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府文件 > 1986-2014政府文件 > 市政府文件
  1. [發文字號] 京政發〔2011〕1號
  2. [發佈日期] 2011-04-26
  3. [有效性]

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加快西部地區轉型發展實施意見的通知

京政發[2011]1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現將《關於加快西部地區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於加快西部地區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

  北京西部地區(指石景山區、門頭溝區兩區全境,豐台區河西地區、房山區的山區及永定河流域地區,以下簡稱西部地區)是首都重要的綠色生態屏障和首都經濟調結構、轉方式、上水準的重要區域。多年來,特別是“十一五”時期,西部地區加快淘汰資源型産業,初步積累了産業加速轉型、經濟加速發展、功能加速提升的物質基礎,目前正處於加快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為充分發揮西部地區空間、生態、文化等資源優勢,加快其轉型發展,特提出以下意見。

  一、加快轉型發展的思路和目標

  (一)總體思路。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産業結構深度調整為主線,着眼全面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和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按照首都功能定位要求,立足生態建設、創新驅動、文化引領,全力推進生態環境、重點區域、現代産業、“生態京西”品牌、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等六大提升工程,着力提升區域服務功能,持續增強戰略帶動能力;着力吸引高端要素,持續推進産業轉型升級;着力強化生態修復和景觀營造,持續提升生態服務功能;着力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持續優化發展環境;着力提高轉崗就業和居民生活水準,持續促進民生改善,逐步將西部地區打造成為生態友好、功能協調、經濟繁榮、人文和諧的京西綠色發展新區。

  (二)發展目標。

  “十二五”時期,基本完成永定河等重點流域治理、廢棄礦山修復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綠化工作,水土流失治理率達到95%,林木綠化率達到56%;基礎設施承載能力明顯提高,形成以5條軌道交通和16條通道為重點的快速交通體系;推動生産性服務業、高技術産業、文化創意、旅游休閒、生態農業五大新興替代産業重大項目落地,西部地區所在四區的經濟發展速度比“十一五”時期提高兩個百分點左右,服務業比重達到65%左右。到2020年,形成以生産性服務業和高技術産業為主體、文化創意産業和旅游休閒産業為特色、生態農業為補充的京西現代産業體系,五大産業佔區域經濟比重達70%,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成為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引擎,“生態京西”品牌優勢全面彰顯,社會公共服務品質顯著提高,努力把西部地區建設成為全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示範區、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區和首都功能拓展的重要承載區。

  二、實施轉型發展的重點任務

  (一)實施生態環境提升工程。

  1.加快重點流域生態治理。加快永定河流域“四湖一線”(門城湖、蓮石湖、曉月湖、宛平湖和迴圈管線)建設,構築防洪安全保障、水生態保護、水資源配置三大體系,全線恢復永定河水域生態環境,形成溪流─湖泊─濕地連通的健康河流生態系統和水綠相融的生態休閒帶。加快建設清河再生水廠、小紅門再生水廠等到永定河的引水工程,確保按時向永定河補水。加快實施大石河流域綜合治理,爭取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大石河本市境內121公里的河道整治。

  2.推進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推進西部地區京津風沙源治理、第二道綠隔地區生態改造升級、太行山綠化、房山區長周路綠化等重點工程建設。加快實施門頭溝區“一線三溝”地區(一線,即南起潭柘寺,經永定北嶺、王平,北至妙峰山淺山區沿線;三溝,即趙家臺溝峪、北嶺溝峪、妙峰山溝峪)、房山區北溝地區、豐台西部山區等廢棄礦山的生態修復,爭取在“十二五”期間完成4萬畝廢棄礦山修復。

  3.完善生態林建設管理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山區生態公益林生態效益促進發展機制,加強森林健康經營工程建設。建立多元化的公益林建設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生態公益林建設和經營。嚴厲打擊非法盜採行為,加強礦區安全穩定維護工作。

  (二)實施重點區域提升工程。

  4.重點打造“一核”——新首鋼創意商務區。以首鋼主廠區為核心,重點發展數字娛樂、工業設計等文化創意産業,商務、金融、會展等生産性服務業,電子資訊、節能環保、新能源等高技術産業和高端製造業,積極吸引國內外大中型冶金、裝備等製造業企業總部入駐,打造全國首個“製造業總部集聚區”。鼓勵設計機構入駐,打造“設計之都”核心區,將首鋼協作區逐步建設成為高端要素聚集、創新創意活躍、總部特徵明顯、生態環境優美的新首鋼創意商務區。

  5.大力開發“兩區”——房山新城現代産業發展區、豐臺河西綠色産業發展區。加快建設北京良鄉經濟開發區、房山工業園區、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産業基地、竇店現代製造業産業基地等産業園區,實施京西重工、長安新能源汽車等重大項目,重點發展高端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和現代服務業,打造房山新城現代産業發展區。推進中關村豐臺科技園西區、長辛店生態城、青龍湖國際文化會都等重大項目建設,做好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和世界種子大會籌辦工作,發展科技服務、文化創意、商務會展、生態旅游等綠色低碳産業,將豐臺河西地區打造成為以創新研發和高端會展旅游為重點的綠色産業發展區。

  6.加快發展“三帶”——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和108國道、109國道沿線生態旅游休閒帶。充分挖掘永定河生態資源和文化底蘊,發展高端商務、科技研發、文化創意、旅游休閒和體育健身等低碳高端産業,推進龍泉務商務區、京西古城濱水商務區、京西高端文化商務區、長陽半島綜合商務區、盧溝橋文化創意産業集聚區等重點産業區域建設,打造集防災防洪、生態功能、旅游休閒、水岸經濟等功能為一體的綠色生態發展帶。發揮大石河、清水河等流域的生態和文化資源,依託108國道和109國道沿線區域,發展旅游休閒、特色種植和農産品加工等産業,建設集生態涵養、健康休閒、觀光旅游、特色農業為一體的兩條國道沿線生態旅游休閒帶。

  (三)實施現代産業提升工程。

  7.全力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下大氣力抓好石景山區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積極探索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有效途徑,進一步創新服務業發展模式。發展特色金融業,探索推進保單交易中心、鋼鐵期貨交易中心和金屬交易中心建設,吸引基金管理、融資租賃、財務公司和擔保公司等新興機構落戶。建設工業設計、製造業、民營經濟等特色總部集聚區,吸引外資、僑資、民營企業等各類總部及分支機構落戶。優化商務服務發展環境,引導審計、法律、諮詢、經紀等中介服務機構入駐。培育雲計算、物聯網、電子商務、電子競技和資訊服務外包等新興業態。高標準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專業服務集聚區、現代服務業綜合體和主題樓宇,增強高端要素定向吸引力,加速形成服務經濟主導的産業結構。

  8.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採取“引資、引智、引項目”相結合,重點吸引央企、民營經濟等高端要素落戶。發揮大型企業的人才、技術、品牌優勢,實現多元化、多區域發展。加快首鋼主廠區的規劃建設,推進中國動漫游戲城、中國綠能港等項目建設,適度發展高端金屬材料及裝備製造業,儘快量産京西重工等項目。鼓勵京煤集團參與西部地區礦山修復、特色小城鎮建設及旅游業開發,支援實施能源裝備産業園、王平鎮中瑞生態谷等項目,鼓勵在京外拓展煤炭、發電等業務。

  9.着力提高區域科技創新水準。以首鋼、京煤集團等大型企業及中關村科技園石景山園、豐臺園等園區為依託,自主建設一批研髮型主題樓宇,吸引高科技民營企業入駐。支援西部地區企業與科研院所和院校共建國家及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重點)實驗室,吸引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科技基礎設施落戶。鼓勵首鋼與石景山區、北方工業大學共建大學科技園,深化西部地區與原子能研究院、北車集團、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等方面的合作,建設一批石化、冶金、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技術研發及産業化基地。加大對西部地區自主創新産品和服務的政府採購力度,支援科技創新企業發展。

  10.創建“一企一鎮”合作機制。推廣中糧集團─琉璃河鎮、航太集團─王佐鎮、中坤集團─齋堂鎮等央企與鄉鎮的合作經驗,探索通過共建産業基地、搭建總部後臺、鄉鎮整體開發等模式,促進央企的品牌、技術、資金、人才等要素與山區鄉鎮的生態、土地等優勢資源有效對接,因地制宜地發展旅游休閒、商務會議、養老、教育等特色産業。將鎮企合作納入本市區縣合作機制。

  (四)實施“生態京西”品牌提升工程。

  11.打造若干“京西特色生態谷”。在有條件的主幹溝域和廢棄工礦,規劃建設京西溶洞礦山博覽帶、清水─靈山草甸帶、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等特色生態谷,適度發展旅游休閒、總部經濟、文化創意、養老康體、教育培訓等高端服務業。編制古鎮古村古道旅游發展規劃,開發多層次的旅游産品。

  12.建設多條“京西特色農業帶”。以淺山區特色林果種植業為重點,突出高端、有機農産品品牌,促進生態農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形成磨盤柿、京白梨、玫瑰、葡萄酒等多條特色農業帶。

  13.培育一批“京西特色小城鎮”。以培育特色宜居宜業小鎮為目標,重點打造齋堂鎮、王平鎮、河北鎮等旅游度假特色鎮,王佐鎮、青龍湖鎮等商務會議特色鎮,琉璃河鎮、竇店鎮等園區經濟特色鎮。承辦好中國國際徒步大會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賽事活動,擴大“生態京西”的品牌效應。

  14.提高區域旅游配套服務能力。鼓勵央企及民間資本深度參與旅游開發,建設功能齊全的旅游休閒配套服務設施。改善農村居住條件,傳承歷史文脈與鄉村文化,建設富有田園特色和鄉村風貌的新民居,推進生態節能休閒木屋試點建設。完善西部地區鄉村旅游服務標準,提高服務水準。落實促進産煤地區産業轉型發展相關政策,支援旅游休閒等替代産業項目建設。

  (五)實施基礎設施提升工程。

  15.優先打通一批外部連接通道。加快建設4條軌道交通, 力爭S1線西段2011年初開工,推進M14號線建設,做好燕房線前期工作。實施豐沙鐵路石景山段入地改造工程。加快建設京石第二高速、長安街西延、南水北調巡線路等重大項目,升級改造108、109國道等主要公路,進一步完善首鋼主廠區、新城等重點區域的路網結構,積極建設大堂路、石水路等山區旅游環線。到2015年,構建起以5條軌道交通和16條跨區通道為骨幹的快速交通體系。

  16.積極改善市政基礎設施條件。妥善解決好首鋼停産轉換期的供水、污水處理和用能保障問題,並將首鋼市政管網納入全市大市政體系。開展首鋼焦化廠等污染區土壤清理修復工作。加快推進首鋼4個“廠中村”拆遷。集中力量建設南水北調配套工程、西北熱電中心遷建工程、豐臺河西再生水廠及配套管線、北京首鋼生物質能源等重點工程。支援新能源和水資源的綜合利用,重點提高污水處理設施能力。按照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原則,統籌提高新城和小城鎮的基礎設施水準。

  17.大力推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教育、醫療等中心城區優質資源向西部地區轉移,重點提高新城和重點鎮公共服務能力。積極實施西部郊區中小學規範化建設,鼓勵引進師資力量較好的學校,確保首鋼、礦山關停地區基礎教育設施達標。以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試點,推進石景山高等職業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建設。加快朝陽醫院京西院區改擴建,推動門頭溝區做好醫療衛生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房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院等項目建設。完善文體服務網路建設和運營,規劃建立特色文化設施群落,研究建立市級文、圖兩館分館,推動區級文化館建設。

  (六)實施民生保障提升工程。

  18.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落實全市棚戶區三年改造規劃,到2012年底全面完成門頭溝區規劃改造任務。推進門頭溝、房山、豐臺長辛店及京煤集團工礦棚戶區改造,並將其納入全市新一輪規劃。

  19.穩步推進山區人口搬遷工作。實施房山煤礦關閉地區人口搬遷工程,重點建設公主墳等地安置房和配套設施。加強再就業培訓,幫扶外遷人員實現轉崗就業,逐步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

  20.積極安置轉産富餘人員。通過發展替代産業、轉崗培訓、提供公益性崗位等多種方式,有針對性地解決首鋼搬遷、礦山關停人員就業安置及相關社保問題。研究推進首鋼和京煤集團社會職能剝離工作,通過託管經營、資産重組等方式,將國企公共服務、物業、後勤等資源進行整合,與區縣進行對接,或組建專業化運營公司進行管理。

  三、保障轉型發展的政策措施

  21.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充分依託首鋼地區規劃建設及産業調整工作領導小組的職能,統籌協調首鋼地區的發展規劃、政策制定、産業佈局、基礎設施和土地開發建設等重大事項。建立由市領導牽頭,市級相關部門、西部地區四區及重點企業組成的西部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統籌西部地區建設和發展工作,協調解決重大問題,推進重大項目實施。健全督查考核機制,將主要任務舉措納入相關區縣、部門年度考核體系,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完成。將重點項目列入市政府重大項目綠色審批通道。

  22.加大市級資金支援力度。加大市政府固定資産投資對西部地區的傾斜力度,重點支援生態建設、産業培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民生保障等方面。增加對房山區、門頭溝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在市級轉移支付體系中,建立礦山關停地區生態修復補貼機制。研究將首鋼地區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文化創意産業、旅游、科技成果轉化、體育、中小企業等各類産業資金,進一步向西部地區傾斜。

  23.完善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政策保障。探索圍繞放寬市場准入、吸引要素市場落戶、國企社會職能剝離、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等方面,完善石景山區服務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研究制定加快推進國家及本市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加大市政府固定資産投資對石景山區重點産業園區和重大産業項目的支援力度。完善市財政對石景山區風險結構轉移支付政策。擴大石景山區國家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的政策範圍,積極爭取國家相關政策,力爭將西部地區建設成為國家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政策先行區。

  24.強化産業政策引導作用。設立由首鋼和京煤集團發起的“北京服務·新首鋼”股權投資基金,市政府固定資産投資首期跟進出資2億元,重點支援西部地區服務企業和産業園區發展。“十二五”時期,市政府固定資産投資用於西部地區産業發展的資金不低於40億元,重點支援産業園區、現代服務業綜合體等重大項目建設。鼓勵和支援首鋼、京煤集團等大中型企業發行債券,吸引社會資本進入。研究將首鋼主廠區、石龍經濟開發區、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産業基地、竇店現代製造業産業基地等重點産業園區,納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政策範圍。新認定若干市級文化創意産業集聚區,加大園區建設支援力度。建立重大産業項目儲備庫,定期舉辦西部地區重大項目推介會。加快合作共建基地建設和重大産業項目引進,扶持淺山區低碳高端産業和旅游業發展。

  25.創新重點區域開發建設模式。授權首鋼承擔主廠區的土地一級開發,對以首鋼為主體的首鋼主廠區內重點産業項目,根據其實際功能定位和用途,採取多種靈活的供地方式。根據實際情況,積極研究京煤集團權屬內土地一級開發由京煤集團承擔。對於“一核”、“兩區”內的重點産業園區,探索以首鋼等重點企業和園區為主體的研髮型主題樓宇項目,可按協議出讓方式獲得國有土地使用權,吸引有實力和影響力的民營企業入駐。支援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的單位利用存量土地資源培育資訊服務、研發設計、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土地用途和使用權人可暫不變更。

  26.優化土地資源利用方式。結合相關規劃,在採空棚戶區、廢棄礦區、淺山區、衙門口綠隔等地區,科學合理地確定土地性質和建設用地指標,優先發展替代産業。選擇以集體經濟組織為主體、權屬清晰、符合相關規劃並依法取得的現狀建設用地,探索開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試點,可採取土地租賃、出讓、作價入股、轉讓等方式,用於替代産業發展,但不得進行商品房開發。支援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土地儲備項目,優先安排土地儲備開發計劃和指標。

  27.完善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實施“西部引智工程”,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借助中關村人才特區資源,加快央地人才聯合培養。採取人才、項目、管理模式一體化引進的方式,吸引海外高端領軍人才。支援有條件的區縣、企業利用本地職教資源,開辦專業旅游學校,定向培養旅游經管人員。整合首鋼工學院、北京科技高級技校及區縣教育培訓資源,設立2至3所綜合性的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提供在職培訓、轉崗就業培訓、技能鑒定、職業諮詢等一體化服務。以挂職鍛煉、定向交流等方式,加強西部地區與中心城區幹部隊伍的合作交流。

  附件:加快西部地區轉型發展工作任務分解表


分享: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