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府文件 > 1986-2014政府文件 > 市政府文件
  1. [發文字號] 京政發〔1981〕134號
  2. [發佈日期] 1981-11-02
  3. [有效性]

北京市人民政府轉發《國務院批轉國家計委等部門關於一九八一年度畢業研究生和大專畢業生分配問題報告的通知》的通知

京政發[1981]134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高等院校:

  現將《國務院批轉國家計委等部門關於一九八一年度畢業研究生和大專畢業生分配問題報告的通知》轉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日    

國務院批轉國家計委等部門關於一九八一年度畢業研究生和大專畢業生分配問題報告的通知

國發〔1981〕137號

各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解放軍總政治部、國防科委:

  國務院同意國家計委、教育部、國家人事局、國務院科技幹部局《關於一九八一年度全國畢業研究生和大專畢業生分配問題的報告》和分配方案,現轉發給你們,請按此執行。

  畢業研究生和大專畢業生是國家建設的重要力量。做好人才的分配使用工作,對促進國民經濟調整和現代化建設有着重要的意義。各部門和各省、市、自治區要加強對這一工作的領導。各主管單位和各高等院校要做好應屆畢業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對今年大專畢業生的分配使用,要着重加強生産第一線。畢業生到達工作崗位後,各單位要關心他們政治上和業務上的進步,使他們得到實際鍛煉,繼續提高,迅速成長。

  國務院        

  一九八一年九月十九日    

關於一九八一年度畢業研究生和大專畢業生分配問題的報告

國務院:

  根據中發〔1979〕66號文件和國發〔1981〕23號文件的規定,我們會同有關部門和省、市、自治區編制了一九八一年度全國畢業研究生和大專畢業生分配方案,現報告如下:

(一)

  一九八一年度全國共有畢業研究生和大專畢業生二十九萬多人。其中:由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培養的研究生一萬一千多人,共有專業一千六百多種;大學本科生十六萬多人、專科生十萬多人,共有專業八百四十五種。今年的畢業生,人數多,專業細,又有三種不同的學制,分配工作任務十分繁重。

  今年各部門和省、市、自治區提出需要大專生五十二萬多人,約為畢業生總數的二倍。多數專業供不應求,約缺十九萬多人;一部分專業供過於求,約多一萬多人。供不應求差距較大的是政法、財經和工科中的地質、礦業、動力、機電、建築、輕紡、糧食、運輸、通訊以及林科、外文的一些專業等。供過於求比較突出的,主要是原子能、冶金、海洋方面的專業和一些專業設置過細、學習內容太窄、適應性差的專業,畢業生難以完全結合專業安排工作。

  當前,各方面都在貫徹執行中央關於調整國民經濟的方針,逐步改組經濟結構,大力發展消費品生産。在這種形勢下,為了適應新的要求,迫切需要調整科技幹部隊伍的專業構成,需要增加配套專業、通用專業和輕紡專業以及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因而這些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的情況就更加明顯。另一方面,由於某些任務的縮減,使一些部門對口的專用專業、軍工專業和新技術專業,有的暫時出現了相對多餘的情況。反映在高等院校培養人才的科類比例和專業設置與需要不適應的問題就更為突出,過去存在的一些長線專業和短線專業的供需矛盾也顯得更加尖銳起來。

  從今年畢業生的供需情況看出,供不應求的專業,當前不可能滿足各方面的需要,只能照顧重點。暫時供過於求的專業,除了在分配時妥善安排外,應當在編制長期規劃中,結合教育事業調整,加以解決。

(二)

  關於對今年畢業研究生分配計劃的編制,是先由培養單位根據畢業生所學專業、培養目標和本人具體情況對分配使用方向提出意見,主管部門匯總培養單位的建議,提出初步分配方案。我們在此基礎上,結合各方面的需要,進行調整、平衡,編制分配計劃草案。分配計劃編制的原則,是在根據國家需要和貫徹學用一致的前提下,着重加強高等院校師資和科研、生産、設計單位以及其他方面的特殊需要,適當照顧畢業生來源地區、學校所在地區和培養部門的需要。對省、市、自治區培養的研究生,一般留給地方自行分配,在地區之間進行調劑。中央業務部門培養的研究生,主要考慮本系統的需要,兼顧其他部門和地方的需要。教育部直屬院校培養的研究生,面向全國分配。

  對大專畢業生的分配,按照國務院國發〔1981〕23號文件的規定,在國家統一計劃下實行國家直接分配、部門分配和地方分配相結合的辦法。教育部直屬院校的畢業生、從中央業務部門和地方所屬院校中抽成的畢業生,由國家直接分配,主要用於加強重點,調劑品質。

  今年二十九萬多名畢業研究生和大專畢業生分配的結果:中央部門六萬多人(包括直屬企事業單位),地方二十二萬多人。

  研究生一萬一千多人,分配給中央部門七千五百多人,地方三千八百多人。

  大專畢業生二十七萬九千多人,分配給中央部門五萬三千多人,地方二十二萬五千多人。其中:由國家直接分配的四萬一千多人,分配給中央部門二萬一千多人,地方一萬九千多人。

(三)

  各部門和省、市、自治區在分配今年的畢業生時,應當遵照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的精神和國民經濟調整的方針,統籌安排,合理分配,加強重點,照顧薄弱部門,充實學校師資和廠礦企業的技術力量。對適合任教的畢業生,要優先考慮高等院校師資的需要,逐步充實職工教育、職業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的師資。要重點加強輕紡、能源、交通運輸部門和新建部門以及專業人才比較薄弱的部門。為生産建設服務的應用科研任務和推廣新技術成果的需要,應適當安排。對大型工程項目所急需的缺門、短線和配套專業,要給以必要的補充。

  對今年大專畢業生的分配使用,要面向基層,加強生産第一線,並注意安排中小企業的需要。過去分配到生産方面的畢業生數量少,品質差的情況,應當加以改變。要根據需要,分配有關專業的畢業生到集體所有制單位和農村去工作,逐步加強集體經濟單位的技術力量。要把科學技術和專業知識傳授給農民,為促進與發展農業生産貢獻力量。對內地學校從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招收的學生和畢業生中的帶薪職工、現役軍人,一般應分配回原地區或部隊系統工作。對暫時多餘的專業畢業生,要妥善安排,進行人才儲備。目前一些重工業正在進行調整,使人才的分配受到一定影響,但從今後發展的需要考慮,還不是人才過剩的問題,主要是某些專業人才的培養同需要不對口徑。分配時,除盡可能歸口安排外,有的也可代替相近專業使用,或改作其他有關工作。

  本屆畢業生分配方案落實後,有關部門可選擇若干學校和專業,根據今後的需要,與學校共同研究,結合當前一些長線專業和短線專業的情況,對明年的畢業生和在校的高年級學生適當調整教學計劃,增加學習內容,以適應需要,緩和某些供需矛盾。

  在國民經濟調整期間,因任務的變化,有些部門發展了新的行業,而技術力量比較薄弱;也有的單位任務不很飽滿,但技術力量相當雄厚。各部門和省、市、自治區應當對科技幹部隊伍在內部進行適當調整,有關方面對這一情況要進行調查研究,提出解決辦法。目前,也可先採取一些臨時措施,譬如相互簽訂協議,人員的工資關係和戶口不變,搞技術合作、承包任務、幫助工作、培訓職工等,以充分調動現有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支援薄弱部門和地區。

  為了做好今年畢業生的調配工作,我們根據國務院國發〔1981〕23號文件精神,擬訂了高等學校畢業生調配派遣辦法,擬由教育部、國家計委、國家人事局聯名發出,供各部門和省、市、自治區參照試行。

  要搞好畢業生分配工作,必須加強領導。各主管單位,要與有關方面密切協作,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分配工作,以利於進一步鞏固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促進國民經濟調整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畢業生分配,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要深入調查研究,了解情況,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盡可能使分配工作符合實際。要做好畢業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組織他們學習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文件,號召畢業生向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學習,繼承發揚黨的光榮傳統,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同時,要做好畢業生家長的工作,要求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動員並支援自己的子女服從國家分配。要嚴明紀律,制止不正之風。

  以上報告和所附畢業研究生、大專畢業生分配計劃,已反覆同各部門和省、市、自治區商量,基本上取得了一致意見,如無不妥,請批轉參照執行。

  (一九八一年度全國高等院校畢業生分配計劃和一九八一年度全國畢業研究生分配計劃略)

  國家計劃委員會        

  教育部        

  國家人事局        

  國務院科技幹部局        

  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分享: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