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府文件 > 2016年以後政府文件 > 市政府辦公廳文件
  1. [主題分類] 經濟、交通/公路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16-02-03
  6. [發文字號] 京政辦發〔2016〕12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16-02-10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年 第期(總第期)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2016年北京市緩解交通擁堵行動計劃》的通知

列印
字號:        

京政辦發〔2016〕12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2016年北京市緩解交通擁堵行動計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2月3日

2016年北京市緩解交通擁堵行動計劃

  為打好治理交通擁堵攻堅戰,切實改善交通運作狀況,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交通發展的良好開局,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思路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對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按照“改革創新、落實責任,建管結合、綜合施策”的原則,綜合運用科技、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抓住關鍵問題、突出重點區域,凝心聚力建設一批重點工程項目、出臺一批需求管理政策、實施一批嚴格執法措施、推出一批改革創新試點,有效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確保治理交通擁堵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16年,實現中心城路網交通指數控制在5.7左右,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1%,核心區擁堵加劇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城市交通運作總體安全平穩有序。

  二、重點工作任務

  (一)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交通供給能力

  1.切實提高城六區次幹路、支路規劃實現率,打通斷頭路,暢通微迴圈。2016年,東城區、西城區開工建設50條次幹路、支路,其中東城區22條、西城區28條;朝陽區、海淀區、豐台區、石景山區各開工建設10條以上次幹路、支路。

  責任單位:城六區政府、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委

  2.在五環路以內區域實施擁堵節點疏堵改造工程。開工建設20項市級疏堵工程項目;在城六區完成50項道路疏堵工程,其中東城區、西城區各5項,朝陽區、海淀區、豐台區、石景山區各10項。推進國貿人行過街天橋建設,加快大郊亭橋、萬泉河橋和分鐘寺橋匝道改造。完成100萬平方米市管城市道路大修工程。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規劃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園林綠化局、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城六區政府

  3.優化自行車出行環境,完善步行系統。通過彩色鋪裝等綜合措施,完成市、區兩級300公里自行車道治理,逐步實現區域聯網。全市新增1萬輛公共租賃自行車。在300條大街的人行步道上設置阻車樁,有效避免機動車佔用人行步道現象。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市政市容委、市規劃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園林綠化局、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各有關區政府

  4.構建高效密集的軌道交通網。推進軌道交通新機場線一期、6號線西延、7號線東延、8號線四期、12號線、14號線剩餘段、16號線、17號線、19號線一期、西郊線、燕房線、房山線北延、機場線西延、S1線等線路建設,開工建設軌道交通八通線南延和3號線一期工程。

  責任單位:市重大辦、市交通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委

  5.加快實現城市快速路網規劃。實現廣渠路二期建成通車,推進西外大街西延、麗澤路、姚家園路、京包路等重點道路的升級改造工作。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規劃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國土局、各有關區政府

  6.加快城市主幹道建設。實現馬家堡西路南延、北苑東路等道路建成通車,繼續推動京良路東段、長安街西延、西三旗南路、上莊路南延等道路建設,開工建設警備西路、永引南路、青年路南段項目。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規劃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國土局、各有關區政府

  7.加快市行政副中心交通路網建設。優化東六環、通燕高速公路的交通組織,完成孔興路北延等道路徵地、拆遷工作,做好通馬路、漷臺路等道路建設前期工作。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規劃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國土局、通州區政府

  8.大力開展城鄉公路建設。實現壁富路、俸伯橋建成通車,加快推進天北路北延、良常路南延、108國道二期等項目建設,開工建設九德路二期、灤赤路。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委、市國土局、市園林綠化局、各有關區政府

  9.推進京津冀路網互聯互通。加快京臺、興延、京秦等在建高速公路的建設,開工建設新機場高速公路,實施京開高速公路拓寬工程,做好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公路、京密高速公路、110國道二期等項目前期工作。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規劃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國土局、各有關區政府

  10.推進綜合交通樞紐及公交場站建設。加快推進蘋果園、北苑北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開工建設望京西綜合交通樞紐,協調推進弘善家園公交站、豆各莊公交站等一批公交場站改擴建工作。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發展改革委、市重大辦、各有關區政府

  11.大力加強公交專用道建設。按照《公交專用道設置規範》,將公交專用道連續施劃至道路路口。完成西北三環路新興橋至馬甸橋、京藏高速公路回龍觀至三環路段公交專用道施劃工作,實現新增公交專用道50公里以上。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12.提升公共交通運作服務水準。加快推進軌道交通宣武門站、雙井站換乘通道改造工程。改造100處公交站臺設施,改善乘客候車環境。進一步完善軌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的聯動,使相互之間的接駁換乘更加方便。優化調整40條公交線路,增開一批區域微迴圈公交線路和定制公交線路。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二)完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

  13.進一步完善小客車指標調控政策。提高新能源小客車指標在年度指標總量中的比例,研究普通小客車指標引入市場化配置方式的改革方案。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科委、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

  14.研究制定本市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的管理辦法,綜合運用經濟杠桿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切實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努力緩解交通擁堵。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政府法制辦、市發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15.實施更為完備的差別化停車收費政策。進一步提高中心城路側停車收費價格;積極推動社會單位自有車位有償使用,鼓勵與周邊居民開展錯時停車。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交通委、城六區政府

  16.研究出臺鼓勵中央商務區(CBD)、金融街、中關村科技園區等重點功能區內企業單位實施彈性工作制的指導意見,大力推廣“網際網路+”辦公模式,從源頭上減少交通出行。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各有關區政府

  17.研究制定外埠過境大貨車繞行本市道路的管理辦法,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導外埠過境大貨車繞行。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發展改革委

  (三)規範靜態交通管理,大力整頓停車秩序

  18.開展全市停車普查工作。對全市行政區域內的各類停車位數量、車輛停放狀況和停車設施使用情況進行全方位摸底調查,並建立完整、動態的數據庫,為機動車停車綜合治理提供決策依據。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各區政府、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19.建設路側停車位資訊管理系統。推動全市4萬餘個路側停車位“一位一編號”工作,實現數字化管理,加強停車位使用情況、收費情況等資訊的互聯互通。加快實施路側停車電子收費試點工作。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各區政府

  20.加快停車設施建設。研究制定本市加快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充分利用國家專項資金支援政策,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公共停車設施建設。建成國學中心停車樓並投入使用,推進五棵松、人民醫院等大型停車場建設。加快推進蘋果園、北苑北綜合交通樞紐等場所駐車換乘(P+R)停車場建設工作。

  責任單位:各有關區政府、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規劃委、市國土局

  21.加強對停車設施規劃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對現有停車設施規劃使用情況開展集中巡檢,對挪作他用的督促有關單位進行還建,並確保恢復使用功能。研究建立停車設施多部門聯合驗收機制,實施停車設施登記制度。

  責任單位:各有關區政府、市交通委、市規劃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國土局

  22.開展居住區停車綜合治理試點。城六區各選擇2個街道作為試點,將區域停車管理納入社會綜合治理範疇,鼓勵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居民共同參與,通過建設立體停車設施、統籌使用周邊各類停車資源等方式,逐步規範停車秩序。

  責任單位:城六區政府、市社會辦、市交通委

  23.開展整治違法停車專項行動。通過高頻巡查、嚴格執法、高限處罰等措施,嚴格規範城六區特別是核心區停車秩序,堅決治理亂停車問題。在全市範圍內建設130條停車秩序示範街。嚴格控制中心城重點商圈區域的路側停車位供給數量,引導群眾綠色出行。加強自行車停車設施管理,整治停放秩序。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交通委、市市政市容委、各有關區政府

  (四)加強交通秩序管理,嚴厲查處交通違法行為

  24.在城六區開展交通環境秩序綜合治理。重點對佔路經營、黑車摩的、私挖亂掘等影響交通通行的突出問題進行綜合治理,使交通秩序和市容環境有明顯改善。

  責任單位:城六區政府、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城管執法局、市市政市容委、市交通委

  25.在城六區實施緩解交通擁堵試點示範建設。每區選擇2處區域開展試點,在1至3平方公里範圍內,打造交通運作組織高效、交通節點暢通、空間資源匹配共用的示範區。根據交通出行特點,發動區域內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居民等各方面力量,同心協力,創新舉措,落實責任,有效緩解區域內交通擁堵。

  責任單位:城六區政府、市交通委

  26.加強對學校、醫院周邊地區的交通秩序管理。學校、醫院要積極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協助有關部門加強對門前秩序的管理,勸阻制止違章停車、不按交通標誌行車等行為。

  責任單位:各區政府、市市政市容委、市城管執法局、市教委、市衛生計生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27.開展遠郊區道路交通治理。實施綜合交通整治,提升交通設施和運營管理服務水準,努力構建安全、順暢、有序的交通運作環境。

  責任單位:各有關區政府、市交通委

  28.加大交通違法查處力度。啟動全市堵點亂點專項治理行動,逐一制定工作方案,實施挂賬督辦。對交通違法亂象、因亂致堵等問題“零容忍”。強化非現場執法,增加交通執法視頻監控系統安裝密度,有效整合公共安全視頻圖像資源,加大拍攝取證力度。加大對機動車闖禁行、酒後駕車、闖紅燈、佔用公交專用道和應急車道、違法停車等行為的處罰力度。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經濟信息化委

  29.嚴控核心區重點道路交通流量。通過交通組織調整,實施機動車分流,限制外埠車輛在規定區域內道路通行,緩解核心區重點道路交通壓力。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30.優化道路交通信號和標線控制。實施主幹道信號燈綠波工程,形成道路綠波帶。優化立交橋下信號燈配時,減少車輛等候時間。針對重要路口潮汐交通流的特點,開展路口可變導向車道研究,提高路面通行能力。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交通委

  31.提高交通事故快速清理、處置能力。大力推廣交通事故快速處理手機APP,簡化取證環節,推進輕微事故責任自行認定、保險公司快速便捷理賠,實現快速清理現場,保障道路交通順暢。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北京保監局

  (五)着力強化結構性改革,不斷創新體制機制

  32.完善市級治理交通擁堵協調機制。強化市緩解交通擁堵工作推進小組職能,研究成立市、區兩級停車管理中心。

  責任單位:市編辦、市交通委、各區政府

  33.落實區政府治理交通擁堵主體責任。將治理交通擁堵工作納入區政府重點工作任務,將次幹路和支路建設與維護、區域交通綜合治理、機動車和自行車停車秩序管理、配合市級道路建設開展徵地拆遷等工作,納入市政府對區政府工作考核範疇。研究建立市級統籌、區級主責、街道(鄉鎮)執行的三級停車管理體制。

  責任單位:市編辦、市交通委、各區政府

  34.構建治理交通擁堵綜合執法體系。市公安交通管理、交通、發展改革、規劃、住房城鄉建設、工商、城管等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進一步加大聯合執法力度;各區政府要結合實際,制定區級治理交通擁堵執法工作方案,強化日常管理和執法檢查,形成市、區兩級權責明晰、運轉高效的治理交通擁堵執法體系。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交通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工商局、市城管執法局、各區政府

  35.調整優化交通工作管理機制。將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的道路交通設施審批、建設和管理及機動車駕駛培訓機構管理等職責劃轉市交通委。

  責任單位:市編辦、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36.研究制定本市機動車停車管理辦法,積極開展差別化停車收費、吸引社會資本建設停車設施等相關政策研究。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發展改革委、市政府法制辦

  37.統籌編制交通專項規劃。結合本市“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發佈實施《北京市“十三五”交通發展建設規劃》,編制完成《北京市自行車道和步行系統專項規劃》、《北京市軌道交通區域快線(市郊鐵路)規劃》。

  責任單位:市規劃委、市交通委

  38.建立城市開發強度與交通承載力匹配機制。強化城市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制度,形成城市功能、土地開發與交通基礎設施相配套的協調發展模式。

  責任單位:市規劃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國土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交通委、市編辦

  39.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土地供應力度。在土地儲備用地、城鄉結合部騰退空間和城六區疏解騰退用地中,優先安排交通基礎設施用地,特別是用於支援綜合交通樞紐、公交場站及停車場建設的用地。

  責任單位:市規劃委、市國土局、市交通委

  40.完善代徵代建道路的建設、管理和移交機制,確保將代徵代建道路及時移交區級道路交通主管部門。加強綜合統籌,做好責任單位:市規劃委、市交通委、市市政市容委、城六區政府

  41.研究制定《道路交通建設前期手續辦理辦法》和《加強交通建設徵地拆遷工作的意見》。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優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前期手續辦理流程,採取有效措施,促進徵地拆遷工作,為保障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順利推進提供堅實保障。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委、市國土局、市編辦、市環保局、各區政府

  (六)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共治共建良好氛圍

  42.做好緩解交通擁堵措施的宣傳工作。通過電視、網路、廣播、報紙等媒介,大力宣傳交通發展成就、交通治理理念,營造緩解交通擁堵人人有責的社會氛圍。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委宣傳部、首都精神文明辦

  43.持續開展“我為首都交通獻良策”緩解交通擁堵市民意見建議徵集活動,暢通市民建言獻策渠道。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44.搭建治理交通擁堵互動平臺。與電視台、廣播電台、新媒體合作建立平臺,邀請交通、法律、經濟、社會、環保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就交通治理熱點難點問題分專題開展討論,推動社會各界在治理理念和思路上逐步形成共識。

  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交通委

  45.開展“向交通陋習説不”系列活動。下大力氣整治在駕車、停車、乘坐公交地鐵及過馬路等方面存在的陋習,營造良好文明交通環境。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首都精神文明辦、市教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46.舉行交通宣講活動。組織交通宣講團進單位、進學校、進社區,講好交通故事,展現行業精神,宣傳管理政策,培育交通文明。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首都精神文明辦

  三、工作要求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門要根據本行動計劃,分解細化各項工作任務,明確責任單位和時間節點,認真編制並及時發佈市有關部門和各區政府2016年緩解交通擁堵行動計劃任務書。

  市有關部門和各區政府要根據任務書,嚴格落實責任,準確把握時限,組織做好項目建設、進度管理、資金監管和工程品質監督工作,確保順利推進。

  將緩解交通擁堵工作納入市、區兩級政府重點工作任務督查和績效考核內容,市緩解交通擁堵工作推進小組負責對市有關部門、各區政府任務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並將有關結果予以通報。


分享:
相關解讀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