井、陶廁、陶燈等隨葬品,對北京地區漢代考古研究具有較為重要的價值。
五、房山區南尚樂遺址地下文物埋藏區
位置:房山區大石窩鎮南尚樂村
佔地面積:230.8公頃
範圍:東界:連接北尚樂村集中建設區南側、惠南莊村集中建設區西北側的現狀路
南界:貫穿周家鋪村集中建設區北側、殷家磨村集中建設區北側、柴飯舖村集中建設區東側的現狀路
西界:南尚樂村集中建設區西側現狀公路(鎮小學東側)
北界:房易公路
文化內涵:該區域為漢代聚落遺址,建國以來曾經出土過大量的灰陶、夾砂紅陶片,器形有罐、盆等,對研究北京地區漢代聚落髮展演變具有較重要的價值。
六、順義區牛欄山地下文物埋藏區
位置:順義區牛欄山及其北部地區
佔地面積:919.0公頃
範圍:東界:懷河西河堤
南界:昌金路
西界:京沈路
北界:北孫各莊村集中建設區南現狀路
文化內涵:該區域自建國以來曾經出土西周銅器窖藏,也曾經出土過漢、唐、遼、金、元、明、清各時期的墓葬,對研究該區域人類活動及喪葬制度變遷具有較為重要的價值。
七、大興區安定鎮地下文物埋藏區
位置:大興區安定鎮
佔地面積:2540.0公頃
範圍:東界:市界
南界:禮劉路、市界
西界:青禮路
北界:現狀鐵路
文化內涵:2013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該區域內發掘漢代磚室墓數座,出土陶制文物數十件;此前,該區域還曾經發現過遼、金、明、清等各時期的墓葬,出土過大量珍貴文物,對研究北京地區自漢代以來的人類活動以及該地區歷史地理變遷等具有較為重要的價值。
八、漁陽城遺址地下文物埋藏區
位置:懷柔區北房鎮梨園莊村、鄭家莊村,密雲區十里堡鎮統軍莊村
佔地面積:328.0公頃
範圍:東界:西統路、鄭家莊村集中建設區東側現狀路
南界:鄭家莊村集中建設區南側現狀路
西界:梨園莊村集中建設區東側現狀路
北界:現狀鐵路
文化內涵:該區域地表分佈有大量漢代磚瓦碎片、陶片,村民生産生活過程中曾發掘出土漢代陶器、銅錢、銅鏡等文物,遺址東北部曾多次發現漢代墓葬,出土過漢代文物,對北京地區漢代考古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
九、平谷區馬坊地下文物埋藏區
位置:平谷區馬坊鎮馬坊工業區
佔地面積:267.7公頃
範圍:東界:密三路
南界:市界
西界:馬李路
北界:馬李路
文化內涵:1997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該區域發掘明、清時期古墓葬100余座,出土大量較為珍貴的文物,對北京地區明清考古研究具有較為重要的價值。
十、密雲區高各莊古村落及墓葬埋藏區
位置:密雲區東邵渠鎮高各莊村北
佔地面積:67.9公頃
範圍:東界:密三路
南界:河東路
西界:東邵渠鎮中心小學西側現狀道路、現狀水溝
北界:現狀水溝、東邵渠村北小山包(山頂海拔134.6米)北側山腳線(控制點以文物埋藏區圖紙坐標為準)
文化內涵:該區域分佈有大量漢代磚瓦及陶器碎片,村民在生産生活中多次發現漢代灶坑、墻基、古井,北部的墓葬區曾發現多座漢代磚室墓,對北京地區漢代考古研究具有較為重要的價值。
十一、延慶區水泉溝冶鐵遺址地下文物埋藏區
位置:延慶區大莊科鄉水泉溝村
佔地面積:12.1公頃
範圍:東界:山腳450米等高線
南界:河口村南峽谷(控制點以文物埋藏區圖紙坐標為準)
西界:山腳440米等高線、現狀路、現狀絕壁
北界:養馬地村北峽谷現狀路
文化內涵:2011年至2012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對延慶區大莊科鄉水泉溝冶鐵遺址進行了初步發掘,發掘遼代冶鐵爐4座,出土冶煉原料、燃料、耐火材料及大量爐渣等遺物,對研究遼代冶鐵技術具有重要的價值。
十二、通州區通州城遺址群地下文物埋藏區
位置:通州區新華街道、中倉街道、北苑街道
佔地面積:380.3公頃
範圍:東界:東關大道、故城東路
南界:玉帶河東街、玉帶河西街
西界:通惠南路
北界:通惠河南河堤
文化內涵:建國以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該地區發掘明清時期建築遺址數座,發掘漢唐時期墓葬數十座,出土大量漢唐及明清時期文物,對研究明清時期城址、明清運河與明清經濟史、漢唐時期喪葬制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