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府文件 > 2016年以後政府文件 > 市政府辦公廳文件
  1. [主題分類] 商貿、海關、旅游/旅游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18-01-22
  6. [發文字號] 京政辦發〔2018〕3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18-01-22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2018年 第6期(總第546期)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北京市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旅游消費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

列印
字號:        

京政辦發〔2018〕3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北京市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旅游消費行動計劃(2018-2020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落實。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1月22日


北京市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旅游消費行動計劃(2018-2020年)

  為深入推進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釋放旅游消費潛力,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高品質發展,特製定本行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堅持以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通過建設特色消費空間、擴大消費品供給、優化消費環境、完善政策措施,解決北京旅游業發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發展目標

  推動旅游業發展方式從外延式增長向內涵式發展轉變,從依靠傳統核心資源支撐、旅游規模增長向産業深度融合、創新驅動發展轉變,實現北京旅游業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提高旅游供給體系品質。

  到2020年,旅游消費佔全市總消費比重超過25%,旅游消費結構持續優化,購物和文化娛樂消費佔旅游消費比重達到35%左右,旅游業增加值佔全市GDP比重超過8%。

  三、主要內容

  (一)依託區域資源稟賦,建設特色消費空間

  1.整體提升老城和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旅游環境。以重點文物、文化設施、重要歷史場所為帶動點,以歷史文化街區等成片資源為依託,打造老城文化景觀網路系統,加強旅游設施建設,提升旅游服務水準,讓旅游者更好地體驗世界級文化典範區的魅力。推動大運河北京段的古典園林、古典建築、水利工程遺産等資源的統籌保護和利用,將大運河自然文化資源塑造成世界認可的國家文化符號。推進重點長城段落維護修繕,統一規劃八達嶺、慕田峪、居庸關、古北口等長城沿線旅游資源,展現其歷史文化及景觀價值。依託三山五園地區、八大處地區、永定河沿岸、大房山地區等歷史文化資源密集地區,加強遺址保護,修復生態功能,恢復文化景觀,完善旅游設施。(責任單位:市旅游委、市公園管理中心、相關區政府)

  2.推動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區建設。高水準建設北京環球主題公園及度假區。研究制定路縣古城、通州古城、張家灣古鎮的保護利用方案。推進臺湖游憩園、西海子公園建設。加快宋莊文化創意産業集聚區旅游公共服務設施改造提升工作。(責任單位:通州區政府、市發展改革委、市文物局、市旅游委)

  3.創建門頭溝、昌平、平谷、懷柔、延慶全域旅游示範區。利用3年時間,將上述區域打造成為集歷史文化、生態休閒、體育康養等於一體的綜合旅游目的地。開發旅游與文化、農業、林業、體育、養老等相融合的新産品,推動旅游模式從以觀光為主向觀光和休閒度假並重轉型。(責任單位:相關區政府、市旅游委)

  4.推動構建京津冀大旅游格局。加快旅游市場一體化建設,聯合開發旅游精品線路,推廣品牌産品,實施京津冀暢游工程。以籌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為契機,共建京張文化體育旅游帶,打造立足區域、服務全國、輻射全球的體育、休閒、旅游産業集聚區。(責任單位:相關區政府、市旅游委)

  (二)推動産業融合發展,擴大旅游消費供給

  5.豐富文化旅游産品。推動北京演藝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打造具有首都文化、京味文化、紅色文化特色的精品旅游演齣劇目。通過舉辦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推出一批文化旅游品牌産品。開發博物館、名人故居等精品文博旅游線路。充分利用世界文化遺産和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以及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4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留下的遺産,打造精品文化旅游線路。(責任單位:市旅游委、市文化局、市文資辦、市文物局)

  6.開發會展旅游産品。大力發展以會議、展覽、國際商貿及文化交流活動為主的高端商務游。提升北京國際旅游博覽會、北京國際商務及會獎旅游展覽會、北京國際旅游商品及旅游裝備博覽會等旅游會展的國際影響力。依託京交會、文博會、科博會、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設計周等開發新的會展旅游産品。(責任單位:市旅游委、市商務委、市貿促會、市文資辦、市文化局)

  7.發展體育旅游産品。利用中國網球公開賽、北京馬拉松賽等大型賽事活動開發體育旅游産品。打造冰雪運動旅游休閒區,推出一批冬季群眾體育項目和冰雪運動旅游産品。依託密雲低空旅游示範基地、平谷通用航空産業基地,研究開發空中游覽、航空體驗、航空運動等航空旅游産品。(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旅游委、相關區政府)

  8.打造康養旅游産品。立足北京中醫藥資源優勢,推動旅游業與中醫藥健康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快發展康養旅游。支援東城、豐臺、昌平、順義等區創建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範區,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建設國家級健康醫療旅游示範基地和示範項目。(責任單位:相關區政府、市中醫局、市旅游委)

  9.培育研學旅行産品。依託世界文化遺産、國家森林公園、紅色旅游景區、高校科研院所等資源,遴選研學旅行基地,打造一批示範性研學旅行精品線路,開展特色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外實踐活動。推動建立研學旅行志願者隊伍,提供高品質講解服務。(責任單位:市教委、市公園管理中心、市旅游委)

  10.創新“網際網路+旅游”産品。結合網路消費日益增長的趨勢,鼓勵線上旅游企業研究設計北京“一日游”産品,優化線上線下服務內容,打造具有較強市場影響力的“一日游”品牌。引導線上旅游企業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等技術,為旅游者出行提供優質多樣的服務。(責任單位:市旅游委)

  11.加快旅游商品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市、區、景區三級旅游商品體系。依託歷史文化資源打造市級“北京禮物”系列産品。制定實施京郊旅游“後備廂”行動計劃,開發特色農副産品、手工藝品等旅游商品。故宮、頤和園、北海、天壇、北京動物園等重點景區結合自身特點打造文化創意商品。挖掘老字號傳統文化內涵,鼓勵老字號企業傳承、提升産品製作技藝和服務技能,使老字號商品、服務成為中外旅游者領略古都文化的重要載體。(責任單位:市旅游委、市商務委、市文化局、市公園管理中心、相關區政府)

  (三)健全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優化旅游消費環境

  12.完善旅游集散諮詢體系。做好核心區旅游集散中心外遷工作,研究利用核心區外的疏解騰退土地建設完善旅游集散諮詢體系,引導旅游者有序進入核心區游覽。推動首都機場、北京站、北京西站等重要交通節點和王府井等重點地區的旅游諮詢站點建設。(責任單位:市規劃國土委、市旅游委、市交通委)

  13.優化旅游交通體系。加快建設便捷型旅游公交體系,增加市區與八達嶺長城、十三陵、慕田峪長城等重點景區之間的旅游公交線路。加強交通幹線與特色旅游村鎮、傳統村落、旅游新業態經營戶的連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通達性。(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旅游委)

  14.持續推進京郊旅游“五十百千萬億”休閒體系建設。實施傳統村落“五個一”工程(即為納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每個村落編制一本旅游策劃書,繪製一張旅游地圖,建設一個旅游諮詢站點、一個WIFI站點和一個生態廁所),支援有條件的傳統村落實行連片保護和適度旅游開發。健全行業標準,完善京郊旅游公共服務設施,推動國際驛站、休閒農莊、民族風苑、鄉村酒店、養生山吧、採摘籬園、生態漁村、山水人家、葡萄酒莊、汽車營地等十種鄉村旅游新業態發展。制定市級特色旅游村鎮創建標準和建設方案,打造100個具有歷史記憶和地域特色的旅游村鎮。加快推進3000公里旅游步道建設。實施京郊旅游人才培訓工程,培養1萬名京郊旅游人才。通過京郊旅游融資擔保體系,引導30億元銀行資金扶持京郊民俗村(戶)和旅游小微企業發展。(責任單位:市旅游委、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相關區政府)

  (四)加大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完善政策措施

  15.擴大國際旅游交流合作。充分發揮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作用,通過舉辦香山旅游峰會和參加著名國際旅游論壇、會展,提升“北京旅游”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按照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建立與“一帶一路”沿線著名旅游城市之間的交流合作機制,鼓勵和引導本市旅游企業參與“一帶一路”重點旅游項目建設。(責任單位:市旅游委、市政府外辦、市政府僑辦)

  16.創新境外行銷手段。注重利用新媒體推介城市形象、推廣旅游産品,打造“北京旅游”品牌。借助我國和其他國家聯合舉辦旅游年活動契機,積極拓展入境游市場。依託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孔子學院、海外中餐館、機場等機構和場所,開展入境游精準行銷。(責任單位:市旅游委、市政府外辦、市政府僑辦)

  17.深化旅游領域擴大開放。完善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配套措施,開發輻射京津冀三地的過境免簽旅游産品,力爭2020年過境免簽旅游者比2017年翻一番。推進本市旅游管理、服務、設施與國際標準接軌。鼓勵中外合資旅行社經營除台灣地區以外的出境游業務。優化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配套措施,2018年至2020年累計退稅商品銷售額達到5億元人民幣。(責任單位:市政府口岸辦、市公安局、市旅游委、市國稅局、北京海關、市財政局、市商務委、首都機場股份有限公司)

  18.加大金融支援力度。支援發展旅游消費信貸,鼓勵金融機構開發滿足旅游消費便利化需要的金融産品。完善京郊旅游擔保體系和保險體系,優化鄉村旅游民俗村(戶)和旅游小微企業經營環境,提高其融資能力,降低經營風險。(責任單位:市金融局、市旅游委)

  19.完善旅游用地政策。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在嚴格控制農村建設用地總量、不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前提下,加大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力度,允許通過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等節約的建設用地採取入股、聯營等方式重點支援鄉村旅游發展。在統一規劃和符合安全的前提下,結合村莊改造、山區搬遷等工作,探索允許村民將閒置房屋出租或轉讓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特色民宿和鄉村酒店。支援依法依規利用荒山荒坡和廢舊工礦用地發展旅游業。(責任單位:市規劃國土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農委、市旅游委)

  各區政府、市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旅游消費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逐項抓好落實,確保取得實效。各區政府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市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抓緊研究制定配套實施細則;市旅游委要會同相關部門加強督促檢查,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分享: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