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府文件 > 1986-2014政府文件 > 市政府辦公廳文件
  1. [發文字號] 京政辦發〔1982〕1號
  2. [發佈日期] 1982-01-13
  3. [有效性]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全國外貿計劃會議彙報提綱的通知》的通知

京政辦發[1982]1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關委、辦、局:

  現將《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全國外貿計劃會議彙報提綱的通知》轉發給你們,請研究執行。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全國外貿計劃會議彙報提綱的通知

國辦發〔1981〕90號


各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領導同志原則同意外貿部《全國外貿計劃會議彙報提綱》,現轉發給你們,請研究執行。

  國務院辦公廳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全國外貿計劃會議彙報提綱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二日)


一、會議基本情況


  經國務院批准,全國外貿計劃會議於十月二十七日開幕,於十一月十三日結束。這次會議的任務:一是研究擬訂一九八二年外貿出口、收購、調撥和進口(包括地方外匯、留成外匯)計劃;二是討論完成明年外貿計劃的有關政策措施,安排明年的外貿工作。

  會議期間,代表們學習、討論了《中央書記處同志聽取國家進出口委彙報時的重要講話和插話要點》以及國家進出口委關於《對外經濟貿易工作彙報提綱》;討論了外貿部領導的講話;討論了《關於對外貿易體制改革的情況、設想和明年改革的意見》;銜接了明年的外貿計劃;圍繞着如何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改進工作,加強管理,擴大出口,討論了會前準備好的幾個辦法和措施。

  代表們一致認為,中央書記處同志關於對外經濟貿易的講話非常重要,使大家受到很大的 啟發、教育和鼓舞。這個講話正確地分析了對外經濟貿易的形勢,從戰略高度闡明瞭對外經濟貿易工作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為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進一步指明瞭方向。這對於我們解放思想、統一認識、振奮精神,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進一步發展對外貿易,具有重大的意義。外貿部門一定要從上到下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堅決貫徹落實。

  今年我國對外貿易形勢很好。原定的外貿收購計劃三百六十四億元,預計可完成四百億元左右。出口計劃一百七十六億美元,預計可完成二百億美元左右。國內急需的主要進口物資預計都可以完成和超額完成計劃。外貿財務計劃執行較好,經濟核算有所加強,國家要求今年外貿虧損總額的控制數字四十億元預計將有較多的減虧。這是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外貿部門和各有關部門、各地區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我國國民經濟進一步調整,對外經濟開放政策進一步落實和體制改革進一步試點所取得的成果。

  代表們同意外貿部黨組對明年外貿主要工作安排的意見:(一)要進一步認真學習和貫徹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精神,並遵照鄧小平、胡耀邦、胡喬木同志關於思想戰線問題談話和講話精神,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在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二)要努力完成和超額完成全年進出口、收購計劃任務和其他各項任務,配合國民經濟的調整。(三)外貿要進一步發展,要研究和完善正確的政策。(四)要大力改善外貿經營管理,加強經濟核算,提高經濟效益。要大力加強出口貨源的收購工作,積極配合交通運輸部門,做好進出口貨物的運輸,努力提高出口合同履約率。(五)要繼續改革外貿體制。(六)要切實改進外貿部門的作風,革除官商習氣,樹立服務新風。(七)要積極配合外交,貫徹國別貿易政策。(八)要加強外貿幹部隊伍的建設,培養選拔優秀的中青年幹部。

  會議期間,外貿部黨組專門找了參加會議的省、市、自治區進出口委、對外經委、計委、經委負責同志開會,聽取他們對外貿工作和外貿部領導的意見。這對我們今後改進外貿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二、一九八二年外貿計劃銜接情況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根據國家計委、國家進出口委、外貿部關於編制一九八二年對外貿易計劃通知的精神,這次會上,我們同各有關供貨部門和各省、市、自治區就明年外貿計劃,進行了銜接平衡。

  (一)明年外貿計劃銜接的基本情況

  1、收購計劃

  根據一九八二年出口控制數二百一十億美元中國家統一安排出口二百零二億五千萬美元的要求,外貿收購計劃總額為四百二十億元(包括代理出口原油三百五十萬噸和成品油一百二十萬噸約七億五千萬元)。會上,各省、市、自治區提出的明年收購意見匯總為四百三十三億元。經過銜接平衡,匯總為四百一十三億元,比今年計劃三百六十四億元增加四十九億元,比今年預計完成四百億元增加十三億元,比會前原擬安排的收購貨源四百二十億元少七億元,比各地提出的四百三十三億元少二十億元。我們意見,一九八二年外貿收購計劃就按這四百一十三億元定下來,在執行中通過挖掘生産潛力,開展以進養出等措施,力爭在計劃外再增加一些適銷對路的商品,爭取完成和超額完成明年計劃。

  2、出口計劃

  國家計委、國家進出口委關於一九八二年出口總額控制數為二百一十億美元,其中國家統一安排出口二百零二億五千萬美元,中央其他各部門直接出口七億五千萬美元。

  國家統一安排出口的二百零二億五千萬美元,這次會上各省、市、自治區根據銜接的收購貨源並結合推銷庫存,初步計算下來只有一百八十一億美元,比控制數字少二十一億五千萬美元,比今年預計完成一百九十三億美元減少十二億美元。

  中央其他各部門直接出口七億五千萬美元,經各部門研究提出,總數為十六億九千萬美元,比下達的控制數七億五千萬美元增加九億四千萬美元。

  經大會領導小組研究,因為明年進口用匯已經安排,出口不能減少,而中央其他各部增加的收匯多由各口自行安排,國家並不能安排使用,所以明年出口計劃仍按下達的控制數字不變,即總數為二百一十億美元,比今年預計完成數增長百分之五。其中國家統一安排出口的二百零二億五千萬美元計劃任務,按照這次會議的分地區安排數字先定下來,請各省、市、自治區帶回,並在執行中繼續落實,組織實現。根據近幾年計劃執行的經驗和今年出口預計以及明年國內國際的有利形勢,完成和超額完成明年出口計劃是完全可能的。

  3、進口計劃

  明年進口計劃控制數為二百二十三億美元,其中屬於國家統一安排進口用匯為一百八十九億美元(到貨為一百七十七億美元)、國家統借統還進口六億美元,已經國家計委、國家進出口委和外貿部初步做了安排。這次會上主要是請各地把明年自有外匯約十八億美元(包括出口留成外匯、地方外匯、黃金分成外匯、僑匯和非貿易分成外匯等)的進口和中央其他各部門自有外匯十億美元(包括出口和出口留成外匯等)的進口,報個計劃來,以便統一審核、匯總和安排運輸。但會上只有少數省、市、自治區和部門提出了進口計劃,多數省、市、自治區和部門沒有報來,希望會後能抓緊報來。

  (二)需要解決的一些問題

  1、明年外貿財務虧損問題

  這次會上,我們本着外貿不要單從本部門來算經濟帳,要從國家算大帳的精神來銜接安排計劃,即有些商品從外貿算是高虧的,但從國家算大帳是合算的,我們也納入收購計劃。這些高虧商品是否控制出口,同明年外貿虧損的控制額定為多少有很大關係。經大會領導小組研究,認為已經列入明年計劃的出口高虧商品,對各地生産就業有較大影響,因此已列入收購計劃的不再變動。要加強經濟核算,積極清倉利庫,加速資金周轉,降低費用水準,降低換匯成本,努力減虧增盈。除正常協作關係外,對跨省抬價收購和串換出口物資要按中央的規定堅決制止。對於進口商品,也要加強經濟核算,努力減虧增盈。

  另外,不少地方要求計劃外出口由地方自行決定,不再報外貿部審批。我們意見,除廣東、福建外,其他地方在沒有自負盈虧以前,計劃外出口商品仍應按現行規定報批,對高虧商品仍應控制。如果地方自負盈虧,財務與外貿部脫鉤,計劃外出口可由地方自行決定。

  2、口岸與內地的關係問題

  會議研究認為,處理口岸與內地的關係,必須從全局出發,有利於擴大出口,增加國家外匯收入。因此,各有關方面,要加強協作,相互支援,密切配合,凡是國家計劃統一安排的,都要按計劃認真執行。計劃外增加調撥,要經過協商,做好安排,外貿部和各專業進出口總公司要進一步加強督促檢查,幫助口岸、內地把這一工作做好。

  明年沿海一些大口岸要自負盈虧、財務與地方掛鉤,一些內地省對此比較擔心,要求保護內地省原有出口渠道,不能中斷。會議認為,口岸不僅要大力發展本地的出口,而且要幫助內地,為內地擴大出口服務。在業務上可根據不同情況,分別採取維持原有調撥關係、口岸為內地做代理、內地向口岸賣斷、口岸和內地聯營等辦法。現有的口岸倉庫要劃出一部分作為轉机倉庫,同時請國家撥給基建投資修建一些轉机倉庫,使內地省出運商品有保證。沿海港口外運分支機構要面向全國,積極承擔內地出口商品的代存、代運工作。經過國家進出口委和我部共同研究確定,在省、市、自治區自負盈虧,財務與地方掛鉤後,外運體制不變,業務以總公司領導為主,財務和總公司掛鉤,所收入的利潤與地方按比例分成。

  3、內地邊遠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外貿問題

  一些內地省、自治區反映,中央當前強調發揮沿海城市的作用,大力發展進出口貿易,這是正確的;但內地省、自治區也需要通過發展對外貿易把經濟搞活,提高工藝和技術水準;否則,內地省、自治區與沿海省、市現在存在着的較大差距,將會進一步擴大。

  會議認為,內地省、自治區地域遼闊,有豐富資源,有不少有特色的産品,有的出口商品生産也有一定的基礎,而他們的出口額本來就較小,因此,他們提出的意見很值得重視。

  4、外貿基地、專廠問題

  外貿基地和專廠對提供適銷對路的、品質較高的出口貨源起着積極作用。

  當前有些基地生産的商品,由於議價多、農貿市場價高,外貿收不上來,但還要拿外貿扶持生産的物資;而有些商品由於國際市場變化,出口受到影響,外貿仍必須負責收購,造成庫存積壓和損失。因此,現有出口基地,凡是不能提供出口貨源,經過整頓而仍未改進的,應予以撤銷,外貿部門不再給予經濟扶持;由於盲目發展生産,或因國際市場變化,産品銷路發生困難的,應根據産銷結合的原則,適當緊縮規模。凡是按計劃生産的,外貿部門應當收購。今後應着重抓好適銷對路的骨幹商品基地和專廠的建設,特別是要切實貫徹國務院領導同志關於擴大上海、天津等沿海省、市以進養出的指示精神,發揮沿海優勢,在沿海省、市建設一批新的出口專廠和基地。

  會議認為,為了辦好出口基地、專廠,當前還需要抓好以下幾個問題:(1)落實鼓勵出口基地、專廠的政策,使基地、專廠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有實惠。要貫徹執行國家已制定的出口産品優質優價和小批量貼補、減免工商稅、以進養出産品免征進口關稅、信貸扶持等各項政策,使出口專廠有適當的利潤,以調動辦基地、專廠的積極性。(2)解決外貿部門對基地生産安排和産品分配的自主權問題根據以銷定産、産銷結合的原則,基地、專廠的生産計劃(包括數量、品種、品質),應由外貿部門和生産部門共同安排。基地和專廠的出口産品,應優先保證出口,由外貿部門按計劃收購,不能因國內需要就轉為內銷。(3)出口專廠仍應按專廠試行辦法規定,只考核四項指標(交貨量、履約率、換匯成本、創匯額),以考核創匯指標為主,並據以提取企業基金、福利基金和職工獎金。(4)加強對出口基地、專廠的扶持。要進行技術改造、更新設備、改良品種、搞好科研,使基地、專廠的産品,適應國際市場不斷變化的需要。為此,建議國家財政安排扶持出口商品生産專項資金。

  5、內地省、自治區畜産、茶葉的經營問題

  畜産、茶葉是供銷總社主管的商品,但在許多內地省、自治區由外貿部門經營。目前一些內地省、自治區為了利潤,紛紛將畜産、茶葉從外貿劃出去,交給供銷社經營。我們商財政部認為,地方的畜産、茶葉的經營不要交給供銷社。


三、關於幾個具體辦法和措施


  (一)關於外貿出口商品實行分類經營和協調辦法

  為了進一步推動外貿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各方面經營出口的積極性和貫徹統一計劃、統一政策、統一對外的原則,使對外貿易有一個較大的發展,我部和國家進出口委草擬了《關於外貿出口商品實行分類經營的規定》,在會上進行了討論,大家贊成出口商品按三類劃分經營的原則,並且對具體商品的劃分提出了修改意見。

  第一類:對少數大宗、重要的商品,以及出口有特殊加工、整理、配套、出運要求的商品,由外貿專業進出口總公司經營的有兩種和統一對外成交,由省、市、自治區交貨履約的有二十一種。共佔出口總額的百分之三十六點八。

  第二類:對各地、各部門交叉經營的、國外市場競爭比較激烈的,以及國外對我商品進口有配額、限額限制的出口商品,在外貿專業進出口總公司組織協調下,分別由有關省、市、自治區有對外經營權的單位自行對外成交,出口任務歸各地,對尚不能自營出口的省、自治區仍維持目前的調撥辦法不變。這類商品共有一百七十五種,約佔出口總額的百分之四十一點四。

  第三類:不屬於上述兩類的出口商品,全部由各省、市、自治區有對外經營權的單位自行經營出口。對暫時不能自營出口的,可委託總公司或口岸分公司代理,或仍維持目前的調撥關係不變。這類商品約佔出口總額的百分之二十一點八。

  機械類出口商品的經營分類和分級管理按照國家機械委的有關規定辦理。

  各省、市、自治區對上述一、二、三類商品的自營出口範圍,在未經批准前,一九八二年仍按一九八一年的經營範圍不變。

  為了搞好第二類出口商品的協調,我們草擬了《關於出口商品協調試行辦法》,在會上進行了討論。

  對上述兩個辦法,已報請國務院審批下達執行。

  (二)關於加強出口合同管理,提高合同履約率問題

  當前出口合同履約率低,對國家的對外信譽和外匯收入都有影響。提高出口合同履約率是當務之急。造成出口合同履約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國外的和國內的,國內的又有外貿部門的和其他部門的,我們僅就外貿部門如何提高出口合同履約率問題草擬了《關於加強出口商品合同管理,提高合同履約率的通知》經過會上討論修改,已印發給各省、市、自治區外貿局、各外貿專業總公司,請他們將討論情況於今年底前報外貿部。代表們還認為,除了外貿部門要認真做好工作以外,希望交通鐵路部門要給予大力支援,對合同到期物資優先裝運。

  (三)關於積極利用國外市場,進一步走出去做生意問題

  目前我部所屬專業總公司在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的主要經濟貿易中心(如紐約、倫敦、巴黎、東京、漢堡)已設立公司代表處,在一些主要港口城市(如科威特、卡拉奇、安特衛普、科隆)已派駐公司代表。有關總公司在香港、美國、日本、科威特等地已陸續設立了一些合營企業和獨資企業。各省、市、自治區、各部門經國家進出口委批准在港澳和國外設立了一批貿易機構。這是目前我對外擴大推銷的一支重要力量,但與走出去做生意,擴大對外貿易的要求還是不相適應的。

  這次會議就《積極利用國外市場,進一步打出去做生意》進行了討論。會議認為,明年要進一步在國外建立和健全推銷網,充分利用和發揮代理商的積極作用,這是打出去做生意的主要做法。積極穩妥地繼續在國外組建合營企業和獨資企業;整頓公司代表處,改善和加強出國小組工作;加強出口商品對外宣傳。同時,在國外重點市場積極籌建“貿易中心”。我們已根據討論的意見,對文件做了修改,擬以國家進出口委和外貿部兩家名義下達執行。

  (四)關於出口商品外匯留成試行辦法

  各地代表對討論件中提出的“以當年實現的出口收匯(銀行結匯數)金額全額計算外匯留成的原則,總的表示贊成,但對外匯留成比例,口岸與內地之間的出口商品、原輔材料和半成品調撥,留成外匯的使用等方面提出了不少意見。我們已根據大家的意見對辦法做了修改,擬以國家計委、國家進出口委、外貿部和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四家聯合下達。

  (五)關於改進進口工作問題

  當前進口工作中存在兩個突出的問題:一是進口商品過於集中在日本、美國和西德等幾個國家,而從朝、羅、南斯拉伕、蘇聯和其他東歐國家以及許多第三世界國家進口則大幅度減少,影響對外政策的貫徹。二是一些地區和部門使用地方外匯、留成外匯,分頭向國外抬價爭購國內外差價大的盈利商品(如摩托車、電視機、手錶、化纖、化纖布、小汽車等)。

  會議認為,為了堅持統一對外,貫徹對外政策,繼續進行體制改革,必須加強對進口工作的管理。1、各外貿進出口總公司,必須在國家政策和計劃的指導下,根據有關規定和本公司的經營範圍,積極工作,按時、按質、按量完成進口任務。新成立的各有關部進出口公司和經批准經營進出口業務的大企業,應在批准的經營範圍內,自行進口本部門生産和科研所需的專用設備、器材、原材料,不得超出批准的經營範圍。2、各省、市、自治區外貿進出口公司,可以經營本地區自用物資的進口(不包括由外貿專業進出口總公司統一進口的十五種商品)。地方外匯、留成外匯,主要用於發展生産和擴大出口所需物資的進口。如要進口市場物資,應限於本省、市、自治區以內銷售,不要轉賣到其他省、市、自治區。3、要建立和健全規章制度,按照新情況修訂進口管理試行辦法,制定進口貿易許可證暫行辦法。對國家限制進口的商品,分批改由外貿部統一簽發進口許可證。對主要進口商品逐步實行國別配額和限制進口商品的配額管理。

  (六)關於改進外貿運輸工作問題

  當前港口鐵路運力與外貿進出口運量不相適應的矛盾比較突出。建議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國家進出口委和交通部門加速港口建設,改革現行港口管理體制,挖掘潛力、提高裝卸效率,增開定期定港定航線班輪,增加糧食裝卸轉運能力,外貿部門也要根據外貿體制改革的情況,積極配合交通鐵路部門,認真改進工作,共同搞好外貿運輸。

  1、加強外貿運輸計劃的管理和綜合平衡工作。要求國務院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區經營進出口業務的企業和單位,按時向我部報送年度進出口運輸計劃,以便匯總後,由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國家進出口委召集外貿、交通、鐵路等有關部門進行綜合平衡,全面安排。

  2、要開展多種形式的聯運業務。如開展通過蘇聯至西、北歐地區聯運出口集裝箱運輸,研究利用朝鮮清津港轉運去日本的新渠道。

  3、積極做好供應港澳的運輸工作。國家經委、鐵道部原分配外貿經坪石口的車輛每天為二百四十到二百六十車,後國務院辦公廳四十五號文件改為二百二十車,各地反映強烈,要求恢復二百四十到二百六十車。沿海、沿江省市自治區要充分利用長江和海上運輸的有利條件,努力做好陸運改海運、水上分流工作,以保證對港澳市場供應工作的順利進行。

  (七)關於外貿企業試行增盈減虧分成辦法

  各地代表對這個辦法提出了一些意見,主要是:要求核算提取單位由總公司改為分公司;核定的出口換匯成本,要留有餘地,要使企業經過努力能夠完成;對出口指標的考核,不能以上年實績計算,應以當年計劃為依據。對上述意見,我們將同財政部進一步研究。

  (八)關於建立國內外商情網問題

  代表們認為,目前商情工作力量薄弱,不能適應外貿發展的需要,贊成迅速建立國內外商情網、大力加強商情工作的意見。從明年起,由外貿部國際貿易研究所在紐約、倫敦、香港、東京和中東(暫定科威特)五地區分別設立五個商情站,並在其他一些重點國家或地區的使館商務處派駐專業商情幹部。關於國內商情網,擬實行各專業外貿總公司、各省市自治區外貿局和外貿部國際貿易研究所進行情報交流的制度,從明年第二季度起進行試點,取得經驗後再全面鋪開。

  (九)關於加強外貿幹部的培養和外銷隊伍的建設問題

  目前,全國外貿系統職工總人數為四十三萬九千人,其中乾部十一萬六千人;工人三十二萬三千人。這支隊伍總的講是好的,但是文化程度、業務知識、管理能力和外語水準都不能適應當前工作的需要。因此,加強外貿院校建設,加速培養人才,搞好在職幹部的培訓和逐步建立一支高水準的外銷人員隊伍,已成為當務之急。會議要求各級外貿部門都要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好。

  1、加強外貿院校的建設。重點要辦好外貿高等教育,發揮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大連幾個城市的辦學優勢。同時,要大力發展外貿中專教育。要努力提高教學品質,擴大招生能力,培養更多的人才。

  2、搞好在職幹部的培訓工作。外貿部幹部進修學院要積極創造條件,從一九八二年開始向全國外貿系統招收部分學員。各地區要充分發揮現有外貿院校在幹部培訓中的作用。有條件的省、市、自治區可以籌辦外貿幹部進修學校或職工業餘學校。要繼續辦好全國外貿系統局長、處長培訓班。要繼續抓好外貿幹部的業餘學習。

  3、抓緊建設又紅又專的外銷人員隊伍,因此各地外貿部門要採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強對現有外銷人員的培訓,並且要有一個通盤的、長期的戰略性考慮,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全面培養,建立外銷人員的考核、考試製度。經考試合格的,由外貿部統一發給合格證書。


分享: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