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政發[1986]34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總公司:
市人民政府原則同意市財貿辦公室《關於一九八五年工作總結和一九八六年工作安排的彙報》,現摘要轉發給你們,請認真研究貫徹執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財貿辦公室關於一九八五年
工作總結和一九八六年工作安排的彙報
(摘要)
(一九八六年一月)
一九八五年,財貿部門認真貫徹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堅持改革,狠抓兩個文明建設,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
(一)進一步改革農副産品購銷政策,邁出理順價格體系的重要一步。重點是對糧、油、肉、禽、蛋、菜的購銷體制進行了改革,取消統派購辦法,實行合同定購。商業部門積極參與制定改革方案,做好供應服務工作。方案出臺後,市場一度出現蔬菜價格偏高和雞蛋産銷脫節問題,在中央和市領導的親自幫助下,很快轉入正常。購銷體制改革,促進了生産和流通,經營攤點多了,經營方式靈活了,商品品種和數量增加,商品品質明顯提高,損失浪費現象大為減少,出現了可喜的繁榮景象。
(二)進一步發展開放型、多渠道的流通體制,不斷改善首都市場供應。批發企業進一步突破封閉分配式的框框,擴大採購範圍,開闢了新的貨源渠道。零售企業進一步擴大了市內外的自採活動,組織外埠企業來京舉辦各種展銷會,豐富了首都市場,建立了不少新的貨源基地和穩定的貨源渠道。各部門興辦的商業和集體、個體商業組織了大量貨源。通過各方面共同努力,市場更加繁榮、穩定。全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一百二十七點五億元,比上年增長百分之二十五點三。
(三)解決“洗衣難”、“做衣難”、“吃飯難”等問題,取得較大進展。全市增加洗衣能力四百多萬件。增加服裝零活加工門市部或車間五十多個;同郊區的鄉鎮企業聯合建成服裝零活加工分廠十八個。新建飯館一千五百八十個,改造飯館一百一十九個,與外埠聯合開辦特點風味餐館和商業點一百二十個,開辦快餐點十八個,糧食系統開辦早點鋪和飯館四百二十八家。“洗衣難”、“做衣難”、“吃飯難”有所緩和。
(四)大力發展商業、服務業網點,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各區、縣、局和各有關部門通力協作,國營、集體、個體一起上,上下左右內外聯,全年共發展商業、服務業網點二萬三千五百五十一個,比一九八四年實際完成數增長四點二倍;增加農貿市場(包括小型攤群)三百七十五個,適應了肉、禽、蛋、菜價格放開後多渠道流通的需要。各區、縣建成十七條商業街或食品街,對方便群眾生活,活躍經濟,減輕老商業區的壓力,發揮了較好作用。
(五)技術引進和商辦工業的技術改造有了新的發展。財貿系統引進國外成套技術設備新簽合同項目三十個,用匯二千一百一十五萬美元,人民幣投資一點一三億元。利用外資已簽合同四項,已批准立項十一項。與此同時,國外引進和國內技術改造項目已安裝完成四十四項。商辦工業産值比上年增長百分之九點三,利潤比上年增長百分之二十一點五。有五十三個産品被評為部或市優質産品。
(六)財政、稅務、審計、金融、工商管理等部門,在宏觀控制和微觀搞活上,發揮了經濟杠桿作用,促進了經濟的協調發展。
(七)職工隊伍的素質和服務水準有了新的提高。全年共有二十五萬名職工參加了政治、文化和業務技術培訓;門店經理普遍參加了輪訓。優質服務工作已成為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逐步向制度化、規範化發展。文明單位和文明售貨員、服務員大量出現。
一九八五年,財貿工作雖然取得較大進步,但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對改革的方針、政策、部署理解不深,認識跟不上形勢,改革措施不夠完善;對飲食、服務、修理等行業的地位、作用和特點認識不夠,未能及時採取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國營商業對新的流通體制還不適應,改革的步子邁得不夠大。
總結一九八五年財貿工作的經驗和教訓,我們對搞好今後的商業工作有幾點體會:
第一,必須充分認識首都市場的特殊性。北京市場的特點是影響大,政治性強,要求高。商業部門必須按照中央、國務院確定的方針,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依靠各有關部門的支援配合,才能把首都的市場搞好。
第二,必須有堅定的改革決心。商業改革比較複雜,由於缺乏經驗,難免出現曲折和問題。只有堅定信心,不斷完善改革措施和配套工作,才能使問題得到解決,並繼續前進。
第三,必須正確處理宏觀控制和微觀搞活的關係。既要善於審時度勢,在商品購銷等方面採取必要的經濟或行政調節措施;又要進一步搞活流通,搞活企業;對改革中已經明確放給企業的權力,一定要真正放下去,並幫助企業用好權,為企業進一步搞活提供必要的條件。
第四,必須正確認識和發揮國營商業的主導作用。在多种經濟形式並存的市場上,國營商業必須承擔起調節供求、平抑物價、引導市場沿着社會主義方向健康發展的重任。國營商業要繼續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正確處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係,積極參與市場調節,並掌握調節供求的必要貨源。
第五,隨着經濟改革的深入,必須及時掌握資訊,研究資訊,分析預測市場情況,對變化趨勢、可能出現的問題早作安排,盡力避免失誤。
一九八六年全市商業工作的要點是:
(一)鞏固、消化、補充、改善改革措施,探索改革路子。
1、改革零售商業、服務業的市、區(縣)管理體制。零售商業、服務業以區(縣)領導為主。市裏只管理少數大型企業和個別風味特點企業。市業務主管部門主要負責制定規劃、研究政策,安排重要商品和計劃商品的貨源,加強宏觀控制和規劃管理,進行行業指導、服務和監督檢查。崇文區、順義縣按原定辦法繼續試點,其他區縣百貨、服裝、糧食、副食、蔬菜零售業均按上述原則進行改革。服務行業先進行調查研究,制定政策,條件成熟時,再改為區、縣管理。
2、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責任制。要按照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企業的特點,進一步完善和制定不同形式的責、權、利相統一的責任制,充分調動企業和職工的積極性,更好地提高經濟效益。
3、繼續研究和解決副食品價格和流通體制放開後的配套改革問題。要進一步理順購銷關係,增加流通渠道,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費用。上半年重點解決鮮蛋和蔬菜問題。對鮮蛋和蔬菜實行劃分任務,以區為主,産銷協作,保證供應的辦法,把菜、蛋的財政補貼下放各區,包乾使用,主要由各區負責本區蔬菜和鮮蛋的市場供應。市主管部門和主營批發公司主要是制定政策、協調服務、指導檢查和組織一部分外埠貨源,補充市場不足。下半年,再研究調整豬肉、雞蛋的經營管理體制。對豬肉逐步實行郊區生豬就地屠宰,由各縣與城區對口掛鉤,直接送貨到零售店,供應鮮肉。市食品公司重點轉向組織外埠貨源,保持合理庫存,吞吐商品,平衡市場,加工熟肉製品,保證供應。
4、大力發展橫向經濟聯合,探索發展跨省市、跨區縣的不同所有制的新型商業,進一步搞活流通。要進一步打破地區分割、部門分割、行業分割,推動橫向經濟聯合。重點是進一步發展本市工商、農商和跨區的商商聯合,發展與外省市多形式、多層次的聯合,以增加新的流通渠道,促進商品生産的發展。
5、繼續補充和完善小型企業的改革措施,重點研究搞活大中型骨幹企業的改革。對於小型企業,主要是完善配套,研究解決自留資金分散、亂用,不能正確發揮作用的問題。對大中型批發和零售企業,主要是如何進一步增強企業自我發展的能力問題。
6、進一步搞好農村流通體制的改革。總的指導思想是:進一步完善民辦供銷社的工作,促進農村商品生産的發展。要調查研究在流通渠道、購銷方式、購銷政策等方面不適應商品生産發展的問題,把農村商業轉到為農村商品生産服務的軌道上來,加強系列化服務,儘快把供銷社辦成農村經濟的綜合服務中心;按照自願互利和商品經濟的要求,積極探索新的經濟聯合形式,充分發揮合作經濟的優勢;發展多种經營方式,擴大農副産品進城;調整基層供銷社的建制,按經濟區設置機構;調整經營結構,增強供銷合作社為農民服務的實力。
(二)努力把市場安排好,爭取更加繁榮和穩定。
當前要從多方面採取措施,解決社會需求大於供給的矛盾。
1、國營工業、農業等部門,對搞好市場供應承擔着重要責任。財貿部門要同各國營經濟部門以及計委等綜合部門緊密配合,努力組織好商品供應,實現供求平衡。對一些與人民生活關係密切的本市工業産品,要落實好工業供貨和商業收購計劃;對本市的糧、油、菜、肉、蛋等主要農副産品,要認真落實好定購合同,組織好收購和産銷直挂。為了確保蔬菜供應,穩定菜價,國營商業的經營量要落實到十六億斤以上(包括外埠採購),佔市場總銷售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商業部門要繼續採取積極措施,支援和幫助工業、農業增産各種適銷對路的産品,滿足市場需要。
2、進一步搞活流通,努力增加新的貨源渠道。要大力促進跨地區、跨部門的橫向經濟聯合,通過聯營、聯銷、協作等多種形式,鞏固老的貨源渠道,發展新的商品基地。要繼續鼓勵批發和零售企業積極同外埠生産單位聯合組織展銷會、訂貨會、交易會等,吸引更多的貨源。要抓緊再建設十個大型蔬菜批發交易市場,爭取儘早投入使用。
3、充分利用國營批發商業擁有倉庫、冷庫等設施條件,發揮好“蓄水池”作用,調節市場供求。對淡旺季比較明顯的商品,要組織必要的儲備。批發商業要努力改善經營,減少虧損。
(三)繼續大力發展商業、服務業網點,進一步解決“幾難”問題。一九八六年全市發展商業、服務業網點一萬個。要與各區、縣、各有關部門密切協作,繼續實行工農商各部門和國營、集體、個體一起上的方針,城市鄉村一起抓,上下左右內外聯,以本業為主,開展多种經營,充分發揮各方面的力量,共同爭取計劃的完成。要繼續嚴格執行市政府的有關規定,抓好新建住宅的配套網點建設工作。要抓緊大中型骨幹網點的建設。今年要重點抓好復興門綜合商業樓、東城服裝零活加工樓、亮馬橋商業中心項目的開工工作;要做好朝陽門友誼商業服務大廈和東風市場、王府井百貨大樓兩側改建等大型項目的籌建工作,力爭早日開工。要積極發展解決“幾難”問題的網點。重點是發展飲食、修理、理髮、浴池、旅店、廢品回收等方面的網點。對飲食業以發展大眾化、中低檔的網點為主,並適當發展較高檔的、較大型的國營飲食網點,再改造五十個飯館,發展一批中西快餐部。修理業要突出抓好發展自行車修理、家用電器修理等網點的工作。
(四)加強商辦工業的管理和技術改造。
1、以加強品質管理為主要內容,改善和加強企業管理。主要措施是:調查每個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研究改進辦法;在每個行業選擇一、二個管理較好的企業,健全品質管理制度,普遍推廣;制定各行業的品質管理辦法和産品品質標準;培訓企業管理人員,提高管理水準。
2、抓緊引進先進技術和後勁項目的建設工作。已經簽約的國外引進項目要抓緊做好到貨、安裝和建設工作。同時,要制訂戰略發展規劃,落實新的引進項目和後勁項目。
3、繼續發展一批食品、服裝等方面的前店後廠。
(五)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和職工隊伍建設。要進一步端正業務指導思想和經營方向,大力糾正行業的不正之風;加強政治、業務、技術和服務規範的培訓和社會主義商業道德教育,提高職工隊伍的政治、業務素質和服務技能,爭取服務態度有較大改善,服務品質有新的提高。
一九八六年商業、服務業工作的任務是很艱巨的,我們一定振奮精神,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克服官僚主義,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各有關部門的支援配合下,扎紮實實地抓好各項工作,在第七個五年計畫的第一年邁出新的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