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府文件 > 2016年以後政府文件 > 市政府辦公廳文件
  1. [主題分類] 經濟、交通/資訊産業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19-12-09
  6. [發文字號] 京政辦發〔2019〕21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19-12-17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2019年 第45期(總第633期)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北京市進一步擴大和升級資訊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行動計劃(2019-2022年)》的通知

列印
字號:        

京政辦發〔2019〕21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北京市進一步擴大和升級資訊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行動計劃(2019-2022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9年12月9日


北京市進一步擴大和升級資訊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行動計劃(2019-2022年)

  為促進資訊消費産業健康有序發展,提升資訊消費産品供給能力,持續釋放發展活力和內需潛力,根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擴大和升級資訊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指導意見》(國發〔2017〕40號)精神,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發展目標

  到2022年,本市資訊消費産業規模優勢更加明顯,新一代資訊技術發展水準全國領先,創新應用深入推進,資訊消費政策體系基本完善,資訊消費産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內需潛力持續釋放,資訊消費成為擴內需、穩就業、促進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力量。

  ——産業規模加速增長。資訊消費相關産業規模達到1.4萬億元,年均增長達18%以上。

  ——市場主體培育成效顯著。圍繞生活類、公共服務類、行業類資訊消費,新型資訊産品,資訊消費支撐平臺等方面,培育100個以上新型資訊消費示範項目,推動2000家以上企業“上雲上平臺”。

  ——應用示範體系初步形成。推動每個區建設不少於1個資訊消費體驗中心,全市規劃建設1-2個資訊消費體驗館,率先成為全國首批綜合型資訊消費示範城市。

  二、重點任務

  (一)開展“資訊消費城市行”活動

  以創新融合、平臺賦能、服務提升為主題,積極開展“資訊消費城市行”北京站體驗活動,擴大資訊消費影響力。重點推進超高清顯示、第五代行動通訊(5G)、人工智慧、智慧網聯汽車、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無人機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和産品與消費融合展示,拓展現場互動體驗方式,實現現場體驗項目佔全部參展項目80%以上。突出網路運維、應用場景、生態構建的落地經驗分享,將朝陽區打造成為本市首個資訊消費示範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通信管理局、各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培育一批應用示範項目

  加強新一代資訊技術與文化傳媒、教育、醫療、工業等行業或領域融合,推進超高清視頻節目、有聲讀物、“體育産業雲”、數字旅游等線上線下互動式應用體驗項目;推廣線上教育應用,創新數字教育管理與服務模式,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用;運用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超高清視頻等新技術開展健康管理與惠民服務,推動居家健康服務管理等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強化市場主體培育,孵化100家資訊消費應用示範典型企業。組織企業承接國家試點示範工作,推進企業貫徹資訊技術服務標準,以及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系列標準,形成規模性示範帶動效應,打造富有活力的資訊消費新生態。推動網際網路資訊領域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市教委、市衛生健康委、市國資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打造資訊消費共同體

  強化資訊消費推廣應用和協同創新,組織本市10家以上企業和社團組織組成資訊消費共同體,探索共同體合作模式和機制,推動制定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定期舉辦研討會、論壇活動,探討行業解決方案,尋求企業間合作機會;強化共同體企業對外品牌輸出,提升影響力;評選年度資訊消費新産品,培育“獨角獸”企業10家以上,發佈北京市年度資訊消費白皮書。(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民政局、各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推動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及服務優化

  1.推動資訊基礎設施賦能升級。落實國家網路提速降費政策,推動電信企業合理降低網路資費。鼓勵本市企業參與5G技術試驗和産業佈局。持續推進基於網際網路協議第6版技術的部署應用。在公共設施、重點場所推進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業資訊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物聯網示範應用推廣。提高資訊消費安全保障能力,推進國家網路安全産業園區建設,打造集技術研發、制度創新等於一體的國家網路安全戰略支撐基地。(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通信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局、各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優化重點場景資訊配套設施及服務。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籌辦為契機,促進本市資訊消費産業發展。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北京城市副中心、首都功能核心區等區域開展資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實現重點區域5G網路全覆蓋。探索開展超高清顯示、北斗導航、人工智慧等資訊消費典型示範應用,多渠道完善交通路況、出行規劃、停車及充電設施引導等資訊服務。(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市通信管理局、市國資委、市廣播電視局、冬奧組委技術部、市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進政務服務信息化。完善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統一入口管理,形成電腦網頁端辦理和手機客戶端辦理等方式相結合的一站式政務服務模式。建設全市統一的電子證照數據庫及應用系統,推行電子證照、電子公文、電子簽章等資訊資源互認共用復用。強化資源整合和業務協同能力,完善數據安全防護體系,實現政務數據“上雲”全國領先。支援政務數據和社會數據融合應用,在人口服務管理、交通運輸管理、物流、商業、教育等領域或行業實現數據共用。(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通信管理局、市國資委、市發展改革委、各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構建資訊消費體驗中心(體驗館)

  推動海淀區、朝陽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率先建成資訊消費體驗中心,帶動全市建成不少於17個新型資訊消費體驗中心,全市規劃建設1-2個資訊消費體驗館,形成集資訊消費産品和服務展示、推介以及交流於一體的平臺集群。將教育、醫療健康、養老、智慧家居、智慧政務、便民服務、社區安全等重要民生內容融入體驗中心(體驗館),增強資訊消費體驗。(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國資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各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推動高端資訊消費産品創新研發

  1.培育高端智慧産品。推動智慧家居、智慧醫療、智慧廣電、智慧網聯汽車和智慧可穿戴設備等産品研發和産業發展。鼓勵發展高可靠性智慧工業感測器、工業網關、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工業可穿戴設備和無人系統等工業用智慧硬體産品。加強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和消費類無人機核心技術攻關。鼓勵企業在無障礙領域加強高端智慧産品研發。(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市發展改革委、各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組織資訊消費創新大賽。依託行業聯盟、協會、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每年舉辦一次資訊消費創新大賽,從核心技術水準、應用效果、推廣價值等方面評價遴選出優秀資訊消費産品與應用解決方案並給予獎勵。加大資訊消費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應用宣傳力度,持續推動資訊消費産業化,開展重點産品推廣應用。加快建設開發者服務平臺,到2022年集聚10000名以上積極參與、1000名以上有創新成果的開發者。(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發展改革委、各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強化資訊消費培訓和普及

  1.培養資訊消費人才。支援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開展資訊消費領域相關研究、實踐和培訓,加強資訊消費學科建設,大力培養技能型人才。鼓勵線上教育發展,構建覆蓋學前至高中階段的優質課程教學與服務體系。發展微課程等新型資訊消費教育模式,推進教育、教學和管理應用資訊技術,支援教育融合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技術。鼓勵企業利用資訊技術手段為員工和消費者進行技能培訓。每年評選發佈10所資訊消費示範教育機構和100名資訊消費行業領軍人物。(市教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各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提升社區和鄉村資訊消費能力。推進智慧社區和鄉村建設,提升治理和公共服務水準。強化新一代資訊技術普及應用,面向群眾提供一站式綜合性服務,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組織資訊消費論壇、會展、沙龍等活動,推動資訊消費應用普及。培養群眾資訊消費習慣,提升資訊消費能力。鼓勵網際網路企業開展網站無障礙服務建設,為殘疾人獲取資訊提供便利。(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通信管理局、各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建設高水準資訊消費服務平臺

  促進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發展,加強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示範基地建設。鼓勵拓展面向垂直領域的電子商務應用,發展一批第三方工業電商服務平臺。鼓勵大型企業建立基於網際網路的“雙創”平臺。推進“網際網路+農業”建設,支援發展面向特色農産品、休閒農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綜合性資訊服務平臺。(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國資委、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各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推動“企業上雲上平臺”

  圍繞十大高精尖産業開展平臺創新應用,持續打造“1+10+N”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培育50家以上的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服務商。支援建設10個以上具有國際水準的跨行業、跨領域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和工業大數據服務平臺,形成100個創新應用典型案例。繼續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推動100家已達到信息化和工業化管理體系系列標準的製造業企業實施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升級,帶動2000家以上企業“上雲上平臺”,進一步降低資訊消費成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國資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推進資訊消費區域協同發展

  建設京津冀資訊消費創新示範中心,並將其打造成為輻射津冀、服務全國的資訊消費産業核心聚集區。推進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在環保、交通、旅游等領域開展大數據應用一體化服務。推進“網際網路+精準扶貧”,探索京津冀電子商務扶貧服務模式。(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國資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各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機制

  建立市有關部門、各區協調會商機制,組織制定季度、年度工作任務,推動重點任務落實。發揮第三方聯盟和行業協會的作用,形成推進資訊消費的常態化工作機制。

  (二)拓寬支援渠道

  注重發揮市場主導和政府引導作用,統籌利用財政資金,支援資訊消費項目建設;鼓勵資訊消費領域龍頭企業依託金融機構積極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支援行業供應鏈金融平臺建設。

  (三)加強統計監測

  開展統計監測,構建科學、合理、有效的資訊消費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加強與中央單位、行業組織、重點企業的協調聯動,強化資訊消費數據採集和共用。

  (四)規範市場秩序

  完善北京市公共信用資訊服務平臺,推進行政許可、經營異常名錄等資訊公示。加強對資訊産品及服務的監管,健全資訊消費維權渠道。嚴格執行個人資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推動加強資訊産品知識産權立法、執法。

分享: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