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第22號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修改〈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行政復議制度的若干規定〉的決定》已經1995年7月20日市人民政府第63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佈,自發佈之日起施行。
一九九五年八月二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修改《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行政復議制度的若干規定》的決定
北京市人民政府決定對《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行政復議制度的若干規定》作如下修改:
一、第三條修改為:“對區、縣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的復議,由區、縣人民政府或市人民政府職能相應的主管部門(包括代行政府職能的部門,以下簡稱主管部門)管轄,申請人可以向區、縣人民政府申請復議,也可以向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門申請復議。但是,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由區、縣人民政府管轄的,從其規定;法律規定應當由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門管轄的,從其規定。”
二、第四條修改為:“對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的復議,依照《復議條例》規定由市人民政府或國務院主管部門管轄,申請人可向市人民政府申請復議,也可以向國務院主管部門申請復議。但是,法律、法規規定由市人民政府管轄的,從其規定;法律規定由國務院主管部門管轄的,從其規定。”
本決定自發佈之日起施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行政復議制度的若干規定》根據本決定作相應的修正,重新發佈。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行政復議制度的若干規定
(1991年1月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2號令發佈 1995年8月2日根據《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修改〈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行政復議制度的若干規定〉的決定》修正發佈)
第一條 為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具體執行《行政復議條例》(以下簡稱《復議條例》),依法實施行政復議制度,特製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市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進行行政復議工作,必須全面、正確地執行《復議條例》。《復議條例》規定不具體的,按本規定執行。
第三條 對區、縣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的復議,由區、縣人民政府或市人民政府職能相應的主管部門(包括代行政府職能的部門,以下簡稱主管部門)管轄,申請人可以向區、縣人民政府申請復議,也可以向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門申請復議。但是,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由區、縣人民政府管轄的,從其規定;法律規定應當由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門管轄的,從其規定。
第四條 對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的復議,依照《復議條例》規定由市人民政府或國務院主管部門管轄,申請人可以向市人民政府申請復議,也可以向國務院主管部門申請復議。但是,法律、法規規定由市人民政府管轄的,從其規定;法律規定由國務院主管部門管轄的,從其規定。
第五條 主管部門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應按部門的職責範圍受理復議申請。
第六條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管部門對同一具體行政行為有復議管轄權的,由最先收到復議申請書的部門管轄。但在作出復議決定前應徵求相關部門的意見。
第七條 復議機關因復議管轄權發生爭議,爭議雙方應當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下列行政機關確定:
一、隸屬市人民政府同一主管部門的,由該主管部門確定;
二、隸屬同一區、縣人民政府的,由區、縣人民政府確定;
三、不屬一、二款的情形,由市人民政府確定。
第八條 依照《復議條例》規定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復議機關受理的案件,移送機關應向受移送機關發出通知,附送復議申請和有關材料,並將移送情況書面告知申請人。移送通知應寫明移送的理由、法律依據和移送時間。
受移送的復議機關對屬於本機關管轄的案件,應按《復議條例》的規定進行審理;對不屬於本機關管轄的案件,應報上級主管部門解決。不得自行再次移送。
第九條 區、縣人民政府及市人民政府有復議管轄權的工作部門的復議機構,一律設在政府法制機構內。有復議管轄權的區、縣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根據實際需要,設立本部門的復議機構或配備專職復議人員。復議人員必須精通法律和業務。
復議機關應保證復議機構的工作條件,保持復議人員的相對穩定。
第十條 各級行政復議機構或專職復議人員,必須在復議機關主管復議工作的行政首長領導下,認真履行《復議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的職責和下列職責:
一、對本機關的復議、應訴具體工作進行統一管理;
二、對本地區、本部門、本系統內的復議管轄爭議,提出處理意見;
三、對本地區、本部門、本系統的復議、應訴工作,進行業務指導;
四、組織復議、應訴人員的培訓;
五、對復議、應訴案件進行調查統計、分析研究,並提出改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第十一條 復議參加人,除申請人和被申請人外,同申請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係的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申請參加復議的,經復議機關批准,可以作為第三人參加復議。復議機關認為必要的,也可以直接通知第三人參加復議。
第十二條 復議的被申請人,依照《復議條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確定。行政機關的派出機構,經法律、法規、規章或市人民政府授權能以自己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該派出機構是被申請人。
第十三條 復議申請人,必須按《復議條例》規定的申請復議的範圍、期限和條件申請復議,按被申請人的數量提供申請書副本。因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情況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申請延長期限的,應提供有關證明。
第十四條 復議機關應對復議申請嚴格審核,決定受理或不受理。符合《復議條例》第九條規定的申請復議的範圍,符合《復議條例》第三十一條、條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規定的條件和要求的,應予受理,不得拒絕;不符合《復議條例》規定的,按下列規定辦理:
一、不屬於本機關管轄的,不予受理,並告知到有管轄權的機關申請復議;
二、不屬於申請復議範圍的,不予受理,並告知到有關機關申訴;
三、已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未決定是否受理的,不予受理;
四、已向其他有復議管轄權的機關申請復議的,不予受理;
五、超過法定申請期限,無延長期限理由的,不予受理。但由於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未告知其復議權利,致使超過申請期限的除外;
六、復議申請書不符合《復議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未按限期補正或未按要求提供申請書副本的,視為未申請。
第十五條 行政復議實行書面復議制度。凡事實清楚、是非分明、各項文書完整、證據材料充分的,均應書面復議。復議機關認為必要,需召集申請人、被申請人以及第三人當面審理的,可以在分別詢問、調查、勘驗,收集證據的基礎上,召集申請人、被申請人以及第三人當面審理。
當面復議的案件,參加復議的復議人員不得少於兩人。
第十六條 復議機關應當在受理復議申請之日起七日內,將復議申請書副本發送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應當在收到復議申請書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全面、及時、準確的向復議機關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有關材料、證據和答辯書。
法律、法規對復議期限另有規定的,被申請人應按復議機關規定的期限提供有關材料、證據。
第十七條 答辯書應當載明下列內容:
一、被申請人的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職務;
二、答辯的事實和理由;
三、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及有關的證據材料;
四、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五、具體的請求;
六、作出答辯的年、月、日,並加蓋答辯機關的印章。
第十八章 復議人員必須認真審閱復議案件材料,進行調查研究,核實與收集證據。有關單位有義務協助復議人員進行調查。
第十九章 復議人員進行調查工作,應當出示證件,作調查筆錄。調查筆錄應由被調查人、調查人校閱後,由被調查人、調查人簽名或蓋章。
第二十條 復議機關在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時,發現區、縣人民政府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與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與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不一致的,以及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之間不一致的,應報請市人民政府作出解釋或決定。
第二十一條 復議機關經過審理,應當依據《復議條例》第四十二條的規定,分別作出維護、補正、限期履行職權、撤銷、變更、責令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決定。
第二十二條 被申請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復議機關可以建議有關部門對其法定代表人給予行政處分:
一、拒絕提供答辯書和有關材料、證據的;
二、拒絕參加復議或拒絕協助、配合復議機關進行復議的;
三、拒絕履行復議決定的。
第二十三條 本規定由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監督實施,並負責實施中具體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四條 本規定自1991年1月1日起實施。
(在《北京日報》、《北京法制報》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