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府文件 > 1986-2014政府文件 > 市政府文件
  1. [發文字號] 京政發〔2000〕6號
  2. [發佈日期] 2000-02-24
  3. [有效性]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公佈北京市第三批地下文物埋藏區的通知

京政發[2000]6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為進一步加強對本市地下文物的保護,市文物局、市規劃委員會和市規劃設計院劃定了本市第三批地下文物埋藏區,經市政府同意,現予公佈。

  第三批地下文物埋藏區地圖由市文物局、市規劃委員會和市規劃設計院另行印發。

  附件:一、北京市第三批地下文物埋藏區名單

  二、北京市第三批地下文物埋藏區説明

  二〇〇〇年二月二十四日    

  附件一

北京市第三批地下文物埋藏區名單

  一、朝陽區西柳巷地下文物埋藏區

  二、朝陽區三間房地下文物埋藏區

  三、海淀區金山地下文物埋藏區

  四、海淀區禮王墳地下文物埋藏區

  五、豐台區金中都城址地下文物埋藏區

  六、門頭溝區臥龍崗地下文物埋藏區

  七、房山區墳莊村地下文物埋藏區

  八、房山區石樓村地下文物埋藏區

  九、通州區菜園村地下文物埋藏區

  十、通州區小街地下文物埋藏區

  十一、順義區臨河村地下文物埋藏區

  十二、順義區田各莊村地下文物埋藏區

  十三、大興縣黃村地下文物埋藏區

  十四、平谷縣東杏園地下文物埋藏區

  十五、平谷縣東高村地下文物埋藏區

  十六、延慶縣南菜園地下文物埋藏區

  十七、延慶縣西屯地下文物埋藏區

  附件二

北京市第三批地下文物埋藏區説明

  一、朝陽區西柳巷地下文物埋藏區

  位置:朝陽區三間房鄉西柳巷

  佔地面積:220萬平方米

  範圍:東界:雙橋路 

  南界:京坨鐵路 

  西界:北花園西側路

  北界:京通路

  文化內涵:在此區域內的通惠河兩岸,曾發現多座明代墓葬,出土了製作精美的金冠和鑲嵌紅藍寶石的玉帶等大批珍貴文物。該區是明代墓葬較集中的埋藏區之一。

  二、朝陽區三間房地下文物埋藏區

  位置:朝陽區三間房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

  佔地面積:38萬平方米

  範圍:東界: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東院的東圍墻

  南界: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南圍墻

  西界: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西院北門及中路延長線

  北界: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北圍墻

  文化內涵:在此區域曾發現多座明代和清代墓葬並出土有銅鏡、墓誌等隨葬品。該區是一處明、清時期的墓葬埋藏區。

  三、海淀區金山地下文物埋藏區

  位置:海淀區四季青鄉和海淀鄉金山南麓。

  佔地面積:124萬平方米

  範圍:東界:中國林科院東墻外路及廂紅旗1號院南門東墻

  南界:香山路

  西界:正白旗182.2米小山山脊線延長線及現狀路

  北界:75米等高線

  文化內涵:金山為明代諸王、公主及嬪妃的墓地,僅文獻上記載的就有50余座。在此區域內曾發現嬪妃墓5座,明景帝陵亦在此。該區是一處重要的明代大型、高等級磚室墓葬埋藏區。

  四、海淀區禮王墳地下文物埋藏區

  位置:海淀區四季青鄉

  佔地面積:82萬平方米

  範圍:東界:禮王墳村村東南北向路

  南界:河溝及現狀路

  西界:香山南路

  北界:閔莊路

  文化內涵:在此區域內曾發現多座明、清時期墓葬。該區是北京西山地區明、清墓葬比較集中的埋藏區之一。

  五、豐台區金中都城址地下文物埋藏區

  位置:豐台區盧溝橋鄉

  佔地面積:176萬平方米

  範圍:東界:西南二環路

  南界:金中都南護城河舊址

  西界:金中都西護城河舊址

  北界:麗澤路

  文化內涵:金中都城是金海陵王完顏亮於天德三年(1151年)以遼南京城為基礎擴建的金代國都,是北京城在歷史上作為封建王朝都城的開始。在此區域內曾發現獸頭瓦當、溝紋磚、唐遼瓷片、夯土建築遺跡和金中都城南城垣水關遺址(現已建為遼金城垣遺址博物館)及金中都魚藻池宮殿遺址。現三路居鳳凰嘴附近尚存城西、南墻遺跡三處。

  六、門頭溝區臥龍崗地下文物埋藏區

  位置:門頭溝區永定鎮臥龍崗村東

  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

  範圍:東界:臺地東端及向北延長線

  南界:臺地南緣

  西界:東界向西200米的南北延長線

  北界:臺地東端向北100米的東西延長線

  文化內涵:在此區域地面上遺有大量陶片和石器殘片。該區是一處人類早期活動遺址區。

  七、房山區墳莊村地下文物埋藏區

  位置:房山區長溝鄉墳莊村東北

  佔地面積:55萬平方米

  範圍:東界:村東水渠

  南界:長溝至墳莊小路

  西界:村北小路

  北界:長溝至雲居寺公路

  文化內涵:在此區域內曾發現紅、灰夾砂陶片、石器等遺存和金代墓葬一座。該區是一處人類早期活動遺址和遼金墓葬埋藏區。

  八、房山區石樓村地下文物埋藏區

  位置:房山區石樓鄉石樓村東

  佔地面積:3.7萬平方米

  範圍:東界:水溝西側小路

  南界:石樓村中的小路

  西界:房山至琉璃河公路

  北界:南界往北170米東西向街道

  文化內涵:在此區域內曾發掘清理出4座磚室墓,出土有陶樓、陶燈、豬圈等近百件隨葬品。該區為金代奉議大夫楊瀛家族墓地,是一處重要的墓葬埋藏區。

  九、通州區菜園村地下文物埋藏區

  位置:通州區宋莊鎮菜園村

  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

  範圍:東界:翟減渠

  南界:堡辛莊至小鄧各莊路

  西界:菜園村西水渠

  北界:菜園村西與村東水渠之間的街道

  文化內涵:在此區域內曾出土有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燕式鬲、戰國時期青銅器等遺存。該區是一處人類早期遺址埋藏區。

  十、通州區小街地下文物埋藏區

  位置:通州區梨園鎮小街南

  佔地面積:16.5萬平方米

  範圍:東界:現狀小路

  南界:現狀小路

  西界:京津公路至大高麗莊路

  北界:京津公路

  文化內涵:在此區域內曾出土清乾隆、道光時期的碑刻及明清時期墓葬。該區是一處明、清時期的墓葬埋藏區。

  十一、順義區臨河村地下文物埋藏區

  位置:順義區順義鎮臨河村

  佔地面積:96萬平方米

  範圍:東界:村西現狀路及水渠

  南界:村西南水渠

  西界:軍營東墻南北延長線

  北界:開發區路

  文化內涵:在此區域內曾發現一座大型漢代磚室墓,出土陶樓等精美器物130余件。後又發掘漢代墓葬40余座、遼金墓葬10余座、明清墓葬40余座並出土大批隨葬品。

  十二、順義區田各莊村地下文物埋藏區

  位置:順義區大孫各莊鄉田各莊村南

  佔地面積:49萬平米

  範圍:東界:村東南現狀路

  南界:65.5米高小山北緣的東西向切線

  西界:村南現狀路

  北界:村東南現狀路

  文化內涵:在此區域內曾發現漢墓約50余座。該區是北京地區新發現的漢代墓葬埋藏區。

  十三、大興縣黃村地下文物埋藏區

  位置:大興縣黃村衛星城北

  佔地面積:93.5萬平方米

  範圍:東界:京開路及前高米店村西小路

  南界:前高米店村西水泥路

  西界:新華北路

  北界:宏康路

  文化內涵:在此區域內曾發現多座唐、遼時期古墓葬。其中,唐墓出土有珍貴的加藍三彩罐;遼代張館墓出土有瓷器、木俑、十二生肖俑及墓誌。該區是一處唐、遼時期的墓葬埋藏區。

  十四、平谷縣東杏園地下文物埋藏區

  位置:平谷縣樂政務鄉東杏園村北

  佔地面積:84萬平方米

  範圍:東界:果園內南北現狀路

  南界:東杏園至井兒峪現狀路

  西界:東杏園村西的南北向沖積溝

  北界:北幹渠

  文化內涵:在此區域內曾發現大量戰國時期的甕棺墓葬,墓葬分佈十分密集。該區是一處重要的戰國時期墓葬埋藏區。

  十五、平谷縣東高村地下文物埋藏區

  位置:平谷縣東高村鎮西高村北

  佔地面積:22萬平方米

  範圍:東界:平谷至三河公路

  南界:平谷縣原金屬公司南墻外小路

  西界:村西南北向現狀路

  北界:南界向北400米東西延長線

  文化內涵:此區域為巨構家族墓地。巨構為金代人,官至節度使。在此地曾發現巨構孫子的墓葬,出土有瓷器、銅器等隨葬品。

  十六、延慶縣南菜園地下文物埋藏區

  位置:延慶縣延慶鎮南菜園村西

  佔地面積:17.5萬平方米

  範圍:東界:公路

  南界:菜園南街

  西界:民主村東灌渠、臺地東西向小路和南菜園村村西南北向溝邊緣

  北界:南菜園北街及村西臺地北緣

  文化內涵:在此區域內曾出土漢、唐時期墓葬,現村西臺地上仍有很多古代繩紋磚。該區是一處漢、唐時期墓葬埋藏區。

  十七、延慶縣西屯地下文物埋藏區

  位置:延慶縣延慶鎮西屯村

  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

  範圍:東界:西屯與中屯之間水溝

  南界:村南水渠

  西界:村西現狀路

  北界:延慶至西屯公路

  文化內涵:在此區域內曾發現10余座漢墓並出土大量瑪瑙等隨葬品。該區是一處漢代墓葬埋藏區。


分享: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