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府文件 > 1986-2014政府文件 > 市政府辦公廳文件
  1. [發文字號] 京政辦發〔1981〕100號
  2. [發佈日期] 1981-12-07
  3. [有效性]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北京市農村敬老院工作會議紀要》的通知

京政辦發[1981]100號


郊區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委、辦、局:

  經市政府領導同志同意,現將《北京市農村敬老院工作會議紀要》轉發給你們,請各郊區、縣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認真貫徹執行。

  這次會議,認真研究了如何進一步辦好農村敬老院,同時,對加強散居五保戶的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這是當前郊區農村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得好,有利於計劃生育工作的開展,有利於安定團結,也有利於黨的農村經濟政策的貫徹落實。各郊區、縣、公社,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狠抓現有敬老院的鞏固提高;未辦敬老院的地方,要從實際出發,積極創造條件,逐步發展。農村敬老院是農民集體福利事業,要堅持集體福利事業集體辦的原則,並注意勤儉辦院,改善管理。在抓好敬老院的同時,要切實把散居五保戶的工作做好,把該保的對象保起來,供給落實到戶,照料責任到人,全面落實黨和政府對五保戶的政策。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七日    

  (此件發至公社)


北京市農村敬老院工作會議紀要


  一九八一年十月二十八日至三十一日,市民政局在平谷縣召開了北京市農村敬老院工作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各郊區、縣人民政府的領導同志、民政局長、社救科長,部分先進敬老院、先進個人代表及公社幹部,共一百四十人。

  這次會議的目的,主要是根據黨的六中全會精神,總結經驗,研究解決隨着黨在農村經濟政策的落實,在辦敬老院實際工作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以便進一步辦好敬老院,加強五保工作。

  會議交流了社辦敬老院及對散居五保戶工作的經驗。宋讚良同志代表市民政局就兩年來我市農村社辦敬老院的發展情況和今後進一步辦好敬老院、加強農村五保工作做了報告。副市長葉子龍、雷潔琼,民政部吳國祥處長,以及市委農村工作部趙守訓同志出席了會議。會議結束時,葉子龍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講了話,趙守訓同志也講了話。

  到會同志認為,這次會議開得及時、開得好。大家通過交流經驗和深入討論,充分肯定了成績,認真分析了問題,提高了認識,開闊了思想,明確了任務,增強了信心。會議提出的今後工作方針、措施和要求是切實可行的,是符合全市實際情況的,對進一步辦好敬老院和做好五保工作將是一個有力的推動。

  一、兩年來我市農村社辦敬老院的發展情況

  會議認為,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在民政部指導下,兩年來,我市各郊區、縣和公社認真貫徹一九七九年市農村敬老院座談會議精神,取得了顯著成績,敬老院有了很大發展,管理水準有了很大提高,對散居五保戶的供給工作也有了改善。在多辦、辦好敬老院的過程中,各級民政部門和廣大民政幹部以及敬老院工作人員做了大量工作,有關部門給予了大力支援。

  截止一九八一年九月底,我市十五個郊區、縣的二百六十九個農村公社,已有一百四十一個公社建了敬老院,佔百分之五十二點四,比一九七九年增加七十九所,增一點二五倍。已經收養老人的一百一十六所,收養老人一千三百六十六人,佔全市五保戶五千八百五十六人的百分之二十三點三,海淀區收養較多,佔五保戶人數的百分之六十二;建成未收養老人的十五所,正在建的十所。朝陽、海淀、豐臺、通縣、平谷、燕山等六個區、縣,除五個公社未建院外,其他公社都建了敬老院,基本上達到了一社一院。平谷縣兩年前沒有社辦敬老院,現在二十一個公社,已有二十個公社建了敬老院。順義、大興、昌平三縣,社辦敬老院已達公社總數的百分之六十。原有的六十二所社辦敬老院,大部分進行了房屋維修、擴建,改善了條件,提高了收養能力。此外,還有大隊辦的敬老院二十八所,收養了一百多老人。

  兩年來,農村社辦敬老院,不但在數量上有了很大發展,而且管理水準也有了明顯提高。敬老院的物質、文化生活條件及其管理都有了很大改善。老人的伙食費,一般每人每月十至十五元左右(不含自産的菜、蛋、肉),零用錢每月二至四元,也有更高一些的。八十五所敬老院有菜地,其中蔬菜自給有餘的六十八所,有的做到了肉、蛋自給;有的還種樹、種煙、種小雜糧和油料作物等;個別的還搞了一些手工加工活。這些收入,大部分用於改善老人的物質文化生活。一些敬老院還設置了浴池,購置了洗衣機、縫紉機,改善了老人的衛生條件。多數添置了電視機、收音機,訂了報紙、雜誌、畫報,買了娛樂用品,豐富了老人的文化生活。經過整頓,選配了一批優秀的同志到敬老院工作,加強了敬老院的政治思想建設,改善了管理,建立了規章制度,使一些敬老院改變了面貌;新辦的敬老院也注意了各項工作的品質要求。涌現了一批先進敬老院和先進個人。據調查,一九七九年底,比較好和比較差的敬老院各佔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一般的佔百分之五十。現在已收人的敬老院中,好的和比較好的有四十一所,佔百分之三十五點三;一般的五十七所,佔百分之四十九點一;比較差的十八所,佔百分之十五點五。辦得好和比較好的敬老院的主要特點是:生活安排好,內外衛生好,勤儉辦院好,民主管理好,服務態度好。許多老人深有感觸地説:“我們的生活真是到了天堂,比有兒有女的還強。”

  敬老院所以發展比較快,辦得比較好,主要是區、縣抓得緊,公社領導重視,有關方面給予支援。再就是選配了一些事業心、責任心都很強的同志當院長和一批全心全意為老人服務的工作人員,並加強了思想政治工作。實踐證明,興辦敬老院,確實為五保老人提供了一個比較好的安度晚年的場所,和散居五保戶相比,在院老人的健康狀況、精神面貌顯著不同,它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黨對孤老的關懷。辦好敬老院,對搞好計劃生育、促進安定團結和四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各區、縣、公社在抓好敬老院工作的同時,也注意抓了散居五保戶的供給工作。與兩年前相比,五保政策有了進一步落實,五保戶的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

  會議指出,兩年來,我市農村敬老院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在前進中也出現一些問題,主要是:1、大部分敬老院收養老人比較少,敬老院的收養能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現有社辦敬老院的收養能力可達二千五百人,但目前只收養老人一千三百六十六人,佔收養能力的百分之五十三,平均每院只有九點六人。2、有一些敬老院工作人員佔在院老人的比例過大,費用開支偏高,與當地社、隊經濟水準不甚適應。目前我市社辦敬老院工作人員與老人的比例,平均為一比三(市裏要求是一比五)。工作人員的開支,一般佔敬老院開支的百分之四十,多的超過百分之五十。一般社辦敬老院一個老人的直接生活費用,加上工作人員工資和公用開支,一年約需四百五十元,為當地每人平均收入的二至三倍,有的費用更高些。公社拿出一定財力、物力辦好敬老院,把敬老院物質文化生活搞得好些,是應該的,但在目前國民經濟實行進一步調整,有些社辦企業暫時受到一定影響和農村還不富裕的情況下,依靠集體經濟力量舉辦敬老院這樣的集體福利事業,必須注意提高管理水準,選擇精幹的管理人員,節省開支,這是當前辦院工作中值得普遍重視的一個問題。3、有的敬老院領導骨幹選配不當,工作人員不稱職;有的忽視政治思想工作,服務品質差;有的對勤儉辦院、民主辦院重視不夠,制度不健全。4、有的公社經濟條件很好,五保老人也比較多,由於對辦敬老院重視不夠,遲遲不建敬老院。有的地方對散居五保戶的供給工作重視不夠,抓得不力。

  二、今後工作意見

  會議認為,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適應我市當前農村出現的新形勢,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有關指示精神及兩年來的實踐經驗,今後必須進一步辦好敬老院,加強農村五保工作。具體意見是:

  (一)關於辦好敬老院問題

  農村社辦敬老院是對五保戶實行集中供給贍養的較好形式,是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根據我市農村條件不同和社辦敬老院已具有一定規模的實際情況,今後興辦敬老院的工作方針是:加強領導,鞏固提高,逐步發展。這是積極的方針,強調鞏固提高是為了更好地發展。

  第一,對已經辦起來的敬老院,要鞏固提高。做到辦一個鞏固一個,提高一個。當前要狠抓提高管理水準。這是鞏固提高敬老院的重要環節。

  一是要提高老人入院率,降低工作人員的比例。凡已辦院的地方,要充分把敬老院利用起來,一般老人住宿用房,應佔全部房間的百分之六十左右。要認真做好思想動員工作,使入院老人達到本公社五保老人總數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收養對象,主要是五保老人。對於沒有光榮院的地方,符合條件的優撫對象應優先接收入院。孤兒和無依無靠的殘疾者也可以入院。有條件的敬老院還可以接收自費入院的老人。對敬老院有影響的精神病、傳染病患者不宜接收入院。

  要隨着入院人數的增加,逐步增配工作服務人員。工作人員與在院老人的比例,一般應是一比五。一時臥床老人較多的院,可增加臨時護理人員。

  二是要根據當地社、隊的經濟情況,採取適當的供給方式。社辦敬老院是農民的集體福利事業,是公社的事業單位,它是建立在當地集體經濟的基礎之上的,一定要堅持集體事業集體辦的原則。鋻於各社、隊的經濟基礎不同,和當前經濟發展情況的變化,經濟基礎比較好的公社可實行社供給,其他一般採取社隊共同負擔的方式。至於社隊負擔的比例,應根據社隊當前的經濟水準來確定,是窮社富隊的,社負擔應少一些,富社窮隊的,社負擔可多一些,而且還可根據經濟發展變化情況適時調整。

  三是要根據當地社員的生活水準和群眾習慣把敬老院辦得像農民大家庭過日子一樣,不要求洋講闊氣,不能搬國家辦養老院的一套辦法。供給老人的生活標準(吃、穿、用、零花錢等生活費用),應稍高於當地一般群眾的生活水準,其他管理費用本着勤儉節約的原則安排。在院的優撫對象應給予優待,可設“光榮室”、適當多發一點零花錢等。敬老院工作人員比較艱苦,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照顧。敬老院的糧、款應由公社統一解決,不能讓敬老院到生産隊要糧要款。對重災區和長期貧困地區的敬老院,集體供給老人生活費用確有困難的,經區、縣民政局批准,可從救濟款中給予臨時的或定期的補助。對敬老院的經費開支要加強管理,帳目要清楚,經濟要公開。

  四是要勤儉辦院,節省開支,搞點生産,增加收入。敬老院要精打細算過日子,少花錢,把事情辦好。敬老院老人應以養為主,要根據老人的特長和愛好,組織和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和活動,有益於老人身心健康,有利於敬老院的管理。敬老院可以搞一些種植業和養殖業,發展經濟林木花草,既可美化環境,又可增加收入。其生産收入,主要用於改善老人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對參加勞動的老人與工作人員可進行適當的獎勵,也可以抵補一部分費用。敬老院的財物和産品,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無償或低價調撥、佔用。

  五是要實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老人是敬老院的主人,辦好敬老院要把老人和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要堅持民主辦院,實行民主管理。敬老院應建立院務管理委員會或管理小組;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健全工作人員的崗位責任制,並在這個基礎上開展評比競賽活動。

  為了落實上述五項工作,今冬明春,要對每個敬老院進行一次“五定”。即:定敬老院規模,定供給方式,定經費管理辦法,定勤儉辦院計劃,定管理制度。此項工作,力爭明年“五一”以前搞完。

  第二,加強政治思想工作,開展先進敬老院的競賽活動。要對敬老院工作人員不斷進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教育,並開展創辦先進敬老院的評比競賽活動,以推動敬老院的進一步鞏固提高。先進敬老院的條件是:1、物質文化生活安排好;2、環境美化、內外衛生好;3、勤儉辦院好;4、民主管理好;5、服務品質好。對於先進敬老院和個人,要給予表彰獎勵。還要加強對入院老人的思想教育,搞好團結互助。

  第三,在抓好現有敬老院鞏固提高的同時,還要積極創造條件,根據實際情況逐步發展敬老院。已建成尚未收人的敬老院,應儘快開院收人;正在建的敬老院,需加快工程進度,儘快交付使用;目前未辦院的公社中,有的經濟條件比較好,需要集中供給的老人又比較多,應積極辦院。今後新建公社敬老院,市裏繼續予以支援,對山老區還要適當照顧。

  (二)關於切實做好散居五保戶的工作

  會議強調,我市需要五保的老人約佔農村人口千分之二,即一萬人左右,目前已經實行五保的佔千分之一點四。現有敬老院只能收養需要五保老人的四分之一左右,大部分孤寡老人仍需分散供養。因此,當前要從實際出發,堅持兩條腿走路,在積極辦好敬老院的同時,認真做好散居五保戶的供給工作。對散居五保戶要認真落實政策,把該保的對象保起來,供給落實到戶,照料責任到人。

  第一,為便於統籌安排散居五保戶的供給工作,今冬明春,對應該實行五保的人員要進行一次認真普查,明年“五一”以前結束。通過普查,摸清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的孤寡老人、孤兒、殘缺人員的數量和分佈情況,分類登記建檔,並制訂出五保戶供給規劃。

  第二,切實落實五保政策。一是對五保戶要落實供給形式,根據本人自願,確定是入院供給還是分散供給。二是要落實供給辦法,對明確是散居五保的,要按照有關五保政策,制訂具體的供給辦法,並由所在社隊、本人和有關方面簽訂協議書。對五保戶的供給標準應稍高於所在基本核算單位社員平均分配水準,或相當於當地一般社員的實際生活水準。三是落實照料人員,明確照料的責任和待遇。四是對五保工作,隊幹部要明確分工負責。

  第三,分散供給要採取多種形式。當前集中供給和分散供給都是可行的好形式。分散供給要提倡多種形式。條件不成熟,未辦敬老院的公社,五保戶比較多的大隊、生産隊,可建立“五保小組”,對本隊五保戶實行集中照顧,也可以在隊分散供養,還可以委託親友照顧。

  (三)關於加強領導問題

  會議認為,辦好敬老院,加強五保工作,關鍵是要加強領導,特別是公社的領導。各級領導要對無依靠的老人實行五保的重要性,進行宣傳教育;確定敬老院的規劃、供給方式和標準,選派敬老院院長和工作人員;明確對散居五保戶的工作的要求;定期檢查。要有一位領導同志抓這項工作,並列入領導議事日程。

  下步工作任務較重,有許多新問題要解決,各級民政部門要深入調查研究,及時向黨委和政府彙報情況、反映問題,提出解決意見。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按照不同的供給形式和發展狀況,進行分類指導,把工作做細、做好。

  會議指出,對五保戶實行供給贍養,是黨和政府的一項政策,也是農村社隊的好傳統,農民群眾中的好風尚,也是教育後代尊敬老人、建設精神文明的一項重要內容。最近民政部又發了《關於檢查對五保戶生活安排情況的通知》,要求在新的形勢下,進一步把五保戶的供給工作搞好。因此,我們要不斷地對社隊幹部、群眾進行尊敬老人贍養老人的宣傳教育。要表揚那些支援辦好敬老院照顧好五保戶的社、隊與群眾;對做得不好的應進行批評教育,使黨的五保政策貫徹落實。我們要進一步辦好敬老院,加強五保工作,為促進首都的安定團結,促進計劃生育工作的開展和四化建設作出貢獻。

  北京市民政局整理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九日    


分享: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