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政辦發[1982]22號
郊區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糧食局、畜牧局:
遵照市人民政府領導同志指示,現將《市糧食局關於北京市一九八一年飼料工作情況和一九八二年飼料工作要求》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各縣區的實際情況,認真貫徹落實。
北京市糧食局關於北京市一九八一年
飼料工作情況和一九八二年飼料工作的要求
一、一九八一年飼料工作情況和問題
從一九七五年以來,在國家、集體和社員個體飼養業迅速發展的同時,飼料工業也陸續發展起來。到一九八○年,全市興建了大中型飼料加工廠十六個,小型加工點六十三個,加上各畜牧場原有的加工設備,總計加工能力達四十萬噸,市飼料公司還建起了骨粉、鈣粉、礦物質添加劑、粗製賴氨酸和預混合料車間等配套工廠,初步形成了大中小結合的飼料加工網。一九八一年,全市加工生産配合、混合飼料六億四千萬斤,骨粉七百萬斤,石粉九百五十萬斤,礦物質添加劑四百萬斤,預混合飼料二十九萬斤,粗製賴氨酸二十萬斤。各個飼料加工廠能夠按照科學配方,加工配合、混合飼料,生産的品種由原來幾種,擴大到幾十種,産品品質也不斷提高,改變了品種單一的狀況。
幾年來,糧食、飼料部門在各單位的大力支援下,廣泛開闢飼料資源,除積極爭取國家每年調入豆餅三千萬斤外,發動農村社、隊種好飼料地,大力發展豆類、聚合草、草木樨等青飼料的生産,充分利用坑塘推廣水生飼料,組織群眾不失時機地做好青、粗飼料的收集利用,從各方面挖掘社會飼料資源,搞好綜合利用,補充了蛋白飼料和精飼料的不足。自一九七五年到現在,郊區共採集洋槐、紫穗槐樹葉二千五百多萬斤。為了解決蛋白質飼料的不足,僅飼料系統從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一年到全國各地組織採購魚粉、血粉、各種蛋白粉和議價餅類達一億二千萬斤。
各級糧食、飼料部門積極推動飼料成分配製和飼養方法的改革,深入集體飼養單位和社員群眾中,搞了各種飼料的對比餵養試驗,向農民示範,並印製了大量的宣傳品和飼料科學配方,向群眾進行廣泛宣傳,普及科學飼養知識,從而已逐步改變單一飼料、大鍋煮食的飼養方法。幾年來,飼料部門用於飼料改革方面的試驗費共達二十多萬元,為畜牧生産發展做出了貢獻。
各級糧食、飼料部門不斷強調為畜牧生産服務的觀點,改進經營管理,做好供應工作。現在全市飼料網點已有三百四十多個,採取靈活多樣的經營辦法和便民措施,千方百計為群眾提供方便。房山縣對全縣飼料的配製、加工、調撥實行一條鞭專業經營,對出售飼料實行“三包”(即在正常情況下,因飼料品質不好,發生了問題,對用戶實行包退、包換、包賠經濟損失),在群眾中贏得了信譽。一九八一年全縣加工銷售混合飼料三千六百萬斤,比上年增加百分之十六,供應的混合飼料已佔全縣獎售糧總數的百分之九十,群眾來料加工和品種兌換多達四百二十萬斤。
通過飼料成分配製和飼養方法的改革,群眾對科學飼養的認識發生了變化,使用配合、混合飼料的範圍不斷擴大。去年九月建成投産的南苑配合飼料廠,用戶由原來紅星雞場一家,現已擴大到四十多家,月生産量由不足一百萬斤,增加到六百萬斤。由於配合、混合飼料的推廣,節省了飼料用糧,降低了飼養成本。農村集體和社員養豬喂用混合飼料,比喂單一飼料育肥期一般均縮短一至兩個月,使耗料水準相應下降,不少集體豬場由賠錢變為盈利。國營養雞場過去單一喂糧食,每産一斤蛋,供應四斤八兩糧,還不夠,改喂配合飼料後,多數養雞場每産一斤蛋耗糧已降到三斤左右。大量實例證明喂用混合飼料比喂單一飼料,飼料效益一般可提高百分之二十左右,喂用配合飼料比喂單一飼料,飼料效益可以提高百分之三十。
幾年來飼料工作雖取得很大成績,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飼料工作的發展,還趕不上畜牧生産發展的需要。特別是蛋白質飼料嚴重不足,使配合、混合飼料生産受到限制。全市一年需要豆餅七千萬斤,計劃內只調入三千萬斤。魚粉每年只能購進一千多萬斤,缺口很大。現有的中小型飼料加工廠,設備簡陋,原設計為容積配料,工藝水準還不高。一些小型加工點,還靠人工攪拌,品質不能保證。有的單位對飼料工作重視不夠,沒有擺到應有的位置,存在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技術力量嚴重不足,大部分區縣飼料部門沒有飼料專業科技人員,指導生産缺乏科學依據。飼料機構還不健全,領導力量薄弱,經營管理不夠統一,飼料科研與生産脫節。這些都影響着飼料事業的迅速發展。
二、一九八二年飼料工作的要求
為了更好地貫徹市委提出的“郊區要為城市服務”的方針,把郊區建成首都的副食品基地的要求,畜牧生産要繼續發展,飼料工作要為發展畜牧生産服務,要適應畜牧生産發展的需要。根據當前形勢和問題,一九八二年飼料工作的要求是:
1、大力發展配合飼料,普及混合飼料,進一步擴大生産和使用範圍。一九八二年配合、混合飼料生産,糧食部門要由去年的四億五千萬斤增加到五億斤,社會總産量達到七億斤以上。重點是搞好産品的品質,要狠抓中、小加工廠、點的設備改造,逐步將容積配料改為稱重配料,將人工攪拌改為機器攪拌,要做出規劃,在兩年內,使區縣飼料廠能夠生産配合飼料。要把所有小加工點進行分類排隊,不具備搞混合飼料條件的,要停下來,改為飼料銷售點,需要保留的,要分期改造好。要分期培訓技術工人、管理幹部和檢驗、化驗人員,加強生産管理和檢驗、化驗制度。改造資金的來源,要貫徹以業養業的精神,飼料企業經營利潤(除了上交財政今年核準的包乾之後)繼續留給企業,主要用於擴大再生産。自籌力量小的單位,由銀行給予貸款解決,從實現收益中歸還。
2、抓飼料資源,解決蛋白質飼料的不足問題。要積極做好採購工作,擴大種植,搞好食品加工副産品綜合利用。一九八二年國內採購魚粉要完成一千萬斤以上,議價餅類完成三千萬斤以上,要加強同主産區的聯繫,有條件的可訂立長期合同。各區縣都要千方百計抓貨源,組織採購,出市採購時要在市飼料公司統一指導下進行。一九八二年進口魚粉三千五百噸,以後每年要穩定下來。棉籽餅、菜籽餅脫毒處理的試驗研究由飼料科研所承擔起來,要在今年內拿出結果,以便儘快投入生産。要充分利用本市血料、羽毛及其他食品加工下腳料。食品公司要列入計劃,搞好加工利用,支援畜牧生産。飼料科研所要把解決羽毛加工工藝列入項目,進行技術攻關。要發動郊區社、隊,把十六萬畝飼料地落實並種好管好,除安排一定大田面積,或實行間作套種等辦法擴大種植豆類作物外,要充分利用十邊地種植,並結合綠化實行林豆間作。要利用山坡荒地大量種植牧草,繼續抓好水生飼料生産。郊區收購洋槐、紫穗槐樹葉要不少於三百五十萬斤。
3、大力搞好飼料産品的宣傳工作和推銷工作。飼料部門要搞好銷售,提高服務品質,克服官商作風。要深入宣傳、廣泛進行飼喂試驗,普及科學知識,發展新用戶。要增設網點,方便群眾購買。對網點少、群眾買料有困難、又沒有條件增設新點的地區,可擴大代銷範圍。除糧店代銷外,也可由基層供銷社、食品站、畜牧部門、大隊集體或社員個人代銷,付給手續費。繼續開展品種兌換、來料加工業務。銷售飼料要保證品質,堅持以質論價,優質優價。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做到與用戶建立合同關係,保證畜禽産品率,在正常情況下因品質不合格或達不到産品率要求的,要包退、包換,包賠經濟損失。
4、飼料管理體制,要根據發展趨勢進行調整,使飼料企業逐步走向專業化經營。市縣兩級飼料機構和分工不變。市飼料公司對區縣公司實行業務、技術領導。在一個區縣內,推廣房山縣對飼料的産、供、銷和人、財、物統一由飼料公司實行一條鞭管理的辦法,飼料廠、站、點和飼料員,統一歸飼料公司領導,形成專業化經營體系,統一經營管理,統一核算。糧店、糧庫經營配合、混合飼料和其他添加飼料,一律實行代購、代銷。現在屬糧庫、糧管所領導的飼料加工點,能獨立的,劃歸飼料公司;不能獨立的,在區縣飼料廠和其他加工點能完成加工任務的情況下,可以撤銷改為銷售點。上述飼料機構、體制、人員的調整工作,要求在一九八二年上半年完成。
5、充實和加強飼料部門的技術力量,大力開展科研工作。區縣要從其他單位給飼料部門抽調一部分懂畜牧營養、懂加工技術的科技人員,充實飼料部門。要使他們有職有權,充分發揮作用。要繼續依靠社會力量,搞好飼料研究,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加以應用。要成立北京市飼料學會,建立飼料顧問小組,請專家、顧問給予指導,使飼料工作朝着科學道路迅速前進。各區縣飼料公司要建立畜禽試驗場,搞好産品試驗。市飼料科研所要實行科研與生産結合的原則,從實際出發,不斷研製耗料少、效益高的飼料新配方,提供給生産部門,切實解決好科研與生産脫節問題。
6、有關政策問題:
(1)一九八二年的專業、專項飼料仍繼續實行包乾管理辦法。對畜牧生産單位的飼料包乾要和交售的産品緊密掛鉤,不得挪用飼料糧。
(2)由於配合飼料的發展,飼料效益提高,消耗降低,蛋雞飼料原規定的每斤蛋供原糧四斤的標準已不適用。經研究,對國營雞場的供料標準調整為每斤蛋供原糧三斤五兩;用配合飼料的集體雞場,供料標準也調整為每斤蛋供原糧三斤五兩。
(3)用本市專業、專項飼料飼養出的畜禽産品,不能自銷,要全部交售給國家商業部門。對私自外銷或自銷的,扣減包乾指標。國營奶牛場,按實際增加的商品奶量增加飼料供應。牛奶首先要保證鮮奶的供應,搞奶製品必須按照計劃部門批准的計劃執行。
三、加強對飼料工作的領導
各區縣要抓緊把飼料機構健全起來,充實和加強領導力量。區縣糧食局要有一名副局長兼任飼料公司經理,主抓飼料工作。要配備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領導幹部不適應做飼料工作的要適當調整。要儘快把飼料部門的領導班子充實加強起來。要把那些精明強幹的人員放到飼料第一線,並保持相對穩定,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管理水準。各級領導都要關心和支援飼料事業和隊伍的建設。飼料公司要有專職的採購員、推銷員。飼料員,有條件的可回飼料站,沒有飼料站的在公社專抓飼料工作,由區縣飼料公司管起來,分配任務,搞好技術傳授和宣傳推銷工作。區縣對飼料工作要列入日程,一年抓幾次,加強督促檢查。當前,飼料企業要抓企業整頓,改善經營管理。區縣糧食局要切實加強領導,同抓糧食一樣,把飼料工作抓好。
各行各業要像支援農業一樣,支援飼料工作,共同為畜牧生産的發展做出貢獻。
一九八二年一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