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府文件 > 2016年以後政府文件 > 市政府文件
  1. [主題分類] 衛生、體育/體育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人民政府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15-07-09
  6. [發文字號] 京政發〔2015〕36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15-07-14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年 第期(總第期)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

字號:        

京政發〔2015〕36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精神,著力深化改革,促進體育産業健康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體育健身需求,充分發揮體育消費在推動首都科學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結合本市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對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深化體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體育産業發展,著力擴大體育服務和産品供給,著力優化體育産業結構和空間佈局,著力促進大眾體育消費,加快形成主體多元、有效競爭、充滿活力的市場格局,促進體育産業加快發展,積極引領健康向上的體育消費方式,為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突出首都特色。堅持和強化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立足奧運城市,發揮首都優勢,緊抓申辦2022年冬奧會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契機,將滿足群眾體育需求與促進産業轉型升級相結合,切實採取有力措施,激發體育消費活力,推動體育産業加快發展,使之成為全市經濟轉型升級的新亮點和新增長點。

  ——深化改革創新。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簡政放權,完善配套政策,既要把體制內資源盤活,又要有效激發社會資本參與體育發展的積極性,營造競爭有序、充滿活力的市場環境,推動體育産業與體育事業協調發展。

  ——發揮市場作用。遵循産業發展規律,堅持市場導向,完善市場機制,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加快培育多元市場主體,優化體育産業結構,推動體育産業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不斷拓展體育消費空間。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增強人民群眾參與體育健身的意識,培育體育健身消費理念,激發群眾體育健身熱情;不斷完善基層體育公共服務設施,健全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機制,努力滿足群眾體育健身需求,使體育消費成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基本建成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體育産業體系,全市體育産業總規模超過3000億元,實現增加值500億元左右;體育服務業增加值佔體育産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70%以上。組建一批集團化、連鎖化的大型體育服務企業,培育3至5家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上市體育企業,不斷豐富體育産品和服務供給。市民體育健身和消費意識顯著增強,每人平均體育消費支出明顯提高,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佔總人口比例達到50%以上,體育公共服務基本覆蓋全體市民。

  二、重點任務

  (一)深化體育體制改革

  1.深入推進體育項目職業化改革試點。結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5]11號),改革創新體制,發展足球運動,全面實現足球的社會價值和功能。以足球、籃球、排球三大球為基礎,加快推進網球、檯球、拳擊等關注度高、市場空間大的運動項目職業化、産業化發展。建立和完善職業體育的政策制度體系,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組建職業體育俱樂部和專業體育表演團隊,支援職業體育俱樂部實行會員制。引導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北京首鋼籃球俱樂部、北京汽車排球俱樂部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充分發揮俱樂部的市場主體作用。(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商局)

  2.深入推進體育場館管理改革試點。加快國有體育場館所有權和運營權分離改革試點工作,探索國有體育場館所有權單位在市場化評估的基礎上,以場館資源作價投資入股職業體育俱樂部;探索將國有企業和學校等國有單位的體育場館運營權交由第三方運營機構經營管理,激發體育場館活力。鼓勵本市具有品牌影響力的體育場館運營管理企業通過品牌輸出、管理輸出、專業技術和人才輸出等形式實現規模化、專業化、連鎖化運營。打造2至3家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體育場館運營管理企業。支援發展智慧體育場館,加快利用現代科技方式提升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水準。選擇3至5家體育場館開展混合所有制試點,推行場館設計、建設、運營管理一體化模式,將賽事功能需要與賽後綜合利用有機結合。鼓勵以體育場館為載體,打造城市體育服務綜合體。(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教委、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規劃委、市國資委、市體育局)

  3.深入推進體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推動體育運動人才培養模式多元化,支援社會力量開辦體育運動人才培養機構,支援職業體育俱樂部加大對體育人才培養的投入,支援社會化培養的體育運動人才進入本市各級專業運動隊。開展體育人才自由流動試點,支援運動員、教練員職業化、市場化發展,鼓勵和推動優秀運動員、教練員赴境外接受訓練、培訓和比賽,以提升運動、執教水準;積極吸引境外優秀運動員、教練員及體育教師以多種方式參與本市職業體育發展。(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

  4.深入推進體育賽事管理運營改革試點。鼓勵社會力量投資組建體育賽事企業,舉辦各類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打造自主品牌賽事。豐富業餘體育賽事,鼓勵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學校以及其他各類社會力量廣泛舉辦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各類社會力量舉辦的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予以支援,允許賽事所有權歸相關企業及社會力量所擁有。市公安、城管執法、新聞出版廣電、衛生計生、消防等部門要根據體育行政部門提出的保障要求,積極為各類體育賽事活動提供服務,並明確服務種類、工作流程和收費標準。(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教委、市公安局、市衛生計生委、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市城管執法局、市公安局消防局)

  5.深入推進體育協會實體化改革試點。選擇若干體育行業協會開展改革試點,加快推進與行政機關脫鉤。加強體育協會管理,鼓勵體育類民辦非企業組織發展,積極培育多形式、多層次體育協會,引導其提供相應的體育服務與産品。加強體育志願者服務隊伍建設,健全完善相關保障機制,為志願服務創造良好條件。(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教委、市體育局、團市委)

  (二)擴大體育産品和服務供給

  6.支援社會力量積極提供體育産品和服務。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各類體育企業,在體育場館設施運營、公益健身服務體系、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等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借助北京産權交易平臺等資源,創辦輻射全國的體育資源交易平臺。支援社會力量積極興辦各類體育中介服務組織,面向體育企業提供人力資源、財務、法律等各類中介服務。(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旅遊委、市國資委、市體育局、中關村管委會)

  7.加快體育産品和服務創新。支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體育類企業加大協同創新力度,研究開發更多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和科技含量的體育用品。加快推動一批現有新技術、新産品向體育領域轉化,提升體育行業技術與裝備水準。鼓勵體育服務類和科技類企業加強合作,開展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創新。建立市場化的項目發現、篩選和培育機制,將體育服務業納入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對於將體育與科技、金融等融合,具有創新性的項目和企業,給予資金和相關政策支援。(責任單位:市科委、市教委、市商務委、市文化局、市體育局、市金融局、中關村管委會)

  8.扶持體育企業做強做大。鼓勵推動符合條件的體育服務類和科技類企業上市,支援體育企業並購重組,培育和組建3至5家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上市企業。在競賽表演、休閒健身、體育傳媒、場館運營、電子競技等領域,選擇培育5至10家大型體育服務企業。支援各區縣打造品牌俱樂部、示範場館和精品賽事。支援有條件的體育企業加強與國外體育文化機構合作,通過海外並購、聯合經營、設立分支機構、共建行銷基地等方式,推動體育文化産品和服務出口,開拓境外市場。鼓勵境外優秀體育服務類和科技類企業來京發展。(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市體育局)

  9.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和開放利用。嚴格落實本市居住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指標有關規定,加快建設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體育場館、公眾健身活動中心、戶外多功能球場、健身步道等設施,打造“一刻鐘健身圈”。強化資源整合,充分開發利用城市公園、郊野公園、戶外廣場、公共綠地等空間資源,建設體育健身活動場所。盤活存量資源,改造舊廠房、倉庫、老舊商業設施等用於體育健身。鼓勵社會力量建設小型化、多樣化活動場所和健身設施,鼓勵可拆裝式游泳池、可拆裝式體育場館等體育設施建設。加強體育服務標準化建設評估工作。加快推進企事業單位和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積極推動各級各類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責任單位:市規劃委、市發展改革委、市教委、市財政局、市質監局、市體育局、市園林綠化局、各區縣政府)

  10.培育壯大體育新業態。豐富體育産業內容,推動體育産業與文化旅遊、教育培訓、影視動漫、廣告會展、網路傳媒、建築、金融保險、健康養老等産業深度融合,促進相關業態的發展,提供多樣化的體育産品和服務。積極支援體育影視、體育動漫、體育文化創作。鼓勵可穿戴式運動設備、運動健身技術裝備、運動營養保健食品藥品等研發製造。創辦中國(北京)冬季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以龍潭湖體育産業園區和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為重點,推動體育服務類和科技類重點企業集聚發展。引導有條件的區縣規劃設立戶外營地、徒步騎行服務站、汽車露營營地、航空飛行營地、船艇碼頭等設施。(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商務委、市旅遊委、市文化局、市文資辦、市金融局)

  (三)大力促進體育消費

  11.促進群眾健身消費。將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與促進群眾健身消費相結合。大力支援發展健身跑、健步走、足球、籃球、排球、網球、自行車、輪滑、武術、游泳、冰雪運動等群眾喜聞樂見和有發展空間的體育項目。鼓勵各區縣根據自然、人文資源發展特色民俗體育項目。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支援社會各界廣泛開展體育活動和體育競賽。鼓勵企事業單位提供一定經費用於開展職工體育活動。(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教委、市民政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

  12.加強青少年體育活動。鼓勵中小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運動項目,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不少於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建立健全學生體育競賽體制,推進青少年足球、籃球、排球三大球聯賽發展。加強對青少年的體育培訓,積極創建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和校外體育活動中心。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鼓勵中小學生到體育俱樂部參加體育運動技能培訓,掌握一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養成良好的體育鍛鍊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責任單位:市教委、市財政局、市體育局、團市委)

  13.促進康體結合。倡導運動促進健康的理念,培養群眾終身運動的習慣。大力發展運動康復醫學,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設立運動康復科,鼓勵社會資本開辦體質測定、運動康復和營養膳食等各類機構。完善市民體質監測制度,定期發佈市民體質監測報告。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大、中、小學生提供體質健康測試服務。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建設,為群眾體育運動提供科學指導。推廣“運動處方”,倡導合理膳食和科學運動,發揮體育鍛鍊在慢性病防治以及健康促進等方面的積極作用。(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科委、市衛生計生委、市中醫局)

  14.提升體育消費的信息化水準。深入推動體育消費與資訊消費融合,加快推進體育産品和服務生産、傳播、消費的數字化、網路化進程,拓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體育消費新空間。推動網際網路金融與體育産業融合發展,鼓勵體育類電子商務平臺發揮技術、資訊、資金優勢,為體育消費提供優質服務。(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文資辦、市金融局)

  15.建立完善體育保險制度。制定實施促進體育保險發展的具體辦法,加大財政資金的支援和引導力度,強化對體育産業發展的保障作用。鼓勵和引導保險機構探索開發大型體育賽事責任險、學校體育險、體育旅遊險、戶外運動險等保險産品和服務,引導企事業單位、學校、個人購買運動傷害類保險。(責任單位:市金融局、市財政局、市體育局)

  (四)推進京津冀體育協同發展

  16.促進京津冀體育産業合理佈局、集群發展。深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充分發揮三地各自比較優勢,因地制宜發展體育産業,打造一批符合市場規律、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體育産業基地和體育産業示範項目。(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國資委)

  17.完善京津冀體育産業協同發展機制。大力促進京津冀體育産業深度融合,加快建設一體化市場體系,逐步實現人才、場地、資金、資訊以及項目等資源的整合與共用,形成産業發展合力。支援三地相關單位組織跨區域體育競賽和業餘聯賽。聯合河北省、天津市建設特色鮮明的體育休閒旅遊基地,打造京張冰雪體育休閒旅遊帶,建立2至3個生態體育公園。(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教委、市財政局、市旅遊委)

  三、政策措施

  18.完善金融支援政策。政府設立體育股權投資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設立體育産業投資基金。鼓勵銀行、擔保等機構建立針對體育産業的特色支行、體育金融專業服務團隊,不斷創新金融産品和服務。探索債券、信託資金等支援體育産業發展的新途徑。鼓勵支援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及各類投資機構,加大對體育産業、體育新興業態和體育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支援符合條件的體育企業進入資本市場,通過股票上市、項目融資、産權置換等方式籌措資金。繼續擴大對外開放,鼓勵境外資本投資體育産業。(責任單位:市金融局、市財政局、市體育局、中關村管委會)

  19.健全體育消費政策。安排一定比例的體育彩票公益金等財政資金,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積極支援群眾健身消費。探索推行體育消費一卡通,將符合條件的具有公益性、大眾化的體育場館設施使用和消費項目納入其中;創新財政資金支援方式和途徑,由補貼體育企業向補貼群眾體育消費轉變,拓展體育消費新空間。(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商務委、市體育局)

  20.完善稅費價格政策。體育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支出,符合稅法規定的可在稅前扣除。對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體育企業,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提供體育服務的社會組織,經認定取得非營利組織企業所得稅免稅優惠資格的,依法享受相關優惠政策。落實符合條件的體育企業創意和設計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落實企業從事文化體育業應稅勞務取得的收入按3%的稅率計徵營業稅等政策。對財政部門撥付事業經費的體育場館、體育學校自用的房産免征房産稅。體育企業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産稅確有困難的,可按照稅收管理許可權報經批准後定期給予減免。企業、個人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向體育賽事活動、優秀運動隊、公益性體育設施等捐贈,符合稅法有關規定的,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地稅局、市體育局)

  21.完善規劃佈局與土地政策。將公共體育設施和體育産業發展用地納入本市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用地計劃,對重點體育産業項目建設用地給予支援。新建和改擴建體育場館可適當提高容積率指標。嚴格落實本市居住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指標有關規定,確保群眾健身類公共體育設施與新建、改擴建住宅小區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及時交付使用。已建成住宅小區無公共體育設施,或現有設施未達到規劃建設標準要求,具備條件的,要通過改造等方式予以完善。充分利用城市公園、郊野公園、公共綠地及城市空置場所等建設公共體育設施。鼓勵基層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共建共用。在已建成住宅小區中,支援企業、單位利用原劃撥方式取得的建設用地和存量房産,在符合規劃情況下興辦體育設施,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非營利性體育設施項目可繼續以劃撥方式使用土地;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經營性體育設施項目,連續經營1年以上的可採取協議出讓方式辦理用地手續。(責任單位:市規劃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國土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體育局)

  22.健全人才培養政策。借鑒中關村科技創新創業人才扶持政策,研究建立符合體育産業發展、有利於培養和引進國際水準的體育創新型、複合型人才工作機制。對符合本市人才引進政策的高層次體育人才,視實際貢獻及本人需求,納入相應政策範圍。建立健全體育人才認定機制、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推進職業技能鑒定和職稱評定工作,建立體育人才資訊資源庫和綜合保障服務平臺。實施體育産業人才國際交流項目,每年選派100名優秀體育産業人才赴境外學習交流。(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科委、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中關村管委會)

  23.健全創業扶持政策。支援鼓勵退役運動員、大學生等積極參與體育創業。支援社會資本創辦各類體育創業孵化服務機構。對於在京註冊的體育服務類、科技類企業和經認定的創新型體育孵化服務機構新建、購買、租用辦公用房的,按相關優惠政策給予補貼支援。(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

  24.完善體育無形資産開發保護政策。加強對體育組織、體育場館、體育賽事活動名稱、標誌等無形資産的保護與開發,提升體育無形資産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準。促進體育衍生品創意和設計開發,推進相關産業發展。研究建立體育無形資産交易平臺,推進賽事舉辦權、賽事轉播權、運動員轉會權等具備交易條件的體育資源公開、公平、公正流轉。完善體育技術成果轉化機制,加強知識産權運用和保護,促進科技成果産業化。(責任單位:市知識産權局、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市工商局、市體育局、市金融局)

  四、組織保障

  25.健全工作機制。建立市體育産業聯席會議制度,負責研究制定全市體育産業發展中的重大戰略和政策,統籌解決産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協調推進重大項目建設。聯席會議由分管體育工作的副市長擔任召集人,成員單位包括市發展改革、教育、科技、經濟信息化、人力社保、財政、國土、規劃、住房城鄉建設、稅務、質監、新聞出版廣電、統計、金融、知識産權等部門,辦公室設在市體育局。(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

  26.加強行業管理。充分發揮北京市體育産業協會及各體育行業分會在制定服務規範、引導産業佈局和拓展業務領域等方面的指導作用,促進行業自律。建立預防與懲處並重的教育、監督和執法體系,加強體育組織、體育企業及從業人員的誠信建設,形成公正透明的發展環境。進一步完善體育産業統計制度,不斷健全産業監測評價機制,定期發佈産業運作數據。大力推進體育産業標準化工作,提高體育産業標準化水準。(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質監局、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

  27.營造良好氛圍。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際網路等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鼓勵各級各類媒體開闢專題專欄,普及健身知識,宣傳健身效果,積極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體育消費觀念、養成良好的體育消費習慣,傳播體育帶來的正能量,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教委、市文化局、市文資辦、市新聞出版廣電局)

  各區縣政府、市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實施意見要求,結合實際情況,抓緊研究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和配套文件,切實把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市體育局要會同有關部門對落實本實施意見的情況進行督促檢查,遇有重大問題及時向市政府報告。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5年7月9日

分享:
相關解讀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