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府文件 > 1986-2014政府文件 > 市政府辦公廳文件
  1. [發文字號] 京政辦發〔2011〕14號
  2. [發佈日期] 2011-04-26
  3. [有效性]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 北京市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領域 物聯網應用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

 

 
京政辦發[2011]14號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
北京市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領域
物聯網應用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北京市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領域物聯網應用建設總體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 1 -  
 
 
 
北京市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領域物聯網應用建設總體方案

  物聯網作為繼電腦、網際網路之後,世界信息化發展的第三次浪潮,已成為國家科技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戰略性新興産業的主導力量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物聯網産業發展和應用建設,提出要發展物聯網産業,帶動中關村科技産業發展,並優先應用於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為推進本市物聯網應用建設,進一步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務水準,特製定本方案。
  一、本市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及物聯網應用現狀
  (一)本市物聯網應用發展的基礎和現狀。
  物聯網是指通過資訊傳感設備(包括射頻識別、紅外感應、衛星定位、鐳射掃描和視頻監控等),按照約定的協議,把物品與網際網路連接起來,進行資訊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慧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它是在網際網路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具有技術融合度高、産業鏈條長、應用領域廣等特點,具體包括資訊的採集、傳輸、分析和應用四個環節(以下簡稱“感、傳、知、用”)。
  目前,本市物聯網發展技術資源優勢明顯,源頭創新基礎較好,産業鏈條初步形成,産業發展具備良好的基礎。在智慧交通、公共安防、地震監測、環境保護、氣象服務等領域開展了物
 - 2 -  
 
 
 
聯網應用的探索,取得良好效果。但從總體看,本市仍處於物聯網發展的初級階段,存在標準不統一、缺乏資源共用、自主創新産品少、資訊安全保障措施不完備等問題,關鍵技術有待突破,産業規模尚待提高。
  (二)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領域物聯網應用面臨的挑戰。
  從2005年4月市應急委成立以來,全市應急管理工作堅持以“一案三制”為核心,以“首都平安”為目標,建立健全“五大體系”,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中,技術系統在支撐應急管理各項業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逐步搭建起以市應急指揮平臺為龍頭,16個區縣、14個專項應急指揮部指揮平臺為支撐,應急移動指揮平臺為輔助的應急指揮技術支撐體系,為有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及大型活動保障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確保了城市運作安全、平穩、有序。
  隨著首都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公共安全風險和隱患逐步增多,而本市應急指揮技術支撐系統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主要包括:城市運作監測資訊獲取、公共安全風險和隱患監測、突發事件預測預警的技術手段需要進一步加強,資源整合、資訊共用的力度和技術支撐手段需要進一步強化,應急指揮技術支撐系統的智慧分析、輔助決策水準需要進一步提高。因此,要著眼于本市物聯網産業發展,著手于在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領域的應用,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本市應急指揮技術支撐系統,加強係
 - 3 -  
 
 
 
統的實時感知、資訊共用和智慧分析,有效提高城市安全運作動態監控、智慧研判以及突發事件現場感知和快速反應能力,有力推動物聯網産業發展和物聯網技術更廣泛應用。
  二、總體設想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和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標,緊扣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應用需求,以示範工程建設為突破口,創新管理模式,加大資訊資源統籌和整合力度,以點帶面、穩步推進,逐步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的各方面,不斷提高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能力,推動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物聯網産業發展。
  (二)工作原則。
  1.統一領導,統籌規劃。市應急管理物聯網應用建設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全市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領域物聯網應用建設工作。統籌規劃、合理佈局,強化頂層設計,重視標準制定與應用,加強資訊安全管理,提高智慧化水準,積極推進物聯網應用建設工作。
  2.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結合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工作需要,選擇基礎較好、需求迫切、技術成熟的領域開展物聯網試點示範工作。在示範工程建設取得成效的基礎上,逐步將物聯網
 - 4 -  
 
 
 
技術推廣到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領域的其他方面。
  3.資源共用,管理創新。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加強各級、各類資源的整合,強化市政務物聯數據專網等基礎設施的應用,完善共用管理機制。創新工作模式,實現跨部門、跨地區的互聯互通和資源共用,支撐應急聯動。
  4.應用引領,帶動産業。充分發揮本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中、物聯網相關企業集聚等優勢,利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優惠政策,以科研支撐應用,以應用帶動産業,推進物聯網核心技術的攻關,加強自主創新産品的推廣應用,促進物聯網産學研用一體化發展。
  (三)總體目標。
  積極推進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領域物聯網應用建設,在“十二五”初期,通過重點領域示範工程建設,初步建立本市應急系統物聯網應用體系,提高城市安全運作動態監控、風險管理、突發事件預測預警和科學應對的能力,推動物聯網標準體系的建立、關鍵技術的研發和自主産權的創造,創新應用服務模式,帶動物聯網産業發展。到“十二五”末期,物聯網技術在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城市安全運作水準和應急管理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標準體系和技術規範初步形成,自主創新和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物聯網産業實現規模化發展。
  (四)總體框架與技術架構。
  1.總體框架。

 - 5 -  
 
 
 



  圖1: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物聯網應用總體框架
  根據本市應急管理體系和應急指揮技術支撐系統現狀,結合數據實時獲取、預測預警、智慧研判、資訊共用、應急聯動和輔助決策等需求,提出本市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領域物聯網應用“1+1+N”的總體框架(見圖1),即:一個市應急指揮平臺、一個市物聯網應用支撐平臺、多個由部門和區縣建設的物聯網應用管理系統和平臺,規範全市物聯網應用建設,實現城市日常管理與應急管理的有機結合。其中,市應急指揮平臺作為全市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的綜合指揮平臺,接入全市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物聯網資訊,進行匯總和綜合展示,為市領導全面掌控全市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情況提供服務,為開展科學決策提供輔助支撐;市物聯網應用支撐平臺是市應急指揮平臺獲取各單位物聯網資訊的總渠道,也是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部門開展資訊共用交換的總樞紐,實現各類物聯網資訊的規範接入、有效整合,支撐跨部門、跨區域的資源共用;各部門、各區縣建設物聯網應用管理系統和平臺,應用物聯網技術,通過各類感知設備,實時獲取物聯網管理對象的感知資訊,進行實時化、精細化、智慧化管理。
 - 6 -  
 
 
 
  2.技術架構。



  圖2: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物聯網應用技術架構
  結合物聯網“感、傳、知、用”的應用特徵,提出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物聯網應用技術架構(見圖2),即:以標準規範與運作管理、資訊安全與容災備份為保障,分為感知、網路和應用三個層面,確保各單位相關數據互聯互通和資源共用,實現本市應急系統物聯網應用“一盤棋”。
  其中,感知層主要利用射頻識別、紅外感應等感知設備,實時獲取物聯網管理對象感知資訊;網路層主要通過各類相關網路,特別是政務物聯數據專網和無線寬頻專網的建設和應用,對感知資訊進行安全可靠傳輸;應用層主要是運用雲計算、雲存儲等技術,對獲取的物聯網資訊進行共用整合、智慧分析和處理控制,通過有效的運作管理模式,支撐本市相關單位業務工作,服務市領導科學決策。
  三、示範工程
  按照總體目標要求,從“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工作迫切需要、領導和公眾廣泛關注、基礎好、見效快”的角度出發,確定建設10項示範工程。通過示範工程建設,完善市應急指揮平臺,初步建成市物聯網應用支撐平臺,針對重點領域開展物聯網
 - 7 -  
 
 
 
技術應用,進一步提高監測管理水準和應急處置能力,為深化物聯網技術應用、創新管理模式奠定基礎。
  (一)市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物聯網應用輔助決策系統工程。
  依託市應急指揮平臺,接入由市物聯網應用支撐平臺集中獲取的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物聯網相關資訊,並進行整合處理、分析加工和綜合展現,為市領導掌控全市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情況,提供精細化動態資訊服務和輔助決策支撐。
  此項工程由市應急辦牽頭,各相關單位配合,主要包括兩項工作:
  1.結合物聯網應用特點和要求,對市應急指揮平臺進行必要的軟硬體升級改造。
  2.整合各示範工程獲取的相關業務資訊,開發城市運作監控、風險隱患監測防控、綜合預測預警與研判、智慧輔助決策、應急保障等綜合應用系統,為市領導提供服務,為應急管理部門提供應用支撐。
  (二)市物聯網應用支撐平臺工程。
  實現各部門物聯網應用資訊的接入、匯聚和整合,為相關應用提供數據交換和資訊共用服務,為市應急指揮平臺提供綜合資訊服務,併為今後全市開展其他領域政務物聯網應用奠定基礎。
  此項工程由市經濟信息化委牽頭,各示範工程相關單位配
 - 8 -  
 
 
 
合,依託本市電子政務網路,在市政務資訊資源共用交換平臺的基礎上開展三項工作:
  1.研究制訂相關標準,建設物聯網編碼管理系統,開展各單位物聯網應用示範工程感知設備和管理對象的編碼服務。
  2.建設物聯網資訊接入和共用交換系統、重要的物聯網管理對象和感知設備基礎數據庫,為各示範工程開展物聯網資訊資源共用和業務聯動提供支撐。
  3.建設物聯網資訊加工整合和展示服務系統,為市應急指揮平臺提供物聯網資訊的匯集整合服務。
  (三)春節期間煙花爆竹綜合管理物聯網應用示範工程。
  重點針對春節期間煙花爆竹綜合管理所涉及的煙花爆竹流向實時跟蹤管理、燃放期間綜合保障和燃放後環境整治開展示範應用。應用物聯網技術實時獲取有關感知資訊並進行智慧分析,提高安全監管等部門對煙花爆竹存儲、運輸和銷售的實時監控能力,提高公安消防、城管執法、醫療衛生和環境整治等綜合保障力量的部署與調度水準,為市領導開展春節期間煙花爆竹管理科學決策提供支撐。
  此項工程由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市安全監管局牽頭,市市政市容委、市衛生局、市環保局、市民防局、市氣象局、市公安局消防局配合,主要包括五項工作:
  1.市安全監管局負責建設煙花爆竹監管系統,接入12家煙花爆竹批發單位倉庫應用射頻識別、紅外探測等感知設備獲取的煙
 - 9 -  
 
 
 
花爆竹出入庫、倉庫安防和周邊環境資訊,採用租賃方式建設視頻圖像系統並接入五環內銷售點視頻圖像資訊,實時掌握煙花爆竹零售網點存儲和銷售情況。
  2.市環保局負責提供現有噪聲、空氣品質等感測器獲取的噪聲和空氣品質實時資訊;市氣象局負責提供現有200余個自動氣象站監控的風速、風向、溫度、濕度等實時氣象資訊及相關氣象預報和預警資訊;市民防局、市公安局消防局提供現有36個高點監控圖像資訊,並適當增加部分高點圖像監控設備,實時監控全市煙花爆竹燃放情況。
  3.接入市市政市容委900余輛城市管理綜合執法保障車、市衛生局400余輛急救車和市公安局消防局200余輛消防車的衛星定位實時資訊。
  4.接入市衛生局醫院爆竹燃放外傷收治、市市政市容委煙花爆竹殘屑清運和市公安局消防局火警接報等資訊。
  5.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建設春節期間煙花爆竹綜合管理系統,梳理五環內禁放點分佈情況資訊;通過市物聯網應用支撐平臺整合上述各類資訊,並在市應急指揮平臺上進行整合應用開發,實現有效管理。
  (四)“城市生命線”實時監測物聯網應用示範工程。
  依託城市運作監測平臺,重點圍繞城市安全運作所涉及的供水、排水、電力、燃氣和熱力等“城市生命線”系統開展示範應用,實時掌握上述資源的計劃、調度、存量需求等運作資訊,經
 - 10 -  
 
 
 
過分析和綜合展現,為市領導及時準確掌握“城市生命線”整體運作情況提供有效服務,併為相關單位提供“城市生命線”突發事件的預警資訊,提高安全運作管理水準。
  此項工程由市市政市容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水務局、市自來水集團、市排水集團、市電力公司、市燃氣集團、市熱力集團配合,主要包括六項工作:
  1.市自來水集團負責增加測壓終端50個,提供11座水廠和供水管網重要節點的實時供水量、水質和供水設備運作狀態等監測資訊。
  2.市排水集團負責提供應用感知設備獲取的本市污水處理廠和重要排水管網設施實時數據資訊。
  3.市電力公司負責整合現有電網運作資訊系統,並進行深度分析,提供實時電網調度資訊和外力隱患、外力破壞資訊,掌握全市供電運作實時情況。
  4.市燃氣集團負責提供應用感知設備獲取的燃氣供應量、設施和供氣運作實時狀態資訊。
  5.市熱力集團負責提供應用感知設備獲取的熱力供應量、設施、供熱管網重要節點和供熱實時運作狀態資訊。
  6.市市政市容委負責依託城市運作監測平臺,整合接入上述各類資訊,並實現分析研判和綜合展示,建立本市“城市生命線”實時監測綜合應用系統,通過市物聯網應用支撐平臺,以系統接入和數據共用的方式接入市應急指揮平臺,為市領導和相關
 - 11 -  
 
 
 
單位提供資訊服務。
  (五)安全生産物聯網應用示範工程。
  在煤礦、金屬非金屬礦山、危險化學品、相關重點工業企業等四類高危行業和領域開展示範應用,實時監測重大危險源和其他高風險場所、裝置的運作和管理狀況,提高安全監管部門和相關單位的安全生産日常監管、風險管理、預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有效降低安全生産事故率,併為市領導掌控本市安全生産總體情況提供服務。
  此項工程由市安全監管局牽頭,相關單位和企業配合,採用政府、企業共同建設的方式開展示範應用,主要包括五項工作:
  1.京煤集團負責在4個礦井加裝氣體濃度、定位、壓力等感測器和數字攝像頭,實時監控井下環境參數、人員位置和設備運作狀態資訊,進行窒息、機械傷害和冒頂等事故的預測預警。
  2.本市5家金屬非金屬礦山企業負責在開採礦山和尾礦庫加裝位移、水位等感測器和數字攝像頭,實時監控環境狀態參數和關鍵設備工作參數,進行邊坡坍塌、透水、冒頂等事故的預測預警。
  3.本市10余家危險化學品生産企業、600余家加油站和3級以上的油庫等單位負責在單位內部及周邊加裝液位、氣體濃度和溫濕度等感測器和數字攝像頭,實時監控危險源狀態參數和風險點圖像資訊,進行爆炸、氣體擴散等事故的預測預警。
 - 12 -  
 
 
 
  4.本市20家冶金、建材、食品等重點工業企業負責在重要生産裝置及周邊加裝氣體濃度、溫度等感測器,監測生産運作參數和環境狀態參數,進行爆炸、氣體擴散等事故的預測預警。
  5.市安全監管局負責會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匯集接入上述各類實時監測資訊,進行綜合加工並開展智慧分析,在此基礎上建立本市生産安全事故風險源動態監控系統,在支撐安全監管業務的同時,通過市物聯網應用支撐平臺,以系統接入和數據共用的方式接入市應急指揮平臺,為市領導和相關單位提供資訊服務。
  (六)“政治中心區”綜合管理物聯網應用示範工程。
  為保障天安門廣場、中南海周邊、東單到西單長安街沿線區域範圍內“政治中心區”的安全,對“政治中心區”內的人、地、物、事進行實時監測和智慧分析,建立綜合保障系統,提高對重點人群和車輛進出該區域的實時監控能力,及時、準確掌握天安門廣場內人員數量,強化對重要設施的掌控,提升公安部門的安全保衛和反恐處突能力。
  此項工程由市公安局牽頭,天安門地區管委會等相關單位配合,主要包括四項工作:
  1.在“政治中心區”內改造、增設部分高清數字攝像頭,應用圖像智慧分析和人像識別技術,對重點人員進行識別,對人群和車輛進行異常行為分析,實現預警性控制。
  2.在天安門廣場9個安檢出入口增設鐳射掃描統計設備,準
 - 13 -  
 
 
 
確掌握廣場人流量和人數資訊。
  3.接入“政治中心區”周邊道路路口的相關係統感知資訊,對進入“政治中心區”的重點車輛進行實時感知,實現對可疑車輛的及時報警和有效布控。
  4.整合接入“政治中心區”重點高層建築的消防報警,以及地鐵運營、市政設施等相關資訊,為“政治中心區”安全保衛工作提供輔助支撐。
  (七)軌道交通安全防範物聯網應用示範工程。
  重點針對軌道交通運作中的大客流衝擊、極端天氣和治安防範等事件開展示範應用,及時掌握部分地鐵車站的站前廣場、主要地下換乘站和重點區域車站的實時資訊,加強與地面交通和公眾的資訊互動,為相關部門及時準確掌握本市軌道交通運作情況提供服務,提高地面交通與軌道交通的協調聯動水準,降低大客流衝擊造成的影響,增強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
  此項工程由市交通委牽頭,市公安局公交總隊、市地鐵運營公司配合,主要包括四項工作:
  1.市交通委負責選擇軌道交通7個大客流衝擊嚴重車站、11個重點換乘通道和換乘站,增設數字攝像頭,智慧監控人流密度、人流量和人員非法越界等異常行為,並實現智慧分析與預測預警功能。
  2.市公安局公交總隊負責以地鐵1號線東單站為試點,增設核輻射、煙氣、溫度等感測器,獲取煙氣、溫度、有毒有害氣
 - 14 -  
 
 
 
體、核輻射等感知資訊,對危險品違法攜帶等行為進行智慧識別和分析,並開發治安防控預警系統。
  3.市交通委負責依託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現有基礎,在5個重點車站安裝可變情報板等設備,及時向公眾發佈軌道交通運營狀況資訊。
  4.市交通委負責整合接入上述各類感知資訊,開發軌道交通安全保障綜合分析系統,在支撐自身管理業務的同時,通過市物聯網應用支撐平臺,以系統接入和數據共用的方式接入市應急指揮平臺,為市領導和相關單位提供資訊服務。
  (八)極端天氣條件下保持道路交通暢通物聯網應用示範工程。
  重點在雨、雪、霧霾等極端天氣條件下,保持道路交通暢通方面開展物聯網示範應用,實時監控部分環路、重點路段和路口、高速公路等的路面積水、積雪、結冰情況,汛期山區公路重點部位地質災害變化情況,接入高速公路的視頻圖像資訊,結合交通流量等資訊,動態監控影響道路交通的風險因素,提升預警研判水準,進一步提高相關部門交通管控和突發事件應對能力,為市領導全面掌握極端天氣條件下的全市道路交通狀況提供支援。
  此項工程由市交通委牽頭,市國土局、市水務局、市氣象局、市地勘局、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配合,主要包括八項工作:
 - 15 -  
 
 
 
  1.市水務局負責在部分城市下凹式立交橋、重要道路低窪處增設水位感測器,獲取路面積水實時資訊,完善防汛數據採集平臺。
  2.市交通委會同市氣象局,選擇在機場北線、京藏高速、京新高速、京開高速、京港澳高速、京哈高速、機場南線、京承高速、六環路、京滬高速北京段等重要位置,增設20處道路氣象監測站點,應用能見度、路面溫濕度、風速等感測器,實時獲取路面積水結冰、霧霾、沙塵、大風等氣象資訊。同時,接入現有71個道路氣象監測站點資訊,進行分析加工。
  3.市氣象局負責改造44個現有自動氣象站,增設固態降水監測感測器,實現對降雪量的實時監測;改造14個現有自動氣象站,增設能見度感測器,加強能見度的實時監測;改造相應的數據傳輸系統,開展加工分析,形成相關服務業務支撐系統。
  4.市交通委會同市國土局、市地勘局,在密雲(S310)琉辛路樁號K30+100至K30+900路段、延慶(G110)京銀路樁號K53+100至K63+900路段不穩定邊坡部署位移、壓力等感測器,實時監控不穩定邊坡崩塌、滑坡等隱患變化量。
  5.市交通委負責以京藏、京承、京港澳3條高速公路為試點,改造現有視頻圖像監控系統,接入到市公安局的市圖像資訊管理平臺和市交通委的圖像資訊系統。
  6.市交通委牽頭開展重點橋梁健康監測,選擇順義區順平路彩虹橋等重點橋梁,利用壓力、位移等感測器,對橋梁健康狀況
 - 16 -  
 
 
 
進行實時監測。
  7.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負責提供應用超聲波、微波感測器和旅行時間檢測系統等方式,獲取的本市主要道路交通流量資訊。
  8.市交通委負責建設極端天氣下的保持道路交通暢通綜合應用系統,通過市物聯網應用支撐平臺整合上述各類相關數據,並進行整合開發,在市應急指揮平臺綜合展示,為市領導和相關單位提供有效服務。
  (九)城市運作保障和應急搶險車輛衛星定位管理物聯網應用示範工程。
  採用衛星定位手段,實時掌握應急指揮、通信保障、大型搶險救援和城市運作保障等車輛的位置資訊和行駛軌跡,並建立全市統一管理系統,為應急管理部門科學調度應急車輛、保障車輛及時到達突發事件現場提供支撐。同時為相關單位開展日常城市運作保障提供服務。
  此項工程由市經濟信息化委牽頭,市應急辦、市發展改革委、市市政市容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交通委、市水務局、市安全監管局、市民防局、市公安局消防局配合,主要包括三項工作:
  1.市經濟信息化委負責通過市物聯網應用支撐平臺,實時接入各單位提供的現有相關車輛衛星定位資訊,整合接入800兆無線政務專網終端設備定位資訊,搭建城市運作保障和應急搶險車
 - 17 -  
 
 
 
輛衛星定位資訊綜合管理系統,為本市應急管理部門開展分級管理和綜合應用提供服務。
  2.已建設車輛衛星定位資訊監控的有關部門負責根據車輛定位資訊接入有關要求,對本系統車輛定位資訊進行適當整合加工,並提供給市物聯網應用支撐平臺。
  3.未建設車輛衛星定位資訊監控的有關部門負責在重要城市運作保障和應急搶險車輛上加裝衛星定位裝置和無線傳輸設備,並將車輛衛星定位資訊上傳到市物聯網應用支撐平臺。
  (十)區縣和社區綜合監管物聯網應用示範工程。
  重點在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物聯網綜合應用、電梯安全運作監管、餐館液化石油氣監控和城市出租屋一氧化碳監控等四個方面開展區域物聯網綜合應用試點示範,探索應用物聯網技術開展市、區縣、街道(鄉鎮)和社區(村)職責明晰的安全監管新模式。
  此項工程由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市政市容委、市質監局、朝陽區政府分別牽頭,東城區政府、豐台區政府、石景山區政府配合,主要包括四項工作:
  1.市經濟信息化委會同石景山區政府,以該區政務物聯數據專網為基礎,開展區級物聯網綜合示範應用。部署4000余個感測器,擴展已有的工業用輻射源、醫療機構水污染物、環境品質等物聯網應用,在重點地區開展危險源、樓宇能耗、大型遊樂設施、永定河水質、首鋼主廠區停産期間安全、平安校園等6個領
 - 18 -  
 
 
 
域的物聯網應用;建設區級物聯網綜合應用平臺,與市物聯網應用支撐平臺對接,實現市、區兩級各類感知資訊的接入、匯聚、共用和整合;配合市相關部門研究制定有關技術標準,研究並提出物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應用、管理和運維機制,探索基於物聯網基礎設施支撐的多層級、多領域區域物聯網綜合服務模式,為全市區域性物聯網綜合應用奠定基礎。
  2.市質監局會同東城區政府,對該區重要場所和重點單位約2000余部電梯應用感測器或數據採集終端等設備,實時監測運作狀態;結合電梯維修保養和日常安全管理資訊,進行加工分析,搭建市、區兩級管理平臺,開發電梯安全運作實時監管系統;研究制訂本市電梯管理物聯網技術標準,為其他部門開展物聯網技術標準制訂提供示範。
  3.市市政市容委會同豐台區政府,在該區約3000余家餐飲企業等公共服務用戶安裝數據採集終端,搭建市、區兩級遠端監控系統,通過無線傳輸網路,採集可燃氣體濃度、安全輔助設施運作狀態和報警資訊,實現對公共服務用戶的有效監管。
  4.朝陽區政府負責在該區開展出租屋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監控物聯網應用示範。應用一氧化碳等氣體探測感測器和無線傳輸技術,對出租屋一氧化碳等氣體進行實時監測和報警,在現有8萬間出租屋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區、鄉鎮(街道)兩級報警監測平臺技術系統和傳輸網路,健全區政府、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運營企業和市民共同參與的應用管理模式,為全市應
 - 19 -  
 
 
 
用推廣提供經驗。
  四、實施步驟
  為積極穩妥地推進全市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領域物聯網應用建設,分兩個階段開展示範工程建設及應用推廣。
  (一)第一階段(2011年底前)。
  全面開展並完成10項示範工程建設,建成一批物聯網應用系統。
  (二)第二階段(2012年至2015年)。
  2012年上半年,組織驗收各項示範工程,總結建設經驗。在此基礎上,繼續推進物聯網技術在其他領域的廣泛應用,初步形成相關標準體系和技術規範,自主創新能力得到提升,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物聯網産業實現規模化發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確保項目推進。
  1.各示範工程相關單位成立由主管領導同志牽頭的示範工程建設工作小組,建立健全本單位示範工程建設工作機制,落實人員和工作經費,制定具體實施方案。
  2.各示範工程牽頭單位負責統籌項目建設各項工作,明確各配合單位分工和建設要求,加強對項目建設資金的統籌管理;配合單位按照分工、進度和建設要求完成相關工作。牽頭單位每月定期向領導小組辦公室上報項目進展情況,重大事項要及時上報。
 - 20 -  
 
 
 
  3.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做好組織協調、督促檢查等工作,充分發揮專家和相關單位的作用,為落實領導小組各項決策提供有效服務,為示範工程相關單位提供必要的支援。
  4.示範工程建設過程中,各相關單位應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要求,加強資訊安全和保密工作,同時做好個人隱私的保護。
  (二)加快項目立項,做好資金保障。
  1.市應急辦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等部門成立聯合審查組。示範工程牽頭單位負責統籌制定項目建設方案,並報聯合審查組審查,審查通過後報領導小組辦公室。
  2.領導小組辦公室批准項目建設方案後,由各示範工程牽頭單位組織編制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並按照現行程式報市發展改革委立項。市發展改革委應加快立項和項目批復,確保示範工程于2011年上半年全面開始建設。示範工程建設完成後,為保障其後續運作和維護,按照本市現行財政體制,由示範工程相關部門將有關費用列入同級部門預算。
  (三)落實基礎設施,強化安全保障。
  1.市經濟信息化委會同有關部門做好政務物聯數據專網和無線寬頻專網等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各示範工程實施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上述基礎設施,實現物聯網資訊的安全、高效傳輸。
  2.市經濟信息化委負責在數字北京大廈建設市物聯網應用支撐平臺,為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物聯網示範應用提供支撐,
 - 21 -  
 
 
 
併為日後在政務領域開展物聯網應用建設奠定基礎。
  3.充分利用市資訊安全容災備份中心、安全認證系統等資訊安全基礎設施。各示範工程建設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無線電干擾等因素,採用數字簽名、數據加解密、安全測評等技術手段,確保物聯網應用資訊安全。
  (四)組織科研攻關,加強標準制訂。
  1.市自主創新産品認定小組負責按照示範工程技術和産品需求,對自主研發並符合認定標準的優秀産品,優先推薦為自主創新産品。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中關村管委會和各示範工程相關單位要按照市政府關於採購中關村自主創新産品的有關政策,採用首購、定購、示範應用等方式,加大本市物聯網自主創新産品的政府採購力度。確需採購進口産品的,要嚴格按照政府採購進口産品的有關規定執行。
  2.市科委會同中關村管委會,組織物聯網相關産業聯盟、科研院所和企業等方面力量,對示範工程急需的傳感設備、網路傳輸、智慧分析和資訊安全等技術和産品進行科研攻關,支援開展解決方案編制和標準研製工作,並做好成果轉化。
  3.市質監局會同市經濟信息化委、中關村管委會等單位,結合示範工程建設,組織研究制訂本市物聯網應用標準體系框架,並做好與國家標準的銜接;市經濟信息化委負責組織編制編碼賦碼、資訊接入和共用交換等各類基礎標準;各示範工程相關單位積極配合,負責編制本行業、本領域物聯網應用建設相關標準。
 - 22 -  
 
 
 
通過示範工程的應用和推廣,逐步建立完善本市物聯網標準體系。
  (五)及時總結經驗,做好應用推廣。
  1.各示範工程相關單位在開展應用建設的同時,及時總結歸納建設和管理經驗,探索建設、運作和管理模式,在“十二五”期間進行深化應用,推進延伸覆蓋。
  2.各區縣政府、市政府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國家及本市“十二五”規劃綱要中關於推進物聯網研發應用的有關要求,將物聯網的應用建設納入本地區、本部門的規劃,並開展應用。
  3.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組織示範工程建設的驗收工作,在總結建設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組織制訂本市相關政策措施,提出本市物聯網應用建設和運作管理模式,推動物聯網技術在城市安全運作和應急管理領域的廣泛應用,帶動物聯網産業發展。



  主題詞:經濟管理安全應急△物聯網△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門,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市政協辦公廳,
 - 23 -  
 
 
 
市高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北京衛戍區。

  各民主黨派北京市委和北京市工商聯。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2011年3月25日印發







 - 24 -  (全文結束)
 
 


 
分享: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