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府文件 > 1986-2014政府文件 > 市政府文件
  1. [發文字號] 京政發〔2013〕2號
  2. [發佈日期] 2013-02-22
  3. [有效性]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推進首都 氣象事業發展率先實現氣象現代化的意見

 

 
京政發[2013]2號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推進首都
氣象事業發展率先實現氣象現代化的意見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為深入落實《中國氣象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推進氣象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合作協議》,加快推進首都氣象事業發展,率先實現氣象現代化,現就有關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充分認識氣象事業的重要作用,緊緊圍繞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和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標,按照“一流裝備、一流技術、一流人才、一流臺站”的標準,提高氣象預測預報、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的能力,率先
 - 1 -  
 
 
 
實現氣象現代化,全面提升氣象服務於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福祉安康的能力。
  二、工作目標
  到2015年左右,建成結構完善,功能先進,適應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發展需求,高水準、有特色的氣象現代化體系。率先形成創新驅動的氣象事業發展新格局,率先形成高效、精細、智慧的智慧氣象服務發展新格局,氣象服務全面融入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首都氣象整體實力居國內領先水準,城市運作和大型活動氣象服務保障能力居國內領先水準,災害性天氣預警能力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準。
  1.氣象服務效益更明顯。完善極端天氣城市運作應急管理機制,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防禦體系。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佔地區生産總值比例年均小于0.7%;人工增雨相對增水率大於15%;大型活動氣象預報精細到活動地點、精確到小時級時效,服務保障率達到100%;專業氣象服務滿意率達到95%以上;市民氣象意識顯著提高,氣象災害應急避險和自救互救知識普及率達到80%;氣象服務公眾滿意度達到85%以上。
  2.氣象監測預警更精準。圍繞城市高影響天氣和重點領域,完善智慧感知城市氣象觀測系統,構建多部門監測預警資訊平臺,實現數據實時共用。建立適應城市精細化智慧管理需求的預報預警業務,完善客觀化、定量化的交通和供暖等專業專項氣象
 - 2 -  
 
 
 
預報服務系統。面向市民生活服務的24小時天氣預報精細化到街道、鄉鎮;霧霾、雪、沙塵、高溫、寒潮等高影響天氣的平均預報時效提前到2天以上;局地暴雨、雷雨大風等突發災害性天氣預警實現分區、分級發佈,預警提前時間達到30分鐘以上。
  3.氣象社會管理更深入。健全氣象行政管理監督工作機制,依法規範氣象活動。推行重點項目和規劃氣候可行性論證制度,氣象服務與城市網格化管理實現有效銜接。
  4.氣象發展環境更優化。氣象人才國際化水準、人才隊伍綜合素質和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城市氣象整體科技實力保持國內領先水準。完成城市氣象研究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雲降水物理研究和雲水資源開發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建設。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率達到80%以上,氣象科技進步業務服務貢獻率達到65%以上。
  三、主要任務
  1.建設功能先進的氣象監測預報體系。優化綜合氣象觀測系統,提高自動化程度。加強觀測資料的綜合應用,完善中尺度天氣分析業務流程,建立1公里解析度的精細化數值預報業務模式系統。改進和優化臨近預報關鍵技術,擴展中短期天氣預報業務平臺,深入研究極端氣候事件的預測方法。建立霧霾天氣環境氣象數值預報業務系統,提高重污染日氣象風險預警能力。擴充高性能計算能力,滿足精細化氣象預報計算需求,探索建立氣象裝備保障分類分級和社會化保障機制,實現設備運作動態監控、智
 - 3 -  
 
 
 
能判斷,提高常規和應急裝備技術保障能力。
  2.完善覆蓋城鄉的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加快推進北京市突發事件預警資訊發佈中心建設,落實工作機構,完善管理體制,加強工作力量,形成權威、暢通、高效的預警資訊發佈體系。相關區縣政府要結合實際,組建本地區突發事件預警資訊發佈中心,全面提升預警資訊發佈能力。依託突發事件預警資訊發佈中心,建設氣象災害防禦中心,完善本市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加快建設農村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建立多種手段互相補充的農村氣象資訊發佈傳播網路,強化山洪地質災害、森林火險等氣象預警服務。
  3.建立滿足需求的城鄉氣象服務體系。強化高影響天氣監測預報預警和精細化服務,加強氣象與供水、供電、燃氣、熱力以及交通、農業等單位的資訊共用、聯合會商和服務聯動。加強公眾氣象服務,滿足人民群眾生活多樣化需求。以需求為導向,完善服務流程,提高重大活動氣象服務保障能力。推進小氣候監測系統建設,發展農用天氣預報和特色農業氣象服務,加強農業氣象災害和農林病蟲害氣象條件監測預報預警,做好都市型現代農業氣象服務。
  4.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服務能力。開展氣候變化對城市運作、水資源、人體健康等領域影響的評估,建設城市應對氣候變化的大氣模擬與倣真科學研究實驗基地和城市大氣環境外場觀測基地。建設氣候變化基礎數據庫,建立氣候變化監測業務平臺。
 - 4 -  
 
 
 
加強城市規劃、重大項目建設的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建立和完善氣候資源專業觀測網,加強風能、太陽能、地熱等清潔能源以及農業氣候資源的監測。
  5.增強人工影響天氣的保障能力。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2〕44號)要求,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意見》(京政辦發〔2013〕4號),進一步健全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協調機制,提升本市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服務保障能力。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區縣政府要建立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將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經費列入財政預算,逐步加大公共財政投入;要健全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落實必要的工作機構和人員編制,形成機構健全、職能明確、隊伍穩定的工作體系。
  6.加強基層氣象臺站的綜合能力。加快推進南郊觀象臺科普園區綜合改造,切實推動石景山、通州區氣象臺站選址建設,繼續做好海淀、大興、門頭溝和房山區氣象臺站基礎設施綜合改造。優化調整基層氣象臺站業務功能佈局,規範建設標準,加強基層臺站的軟實力,逐步實現基層臺站向一站多能、全自動方向發展。
  四、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推進氣象現代化工作的協調機制,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分工,統籌落實各項重點任務,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組織開展督促檢查。各區縣政府要參照採取相應的措施,加
 - 5 -  
 
 
 
快推進本地區氣象現代化建設。市氣象局要加快推進重點工程前期工作,按規定履行審批程式,海淀、平谷等相關區政府和市有關部門要全力配合。
  2.加大資金投入。按照現行管理體制,落實氣象設備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經費,把增強氣象能力建設和隊伍建設所需的事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按照分級管理、分級負擔的原則,市政府投資主要用於北京市突發事件預警資訊發佈中心、北京氣象災害應急防禦服務工程、北京市人工影響天氣工程建設。
  3.吸引培養人才。充分利用首都人才集聚優勢,加大對氣象科技研發立項、資金等方面的支援力度,吸引和培養創新型氣象人才。將氣象人才吸引和培養工作納入首都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落實獎勵和資助政策,造就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氣象“領軍人才”、“首席專家”。
  4.推進依法行政。完善地方性氣象法規規章體系,強化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發佈與傳播、防雷減災和施放氣球的規範管理,提高氣象行政執法的能力和水準。加強氣象標準化、氣象依法行政信息化建設。
  5.開展科普宣傳。完善氣象科普宣傳和教育培訓體系,積極開展氣象科普活動,提高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加大宣傳力度,為推進首都氣象事業發展,率先實現氣象現代化營造良好氛圍。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3年1月22日

 - 6 -  (全文結束)
 
 


 
分享: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