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府文件 > 1986-2014政府文件 > 市政府文件
  1. [發文字號] 京政發〔1980〕3號
  2. [發佈日期] 1980-02-01
  3. [有效性]

北京市人民政府轉發《國務院批轉商業部關於加強邊遠山區廠礦、科研等企事業單位商品供應工作的報告》的通知

京政發[1980]3號

各區、縣革命委員會(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委、辦、局:

  現將《國務院批轉商業部關於加強邊遠山區廠礦、科研等企事業單位商品供應工作的報告》轉發給你們,望結合我市郊區具體情況研究貫徹執行。

  郊區各區、縣革命委員會(人民政府)和農、商部門及有關企事業單位,都要認真檢查、總結前一段工作,按照實際需要,採取有力措施,有計劃地發展副食品生産,組織好工業品下鄉,增設必要的商業服務網點,搞好企事業單位自辦商業工作,努力改善商品供應狀況,保證生産、科研和職工生活的需要。


國務院批轉商業部關於加強邊遠山區廠礦、

科研等企事業單位商品供應工作的報告

國發〔1979〕281號


各省、市、自治區革命委員會(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國防科委:

  國務院同意商業部《關於加強邊遠山區廠礦、科研等企事業單位商品供應工作的報告》,現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情況貫徹執行。

  搞好邊遠山區廠礦、科研等企事業單位的商品供應工作,對實現國民經濟的調整、改革、整頓和提高,多快好省地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強國,具有重要的意義。各省、市、自治區務須把這件事切實抓起來。要合理地增設商業網點,有計劃、有步驟地在廠礦附近建立副食品基地,疏通商品流通渠道,改善商品供應狀況,以適應工業、科研事業發展和職工生活的需要。

  國務院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一日    


關於加強邊遠山區廠礦、科研等企事業單位商品供應工作的報告

國務院:

  多年來,邊遠山區廠礦、科研等企事業單位的商品供應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蔬菜和豬肉的供應尤為困難。為了發展這些地區副食品生産,做好商品供應工作,我們作了一些調查研究,於今年六月召開了國防三線廠礦商品供應工作會議。現將這方面的情況和意見,報告如下:

  一九六四年以來,隨着大小三線的建設和工業佈局的調整,重點廠礦和科研單位大規模內遷,在偏僻山區建設工業後方戰略基地。據估算,到目前為止,這些地區職工人數約為一千萬左右,其中:國防科委和軍工各部系統一百二十萬人,機械、冶金、石油、化工、煤炭、水電、林業等系統八百八十余萬人。這些單位地處深山,遠離城鎮,交通不便,人煙稀少,物資欠缺,廣大職工和家屬在生活上發生很大困難。

  幾年來,在各級黨委領導下,商業部門在促進生産發展,搞好商品供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有些廠礦領導也很重視,指定專人負責抓生活,組織職工和家屬從事副食品生産,提高了自給水準,改善了職工生活,取得了顯著成績。目前,僅國防工業系統已耕種土地三十萬畝,一九七八年收穫糧食四千萬斤,食油五百多萬斤,養豬四萬多頭,養魚八百萬尾,也涌現了一些好的單位。四川省嘉陵機械廠已開墾耕地四百多畝,年産糧食三十五萬斤,建養豬場十三棟,存欄豬六百多頭,開魚塘十口,年産魚四萬斤,建養雞場一個,年産肉雞一萬隻,種桔柑樹三千五百株。陜西省八一三廠利用荒山坡養雞,去年供給每戶雞蛋二十斤,雞肉四斤,還為地方提供了種雞、種蛋十余萬隻(個)。文革機械廠發展油料作物,種植油橄欖樹十余萬株,還為其他單位提供了大量樹苗。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南三○九隊第十隊,發動職工家屬利用業餘時間在房前屋後種菜、養豬,供應食堂,每人自給蔬菜一百八十八斤,豬肉二十斤半,大大改善了職工生活。

  但是,各地發展很不平衡,大多數廠礦副食品生産條件比較困難,沒有建立起生産基地,商業部門供應多少吃多少。有的單位雖然安排了副食品生産規劃,但未能落實。許多單位因當地不能自給,只好從遠地調運,損耗大,品質差,也浪費了大量運力。有的地區豬肉每月只供應半斤,有時還無保證。有的單位長期沒有蛋類和豆製品供應,魚類就更少。在日用工業品供應方面,緊缺商品供應數量少,品種不全。山區基本上沒供應過電視機、縫紉機,自行車也很少。商業服務網點不足,排隊時間過長,或到遠處購買,浪費很多時間,分散職工精力。

  邊遠山區的廠礦和科研單位,絕大部分擔負着國家重要的生産任務、重點工程項目和科研任務。大量的科技人員和工人,是響應黨的號召來自大中城市的。搞好商品供應工作,使廣大職工解除後顧之憂,安心搞生産和科研,對促進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度地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這件事光靠商業部門是辦不好的,各地商業部門必須依靠當地黨委和政府,把它切實抓好。建議各省、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把這項工作列入議事日程,經常檢查,總結經驗,提出有力措施,一年抓幾次,抓出效果來。專署和縣的領導機關,要選派強有力的幹部管這方面的工作,組織農、商有關部門和廠礦、科研單位,統籌安排,共同協作,發展副食品生産,做好商品供應工作。為此,我們建議:

  一、大力發展副食品生産,積極搞好副食品供應。對菜、肉、禽、蛋和其他副食品,應認真貫徹就近生産、就近供應的方針,在山區的廠礦企事業單位駐地附近,建立以種菜、養豬為中心的副食品生産基地。凡是有條件種菜的,都要成立專業隊,根據吃菜人數劃出菜田面積,建立旱澇保收、穩産高産菜田。要認真落實有關蔬菜生産的各項政策,保證菜農的口糧,合理調整糧食徵購任務。要推廣科學種菜,改進種植技術,增加品種,提高産量,逐步做到分期上市,均衡供應。廠礦附近確實不宜種菜的,要在所在縣或地區選擇適當的社隊建立蔬菜基地。要積極發展養禽、養兔、養牛、養羊、養奶牛、養魚、養蜂,建立副食品加工作坊,認真解決發展生産所需良種、飼料、防疫等實際問題。要把改造低産田、利用荒廢水面發展養魚,利用荒山、丘陵種植果樹和油料作物等,全面規劃,統一安排。商業部門要做好生産資料的供應。廠礦企業要積極支援技術和勞務。對於發展副食品生産需要的物資,建議列入省、區計劃,保證供應。

  肉、禽、蛋、魚類的供應,原則上要按照行政公署所在地的城鎮供應標準執行,條件較好的省(區)也可按照省會所在地的城市標準供應。貨源充裕的地區在完成出口外調任務後,可適當增加供應量。屬於政策性虧損,應由省(區)主管部門負擔,不得轉嫁給消費者。白糖、醬油、醋、糕點、豆製品和其他副食品的供應,要按照省會所在地的城市供應水準供應。加工這類副食、調味品所需的糧油等原料,主管部門要按規定的標準如數撥給,就近加工,迅速改變長途調運的狀況,以確保食品衛生和及時供應。

  二、疏通商品流通渠道,加強日用工業品供應。要疏通商品流通渠道,不能劃地為牢,管得過死。山區企事業單位的商店所需日用工業品,原則上應在當地三級批發站進貨。進貨點以一個為主,可以再選一、兩個點作為輔助進貨點。三級站在花色品種和規格品質上不能滿足時,可由三級站介紹到就近的二級站直接選購。對較大的廠礦,符合商品流向或靠近二級站的可在二級站直接進貨。以上均按三級批發價執行。除計劃分配的商品外,要允許廠礦商店自由選購。各批發企業對廠礦商店要大力支援,照顧他們的特殊性,在商品貨源、花色品種、批發起點、營業時間等方面提供方便。

  對目前貨源較緊又是山區廠礦企事業單位職工所迫切需要的商品,如自行車、縫紉機、電視機、錄音機,商業部擬從一九八○年起,對國防科委和國防工辦系統在三線和邊遠山區的軍工廠礦、科研單位和試驗基地等,作一些專項安排,給以適當補助。對煤炭、林區、石油等其他民用廠礦,仍由各省、市、自治區商業部門根據貨源可能,在這些商品的分配上給予照顧。

  三、廠礦企業要因地制宜地發展農副業生産。根據目前條件,副食品的供應光靠商業部門,是不能完全滿足廣大職工需要的。希望各廠礦企業繼續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自己動手,改善生活。但是,前些年,由於林彪、“四人幫”的破壞,在一部分領導同志思想上,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變得淡薄了。有的同志對廠礦企業搞農副業生産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認為是“額外負擔”,“不務正業”,這些看法是不全面的。廠礦企業要在當地黨委統籌安排下,進一步密切同社隊的關係,在社隊幫助下,組織職工家屬因地制宜發展農副業生産。這樣做好處很多,既可以為一部分家屬提供口糧,解決兩地分居問題,又可以安置待業人員,增加職工收入,增加副食品的供應,同時也減輕國家負擔。所有廠礦企業都應根據自己的條件,做出具體安排。商業部門要大力給以支援。

  四、合理地增設商業服務網點。對安排好三線地區的商業服務網點,一九六五年國務院《關於改進基本建設計劃管理的幾項規定》和一九七八年中共中央十三號文件曾有明確規定,但目前仍有不少地區尚未很好解決。建議國務院重申:在城市範圍以外建設新工礦點的同時,要把商業服務網點用房、運輸工具、冷藏、加工設備和職工宿舍等設施,根據有利生産、方便生活的原則,由廠礦統一規劃,統一投資,統一申請,統一修建和配備。沒有商業網點的老廠礦,要儘快補建。凡應有商業網點的廠礦,都要建立起來。商業部門要根據上述規定主動會同廠礦進行研究,妥善安排。在商業用房沒有解決前,要積極設法搞好商品供應,不要等待。

  五、要允許廠礦企業事業單位自辦商業。目前,為廠礦服務的商店,有商辦商管、商辦廠管和廠辦廠管三種形式。我們認為,這三種形式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均可繼續試行,進一步總結經驗。為便於偏僻山區廠礦加強對商店的領導,更好地為廣大職工服務,有條件的地區可由廠礦自辦商店。凡是由廠礦自辦的商店,都要執行國家統一的商業政策和價格政策,接受商業部門業務上的指導,經營利潤和虧損由廠礦負責。商業批發部門在分配商品時要視同商業基層店一樣對待。有些地區根據需要也可以發展集體商業、飲食、服務、修理等行業,彌補商業網點、人員的不足。

  以上報告,如無不妥,請批轉各地參照執行。

  商業部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四日    


分享: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