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政發[1980]95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革命委員會),市政府各委、辦、局:
現將《國務院批轉化學工業部關於小氮肥工業扭虧增盈情況的周查報告》轉發給你們。我市小氮肥工業已有八年曆史,有了一定的進步。與兄弟省市相比,各方面的條件也都比較好。但是煤、電消耗高,虧損大,在全國小氮肥工業中處於落後地位。去年,我市每噸合成氨的能源消耗在全國二十八個省、市、自治區中排在第二十一位,在華北地區居第四位,全年凈虧損二百七十萬元,累計虧損達一千六百多萬元。
去年下半年,市領導同志親自抓了小氮肥廠的整頓工作以後,各廠有了明顯的進步。但和全國先進省、市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與中央書記處對北京市工作方針的四條建議的要求不相適應。為了進一步改變本市小氮肥工業的面貌,降低能耗,消滅虧損,現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縣要認真學習國務院文件精神,統一思想,對照先進經驗,對本縣的小氮肥廠,從領導班子、經營管理、工藝技術等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真正弄清落後的原因,找出差距,並按照“學桐鄉,趕赤城”的目標,制訂措施,付諸實現。
二、加強領導,繼續整頓。小氮肥企業搞得好壞,關鍵是各縣領導的重視。昌平等幾個小氮肥廠的經驗證明,只要加強領導,改進管理,推廣行之有效的工藝技術革新措施,就能增産氮肥,降低煤、電消耗,增加盈利。各縣都要指定一名副縣長具體抓,幫助工廠扭虧增盈,並向爭華北冠軍、爭全國上游的目標努力。對個別長期落後,改進不大的廠,必要時組織幹部進廠蹲點,幫助整頓,限期扭轉。
鋻於小氮肥工業共同性問題多,業務性強,市人民政府責成市化工局同各縣一起抓好小氮肥廠的整頓和趕超先進的工作。
三、今年全市小氮肥工業一定要扭虧增盈。下半年每個廠必須把煤耗降到平均兩噸半以下,電耗降到平均一千四百度以下。要做到廠廠有盈餘。目前仍有虧損的廠,第三季度必須實現盈利;下半年內力爭把虧損的部分補上來。
四、考慮到現在有些小氮肥企業已經發生虧損的情況,今年再實行一年“財政包乾”的辦法,超過包乾指標的利潤和減虧部分留給企業使用;未完成包乾利潤的企業,必須認真檢查分析原因,加以改進;超虧部分市財政不予彌補。要繼續實行節電、節煤獎,並試行統一的扭虧增盈獎。要努力提高産品品質。
五、對小氮肥的主要原料無煙煤,市煤炭公司要根據市化肥農藥工業公司核定的消耗定額(包括途耗、庫耗、水分、灰分等)定礦、定點、保質、保量,按時供應到廠,繼續實行“超産增撥,減産減供,節約留用,超耗不補,合理庫存,季末調劑”的辦法。
六、根據國務院文件的要求,其他“五小工業”,亦可參照小氮肥工業的做法,提出建議,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國務院批轉化學工業部關於小氮肥工業扭虧增盈情況的調查報告
國發〔1980〕128號
各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革命委員會),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化學工業部《關於小氮肥工業扭虧增盈情況的調查報告》轉發給你們。報告中提出的一些意見,不僅適用於小氮肥工業,而且整個“五小工業”也可借鑒,望參照執行。
國務院
一九八○年五月十七日
關於小氮肥工業扭虧增盈情況的調查報告
國務院:
去年以來,我們圍繞小氮肥工業扭虧增盈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從各地了解的情況來看,如果有一個合理的經濟政策,通過調整、改革、整頓、提高,在兩、三年內大部分小氮肥企業是可以扭虧為盈的。現將我們調查的情況和意見報告如下:
經過調整,一九七九年末,全國共有小氮肥企業一千四百五十二個,年産合成氨七百三十一萬噸,按每噸合成氨生産三點八噸碳酸氫銨折算,相當於碳銨二千七百多萬噸,佔全國氮肥總産量的百分之五十七,對支援農業起了很大作用。但小氮肥工業過去突出的問題是,消耗高,虧損大。最近幾年,在各省、市、自治區黨委領導下,普遍開展了學輝縣、趕桐鄉的競賽,推廣浙江省大面積降低煤電消耗、扭虧增盈的經驗,虧損狀況也有較大改變。全行業虧損額,從一九七六年的九億七千萬元,降到一九七九年的四億一千萬元(如扣除煤電漲價因素,虧損為二億多元);每噸合成氨平均虧損,由一九七六年的二百六十五元降到一九七九年的五十七元,三年下降了百分之七十八。去年,已有浙江(按國家統一價格考核)、上海、四川、江蘇、湖南和河南六個省、市,盈虧相抵有了盈利。嘉興、蘇州、溫江、湘潭、石家莊、新鄉、臨沂等三十二個專區轉虧為盈。從企業來看,有三百九十九個廠盈利。雖然盈利廠數只佔百分之二十七點五,但産量卻佔小氮肥總産量的近一半。在盈利的企業中,既有使用統配煤的浙江桐鄉化肥廠,也有使用小窯煤的山東莒縣化肥廠;既有萬噸以上規模的江蘇武進化肥廠,也有三千噸型的浙江慈溪化肥廠;既有高寒地區的吉林蛟河化肥廠,也有山區運距較遠的河北赤城化肥廠;既有領導班子比較熟悉生産業務的上海嘉定化肥廠,也有原來比較外行的河北藁城化肥廠。特別可喜的是,有一批小廠的消耗指標接近或者低於中型氮肥廠的能耗水準,如浙江桐鄉、山東膠南、江蘇六合等小廠的能耗,分別比衢州化工廠、魯南化肥廠、南京化工公司氮肥廠的能耗低。有了這樣一批先進典型,增強了大家對小氮肥工業能夠過經濟關的信心。
從一些有盈利的地區和企業來看,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認真貫徹執行黨的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着提高經濟效果,抓領導班子整頓,抓經營管理,抓技術改造。
一是整頓企業的領導班子。近一、二年來,大多數省、市都花了比較大的力量,對小氮肥企業的領導班子進行了整頓。對鬧派性的,從思想上、組織上作了整頓和調整,對能力弱的,進行了充實加強,並普遍組織了業務培訓,逐步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和管理水準。同時,地、縣委還注意了企業領導幹部的相對穩定。
二是降低煤電消耗。許多企業學習浙江省的經驗,加強原料管理,穩定工藝操作,提高單機出力,回收可以利用的廢氣、廢熱以及加強經濟核算等,使煤電消耗有較大的降低。同時,我們還組織了嘉興、蘇州、昌濰、煙臺、旅大、新鄉、滁縣、溫江、玉林、佛山等十個地區之間小氮肥加強管理、降低消耗的競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一九七九年,全國小氮肥每噸合成氨兩煤(原料、燃料煤)耗平均降到二千七百四十公斤,比一九七八年下降了百分之十五點九;電耗降到一千五百九十四度,比一九七八年下降了百分之九點七。浙江省平均兩煤耗下降到兩噸以下。上海、江蘇、山東兩煤耗降到兩噸半以下。一些煤耗比較高的地區,如江西、內蒙、吉林、黑龍江、甘肅、陜西、寧夏、湖北、湖南、北京等地,一九七九年比一九七八年,噸氨兩煤耗下降幅度都在五百公斤以上。去年全國小氮肥行業共節約煤炭三百五十萬噸,節電十二億度。每噸合成氨成本,比一九七八年下降四十一元。
三是搞好技術改造。小氮肥設備小、機型雜、生産能力不配套,也是造成消耗高、虧損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幾年來,各地圍繞着利用煤粉、劣質煤造氣進行原料改造;圍繞着發揮綜合生産能力,對設備進行更新改造和填平補齊。同時,還把大中型合成氨廠的某些先進工藝和技術運用到小廠中來。凡是經過改造的企業,煤電消耗都有較大幅度的下降,經營效果有明顯的提高。現在全國已完成改造的有六百多個小氮肥廠,合成氨生産能力增加二百多萬噸,正在改造的有三百多個廠。從目前改造方向來看,把能力小、消耗大的造氣爐、壓縮機、合成塔,逐步改造為效能比較高的設備,做到一台造氣爐供三台壓縮機,生産能力搞到五千噸;煤、電、運輸條件比較好的廠,兩爐供六機,搞到一萬噸規模,就能做到合理開機,經濟運作。再加上餘熱回收和餘熱發電,噸氨兩煤耗就可以降到兩千公斤以下,成本也會大大下降。蘇州等地區在這方面已有成功的經驗,我們正在總結推廣。
四是實行補貼包乾和利潤留成。山東省臨沂地區的十五個小氮肥廠,從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七八年共虧損三千七百多萬元,去年上半年,又虧損一百三十八萬元。下半年,他們實行了“定額補貼,超虧不補,盈利歸己”的政策,很快轉虧為盈,不加補貼全年盈利八十萬元。盈利廠由一九七八年的四個增加到七個,其餘八個廠補貼後也有盈利。
小氮肥工業扭虧增盈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潛力還很大。要把這些潛力挖出來,除了繼續搞好企業的調整、整頓和技術改造外,需要有一個合理的經濟政策。從一九七八年開始,國家對小氮肥工業按碳銨産量實行了虧損定額補貼,對扶持小氮肥廠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普遍反映,現行補貼辦法是“多虧多補,少虧少補,盈利不補”,造成大家只講産量多少,不問成本高低,實際上起了鼓勵落後、限制先進的作用。加上很多地區還規定,企業的盈利全部上繳,而國家給五小工業的改造資金,因為小氮肥廠有了虧損補貼又分不到。使技術改造沒有資金來源,只得把改造費用攤入成本,造成不虧的報虧、少虧報多虧的虛假現象。現在報盈的企業,全國只有三百九十九個,而從我們調查的情況來看,可能還有三百個左右的企業盈而報虧。比如,運輸條件較好的山東昌濰地區十三個廠,一九七九年平均兩煤耗二千零八十八公斤,電耗一千四百一十八度,這個消耗水準在全國來説是比較先進的,但全年報虧一千多萬元。相反,運輸條件較差的臨沂地區,十五個廠平均兩煤耗比昌濰地區高兩百公斤,電耗高二十五度,全年卻盈利八十萬元。據江蘇吳江縣化肥廠反映,去年他們廠如果報盈利二十八萬元,就取消補貼,按利潤留成百分之八,廠裏只能拿到二萬二千元,連發職工的獎金也不夠;如果報虧,不僅可以把二十八萬元的
利潤全部留下,還可以拿到補貼七十二萬元。類似這個廠的情況還有很多。有的縣委書記公開講,“寧要白票子,不要紅帽子”,支援小氮肥廠報虧不報盈。
為了促進小氮肥工業扭虧增盈,很多省、市在財政上實行“劃分收支,分級包乾”的體制後,對小氮肥工業改變了過去“多虧多補,少虧少補,盈利不補”的辦法,採用定額包乾,統一掌握,節約歸己,超虧不補的辦法,使虧損情況大大扭轉。如安徽省按一九七九年小氮肥凈虧額,包乾補貼給省化工局每年三千萬元,三年不變,超虧不補,結餘不繳,省化工局用一千三百萬元對小氮肥廠分批進行改造。江西省對輕化局實行定額補貼後,輕化局對四十六個小氮肥廠,區別不同情況作了調整,七個廠關停並轉,十五個廠按原料供應情況安排生産任務,二十四個生産好的廠保證吃飽開足。今年一季度,合成氨産量比去年同期增長百分之六十八,噸氨成本下降百分之十二點七,全行業虧損下降了百分之三十七。去年同期補貼後仍虧五百萬元,今年補貼後盈利四十八萬元。山西省成立了化肥工業公司,對全省小氮肥廠實行統一領導,獨立核算。省財政局今年給小氮肥定額補貼二千萬元,省公司、縣、廠三方面按比例實行利潤分成,虧損分擔,三年不變,今年頭兩個月累計只虧損了二十五萬元。
我們認為,這些省的經驗都很好,説明瞭採取“定額補貼,化工局包乾”的辦法,有利於小氮肥工業的調整、整頓,有利於加強企業管理,有利於技術改造,有利於加速扭虧增盈,化工部門有了領導生産的主動權,財政上的補貼將會比往年減少。建議推廣他們的做法,具體辦法可以各省自訂,不作統一規定。爭取在兩三年內,做到小氮肥停止補貼,全行業不虧損。
此外,上海等地一些小氮肥廣,在生産碳銨過程中,加了一種添加劑,促使碳銨顆粒長大,水分從百分之五降到百分之三點五以下,有利於控制肥效揮發,便於運輸、儲存和使用,對國家對農民都有好處,但生産成本一般要增加四到五元。我們建議,在碳銨總的價格不變的前提下,實行優質優價,規定優級品出廠價比一級品高五元,二級品比一級品低五元,以鼓勵企業多生産品質好的化肥。
這個報告,是我們調查了六個省、市的情況寫出來的。國務院扭虧增盈辦公室和財政部的同志,也參加了一些調查和座談。在報告中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曾多次和一些地方、企業的同志交換過,大家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
以上報告,當否,請批示。
化學工業部
一九八○年四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