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府文件 > 1986-2014政府文件 > 市政府文件
  1. [發文字號] 京政發〔2013〕19號
  2. [發佈日期] 2013-08-15
  3. [有效性]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建設中關村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示範基地行動計劃(2013—2015年)的通知

京政發[2013]19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現將《建設中關村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示範基地行動計劃(2013—2015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3年7月12日    

建設中關村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示範基地行動計劃(2013-2015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和中央軍委關於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戰略部署,推動中關村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示範基地建設,探索適合首都特點的軍民融合創新發展模式,促進軍地資源融合、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特製定本行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戰略定位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以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為引領,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部隊戰鬥力生成模式為出發點,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充分發揮軍地科技資源優勢,豐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範圍,提高融合層次,形成軍地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

  (二)基本原則。

  1.堅持軍地協同。統籌軍地資源,加強工作籌劃與協調,創新體制機制,形成國家主導、軍地協同的發展格局。

  2.堅持創新驅動。圍繞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需求,開展政産學研用協同創新,推動産業發展與技術創新相結合,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為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3.堅持融合發展。加大軍地融合力度,促進經濟領域和國防領域技術、人才、資金、資訊等要素的雙向互動,實現軍地資源共享共用,共同發展。

  4.堅持市場運作。遵循市場規律,強化市場意識,引導多元投資、多方技術、多種力量服務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三)戰略定位。

  充分發揮首都國防科技資源和中關村科技創新優勢,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以下簡稱中關村示範區)為任務承載區,大力推動軍民融合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以軍民融合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産業化、軍事採購、人才培養為重點,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示範基地。

  (四)主要目標。

  到2015年,中關村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示範基地建設實現以下目標:

  1.政策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初步形成有利於軍地合作科技研發、軍民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體系。加大資金支援力度,促進各類服務平臺建設,推進軍民科技創新資源的融合。

  2.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在軍民兩用技術領域,突破一批技術瓶頸,形成一批國際領先的自主創新科技成果。在先進技術領域推動並積極參與形成一批國家標準,承擔或參與制定一批軍用標準,採取多種方式創新性推動軍用標準和民用標準體系融合。

  3.成果轉化模式逐步成熟。加大對軍民兩用關鍵技術研發的支援力度,促進軍民技術成果的雙向轉移及産業化,構建以市場化運作為基礎、技術轉移服務與資本運作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探索軍轉民技術成果轉化的交易方式、流程及知識産權歸屬和利益分配機制。

  4.産業發展帶動明顯。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快速發展,支撐傳統産業改造提升,建成一批軍民融合特色産業園區,形成産業集聚、結構合理、佈局優化、核心競爭能力突出的産業發展模式。

  二、重點工作

  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規劃,持續完善創新環境建設,深入推動軍地科技資源融合,加快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和集聚,全面落實市政府和相關駐京軍事單位、軍工集團公司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構建政産學研用相結合的軍民融合協同創新體系。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建設軍民融合創新發展集聚區和特色園區,構建佈局合理、多園發展、各具特色、整體協同的高效發展格局。

  1.推進三大集聚區建設,進一步提升北部科技研發水準,拓展南部成果轉化和産業化能力。

  (1)推進中關村科學城軍民融合創新基地建設。深入推進中關村國防科技園、中關村航太科技創新園、中關村航空科技園、北航國際航空航太創新園等專業特色園區建設,打造中關村軍民融合科技研發聚集區,成為服務於國防建設的高新技術研發和企業培育核心載體。(主責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海淀區政府)

  (2)推進大興軍民結合産業基地建設。積極推進航空航太、智慧裝備、新能源、新材料及應急救援裝備等五大産業集聚發展,成為集高端研發、先進製造和總部經濟為一體的綜合性高科技園區和國家級軍民結合産業示範基地。積極推進海軍北京市軍民融合創新園(藍鯨園)建設,支援軍地雙方建設軍民技術成果雙向轉化服務平臺,促進“民參軍”和“軍轉民”項目落地和産業化。(主責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大興區政府)

  (3)推進豐臺軍民融合創新基地建設。依託軍工資源優勢,以建設國防知識産權和國防專利轉化應用中心為重點,以成果轉化和産業孵化為核心,加快推進應急救援、通訊導航、高端裝備等産業集群發展。(主責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豐台區政府)

  2.引導形成一批軍民融合特色園區,帶動相關優勢産業快速發展。

  在海淀園,依託永豐産業基地,建設北斗與空間資訊服務産業基地;推進東升(國防)科技園建設,促進軍用技術成果落地轉化。(主責單位:海淀區政府、中關村管委會、市科委)

  在昌平園,依託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軍地共同推進國家蛋白質科學基礎設施——北京基地(鳳凰工程)發展,推進國家蛋白質藥物産業化基地建設,構建蛋白質科學研究平臺,打造世界蛋白質科學領域的核心基地和研究旗艦。(主責單位:昌平區政府、市發展改革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科委)

  在順義園,推進順義航空産業園建設,支援中航工業建設航空發動機、航空電子系統和航空材料等一系列重大項目,將其建設成為我國航空工業技術發展的核心基地、世界航空産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首都經濟産業升級的重要引擎。(主責單位:順義區政府、市經濟信息化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

  其他區縣(園區)要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和國務院關於同意調整中關村示範區空間規模和佈局的有關批復精神,充分發揮各自資源稟賦優勢,優化存量、集聚增量,推進本區域內特色産業園區建設。

  (二)加強軍地科技資源統籌和機制創新,推進科技成果、科研條件、科技人才和資訊等要素的融合共用。

  1.加強軍民科研力量的整合運用。以國家和軍隊重大專項為切入點,鼓勵和支援軍地組建聯合研發團隊,開展軍民兩用技術聯合攻關。提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業承擔國防和軍隊重大專項任務的能力,積極爭取和承接實施一批軍民統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支援軍隊科研院所、軍工集團公司承擔民口重大專項。促進軍民在科學發現、前沿技術探索等基礎領域協調互動,加強應用技術研究與合作。(主責單位: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中關村管委會、市政府外聯服務辦)

  2.加強科研條件軍民共建共用。建設完善佈局合理、裝備先進、開放共用、高效運作的科研條件平臺。推進軍民共建共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測試驗證平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後工作站、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究平臺和科研設施;支援具備條件的軍事科研院所(大學)、軍工集團公司所屬實驗室面向社會開放。(主責單位:市科委、市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中關村管委會、市政府外聯服務辦)

  3.推進軍地科技資訊資源共用。構建網路化科技資源共用體系,加強軍地科學數據、科技文獻、科技資源、科技環境的整合,提高軍民科技資源網路化共用和利用效率。支援具備開放條件的軍工高校、部隊科研院所、軍工單位面向社會提供科技資訊服務。(主責單位:市科委、市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中關村管委會、市政府外聯服務辦)

  4.推動軍民科技創新人才交流培養。建立部隊和軍事院校與地方高校、企業的科技人才交流制度。依託軍地高校院所、行業協會、聯盟,圍繞重點合作領域舉辦軍地科技人員、企業家專項培訓。支援軍隊依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做好軍事人才再教育。探索研究面向軍隊和國防軍工高科技人才的中關村人才特區支援政策。(主責單位:市教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政府外聯服務辦)

  5.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機制創新。以軍事需求為牽引,在中關村示範區開展分層次項目招標試點,定期發佈軍隊科技和項目研發需求目錄,定向組織高校院所、企業承擔或參與。加強對“民參軍”企業的統籌組織和規範管理,根據工作職能和職責許可權,在軍工保密資格認證、武器裝備科研生産許可、軍工品質管理體系認證、武器裝備承制單位認證、國防專利申請和授予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援。(主責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中關村管委會、市政府外聯服務辦)

  (三)加強需求引導,推動軍民兩用技術研發和技術成果雙向轉化及應用推廣。

  1.推動一批軍民兩用重大科技成果服務於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結合實施中關村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創新引領工程,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服務國防建設和社會、經濟轉型發展。(主責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中關村管委會)

  (1)高端裝備製造業。推動高檔數控機床、3D列印、工業智慧機器人、高效節能自動變速器、自動化成套生産線等智慧裝備的研發和産業化。

  (2)資訊産業。積極爭取在“寬頻中國”戰略中發揮核心作用,組織産業技術聯盟及企業積極承接下一代網際網路國家重大專項。實施中關村下一代網際網路提升計劃,率先在中關村各相關園區內部署下一代網際網路資訊網路基礎設施,搭建關鍵技術和評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建設新一代行動通訊基礎設施,率先開展4G接入和應用示範,推動TD-LTE設備及晶片的研發製造及網路規模部署。在網路安全領域,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晶片及基礎軟體,推動資訊安全技術研發與産業化應用。

  (3)衛星應用産業。重點突破晶片研發、數據處理、系統整合、運營服務等産業鏈關鍵環節,支援衛星通信、衛星導航、衛星遙感標準體系研究,建設提供基礎數據、地理資訊、衛星導航與衛星通信綜合應用的公共服務平臺,促進衛星應用産業規範發展。積極爭取“北斗城市”試點,推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重點領域開展示範應用。

  (4)積體電路産業。以提升積體電路設計及先進工藝製造為突破點,全力打造積體電路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和製造裝備完整産業鏈,帶動相關産業全面發展。支援關鍵技術研發,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晶片、積體電路製造裝備和成套工藝,鼓勵先進封裝及測試技術創新,培育高附加值尖端産品。支援積體電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企業提供産品開發測試環境以及應用推廣服務。完善産業生態環境,構建晶片與整機大産業鏈。

  (5)新材料産業。支援軍民兩用電子資訊材料、複合材料、超材料、含能材料、高性能金屬材料的研發和産業化應用。突破奈米技術、高純材料技術、半導體材料技術、高性能合金技術、稀土材料及其應用技術等一批關鍵技術,提升共性基礎材料技術水準和新材料特色領域産業規模。

  2.推動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實現“民參軍”和“軍轉民”。?組織開展軍民科技成果交流對接活動,促進軍民科技成果雙向轉化。加強軍地在項目預研和型號研製、生産等方面的合作,積極推進中關村高科技企業先進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實現“民參軍”;積極推進軍用先進技術成果的轉化和産業化,帶動中關村相關産業發展,實現“軍轉民”。(主責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政府外聯服務辦)

  3.推動軍地供應採購合作深入發展。依託中關村豐富的市場資源,發揮軍隊物資集中採購效能,協助部隊主管部門做好軍隊物資採購供應商的遴選、推薦工作,加強軍地供需資訊對接,推動中關村高新技術、産品在軍事領域的應用,探索軍地聯合物資供應保障模式。(主責單位:市發展改革委、中關村管委會、市政府外聯服務辦)

  (四)推進軍民融合科技創新政策和服務體系建設,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1.完善政策扶持體系。研究制定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相關扶持政策,支援軍民關鍵技術聯合攻關、技術成果相互轉化、科研條件共建共用、科技資訊服務及軍民標準通用化、非公企業參與國防建設等。設立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促進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發展專項資金,加大資金支援力度。對於符合相關規定的重大項目,由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項目統籌資金予以支援。積極探索運用多種金融手段,推進軍民結合産業園區建設和重大項目落地實施。(主責單位: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中關村管委會)

  2.加強科技金融的服務支撐。依託中關村“一個基礎、六項機制、十條渠道”科技金融體系,鼓勵銀行、券商、創業投資等金融機構運用信用貸款、股權質押貸款、並購貸款、信用保險和貿易融資、知識産權質押貸款等多種金融工具,加強對“民參軍”企業的支援;支援“民參軍”企業發行信託計劃、企業債券、集合票據、中小企業私募債等直接融資産品;支援“民參軍”企業通過上市、並購、重組等方式做強做大;積極支援和參與設立“民參軍”産業投資基金。(主責單位:市金融局、中關村管委會)

  3.加強服務平臺建設。推進軍地科技資源的相互開放,完善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等科技資源平臺建設,提升公共資訊、檢驗檢測、中試驗證等專業服務能力;推進軍民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建立和完善知識産權集中託管平臺、首都科技成果産業化公共服務平臺等。依託科技中介機構,充分發揮綜合服務保障功能,搭建軍民科技合作中介服務保障平臺。(主責單位: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中關村管委會)

  4.加強國防知識産權保護與應用。積極推動國防領域知識産權申請、運用、保護和管理體系建設,完善知識産權保護公共服務平臺。開展國防知識産權創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動和轉化運用試點,扶持國防知識産權中介服務機構發展,推動軍民技術轉化運用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建立“民參軍”中的國防知識産權評價機制,支援企業參與研究制定和採用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國家軍用標準,提升企業標準創新和應用能力,促進自主知識産權成果服務國防建設。(主責單位:市知識産權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三、組織實施

  (一)進度安排。

  1.籌劃階段(2013年7月底前)。加強常態協作機制建設,研究建立由國家有關部委、相關駐京軍事單位和本市共同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相關事宜。組建工作機構,在中關村創新平臺成立軍民融合創新工作組,由市經濟信息化委、中關村管委會、市政府外聯服務辦、市發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委、市財政局、市金融局、市知識産權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北京科技協作中心和海淀區、豐台區、昌平區、大興區政府相關人員組成,商請相關駐京軍事單位指定部門作為工作組聯繫協調單位,定期參加工作組會議,加強軍地協調和工作計劃落實。各園區管委會負責加強本區域內軍民融合工作組織和計劃落實。

  2.實施階段(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2013年8月至12月,研究出臺推進中關村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示範基地建設的有關政策體系,認定一批中關村軍民融合科技創新基地。整合軍地科技創新資源,組建中關村軍民融合科技創新顧問委員會,指導首都軍民融合科學發展。統籌軍地資源,着手編制《建設中關村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示範基地中長期規劃(2013-2020年)》等文件,指導示範基地建設,初步探索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路徑和模式。

  2014年至2015年,深化軍地科技資源融合,推進軍民科研合作平臺、軍民兩用技術孵化平臺、測試驗證平臺、成果展示體驗平臺建設。大力支援軍民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促進軍民融合領域戰略新興産業發展。

  (二)工作要求。

  1.高度重視。建設中關村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示範基地是國家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充分認識此項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領導,密切配合,確保工作順利開展。

  2.落實責任。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統籌各項工作,細化任務分工,明確責任,確保工作形成合力。按照任務分工和進度要求,制定完善相關方案和計劃,同時加強監督檢查,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3.強化保密管理。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應從維護國家安全和國防安全的戰略高度,提高保密意識,嚴守保密紀律,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要求,嚴格落實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在工作中對涉軍、涉密資訊進行全流程、全周期管控,切實採取有力措施,確保不發生任何失泄密問題。


分享: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