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府文件 > 1986-2014政府文件 > 市政府文件
  1. [發文字號] 京政發〔1984〕36號
  2. [發佈日期] 1984-03-03
  3. [有效性]

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黃村衛星城總體規劃方案》的通知

京政發[1984]36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北京市人民政府原則同意市城市規劃管理局編制的《黃村衛星城總體規劃方案》,現發給你們,請各有關單位組織實施。

  一、黃村衛星城是為首都服務的綜合性城市,主要擔負從市區疏散人口的任務,安排建設項目,首先是一些必須從市區搬遷疏散到遠郊的工廠,同時也要安排一些經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批准必須安排在北京的企事業單位。不論搬遷單位和新建單位都必須注意治理污染,堅持“三同時”。黃村衛星城也是大興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規劃和建設,對商業服務業、公安政法、文化教育、環境保護等各項事業的發展需要,應該給予充分注意,把黃村建設成為清潔、優美、生態健全的文明衛星城。

  二、黃村衛星城的建設規模要合理控制,嚴格掌握。城市總用地不超過二十二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不超過二十萬人。

  三、黃村衛星城的規劃工作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提高。大興縣和市規劃局應根據中央、國務院對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的批復精神,按照城鄉建設部《關於加強縣鎮規劃工作的意見》,進一步做好黃村衛星城具體規劃的編制和管理工作。

  四、黃村新城要實行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為保證黃村建設的順利進行,加強統一集中領導,市政府決定成立黃村建設指揮部,指揮部組成人員名單另發。

  五、建設資金,採取國家投資、銀行貸款、單位集資等多種渠道解決。市政府將盡力設法籌集一定數量的財力物力,用於各項基礎設施以及住宅、生活服務設施的建設。

  六、市政府正在研究為鼓勵單位和個人去衛星城落戶安家的若干優惠政策,待確定後逐步實施。

  七、黃村衛星城的規劃和建設是實施北京市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的重要內容,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對控制市區規模、改善城區環境都將起積極作用。在統一領導下,按照統一規劃進行一個新城建設,又是一項新的嘗試,我們還缺乏經驗,各有關單位都要從大局出發,積極支援,共同為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黃村衛星城作出貢獻。

黃村衛星城總體規劃方案

一、歷史沿革

  黃村原是一個漢、回族混居的自然村。由於它地處北京與南方陸路交通的要道上,明、清兩代曾在此設有郵政的“急遞鋪”。清代皇帝行獵的南苑禁區海子,其圍墻西南部曾設一門,稱“黃村門”。民國初年,大興縣署由北京安定門內的大興縣衚同遷此,黃村始成為大興縣的縣政府所在地。所以,在現今北京遠郊的九個縣城中,只有黃村沒有城池設施。解放戰爭期間,我方縣政府曾設在青雲店,直至解放後的一九五四年才由青雲店遷至黃村。大興縣原屬河北省通州專區,一九五八年三月劃歸北京市管轄。

  自一九七五年以來,該地區市級以上的企事業,除原有的矽酸鹽磚廠、床單廠、鑄鋁廠外,又陸續興建了塑膠製品廠管件廠、國家建委一局等十余個單位(詳見附表1)。從一九七七年開始,又利用鐵路南北京礦務局原計劃搬遷礦區農民徵而未用的土地,開闢了黃村南部的工業倉庫區(為原前大營水庫舊址,均屬非耕地)。

  隨着建設的發展,黃村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一九五八年以來增長情況見下表:年    度      1958     1962    1972    1978    1981 人口(萬人)    0.9      1.4      2.5     5.0     6.0

  城市建成區面積,由一九七五年前的不到四平方公里擴大至現在的九平方公里。

  現在黃村已成為北京南郊一個初具規模的衛星城市。

二、黃村地區的建設條件及建設概況

  黃村位於京山鐵路與京開(封)公路交匯處,距永定門二十公里,至市區西南二環直線距離十四公里。目前有一路公共汽車(三百六十六路)從永定門通此,並有長途汽車與房山、河北固安等縣聯繫。規劃中的京九(江)鐵路將在此接軌。研究中的南水北調中線方案如果實現,將有一條運河從規劃區北側通過。所以,黃村的交通條件較好,是北京南部的一個門戶。

  黃村地區為永定河洪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平均海拔三十九至四十米。土壤承載力為每平米十噸(一點五至三點五米深)和每平米十四至十六噸(四至六米深)。地下水質良好,水源條件尚好,地震烈度屬於八度區。

  七十年代中期,為配合燕山石化總公司三十萬噸乙稀後加工的生産需要,決定把黃村逐步建設成為一個以塑膠、輕紡為主的輕工業城市,現在已有十八個市級以上企事業單位在此定點,共佔用土地三百四十六公頃,新增職工二萬多人。縣社企業亦有較大發展。近六年中,共新建各種建築一百萬平米,為一九七五年原有總建築量的三倍。其中住宅五十七萬平米。目前住宅仍較少。每人平均居住水準只有三點一九平米。生活服務設施水準也較低。

  黃村的市政設施原來很少,道路不夠,雨季經常積水,沒有統一的供水系統。從一九七七年開始,按照一九七五年總體規劃設計要求,用集資方式、統建方法共修建了道路十四點五公里、雨水管溝十點二公里、污水管八點六公里、上水管線十三點五公里和日供一萬噸的自來水廠一座,並完成了日處理四萬噸的二級污水處理廠的設計及施工準備工作。這樣基本完成了第一期規劃的市政幹線工程,為進一步開發黃村創造了一定條件。

  建設中的主要問題有二:(1)許多新建單位因計劃任務壓縮或變更,而造成圈了圍墻,建築卻很少。不能形成原設計的生産能力或根本沒有投産,浪費了建設用地。如北京管件廠佔地二十二點六公頃。原計劃要建廠房及附屬建築四點二萬平米,但六年來只建了一萬多平方米。土地浪費很大。(2)市政建設無穩定的資金和材料來源。從一九七七年開始市政統建,每年要開兩次集資會,由於各單位條件情況不一,資金材料往往不能如期集攏,影響建設進度。

三、規劃方案概述

  1、城市性質

  黃村作為北京的衛星城,一定要認真貫徹中央書記處對首都建設方針的四項指示和中央、國務院的《批復》,要把黃村建成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衛星城。它的主要職能是為首都服務,是要按照首都的整體需要進行建設。黃村應該安排由市區疏散出來的單位和少數經國務院批准必須安排在北京的新建單位。除已批准定點黃村的工業外,不再安排新建工廠。今後由市區疏散外遷的工廠中,可以選擇一些用水量不大、不影響居民生活的輕工業和機械加工工業,安排在黃村西部工業區;必須安排在黃村又擾民的工廠安排在南部工業倉庫區。這樣,黃村將是一個綜合性的衛星城,同時又是大興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2、城市規模

  規劃範圍。根據建設用地條件,規劃的建設範圍是,東西兩側控制在京開公路和京山鐵路之間,南至現有倉庫區南側,北至高米店村北側,共有建築用地二十二平方公里(其中包括黃村北部備用地四點八平方公里)。考慮到黃村的蔬菜、副食用地、水源井用地、郊區公園綠地等需要,擬將黃村西的蘆城公社、黃村東的團河宮和團河農場、黃村東南紅星公社所屬的王立莊和辛店兩個大隊劃入黃村,黃村規劃區的土地面積,由現在的四十二平方公里擴大為九十九平方公里。另外,以黃村為中心,在半徑十公里範圍以內包括龐各莊、魏善莊、南大紅門等在內的集鎮作為黃村的衛星點,以促進其經濟發展。

  人口規模。黃村現有人口六萬人。按現在已有的單位預計將有職工四萬人,按此推算,即將有城市人口約十二萬人。黃村發展應根據建設用地條件和地下水資源條件,規劃人口擬控制在二十萬人以內。主要依據有二:

  (1)水資源。黃村主要依靠黃村地區的地下水源。這個地區地下水資源正由北京市水文地質公司進一步勘探。這次規劃根據該公司一九八一年九月《關於黃村化纖廠供水勘察報告》提出的在黃村及其周圍七十平方公里地區內地下水年補給量為三千四百七十四點五四萬立米,在此範圍內農業年用水量為一千三百三十三點九萬立米。考慮城市發展後農田將減少,農業用水估計相應減少二百零九點六萬立米,因此城市規劃用水每年可有二千三百五十點二四萬立米,如果不安排用水多的工業,並考慮節水措施,每日每人按三百五十升計(包括工業和生活用水),可容納十八點三九萬人。如果必須安排用水多的工業項目,需要另外解決水源。

  (2)土地。黃村適合作為城市建設的總用地面積為二十二平方公里,近期有城市用地十六點九平方公里,可容納二十萬人。另有城市發展備用地四點八平方公里(詳見附表2)。

  3、規劃原則

  為了更好地發揮城市對外交通幹線的作用,考慮到東部兩個無線電收信臺天線保護區已靠近京開公路,確定城市規劃用地東西不跨越京開公路和京山鐵路,只在這兩條交通幹線之間建設。生活居住用地充分依託黃村舊城,逐步向北向西發展。工業用地在原有基礎上,適當擴大西部的用地,南部大莊村東仍保留為市級倉庫區及部分工廠用地,不再擴大。工業倉庫區採用組團佈局方式,既有利內部協作,又有利於統一規劃使用城市公用設施(如鐵路專用線、變電站等)。工業區與生活區之間安排綠化隔離帶。城市的商業服務業中心在現有基礎上適當擴大,並在火車站前、北部生活區及南部倉庫區再分別安排四個商業服務業中心。有些生活服務設施如百貨、飲食、中小學、醫療等,要考慮到為全縣人民、特別是為周圍地區服務,其規模應適當大些。對公安政法、文化教育、環境保護、環境衛生等項事業的發展需要,規劃中要給以充分注意,適當安排。

  4、對外交通和道路系統

  (1)對外交通。京開公路是國家公路幹線,也是黃村與市區聯繫的動脈。另有團河公路,是黃村與市區聯繫的輔助路。北京市的公路二環在鐵路車站南,東西穿過,它也是與周圍小城鎮聯繫的幹路。鐵路除在原車站位置上擴建為專用客運站外,另在南部倉庫區新辟一個專門的貨運場站,並考慮在北部預留另一個貨運站,工業區的專用線由西側引入,以方便貨運作業,減少與城市道路交通的干擾。

  (2)道路系統。在原有道路網基礎上,形成三條與京開公路平行的南北向主幹道:西側的以貨運為主,並用立交方式向南穿過鐵路和京開公路通向倉庫區;中部的是組織城市內部客運為主的主幹道;原有的興豐大街仍作為一條客運為主的幹道。北部地區為便於與市區的聯繫,採取局部放射形道路形式。這三條幹道連同若干條橫向路和放射路,組成黃村的道路系統。為減少與京開公路的交通矛盾,在京開公路西側專辟一條輔路,以儘量減少京開公路上的出入口。南部倉庫區規劃一個“丁”字形內部道路系統。在對外交通幹道入城口及人流車流集散點,均規劃一定數量停車場地,以改善城市內部交通。

  5、土地利用規劃

  (1)生活居住用地。以舊城為中心,本着緊湊佈局的原則,逐步向北向西發展。京開公路東側及南部倉庫區不安排單獨的生活居住用地。

  (2)工業倉庫區。主要工業區在生活區西側。由於水資源有限,今後不宜再安排耗水量大和有污染而難以治理的工業項目。京開公路北部東側除原有項目外,不再發展新的工廠或倉庫。南部工業倉庫區,因周圍用地局限,也不再擴大。城市北部原先修建的幾個工廠正在城市的上風向,位置不當,與生活居住發展用地距離也較近,有的尚未建成的廠,可考慮遷移到西部工業區。

  (3)綠地系統。黃村西南的宋莊平原水庫水面達六千畝,可開發建設為一個大型水上公園,並以該公園為起點,向城市內部延伸,用縱橫交織的、寬度十五至二十米的綠帶網,把體育公園、苗圃、街旁綠地串連成為一個系統。團河宮是清代皇帝在海子行獵用的行宮,將其遺址開闢為一個文化休息公園,並通過大片果林與黃村綠化系統連成一體,它既可為黃村居民服務,又可作為北京南部的假日游憩公園。在規劃用地的北部和西側建設防風固沙林帶,以改善城市氣候條件。

  (4)在規劃區北部預留四點八平方公里城市發展備用地。如果南水北調運河修通,計劃在黃村增辟水運碼頭及相應設施,並加設黃村鐵路北站,屆時再開發該備用地。

  (5)蔬菜基地。黃村衛星城的蔬菜供應原則上應就近解決,按每人零點零六畝菜地二十萬人口計算,共需一萬二千畝。建議大興縣在農業區劃規劃中,根據衛星城的建設進度,在城市郊區分階段落實菜地的種植計劃。

五、近期建設規劃設想:

  1、生活居住用地。在第一期建設地區填平補齊的基礎上逐步向北發展。近期計劃安排生活居住用地一百七十公頃,可容十萬人(人口毛密度六百人/公頃)。居住區要配置比較齊全的商業服務、文教衛生、公園綠地以及市政公用設施等。

  2、城市商業服務中心。已建地區在黃村東大街增加一些商業服務業,在新建區規劃安排一個商業服務中心。另外,建議化纖廠的外賓招待所和煤制氣廠的外賓招待所合建成一個公用的外賓招待所。

  3、大學、科研。除已有的大學科研用地外,在黃村北部再安排部分大學、科研用地五十公頃。

  4、工業用地。西部工業區安排不影響居民生活的市區搬遷廠,用地六十公頃;南部工業倉庫區安排煤制氣廠和市區搬遷廠,用地五十五公頃。搬遷工業,絕不允許污染搬家,遷來的工業一定要研究解決污染措施,嚴格實行“三同時”,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初步計劃第一批搬遷到黃村的工業項目計九項。

  5、城市基礎設施。北部生活區和西部工業區要在第一期市政工程基礎上擴建,城市基礎設施第一期總計約需投資九千八百八十三萬元。

  南部工業倉庫區,要結合煤制氣廠廢水解決污水處理問題,由各廠集資建設污水處理場。

  6、新建黃村醫院、黃村公園和增加體育設施。

  7、增加黃村至市區公共交通路線。

  8、建設消防安全、環境衛生等各項設施。

六、對實施總體規劃的建議

  黃村第一期市政工程用集資方式統建,共完成投資一千四百六十萬元(截止一九八二年十月底),對黃村建設起了積極的作用。但實踐證明,用此方式,資金材料無穩定來源,生活設施除少量用統建方式外,主要是各單位分別建設,服務設施配不上套,建築面貌比較零亂。因此,我們建議:(1)黃村今後的城市基礎設施、住宅及生活配套設施應按統建方式進行。(2)為確保建設順利進行,城市建設資金採取國家資助、銀行貸款、建設單位集資三種方式,統一安排在北京市基建計劃內,單立戶頭,統一建設。

  附表:1、黃村市級以上單位現狀一覽表

  2、黃村總體規劃用地平衡表

  北京市城市規劃管理局        


分享: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