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府文件 > 1986-2014政府文件 > 市政府辦公廳文件
  1. [發文字號] 京政辦發〔1993〕15號
  2. [發佈日期] 1993-03-25
  3. [有效性]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政府農林辦公室關於郊區商品菜現代化生産基地建設規劃意見的通知

京政辦發[1993]15號

郊區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委、辦、局,有關總公司:

  市政府農林辦公室《關於郊區商品菜現代化生産基地建設規劃的意見》,已經市政府批准,現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情況,認真組織落實。

  建設首都商品菜現代化生産基地是實現郊區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商品菜現代化生産基地規劃建設涉及面廣,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各級政府一定要把這項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按照規劃建設要求組織實施,抓緊抓好。各有關部門要積極支援商品菜現代化基地建設工作,為豐富首都人民“菜籃子”做出新的貢獻。

  1993年3月25日  


關於郊區商品菜現代化生産基地建設規劃的意見

  一、“七五”期間郊區商品菜生産基地發展和現代化菜田建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市委、市政府確定的蔬菜産銷方針,“七五”期間本市郊區在蔬菜生産、供應和現代化菜田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調市商品菜田面積由1984年的24萬畝發展到目前的33萬畝,産量由10億公斤增加到18億公斤;劃定近郊基本菜田16.4萬畝,建成現代化商品菜生産基地近6萬畝,特種蔬菜基地2200畝;建立具有國際水準的北京蔬菜研究中心,引進3個現代化商品菜育苗工廠,引進和培育蔬菜新品種60多個,基本實現了蔬菜生産良種化。

  初步建起了以鄉級産銷服務站為基礎,以大鐘寺、岳各莊、新發地蔬菜批發市場為龍頭的蔬菜生産服務體系,推廣各种先進生産技術上百項,培訓農民技術員上萬人次,為蔬菜的産前、産中、産後諸環節提供了較好的服務。蔬菜生産技術和科學管理水準大大提高。

  本市郊區蔬菜生産雖然在“七五”期間取得了可喜成績,但距離專業化、商品化、現代化,高産、優質、高效、低耗的要求還相差甚遠,存在着基地建設不配套,水利設施落後,機械化水準低,生産成本高,競爭能力小,産後加工業剛剛起步,商品生産意識不強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與改革開放的形勢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很不適應,需要在“八五”期間逐步配套和完善,以滿足首都蔬菜市場需求。

  二、建設現代化商品菜生産基地的方針和目標

  按照“立足本市,面向全國,提高近郊,鞏固發展遠郊,調整生産結構,發展産後加工,搞活流通,豐富市場”的蔬菜産銷方針,調整制定菜田規劃和建設方案。

  在“七五”建設的基礎上,現代化菜田建設按照專業化、商品化、現代化、國際化和優質、高産、高效、低耗的要求,採用先進的生産工藝和設備,建設現代化商品菜生産基地10萬畝(其中近郊1萬畝,遠郊9萬畝)。以現代化商品菜基地建設為龍頭,帶動本市商品菜生産的全面發展,重點解決品質、效益和市場問題。要努力開拓佔領國內、國際市場,保持強有力的競爭能力,達到蔬菜生産用種優良化、育苗專業化、栽培規範化、田間主要作業機械化、排灌節水合理化和産後加工、貯存、保鮮、運輸、銷售系列化以及科技推廣、資訊服務社會化的目標,使本市蔬菜生産再上一個新臺階。

  三、搞好規劃,穩定菜田基地

  根據本市“十年發展綱要”和到2000年的人口預測,計劃到2000年商品菜田安排6O萬畝,其中區、縣地銷商品菜田30萬畝,調市商品菜田30萬畝(近郊保留10萬畝,遠郊規劃20萬畝)。

  進一步完善鞏固以近郊生産細菜、遠郊生産大路菜、山區生産淡季菜為主和季節品種外埠調劑的佈局。

  近郊區要按照市政府批准的基本菜田規劃方案,搞好規劃和建設。遠郊區(縣)要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和區劃方案,做好蔬菜和基本菜田計劃。要選擇土質良好、交通方便、排灌配套並有一定生産技術水準的地方,確定基本菜田50萬畝(其中調市菜田20萬畝,地銷菜田30萬畝),每塊基本菜田不得少於100畝。

  對規劃的基本菜田要登記造冊,建立檔案,依法管理,嚴格控制徵佔。現代化商品菜田建設要在規劃好的基本菜田中安排。

  四、現代化商品菜生産基地建設的主要內容和要求

  (一)蔬菜生産用種優良化

  現代化菜田生産用種要基本實現優良化。

  (二)栽培系列規範化

  現代化菜田原則上按50畝以上成方連片(遠郊100畝以上)規劃,做到排灌溝渠、田間道路、生産設施配套、每1000畝左右配備一個育苗中心,實現菜苗商品化生産。

  因地制宜,發展節能型保護地設施,近郊保護地面積達到30%左右,遠郊20%左右。積極發展特種菜,並按國際化標準組織生産、整修、包裝,努力滿足市場需要。

  普查遠郊調市菜田的土壤養分含量情況,建立檔案,制定菜田地力等級標準,積極推廣配方施肥,完善測土施肥服務,合理使用化肥,使菜田的土壤有機含量逐年增加。

  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完善病蟲害預測預報系統;積極推廣、發展生物防治和“綠色食品標準”蔬菜。

  (三)排灌節水化、科學化

  要把水利建設作為現代化商品菜田建設的基礎和重點來抓。對現代化商品菜田內的機井要進行維修改造,實行群井匯流,實現田間渠道管道化,保護地生産推行微灌、滴灌,努力達到菜田節水1/3,節地2%的目標。要結合農田基本建設,治理田間和村與村之間的骨幹排水系統,使排澇能力達到10年一遇標準,在漬澇較嚴重的地區,推廣“鼠洞”和暗管排水方法。

  (四)田間耕作機械化

  要積極推廣國産菜田機械,從實際情況出發,經過試驗選型,適當引進國外先進的園藝農機具;建立諮詢、維修、服務中心,使現代化菜田的修整、播種、開溝、作畦、鋪膜、中耕、打藥等田間主要操作過程實現半機械化、機械化。

  (五)發展産後加工貯存保鮮運輸銷售系列

  大力發展蔬菜産地加工,提高蔬菜産品的附加值。努力推廣小包裝、分級、加工凈菜上市。較大型的蔬菜加工廠建設,由市統一規劃安排建設。

  蔬菜産後加工可減免營業稅和所得稅。

  (六)科技推廣資訊服務社會化

  縣、鄉蔬菜服務組織要建立健全資訊傳送及反饋系統,實現電腦聯網,做到迅速將本市和全國的主要行情傳送到生産者手中。

  (七)培訓人才,提高經營管理水準

  鄉級主要管理幹部和技術人員達到大專水準,同時擁有一批在栽培、植保、推銷等方面達到大專以上文化水準的技術人才,每百畝配備一個農民技術員,提高生産技術和管理水準。

  (八) 強化鄉級蔬菜生産服務體系建設

  鄉級蔬菜生産服務組織是指導菜農生産、銷售和推廣科技成果的主要機構,要制定管理制度和服務條例,充分發揮其作用。

  五、現代化菜田建設配套資金和政策

  為了搞好現代化菜田基地建設,有關部門對全市性的基本菜田規劃、種子生産、産後加工、批發市場建設、資訊系統建設等要進行專門研究,分別確定具體方案。

  10萬畝現代化菜田建設和配套建設計劃分5年完成,共約需資金3.5億元左右,其中水利、農機等基礎建設1.3億元,産後貯藏加工、流通2億元,其他配套項目0.2億元。

  市、區(縣)和鄉(農場)投資比例7:3,市對水利、農機基礎設施建設以投資為主,其他建設以貸款為主。按以上比例,市裏共需安排資金2.45億元,由農發資金和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費中每年安排1000萬元,共計5000萬元,其餘1.95億元全部由菜田資金中安排。

  區(縣)、鄉(農場)按比例配套的資金,由各級政府負責落實。

  六、方法步驟和組織領導

  按照統一組織,分工負責,保證重點的原則,從1993年開始,平均每年建設現代化菜田2.5萬畝,計劃4年完成。

  建議此項工作由市政府農林辦公室牽頭,組成由市農業局、水利局、財政局、規劃局、農科院、農機總公司等部門參加的現代化菜田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處理日常工作,辦公室設在市農辦生産處,各有關區、縣政府也要指定部門負責此項工作。

  郊區區、縣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把現代化菜田建設當作一項主要的任務來抓,認真組織實施建設工程。各有關委、辦、局 (總公司)要積極支援現代化菜田基地的建設,認真完成本部門負責的建設項目,為郊區副食品基地建設再上新臺階做出新貢獻。

  北京市人民政府農林辦公室    

  1993年2月  


分享: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