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府文件 > 1986-2014政府文件 > 市政府辦公廳文件
  1. [發文字號] 京政辦發〔2001〕66號
  2. [發佈日期] 2001-09-11
  3. [有效性]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北京市“十五”時期高新技術産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京政辦發[2001]66號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於印發北京市“十五”時期
高新技術産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市計委、市科委、市經委、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制訂的《北京市“十五”時期高新技術産業發展規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〇〇一年九月十一日




 - 1 -  


 

 
 
北京市“十五”時期高新技術産業發展規劃
(市計委、市科委、市經委、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

    為促進北京市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推動本市建設全國知識經濟發展基地,依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和國家有關部門制訂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科技教育發展專項規劃(高技術産業發展規劃)》(國家計委計規劃[2001]712號),特製定本規劃。
    一、北京市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回顧與展望
   (一)高新技術産業蓬勃發展。以1988年國務院批准建立北京市新技術産業開發試驗區為標誌,本市高新技術産業得到蓬勃發展。特別是“九五”期間,高新技術産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産業總體規模迅速擴大,已初步形成了以中關村科技園區為主導、高新技術企業為主體、電子資訊産業為支柱、科技創新為動力的發展格局。
    1.總量快速增長,産業發展充滿生機。2000年,全市高新技術産業實現增加值213.5億元,佔全市工業增加值的28.9%,佔全市國內生産總值8.7%,分別比1995年提高13.2%和3%。“九五”期間,北京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2%。
    産業競爭力明顯增強。本市已認定高新技術企業近萬家,包括聯想集團公司、北大方正集團公司、四通集團等一批高新技術骨幹企業,蓬勃發展。2000年本市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總額18.7億
 - 2 -  
 

 
 
美元,佔全市出口總額的40.4%;軟體産品出口額約佔全國軟體産品出口額的67%,軟體産業自主産權收入佔全國軟體産業自主産權總收入的一半以上。
    2.積極發揮科技優勢,創新環境初步形成。“九五”時期,《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北京市關於進一步促進高新技術産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京政發[1999]14號)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繼出臺,加強了引導支援力度,推動了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同時,隨著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科研院所轉制工作的全面啟動,初步整合了首都科技資源。
    2000年,本市簽定技術合同金額達140.3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技術交易中心。北京地區2000年專利申請量超過l萬件,佔全國專利申請總量的10%。現已成立各種孵化器15家,“九五”期間累計孵化成功近300個項目和200余家企業。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基金得到發展,風險投資體系初步形成。
    3.産業結構重點突出,多種所有制形式共同發展。目前,初步形成電子資訊、生物工程和新醫藥、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等五大高新技術産業。其中電子資訊産業發展最快,2000年電子資訊産業實現增加值佔本市高新技術産業實現增加值的71.3%,構成高新技術産業的主體;生物工程和新醫藥、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環保及資源綜合利用産業2000年實現增加值分別佔本市實現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的4.6%、14.6%、8.2%、 1.3%。在科技進步的推動下,在與傳統産業
 - 3 -  
 

 
 
滲透、融合的過程中,新的産業不斷衍生,高新技術産業的範圍不斷擴大。
    高新技術産業發展逐步形成了國有、集體、中外合資合作、股份制、私營等多种經濟形式共同發展的態勢。按實現增加值劃分, 2000年中外合資合作經濟佔55.6%,國有經濟佔30.4%,股份制經濟佔9.2%,集體經濟佔4.9%。
    4.中關村科技園區發展迅速,初步形成“一區五園”的發展格局。“九五”時期,中關村科技園區主要經濟指標保持30%以上的年均增長速度。2000年,園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1679億元,工業總産值1067.6億元,出口創匯20億美元,實現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326億元,其中北京地區高新技術工業增加值178.7億元,佔全市的83.7%。中關村地區不僅成為首都經濟新的增長點,而且對全國的高新技術産業發展也起到了示範作用。
    1999年,《國務院關於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有關問題的批復》為中關村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園區功能不斷完善,“一區五園”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園區建設全面啟動,為中關村科技園區的騰飛初步奠定基礎。
    5.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産業,拉動首都經濟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對國民經濟的滲透和帶動作用不斷增強,提升和改造了傳統産業,推動全市産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促進了全市國民經濟的增長。2000年,高新技術産業對全市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9%,對全市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0.3%,成為國民經
 - 4 -  
 

 
 
濟重要的增長點。
    北京高新技術産業的蓬勃發展證明:只有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推進首都經濟發展,才能不斷開創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新局面;只有堅持創新精神,充分發揮在京中央單位的積極性,才能使首都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充滿活力和競爭力;只有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才能充分激發人的活力和創造力;只有不斷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服務意識,才能創造適合科技成果轉化的環境。
   (二)北京高新技術産業面臨的發展機遇。以“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為理念的2008年奧運會為本市的高新技術産業帶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在“綠色奧運”方面,新型電池和清潔燃料車産業的發展將推動使用清潔能源,防治交通污染。環保新技術的應用將進一步改善本市生態環境。奈米材料等新材料産業可以為奧運會設施建設提供符合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護要求的材料。能源新技術將推動奧運村和比賽場地最大限度利用地熱、太陽能提供熱水,充分利用自然採光,減少能源消耗。在“科技奧運”方面,資訊網路技術的發展將使寬頻數據接入服務、智慧卡技術,電子商務服務將廣泛應用奧運會,為其提供最新技術的行動通訊系統,並可以保證交通網路的運作效率。高清晰度數字電視系統的建設將為奧運會國際轉播傳輸高清晰度電視信號。生物技術的發展將為奧運會期間的疾病監測、防治、檢疫和監督提供新的、更加有效的手段。
    高技術領域中的重大突破為本市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提供了
 - 5 -  
 

 
 
新的起點。世紀之交,電子資訊、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領域出現了一些重大技術突破,如人類基因組精確圖譜的繪製、生物晶片、奈米技術和超導技術等的推廣應用,對新領域中關鍵技術的掌握,使本市高新技術産業站在了新的起跑線上,為今後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國內外市場的加速開放將為本市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開拓新的空間。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進程的推進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北京的人力資源、綜合的技術能力和良好的産業基礎將吸引國內外更多的資金、技術和人才,這為北京迅速擴大産業規模、提升産業層次、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分工和開拓市場提供了難得契機。
    經濟結構的調整為本市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條件。産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將增強高新技術産業對傳統産業的滲透帶動能力,産業佈局的調整將形成若干個高新技術産業密集增長的基地,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將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科技型企業的發展,國民經濟和社會的信息化將為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全面建設為本市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關村西區、中關村軟體園、上地資訊産業基地北區、中關村科學城、清華科技園、北大科技園等園區基地建設和城市輕軌、學院路改造、圓明園東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即將全面展開,必將大大改善本市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硬環境,推進多方面
 - 6 -  
 

 
 
要素的聚集,為北京高新技術産業的持續高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世紀,本市高新技術産業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高新技術産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環境還需進一步改善;行政審批手續有待簡化,政府工作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中央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資源有待進一步發揮;激勵、吸引人才措施力度有待加強;科技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有待加強等。
    二、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戰略和目標
   (一)指導方針。“十五”時期,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全面實施“首都二四八重大創新工程”;以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發展為龍頭,以“科技奧運”為重點,以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動力,著力發展電子資訊、生物工程和新醫藥、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五大産業;加速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産業,推進産業優化升級;力爭實現重點領域的跨越式發展,為把北京建設成為全國知識經濟發展基地打下堅實基礎。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完善政府的導向協調作用。要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服務和引導,重在創造良好的市場和體制環境。
    ──從結構調整的大局出發,確定高新技術産業發展重點。抓好帶動産業技術升級的重大高新技術産業化示範項目,形成以中關村科技園區“一區五園”為主體的環城高新技術産業帶,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
 
 - 7 -  
 

 
 
   ──發揮比較優勢和後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超常規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實現重點領域的突破和跨越式發展;加速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産業,推進首都産業升級換代。
    ──自主開發和引進有機結合,採取多種發展模式。要著眼于提高産業競爭力,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同時,採取有力措施,積極利用國外科技優勢、融資渠道和中介服務。要認真研究自主開發、技術引進和利用外資等技術獲得方式,針對不同的産業領域及其技術發展階段,探索不同的發展模式。
   (二)發展戰略。“十五”時期,北京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要遵循自身規律,迎接新的機遇與挑戰,實施以下戰略,提高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中關村戰略。把中關村科技園區置於優先發展的先行地位,使其成為帶動全市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龍頭。加快園區功能開發,完善園區基礎設施,營造富有活力的創業服務環境,把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成為全市新的經濟增長極和國家科技創新示範基地。
    創新戰略。堅持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並重的原則,作為高新技術産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以佔領優勢領域技術制高點、提高總體技術水準為目標,建立靈活、高效的創新機制,鼓勵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技術創新,加強對知識産權的保護力度,保持北京高新技術産業的技術領先優勢。同時,將體制創新作為政府工作
 - 8 -  
 

 
 
的主題,改善政策環境,提高北京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活力。
    科技奧運戰略。緊緊抓住申奧成功給本市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帶來的難得機遇,將成功舉辦高科技含量的奧運會作為重點目標。集中資訊、生物工程、新材料和環保等領域的當代最新技術成果,應用於2008年奧運會。在制訂有關奧運作動規劃的基礎上,結合本市的技術優勢,重點建設第三代數字行動通訊系統、高清晰度數字電視和清潔燃料車等一批重大高新技術産業化示範工程,通過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産業促進首都經濟的發展,為籌備和舉辦奧運會提供強大的經濟保障和科技支援。
    全方位開放戰略。進一步解放思想,在加強對外開放的同時,更要注意對內開放。積極採取措施,廣泛吸引國內外企業在京設立總部和研發中心。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吸引跨國集團在京投資高新技術産業,支援在京高新技術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加強引進國外智力,不拘一格任用各類人才,推進高新技術産業和國有企業改革事業的發展。
   (三)發展目標。“十五”期間,本市高新技術産業在總量規模上要有顯著提高,成為首都經濟的主體;要為2008年奧運會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援和經濟保障;在高新技術産業結構不斷優化的同時,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産業方面要取得突破性進展;要形成比較完善的技術創新與研究開發體系,産生一批世界先進的技術創新成果和有較高市場份額的高新技術産品;形成具有較強
 - 9 -  
 

 
 
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群體;初步完成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初步形成以高新技術産業為核心的首都知識經濟體系,為把北京建設成為全國知識經濟發展基地打下堅實基礎。
    總量發展。預計增長速度18%左右。到2005年預計實現高新技術産業工業增加值500億元左右,約佔全市工業增加值的38%,佔全市國內生産總值的12%;到2010年佔全市國內生産總值將達到15%以上。
    企業發展。到2005年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的特大型企業達到5家以上,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的企業達到30家以上;到 2010年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的企業達到10家以上,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的企業上百家。同時,進一步促進中小型企業的發展,不斷增強其創新能力和發展活力,到2010年,在全市高新技術産品銷售額中,中小型企業所佔的比重要保持在50%以上。
    科技創新。到2005年,全社會研究與開發投入佔當年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保持5%以上,逐步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中關村科技園區初步建設成為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全市新建 30個左右國家級和市級研究開發中心、設計中心、工程中心。到 2010年,形成比較完善的技術創新與研究開發體系,産生一批世界先進的技術創新成果和有較高市場份額的高新技術産品。
    産業佈局。到2005年,初步形成以中關村科技園區為核心,以八達嶺高速公路、京密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為輻射線,以郊區縣及北京周邊地區為支撐的高新技術産業化梯度佈局,為
 - 10 -  
 

 
 
本市高新技術産業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園區發展。到2005年初步完成以中關村科技園區中心區為核心,包括海淀園、昌平園、豐臺園、電子城科技園、亦莊科技園在內“一區五園”的開發建設。到2010年完成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的總體目標,將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成為功能合理、科研發達、生産生活方便、環境優美的世界一流科技園區。
    三、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建設全國知識經濟發展基地
    “十五”時期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將緊緊圍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産業,把北京建設成為全國知識經濟發展基地的“新三步走”戰略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工作:在科技創新方面,構建首都區域創新體系;在産業發展方面,大力發展五大高新技術産業,促進形成九條高新技術産業鏈;在區域建設方面,初步建成中關村科技園區;在産業佈局方面,建設十大高新技術産業基地。
   (一)構建首都區域創新體系。建立産學研一體化的科研成果轉化機制。打破傳統的部門、行業和條塊分割,整合首都科技資源,建立健全以創新為目標的交流滲透和協同互動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科研院所改革,通過轉制進入市場。積極引導在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創辦高新技術企業,鼓勵本市國有企業與中央在京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建立研究發展中心,促進高新技術成果産業化。積極推進在京部隊科研院所“軍轉民”科研成果的産業化。
 
 - 11 -  
 

 
 
   確立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建立創新資源向企業集中的機制,大力支援高新技術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不斷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有重點地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能力和自主開發能力的骨幹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導力量。鼓勵國內外大型企業在京建立研發基地。大中型企業研究開發投入佔年銷售額的比重要達到3%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投入佔年銷售額的比重要達到5%以上。   
    完善首都創新孵化體系。加快高科技孵化器建設,形成技術創新支撐體系。建立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留學歸國人員創業園、大學科技園、國際企業孵化器和各種類型的專業孵化器以及孵化基地。進一步發展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聯合建設的孵化器,鼓勵高新技術企業和投資商創辦專業孵化器。“十五”期間,全市將新建30個左右高新技術産業孵化器。
    初步形成首都經濟創新服務體系。初步建立有利於科技創新的技術標準體系、知識産權評估體系和創新型中小企業服務體系。鼓勵開展技術服務、資訊諮詢、人才培訓、會計、審計、評估、法律等中介服務。
    改革科技創新的投融資機制。建立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資金廣泛參與的投融資機制。發展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培育風險投資主體,加快風險投資體系建設。積極探索發展開放式基金,並運用建設債券、可轉換債券等金融工具籌集資金。積極支援有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上市融資。
 
 - 12 -  
 

 
 
   充分發揮中央在京單位的科技資源優勢。促進中央在京科技機構與北京市各單位間的資訊溝通與交流。採取開放、合作、資金支援等多種方式,利用中央在京科技機構的研發能力和産業化能力,建立高水準的研發中心、重大科技示範工程和産業化基地。
    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進一步加快人才資源開發,堅持把培養、吸引和用好人才作為建設知識經濟發展基地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切實落到實處。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於各類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和創造性。建立和完善機制健全、運作規範、服務週到、指導監督有力的人才市場體系。
   (二)開發中關村科技園區。“十五”期間,要按照“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五年上臺階、十年創一流”的總體要求,集中力量加快開發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使之成為推動科教興國戰略、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的綜合改革試驗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科技創新示範基地,立足首都、面向全國的科技成果孵化和輻射基地、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基地,並成為舉辦奧運會,展示本市高新技術産業和高科技最新成果的重要窗口。
    1.基本完成園區功能開發。著重培育園區的商貿、研發、中試、孵化和人才培養功能。加快園區中心區建設,基本完成中關村西區開發和東區科學城的改造,推動軟體園、生命科學園以及清華、北大等大學科技園的開發建設。實施上地資訊産業基地北擴工程、永豐科技園等一批重大項目。要注意突出特色,合理分
 - 13 -  
 

 
 
工,充分發揮各園區的優勢。海淀園要著重開發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成果孵化和商務商貿功能。昌平園主要以生物工程和新醫藥為重點,同時發展電子資訊製造業和光機電一體化産業。豐臺園要依託在軍工、醫學、航太、機械等領域的科技資源優勢,形成以光機電一體化、環保設備、航太技術為特色的産業發展格局。電子城科技園包括北京天竺空港工業區,要發展成為資訊産業研發、生産和出口基地。亦莊科技園要形成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的綜合性高新技術産業基地。
    2.建設完善的園區基礎設施。引導各方面資金,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加快中關村科技園區基礎設施的建設,使基礎設施的服務能力基本滿足園區發展的需要。完成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工程和公路一環建設,建立便利的對外交通體系,加強各園區間的交通聯繫。完成圓明園東路和西路、清華南路、蘇州街南路、雙清路、昆明湖路、頤和園路和學院路等道路的修建和改建,建成快捷、方便的園區交通網路。加大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全面改善園區市政配套設施,基本滿足重大項目建設配套需要。
    完成中關村寬頻多媒體資訊網工程,建設數字中關村、數字圖書館群、中關村電子商廈、信息化社區、遠端高技術教育、網路協同研究平臺等應用工程,建成園區管理、服務和商務等資訊系統,使中關村科技園區成為數字化的園區。
    3.營造富有活力的創業服務環境。要認真貫徹《中關村科技園區條例》,深入推進園區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減少
 - 14 -  
 

 
 
行政審批項目,簡化審批手續,創造高效率的政府服務環境。健全創業服務體系,加強評估、項目策劃、成果鑒定、諮詢等中介機構建設,促進技術貿易和技術轉讓市場的發展。加強法制建設,加強對知識産權的保護,創造公平競爭、高效和富有活力的市場環境。
   (三)發展高新技術産業。
    1.加快五大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十五”時期,高新技術産業發展要以首都科研實力為依託,以電子資訊、生物工程和新醫藥、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等為重點發展産業;以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為骨幹,加快實現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和壯大,力爭高新技術産業在總體水準、科研開發水準、産品技術水準、企業經營水準等方面保持全國領先地位。
    電子資訊産業: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工業化與信息化更加密不可分,資訊技術向更廣闊的應用領域滲透,電子資訊産業將獲得更大的發展。“十五”期間,電子資訊産業將形成以軟體産業為先導,以電腦産業,現代通訊業和微電子産業為基礎的發展格局,使北京成為全國乃至亞洲重要的電子産品研發和生産基地。預計到2005年電子資訊産業工業産值達到1360億元。“十五”期間,預計總投資1100億元左右,重點建設工程35項。
    重點發展技術: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軟體技術、電腦技術、系統整合技術、軟體復用和構件技術、軟體工程支撐環境和工業化生産技術、IC設計及應用系統技術、數據庫技術、網
 - 15 -  
 

 
 
絡技術、數字技術、存儲技術、通信技術等。
    重點發展方向:微型電腦、伺服器、新型電腦外部設備、移動計算設備、電腦軟體、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等資訊服務業、快速接入網及相關設備、網路資訊安全産品、網路硬體和系統整合、大型積體電路、液晶器件、數字彩電及發射設備和節目製作系統、行動通訊網路技術設備、光通信傳輸設備等。
    生物工程和新醫藥産業:生物工程和新醫藥産業是北京高新技術産業長期、穩定的經濟增長點,“十五”期間,制定並實施鼓勵政策,支援企業擴大規模,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推進生物工程和新醫藥産業壯大。“十五”期間,預計總投資110億元左右,重點建設工程25項。到2005年,預計生物工程和新醫藥産業工業産值將達150億元左右。
    重點發展技術:生物晶片技術、生物醫藥工程技術、基因重組技術、基因治療技術、新醫藥設計與篩選技術、製劑技術、新型植物藥有效成分提取技術、中藥先進單元製造技術、瀕危稀缺藥材的優質種源繁育技術、農業生物工程技術、輕工食品生物工程技術等。
    重點發展方向:重大疾病治療新藥、生物晶片、中藥新品種、新型製劑、天然藥物提取、中藥先進單元製造技術與裝備、中藥GAP種植、細胞免疫治療、單克隆抗體診斷試劑、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轉基因農作物、動植物生物反應器、胚胎工程等。 
 
 - 16 -  
 

 
 
   光機電一體化産業:光機電一體化技術和産業是以光電子技術為先導,以先進製造技術為基礎,融合微電子、電腦、機械自動化和資訊管理等有關技術形成的綜合性高新技術,是當今資訊業和製造業的最佳結合點和發展方向。光機電一體化技術和裝備是諸多發展領域的基礎,是裝備製造業發展的重點。“十五”時期,要發揮北京的優勢和特點,突出一體化,大力支援光機電産業的研發和抓好裝備製造業的發展。“十五”期間,預計總投資100億元左右,重點建設工程40項。到2005年,預計光機電一體化産業工業産值將達到240億元。
    重點發展技術:數控技術、鐳射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電腦整合製造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柔性製造技術、精密成型加工技術、工業過程式控制制技術、自動化儀錶技術等。
    重點發展方向:鐳射加工設備、機器人、數控機床、智慧儀器儀錶、液壓和氣動技術産品、先進數字印刷機械、光學儀器、分散控制系統、新一代醫用治療診斷儀器、電力電子器件、數位照相機等。
    新材料産業:北京新材料産業發展重點是適應資訊技術、生物技術、奈米技術發展的産品。“十五”期間,預計總投資55億元左右,重點建設工程25項。到2005年,預計新材料産業工業産值將達到75億元。
    重點發展技術:高純材料技術、半導體材料技術、高性能合
 - 17 -  
 

 
 
金技術、稀土材料和應用技術、金屬特種加工技術、特種硅酸鹽技術、工程塑膠技術、複合材料技術、納術技術。
    重點發展方向:稀土永磁材料、奈米材料及改性産品、新型複合材料、非線性晶體、金剛石材料和工具、新型工程塑膠、高純試劑、單晶矽和化合物半導體材料、高溫超導線材、介入性治療材料、燃料電池和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等。
    環保及資源綜合利用産業:“綠色奧運”為本市環保及資源綜合利用産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十五”期間,預計總投資45億元左右,重點建設工程15項。到2005年,預計環保産品製造、環保服務及資源綜合利用等産業的總産值將達到100億元。
    重點發展技術:生態環境保護技術、大氣污染防治技術、水體污染防治技術、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技術、噪聲污染防治技術、節能技術和工藝、新能源的利用和開發技術等。
    重點發展方向:加快建設環保産業基地,清潔能源車及相關産品、汽車尾氣凈化裝置、煙氣脫硫除塵技術及成套設備、水煤漿製備及燃燒技術和成套設備、城市污水處理成套工藝設備、城市垃圾處理成套設備、太陽能利用系統、環境監測儀器儀錶等。 
    2.推動九條高新技術産業鏈的形成。“十五”時期,要充分發揮高新技術産業起點高、輻射和滲透力強、帶動面廣的特點,重點發展若干市場容量大、技術含量高、帶動性明顯、具有戰略
 - 18 -  
 

 
 
性的高新技術産業鏈及關鍵技術環節,初步形成若干個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符合首都特點、具有競爭優勢的高新技術産業群,力爭實現首都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1)第三代數字行動通訊系統産業鏈。形成第三代數字行動通訊系統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數字行動通訊試驗系統──專用晶片、主機板機及零配件──數字手機──無線通信終端産品──第三代行動通訊網等第三代數字行動通訊系統産業鏈。
    通過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積極開展國際合作,開發G2.5數字行動通訊技術、G3數字行動通訊技術、無限應用協(WAP)技術、藍芽(Bluetooth)技術等。在第三代數字行動通訊試驗系統環節,加快商用系統的研製和産業化。在數字手機及零配件環節,實現G2、G2.5、G3數字手機及零配件的産業化。在終端産品環節,生産為移動商務服務的無線通信終端産品等。
   (2)資訊網路産業鏈。形成資訊網路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網路設備(網路交換設備、伺服器、路由器、記憶體等)──傳輸網及相關設備──接入網及相關設備──系統整合(軟體、安全網關等)等資訊網路産業鏈。
    通過建設資訊網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發新一代高速寬頻傳輸技術,包括密集波分復用技術、千兆的高性能安全路由技術、海量存儲技術、無線寬頻接入技術、高性能安全技術。在傳輸網環節,重點建設全光傳輸網、IP骨幹網。在路由器環節,重點實現高端路由器的産業化。在接入設備環節,實現無線寬頻接
 - 19 -  
 

 
 
入設備的産業化。在伺服器環節,實現高性能安全機群伺服器的産業化。在記憶體環節,發展海量記憶體。
   (3)積體電路産業鏈。形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積體電路設計──新型半導體材料──積體電路製造設備──積體電路晶片──積體電路封裝、測試──整機和IC卡生産等積體電路産業鏈。
    通過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高水準的積體電路設計中心,並開發大直徑單晶矽切割及拋光技術、介質材料絕緣技術、半導體材料提純及摻雜技術、材料檢測與評價技術等。在新型半導體材料環節,重點實現8英寸、12英寸、16英寸單晶矽片的産業化,實現化合物半導體砷化鎵單晶的産業化,發展行動通訊、光通信用砷化鎵(GaAs)、磷化銦(InP)基半導體微結構材料等。在積體電路晶片環節,建設達到20世紀末國際先進水準的0.25── 0.18微米的深亞微米超大型積體電路晶片生産線。在積體電路封裝環節,建成一批積體電路封裝廠。在專門領域積體電路環節,重點發展行動通訊、網路産品、數字化消費類電子産品等重要領域中的積體電路。
   (4)高清晰度數字電視産業鏈。形成高清晰度數字電視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數字高清晰度電視節目製作──演播系統──發射系統──接收系統──專用晶片和螢幕件──整機産品(機頂盒、高清晰度電視等)産業化等高清晰度數字電視産業鏈。
 
 - 20 -  
 

 
 
   通過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發數字電視廣播信道編碼技術、信源編碼技術、數字全電視信號壓縮/解壓縮技術、數字電視體系標準等核心技術,開發發射與接收系統應用軟體。在專用晶片環節,重點推進數字電視專用積體電路及關鍵件(機芯、鐳射頭、光學組件等)的産業化。在演播環節,重點推進數字高清晰度電視節目演播室設備(攝像、錄製、編輯、剪切、監製等)的産業化。在發射環節,重點推進數字高清晰度電視發射傳輸設備(調製器、發射機等)的産業化。在接收環節,重點推進數字電視接收設備(數字機頂盒、陰極射線管(CRT)數字電視接收機、背投式數字電視接收機等)的産業化。
   (5)現代中藥産業鏈。形成現代中藥的工程研究中心和中藥品質標準技術開發中心──綠色中藥材規範化種植和瀕危稀缺藥材的優質種源繁育──加工基地建設──中藥標準提取物──新型中成藥──先進中藥製造技術與裝備産業化等現代中藥産業鏈。
    通過建設現代中藥工程研究中心和中藥品質標準技術開發中心,為現代中藥的産業化建立完備的技術支援體系。通過建設綠色中藥材規範化種植和加工基地,推廣中藥材種植規(GAP),解決大宗藥材的可持續生産問題;通過瀕危稀缺藥材的優質種源繁育技術産業化,積極利用現代生物技術,解決瀕危、稀缺藥用動植物的繁育問題。推進中藥標準提取物及新型中成藥等現代中藥産品的産業化,開發中藥材與中成藥有害元素及成分祛除技
 - 21 -  
 

 
 
術、中成藥控釋技術、透皮吸收技術及靶向給藥技術,提高中藥材的藥效,重點開發免疫類、抗衰老、抗輻射和抗過敏藥品與食品,開展癌症的治療與輔助治療。通過先進中藥製造技術與裝備産業化,開發提取、分離、精製技術、微粉化技術、電腦控制與工藝工程化技術,改進中藥材的生産工藝。
   (6)現代農業産業鏈。形成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籽種農業──農業設施──農業資訊平臺──農産品現代化生産──農産品加工等高技術産業鏈。
    在籽種農業環節,通過開發基因工程技術、胚胎切割和移植技術、生物工程技術,實現基因工程種苗.組培種苗、基因疫苗、牛羊胚胎、動物用核酸生物製品等的産業化。在農業設施環節,實現溫室自動化監測控制系統、大型連動溫室、節水設備、防污治污設備等的産業化。在農業資訊環節,建設網路化農業資訊技術服務平臺、3S技術整合應用平臺、電子商務平臺,實施精準農業高技術示範工程,實現攜帶型數字化資訊技術産品的産業化。在農産品現代化生産環節,建立農産品安全生産檢測中心,推廣綠色安全種養殖、工廠化種養殖技術。
   (7)奈米材料産業鏈。形成奈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奈米材料──改性材料──在新型建材及塗料領域應用──在電子資訊領域應用──在生態環保領域應用──在新能源領域應用──在生物醫用領域應用等高技術産業鏈。
    在研究環節,開發奈米技術,建設奈米材料分析檢測中心。在改造傳統工業環節,用奈米技術改造傳統建材業、傳統化工
 - 22 -  
 

 
 
業、傳統紡織業、傳統製造業等。在電子資訊領域,重點發展奈米電子元器件及插件、奈米資訊通訊元器件、奈米微型電機系統、奈米微感測器、奈米級研磨設備、奈米級鍍層材料。在生態環保領域,重點發展奈米光催化凈化材料及裝置、奈米工程塑膠及産品、奈米功能表面與界面材料、奈米多頻譜隱身材料、奈米磁性液體、奈米潤滑劑添加劑、用於污水處理的奈米顆粒膜材料等。在新能源領域,重點發展奈米貯氫電池、奈米薄膜太陽能光伏電池等。在生物醫用領域,重點發展靶向控制釋放技術、奈米生物製劑技術、奈米人工骨、奈米功能織物、奈米稀土熒光材料等。
   (8)清潔燃料車産業鏈。形成新型電池──新型電池充電設備──清潔燃料車主要部件──清潔燃料車等高技術産業鏈。
    在新型電池環節,發展鋰離子電池技術、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技術、微型高容量燃料電池安全生産技術、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MCFC)和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試驗電站技術等,實現手機用燃料電池、汽車用燃料電池等的産業化。在新型電池充電設備環節,重點發展大功率地面充電站。在清潔燃料車主要部件環節,發展電動車底盤、主減速箱、電動機、變頻器和能量管理系統等電動汽車實用化技術等。在清潔燃料車整車環節,實現專用燃料電池車、混合動力車、電動機動車及新型電動自行車等的産業化。
   (9)薄膜電晶體(TFT)液晶螢幕産業鏈。形成工程技術
 - 23 -  
 

 
 
研究中心──上游原材料、零部件──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TFT─LCD)模組──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TFT─LCD)屏製造──下游應用産品等高技術産業鏈。
    通過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發掌握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TFT─LCD)的製造技術、設計技術和應用技術。在上游原材料、零部件環節,實現背光源、驅動IC、玻璃基板、液晶材料、彩色濾光片、精密金屬零件等的産業化。在下游應用産品環節,促進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TFT─LCD)在筆記型電腦、臺式液晶螢幕、一體式電腦、液晶電視、數位相機、數位錄影機、掌上電腦(PDA)、車載電視及導航系統、行動電話等方面的應用。
    3.推進十大高新技術産業基地的建設。“十五”時期,通過採取政府引導、市場為主體、吸引全社會資源投入的方式,重點推進10個高新技術産業基地的形成,將北京建成全國最重要的高新技術産業研發中心和生産基地,確保本市高新技術産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1)北京軟體産業基地。主要由中關村軟體園及中國科學院軟體園、清華大學軟體園、北大方正軟體園、北大青鳥軟體園,中軟軟體園、上地軟體園、北工大亦莊軟體園等組成。“十五”期間,要繼續完善有利於軟體産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加強園區配套市政設施建設,創造優良的投資環境,全面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鼓勵軟體産業和積體電路産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發
 - 24 -  
 

 
 
[2000]18號),促進軟體産業基地儘快形成規模,鞏固在國內的領先地位,廣泛開拓和佔據國際軟體市場。
   (2)北方微電子産業基地。由積體電路工藝技術研發中心、積體電路設計公司、積體電路設備材料研製生産中心和積體電路生産基地組成。用5年或再長些時間,建設若干條8英寸0.25微米以上水準的生産線。依託有關科研院所的研究力量,通過10年的發展,建立起國內研發設計水準最高、生産能力最強的微電子研究開發和生産基地之一。
   (3)電子及通訊産業基地。依託諾基亞、愛立信、西門子等國際著名大企業在北京的合資企業,支援其在酒仙橋電子城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北京通信産品生産基地,形成地域集群優勢,保持北京在全國的持續領先地位。
   (4)電腦及網路産品産業基地。以中關村科技園區為中心,有重點地實施技術跨越戰略,選擇高性能電腦和筆記型電腦産品設計與生産、網路系統整合和高速數據傳輸網等核心技術,集中力量進行攻關。將北京建成電腦及網路産品研發及生産基地,進一步鞏固北京在全國的領先地位。
   (5)奈米材料産業基地。依託中科院、北大、清華等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技術支撐,以海淀永豐科技園、西三旗等為重點區域,建設奈米科技園,培育和推動奈米技術産業化。重點完成奈米磁性材料、奈米金剛石、碳奈米材料及奈米生物醫用材料等産
 - 25 -  
 

 
 
品的相關研究及産業化工程,使北京在該領域具有領先地位,帶動北京乃至全國新材料産業的創新和革命。
   (6)光機電一體化産業基地。利用北京的存量資源和科技優勢,改善光機電一體化發展的軟、硬環境。重點發展並提高光電子産品、先進製造系統、自控系統、電力電子、醫用電子設備、印刷系統等的生産能力和技術水準,將北京地區建成國家的光機電一體化産品研發和生産基地。
   (7)生物工程及新醫藥基地。建設以北大生物城、亦莊藥谷、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和京西生物醫藥科技園為支撐的北京生物工程及新醫藥産業基地,建立健全各項配套制度,大力招商引資。重點實施生物晶片、甲肝疫苗、鹽酸那曲酮、醫用加速器、人血液代用品等産業化工程,將北京建設成國家級産業基地。
   (8)燃料電池研發生産基地。依託高等院校和研究院的科研優勢,抓住機遇,在北京率先建立新型燃料電池研發生産基地,為新型燃料電池研發生産創造條件。前期的主導産品是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汽車用電池、手機用微型電池),隨著技術的進步,逐步將燃料電池發展成一種産業化的新型清潔能源,並向其他領域推廣發展。與此同時,根據主導産品的開發進程還將逐步開展催化劑、儲氫材料、質子交換膜材料的國産化及膜電極等基礎材料的研究。
   (9)高清晰度數字電視産業基地。積極配合國家數字高清晰度電視系統工程推進計劃,緊緊抓住市場需求,發展北京高清晰
 - 26 -  
 

 
 
度數字電視産業,在新的起點上,形成北京的産業優勢。重點發展節目製作、信號發射、接收設備的産業化,使高清晰度數字電視系統工程産品及過渡産品有較快的發展。
   (10)液晶顯示産品産業化基地。依託北京東方電子集團、長城集團等骨幹企業,引進和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和製造工藝,力爭建設北京液晶顯示産品生産基地,在國內領先實現産業優勢,率先佔領國內市場。
   (四)積極利用高新技術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高新技術産業要成為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推動因素。在加快高新技術産業自身發展的同時,要充分發揮高新技術産業的滲透、擴散作用,促進高新技術産業新門類的形成,提升傳統産業的技術水準和市場開拓、競爭能力,以信息化促進工業化,提高本市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實現社會生産力的跨越式發展。
    要通過政府的有效組織,集中優勢資源,重點突破;要採取更加積極主動的擴大開放策略,引進先進技術和外資,參與國際分工,迅速形成並擴大産業規模,通過積極的消化吸收再創新,推動這些産業領域的發展,改善國際分工地位;創造條件,提供産業發展的環境,改善服務,激勵創新,促進企業的成長壯大。 
    1.推動傳統産業優化升級,全面提高産業競爭力。以大幅度提升産業綜合競爭力為目標,突出發揮科技進步和信息化對産業升級的推動作用,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工業,積
 - 27 -  
 

 
 
極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三次産業全面升級,形成符合首都功能要求、市場適應性和競爭力強的産業結構。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優先發展資訊服務和中介服務等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以資訊技術開發應用為基礎,加強資訊資源開發利用,不斷開拓資訊服務的新領域,重點發展通信、網路、傳媒、諮詢等各種類型的資訊服務業。
    廣泛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工業。著重實施好首鋼優化重組、燕化乙烯改擴建、新型吉普及環保汽車開發、電廠燃料及燃燒系統清潔化、機床數控化、包裝印刷升級、節能環保型家電、建築材料功能化、無害化環保設備、精細化工産業化等十項重點升級改造工程,提高傳統行業的科技含量,實現産品的升級換代和行業的振興。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機制。集中力量改造一批具有較好基礎的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帶動技術創新。深入開展“産學研”合作,鼓勵企業建立技術中心,加大科研開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和新産品開發生産能力,提高産品的技術水準和市場競爭力。加快淘汰落後設備、技術和工藝。
    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健全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完善農業技術推廣機制,組織實施好農業科技攻關和産業化工程,爭取在現代生物技術、現代農業資訊技術和現代農業設施裝備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促進形成一批現代高效農業園和現代農業企業,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産業化。
 
 - 28 -  
 

 
 
   2.加速首都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十五”期間,要加快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的信息化進程,充分發揮其滲透、輻射作用,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實現産業升級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發揮後發優勢和區域優勢,實現社會生産力的跨越式發展,使首都信息化水準走在全國前列。
    推進城市網路化進程。建設覆蓋全市的寬頻城域網路,繼續建設和完善首都公用資訊平臺,形成覆蓋全市的網路互聯、資訊交換的基礎設施,促進各種公用、專用網路與首都公用資訊平臺的互聯互通,實現資訊資源共用。依託首都公用資訊平臺,推進首都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社保社區、科技教育、空間資訊系統等工程的建設。加強電信網路和有線電視網的建設,建設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播出並逐步普及高清晰度數字電視節目。
    推進國民經濟和企業信息化。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和企業廣泛應用資訊技術,努力實現信息化,將北京建設成全國電子商務的中心、金融信息化中心。應用資訊技術為農業育種、種(養)植、栽培、加工等全過程服務,以資訊技術為手段開展農産品工業化生産。以資訊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工業,促進企業在技術創新、産品設計、生産經營、管理、人力資源等各環節運用資訊技術與裝備,建設若干家大中型數字企業。全面推進電子商務,利用電子商務改變傳統的交易方式,完善“首都電子商城”的建設,完善CA認證體系、安全配置、支付手段、物流配送、網路平臺、法律環境以及協同工作體系資訊基礎設施。
 
 - 29 -  
 

 
 
   推進社會公共領域的信息化。全面推進全市社會保障資訊系統的建設,推進社會保障領域信息化。建設全市統一的社區服務資訊網路及其服務支撐體系,推進社區信息化。完善首都科教資源體系和科教數據庫,建設開放式的網路教育系統和數字圖書館群,大力開展網上科、網上教育、遠端教育,推進科技、教育領域的信息化。建立全市醫療衛生資訊系統,建立一批醫療衛生數據庫,開展網上預約、掛號及遠端醫療等業務,推進醫療、衛生領域的信息化。推進政務領域信息化,廣泛採用現代資訊技術,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和政務公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準,爭取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政務信息化。
    四、促進産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強市場體系建設,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1.加快市場體系建設,發展技術交易市場、人才市場、資本市場、産權交易市場等各類要素市場。加強無形資産評估、項目策劃、成果鑒定、諮詢等中介機構的建設,進一步完善産權交易機構的內部運作機制,發展産權交易中心。
    2.發展有利於創新發展的技術標準體系、知識産權評估體系和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服務體系。完善技術服務、諮詢服務和資訊服務。利用北京眾多的科技資訊機構,組織建立北京高新技術産業資訊平臺,為企業發展和技術開發提供資訊服務。
    3.全面實施《中關村科技園區條例》,完善中關村科技園區的法規體系,促進和保障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 30 -  
 

 
 
(二)鼓勵多元投資,建立新型投融資體制。
    1.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增加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資金廣泛參與的新型投融資體制,促進資金的有效投入和良性迴圈。
    2.加強政府的宏觀引導,在鼓勵多元投資、建立新型投融資體制的同時,堅持市場化運作,建立健全投資監督機制,創造公開、透明的投資環境。
    3.政府設立專項資金,以資本金注入、貸款貼息、融資擔保等多種形式支援重大高新技術産業化項目,更好地發揮對社會資金的引導作用。
    4.加快創業投資體系建設,培育創業投資主體,健全退出機制。政府做好監管工作,並在産業政策等方面積極創造適宜的市場環境。爭取建立中關村軟體和IC創業投資基金,在政策允許時,轉為開放式基金。發展貸款擔保基金,為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更好地利用銀行資本創造條件。
    5.不斷擴大高新技術企業直接融資的渠道,積極為高新技術企業在國內外上市融資創造條件,特別要為企業在海內外高科技創業板證券市場上市提供便捷的服務和指導。同時,積極運用建設債券、可轉換債券等金融工具籌集資金。
   (三)完善創新體系,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1.促進大學科技園的建設和發展,積極發揮高等院校的科技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建設高水準的大學科技園。
 
 - 31 -  
 

 
 
   2.通過政府引導,依託北京著名高科技企業及大學的實驗室,通過市場機制運作,在高新技術産業的關鍵領域,建立和發展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專業孵化器。
    3.積極鼓勵多元投資主體創辦各種形式的孵化器,特別是積極利用海外的資金和技術實力、先進的管理和便利的資訊渠道,鼓勵國際企業孵化器的發展。
    4.加強企業技術開發中心建設,鼓勵現有工業企業增加科研開發投入。積極鼓勵國有企業與中央在京科研院所加強合作,聯合研究開發新技術、新産品,增強企業技術和産品的創新能力,提高企業産品的市場競爭力,推進科研成果的産業化進程。
    5.強化高新技術成果産業化導向,積極營造良好政策環境,鼓勵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技術創新。引導高新技術企業建立、健全知識産權保護與管理制度。切實加大執法力度,有效保護知識産權。大力開展宣傳培訓,提高全社會知識産權保護意識。
   (四)加強政府宏觀引導,鼓勵企業進軍國際市場。
    1.政府要定期發佈《北京市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産業化重點領域指南》、《北京市工業當前重點發展的技術和産業目錄》等産業導向資訊,引導境內外企業和資金的投資方向。實施國家及本市自主知識産權的産業化示範工程項目。
    2.繼續辦好“北京高新技術産業國際周”,多種形式開展對外招商引資活動。
    3.關注世界技術進步及産業化動態,加強與國外科技界、高
 - 32 -  
 

 
 
科技企業的交流和聯繫,縮小本市高新技術企業與國際先進水準的差距。
    4.鼓勵企業擴大出口,建立出口加工基地,充分利用出口加工區、保稅工廠、保稅倉庫等形式,簡化和加快進出口申辦手續。
   (五)建立人才吸引和激勵機制,調動人才積極性。
    1.鼓勵技術要素參與收益分配,最大限度地調動科技人員創業和創新的積極性。實行技術發明人、企業管理者及企業職工的持股、股份期權、優先認股權等辦法,使技術與管理轉化為資本或股權。
    2.廣泛吸引海內外人才,不拘一格任用各類人才,對優秀的科技和管理人員,在戶口、收入、住房、子女上學、出入境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積極支援回國留學人員來京創辦高新技術企業。
    3.建立合理的人才培養結構,形成多層次的人才梯隊,為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培養富於創造力的創新人才和高素質的産業工人。
    4.營造良好創業環境,形成人才積聚效應。創辦留學生創業園,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

 - 33 -  (全文結束)
 
 



 
分享: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