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政發[2004]35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及《北京市預算監督條例》有關規定,按照《國務院關於編制2005年中央預算和地方預算的通知》(國發[2004]31號)要求,現就本市編制2005年財政預算工作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2005年財政經濟形勢和編制2005年財政預算的指導思想
(一)2005年財政經濟形勢分析和預測。
2005年首都經濟面臨着良好的發展環境,全市要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據初步分析,2005年本市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經濟效益逐步提高,經濟結構進一步改善,經濟自主增長的能力將進一步增強。
2005年財政支出規模將進一步擴大,但收支矛盾仍相當突出。從財政收入方面看,政策性減收因素較多,主要是:出口退稅機制改革、落實再就業政策、促進高新技術産業發展以及減輕農民負擔等稅收扶持政策都將影響財政收入增長。從財政支出方面看,財政預算安排要體現保穩定、保運轉、保安全、保重點等方面的支出,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支援“三農”、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等公共事業發展,推進奧運各項工作等,面臨的增支壓力較大。
(二)編制2005年財政預算的指導思想。
編制2005年預算總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按照市委九屆八次全會要求,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公共財政職能,努力增收節支,加大公共事業投入,堅持依法理財,強化預算管理和財政監督,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促進首都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2005年財政收入安排及政策要點
(一)積極穩妥地安排財政收入,財政收入的增幅略高於地區生産總值的增幅。
(二)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管法》,規範財經秩序加強稅收徵管,健全稅源監控體系,清理各種漏徵漏管戶,做到應收盡收。依法清理和規範稅收優惠政策,加大稅務稽查力度,積極清理欠稅。
(三)繼續落實出口退稅改革方案。安排好出口退稅預算,保證及時足額支付,支援對外貿易加快發展。
(四)進一步深化“收支兩條線”管理,推進政府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制度改革,加大預算外收入納入預算內管理的力度,增強政府統籌財力。
三、2005年財政支出安排及政策要點
(一)堅持增量分配和存量調整相結合原則,財力投向突出公共性,突出推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突出確保奧運場館建設等工作順利實施,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促進作用,推動首都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發展戰略的實施。
(二)進一步做好就業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健全政府促進就業體系,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加強技能培訓,幫助特殊困難群體就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落實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實現應保盡保;繼續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加強救災救濟和救助工作投入,保障困難群體的利益;完善社區功能、整合社區資源,加快社會福利事業發展;全面落實優撫安置政策,對重點優撫對象實行醫療費減免,確保為低收入群體辦實事的資金需要。
(三)加大對“三農”投入的力度,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支援加快郊區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壯大農村經濟;加強農業病蟲害防治和安全食品體系建設,減少疫病對農業生産和農民收入的影響;建立並完善農民直補機制,進一步落實生態林補償和山區險村險戶搬遷,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和轉移就業能力,繼續加大對農民就業技能培訓工作的投入力度,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合理有序地向二、三産業轉移。
(四)加大對衛生事業的投入力度,重點支援以“一個機制、四個體系”為核心的公共衛生體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醫療救治體系、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衛生監督執法體系和衛生資訊體系)建設,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工作,切實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
(五)保障農業、教育、科技等項支出依法增長。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事業支出,主要用於農村,逐步縮小城鄉社會事業發展的差距。加大對南城、郊區、山區的支援力度,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六)合理安排專項資金,集中財力辦大事,確保奧運場館建設、城市綜合整治、治理大氣污染等重點工作順利推進。
(七)落實“節儉辦奧運”的方針,合理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嚴格控制一般性財政支出。在保證重點支出的同時,大力壓縮會議費、招待費、差旅費、出國考察培訓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堅決制止興建樓堂管所、嚴禁搞各種形式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提倡和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嚴禁鋪張浪費、奢侈揮霍。
四、進一步做好財政預算的編報工作
編制2005年財政預算,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貫徹中央“兩個務必”精神,充分估計當前經濟形勢對本市財政收支的影響,從嚴從緊編制部門財政預算。二是繼續推進部門財政預算改革,進一步完善基本支出預算和項目支出預算編制,加強對部門預算結餘資金的管理,強化部門在預算編制、執行中的責任,增強部門預算的規範性和科學性。三是繼續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通過編制綜合預算,統籌安排部門各項收入。四是穩步推進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進一步擴大國庫集中支付的範圍,實施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改革試點;規範政府採購行為,擴大政府採購範圍和規模,積極實施市對區縣專項撥款的直接支付和政府採購試點,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五是加強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逐步建立健全重大項目的績效考評制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區縣財政預算編制工作要在2004年的基礎上,針對部門預算改革出現的問題,改進和完善管理辦法,提高預算編制工作水準。
五、努力工作,增收節支,努力完成2004年財政預算任務
2004年全市財政預算執行情況正常。但要充分估計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明確任務,繼續狠抓落實,努力增收節支。
(一)認真做好財政預算調整工作。按照“壓縮一般,保障重點”的原則,對工資發放、社會保障,以及科技、教育、農業、衛生、環境保護等領域要足額安排,支援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快公共事業發展;加大資金投入,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公共安全隱患治理,提高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建設首都和諧社會。
(二)進一步加強基層基礎工作。遵循“財隨事走、費隨事轉”的原則,為增強基層執政能力提供財力保障。加大向農村傾斜力度,着力解決好“三農”問題,增加資金投入,落實山區生態林補償機制,加快小城鎮建設,搞好銀農合作,推動農業産業化進程,促進農業發展、農村增效、農民增收。
(三)努力增加財政收入,嚴格控制財政支出,反對鋪張浪費,杜絕年終突擊花錢,努力增收節支。要進一步調整支出結構,認真落實“兩個確保”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資金,保證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要繼續深入貫徹“加強徵管、堵塞漏洞、懲治腐敗、清繳欠稅”的工作方針,大力強化稅收徵管,堵塞漏洞,努力做到應收盡收,完成2004年財政預算任務。
二〇〇四年十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