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府文件 > 1986-2014政府文件 > 市政府辦公廳文件
  1. [發文字號] 京政辦發〔1981〕30號
  2. [發佈日期] 1981-03-27
  3. [有效性]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轉發國子監東和葦坑居民委員會事跡材料的通知

京政辦發[1981]30號


各區人民政府:

  遵照市人民政府領導同志批示,現將東城區安定門街道國子監東居民委員會和西城區新街口街道葦坑居民委員會的工作事跡材料發給你們,請轉發至街道辦事處和居民委員會。

  從國子監東和葦坑居民委員會的工作情況看,要貫徹執行中央書記處關於首都建設方針的四項指示,街道和居委會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它們是城市工作的重要基礎之一。

  兩個居民委員會的共同經驗説明,按照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的規定,做好各項工作,就要不斷地組織和壯大熱心居民工作的積極分子隊伍,並使這支隊伍牢固地樹立為人民服務、為群眾辦事的思想,街道和居民委員會的工作要面向廣大居民群眾,其力量源泉也在群眾。

  類似國子監東、葦坑居民委員會這樣好的典型,各區都有一些,望認真總結推廣他們的先進經驗,並採取適當的形式,進行表揚,使整個街道、居委會的工作向前推進一步。

  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    


介紹一個先進的居民委員會


  東城區安定門街道國子監東居民委員會,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得比較好,一九八○年,衛生、婦女、治保、調解等工作,分別被評為市、區、街道的先進單位。

  一、在群眾性的治安保衛工作方面,這個地區連續三年沒有發生過刑事案件,也沒有發生過治安災害事故。他們的經驗和作法主要是:

  1、熟悉居民情況,明確工作重點。這個居委會有五條衚同,七十九個門牌,四百八十六戶居民,一千六百三十五口人。居民委員會對家家戶戶建立了“基本情況卡片”,居委會主任、委員等街道積極分子經常帶着它走街串戶,熟悉院、戶及各類人員的情況。對全管界有違法犯罪和不良行為的青年,作到了見人知名,提名知情。為了做好預防工作,在查明管界情況和漏洞的基礎上,確定十二個獨門獨院、三個雙職工院、五個地段作為工作重點。

  2、組織群防隊伍,搞好巡邏和看門看院。居民委員會組織了一支以退休職工為主體的群防隊伍,輪流參加巡邏的有四十九人,分別負責看門看院的有一百零四人。一些白天家中無人的雙職工戶、院和獨門獨院,往往是容易出問題的薄弱環節,他們除了列為重點的巡邏地段外,還指定專人負責幫助照顧門戶,隨時注意這些院的情況。有一次,他們巡邏時,發現一戶獨門獨院的居民沒鎖街門就出去了,院子裏放着很多東西,便立刻借來一把鎖,替住戶鎖好大門,並一直等到這家的人回來,提醒他們提高警惕。由於居委會進行了一系列的宣傳、組織工作,這裡的廣大居民群眾已經發動起來,一九八○年十一月初,在衚同裏發現一個陌生人形跡可疑,馬上有三、四個人向居委會報告了這個情況。還有的積極分子發現有可疑的人進入家屬宿舍樓,機警地記下了他的自行車牌號,以備發生問題時使用。目前,在全居委會已形成了比較嚴密的治安保衛網。

  3、抓緊青少年的教育工作。這個居委會有三百一十六名十五至二十五歲的青少年,其中有二十四人有不同程度的違法犯罪活動和不良行為。在詳細了解了這些人情況的基礎上,分別由積極分子對他們進行幫助教育,有六個人被定為重點幫教對象。在幫教過程中,注意了實事求是,因人施教,做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同時主動與學校、家長取得聯繫,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對少數教育方法不當的家長給予適當的幫助。經過一年多的工作,現在這些人多數已有比較明顯的轉變。例如有一個叫姚樹仁的孩子,是二十一中的學生,因有違法行為,屢教不改,最後被停學。為了教育好這個孩子,他們到姚家做工作,開始,姚的家長十分冷淡,但他們不着急,通過談家常,徵求家長對居委會工作的意見,終於打破了僵局,得到了家長的支援,孩子也表示願意改正錯誤。後來,又和學校聯繫,把家訪的情況轉告老師,建議學校允許他複學。他複學後,居委會和老師密切配合,經常找他談話,關心他的思想,幫助他學習,有時晚上還到他家去和家長一起研究怎樣教育孩子,現在這個孩子有了很大進步。

  二、在衛生工作方面,清潔院比一九七九年增加百分之十一點四,達到百分之三十五點一,“衛生先進戶”和“衛生之家”比一九七九年增加百分之二十四,達到百分之六十七點六。他們的經驗,首先是經常的工作抓得緊,宣傳工作深入,檢查評比制度健全,同時,還組織了一個“小突擊隊”,有計劃地突擊那些衛生不好的死角。國學衚同二十一號有一位八十三歲的退休工程師,早年喪妻,獨居近四十年。他住的屋子頂棚破漏,室內雜物堆積,又臟又亂,一直是衛生老大難戶。開始這個老人拒絕居委會幫助他,經過多次耐心誠懇的交談,才得到他的同意。居委會從房管所請來工人為他重新糊好頂棚,四個主任和兩個積極分子一起動手幫助他大掃除,清除了多年堆積霉壞了的食品罐頭,擦凈了滿是油泥污垢的炊事用具和器皿,光是為他拆洗衣物就有二十八件,其中一條床單用肥皂洗了六遍才洗乾淨。大掃除後,室內外煥然一新,成了衛生先進戶,老工程師十分高興,從此他把居委會當成了自己家。

  除了上述經常性工作外,一九八○年在衛生工作上居委會還為群眾辦了這樣一件深受稱讚的事:國學衚同有十三個門牌,五十三戶人家根本沒有污水池、下水道,幾十年來污水滿地潑,在衚同裏形成了一個一米來深的大污水坑和二十多米長的明溝,又臟又臭,蚊蠅孳生,群眾稱為“小龍須溝”。從一九七九年十一月開始,他們多次到區建委、城建局等單位聯繫,通過區人大代表反映群眾意見,把區建委、城建局、人大常委的同志請到現場來看,到處呼籲,不怕跑路,不怕碰釘子,不怕麻煩,終於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同情和支援,修了下水道,解決了問題。附近的群眾高興地説,居委會為我們辦了一件大好事。下水道修好後,衚同裏的衛生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有的群眾一聽搞衛生,就有意見,現在都積極行動起來,一些原來環境衛生很差的大院也打掃乾淨了,有的還成了衛生先進院。

  三、在婦女工作方面,去年,開展了創“五好”競賽活動,一方面樹立本居委會的先進典型,組織經驗交流,大力宣傳新的社會道德風尚;另一方面,努力做後進戶的轉化工作,幫助更多的院戶進入“五好”行列。如國學衚同十七號的高愛珍老太太和女兒、女婿一起生活,女婿對老太太不太尊重,關係越來越僵,後來鬧到夫妻要離婚。居委會幾位主任一起到他家去做工作,從宣傳“五好”講起,向他們介紹本市一些搞好家庭關係的先進事例,鼓勵他們爭當“五好家庭”,最後三個人都表示要改正缺點,現在他們家庭和睦了,去年年終被評為“五好家庭”。

  在開展“五好”活動中,大力提倡鄰里團結互助,提倡為群眾做好事。全居委會有七個孤寡老人,居委會分別指定專人負責,經常到他們家中看望,幫助他們提水買菜,縫補拆洗,冬季安火爐、糊窗戶,大掃除和看病等事情都由積極分子包下來,還成立了縫紉組,為群眾做衣服,一年來縫製拆洗了各種衣服七十六件,很受群眾歡迎。他們還組織人經常幫助雙職工戶收信收報,訂煤買煤,幫助有困難的雙職工戶解決幼兒入托、小學生吃中午飯等。根據初步統計,去年一年共為群眾做好事一百多件,大大密切了居委會和群眾的關係,群眾高興地説,咱們居委會真能為群眾辦事。通過這些工作,使創“五好”活動更加深入人心,受到群眾歡迎。一九八○年共評出“五好家庭”二百二十二戶,佔居委會總戶數百分之五十三,“五好大院”十一個,比一九七九年增加近三倍。

  四、一年來共調解各類民事糾紛二十四起,使家庭鄰里和睦相處,促進了安定團結。

  這個居委會的工作所以做得好,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牢固地樹立了為人民服務,努力給群眾辦事的思想。這個居委會是去年整頓改選的,領導成員多是新人,情況不熟,缺乏工作經驗,加上十年動亂的影響,一部分群眾對居委會有看法,他們的工作遇到不少困難。面對這種狀況,他們學習了黨的三中全會以來的各項指示精神,學習了中央書記處關於首都建設方針的四項指示和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等,認識到居委會是群眾自己的組織,要發揮作用,為建設首都作出貢獻,就應該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在可能的條件下,實實在在為群眾解決一些實際困難,給大家創造一個比較好的生活環境,減少居民群眾的後顧之憂,由於這個思想比較明確,他們工作起來就起勁,幹也能幹在點子上,儘管忙得不可開交,但心裏總是高興的,因為他們深深感到,居委會的這些工作和活動,都體現了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群眾的心坎上。他們的工作是光榮的。


三年無案件,葦坑變花園


  西城區葦坑居委會地處新街口地區東部,解放前,因有一大片長着蘆葦的洼地而得名。居委會有居民六百三十戶,二千一百多人,由五名主任、十名委員組成了居委會的領導班子,下設十個居民小組。粉碎“四人幫”以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居委會的工作一直比較好,多次被評為新街口街道的先進居委會和西城區市容、衛生、計劃生育的先進單位,並獲得北京市治安先進單位和綠化紅旗單位的稱號。


“住在葦坑可放心了”


  葦坑居委會在“文革”前,治安工作一直搞得比較好,曾是北京市治安先進單位。在十年浩劫中,居委會、治保會被當作原市委的“黑典型”,過去的工作被指責為“修正主義”,幹部被迫靠邊站。葦坑不斷發生撬鎖、偷盜、搶劫、流氓打架滋擾等案件。群眾説:“好端端的葦坑竟成了流氓窩,我們上班都不放心。”粉碎“四人幫”以後,葦坑居委會經過整頓,調整組織,逐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四個現代化建設上來。居委會積極分子説:沒有一個良好的社會秩序,沒有一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保證四個現代化的順利進行。於是他們大抓治安保衛工作,使這個地段一九七八、一九七九兩年沒有發生案件。中央書記處關於首都建設方針的四項指示下達後,她們説:中央把搞好社會秩序、社會治安、社會風氣和道德風尚放在第一條,符合我們的情況,説到我們心裏去了,我們的方向更明確了,勁頭更足了。於是他們進一步動員各方面的力量,積極採取措施,查隱患,堵漏洞,把工作做在實處,使這個地段連續三年沒有發生過大小案件,治安秩序穩定,社會風氣好轉。群眾滿意地説:“現在住在葦坑可放心了。”

  為了搞好治安,他們根據居民特點,廣泛進行了宣傳教育工作,在宣傳中他們講了幾個方面的內容:一講形勢;二講社會法制和道德觀念;三講正反兩方面的典型案例;四講隨時都要提高警惕;五講一個人變壞對社會、對國家、對家庭、對鄰里、對個人的危害;六講遵紀守法、維護社會治安是每個公民的責任;七講敢於和壞人壞事作鬥爭的先進事跡。通過宣傳教育、組織學習後,居委會的“眼睛”多了,可疑情況隨時反映得多了,就連自己的孩子有問題也主動找居委會反映;閒事少了,打架罵人、鄰里糾紛明顯減少。在深入宣傳的基礎上,他們進行了嚴密的組織工作,規定每週星期五為居委會工作的“安全日”,互相通氣,收集掌握情況,研究工作或按小組深入到戶進行安全檢查。在方法上,他們動員組織多種力量,分兵把口,明確任務,實行主任包片,委員包段,組長包幾個門牌,院院制訂治保公約,院院有人負責的辦法。他們組織了總計二百二十八人的三支值班巡邏力量:第一支六十三人,主要是治保積極分子,負責早晚的街巷巡邏;第二支五十三人,主要是退休人員,負責白天的巡邏;第三支一百一十二人,主要是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人員,負責看管好周圍的門戶。有了這三支力量,在街巷院落內基本上形成了一個治安保衛網,使壞人無空可鑽。如一九七九年底,有一夥流氓準備到葦坑打群架,被巡邏人員發現,立即報告了派出所,當場被抓獲八名,沒收菜刀、管叉等兇器六件,防止了一起流氓行兇案件。

  葦坑居委會總結長期工作的經驗,認識到要搞好治安,必須查隱患,堵漏洞,作到防患於未然。葦坑地段有三個特點,一是街巷窄小,叉路又多,比較僻靜,容易窩藏壞人;二是臨街門十四個,常鎖門無人在家的十二戶,容易被溜門撬鎖;三是新街口東街緊靠繁華地區,本街又有積水潭醫院,還有副食、飲食、糧店等四個商店,人員車輛川流不息,亂放車不鎖車的多。針對以上特點,他們在僻靜的地方加強巡邏,每天晚上還要挨門挨戶察看,看見沒有搬進去的自行車和衣物,就動員居民搬進屋裏,有時他們還代住戶搬進屋內。一九八○年他們為居民搬自行車三百五十七輛,有時為了看管一輛自行車連飯也顧不上吃。他們對亂放自行車的居民一不刁難,二不罰款扣車,而是進行耐心細緻的説服教育。一講省吃儉用買車不容易;二講容易給壞人鑽空子;三講丟車後本人苦惱,家庭不和;四講影響生活,影響工作;五講影響交通,影響市容;六講丟車後要多方面幫助搜尋,浪費人力物力。目前亂放自行車的現象已有明顯好轉。最近兩年經常有些人走街串巷,甚至溜門進戶,進行倒賣活動。有時大人不在家,小孩子不懂事,拿糧票換吃的,這樣既腐蝕了孩子,又使投機倒把的人鑽了空子。他們及時吸取別的地段的經驗教訓,在巡邏時加強力量,積極進行勸阻,一九八○年共勸阻二千七百多人次,防止了溜門進戶,“順手牽羊”的事情發生。


關心青少年,挽救“失足者”


  葦坑居委會原有十五至二十八歲的青少年三百二十四名,其中有不同程度違法犯罪行為的三十八名,佔百分之十一點二。在摸底排隊的基礎上,對其中六個較嚴重的人建立了六個幫教小組,由派出所民警、治保會、院內積極分子,職工家長七十一人組成。其餘的三十二人也都相應地建立了包教小組。經過一年來的幫助教育,除兩名因屢教不改被勞教外,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居委會還想方設法為他們安置了適當的工作,沒有發現反覆。三十八名失足青少年中有三人參軍,有兩人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四人入了團。這個地段的社會風氣明顯好轉,群眾滿意地説:“抓青少年教育抓到點子上了。”

  失足青少年思想複雜,有些人嫌棄他們,家長親友指責他們,自己抬不起頭來,喪失了自尊心和上進心。針對這種特殊心理,葦坑居委會始終堅持以誠相待,耐心教育,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兒女,用作母親的心腸關心溫暖他們。在日常工作中,幫教人員主動接觸他們,和他們拉家常,逐步取得他們的信任。工作中不諷刺,不挖苦,不損傷他們的自尊心。做工作時多采取個別談心的方式,既把他們看成是“害人者”,又把他們看成是“被害者”。談話時,針對他們的無知淘氣、上當受騙、社會經驗少,熱情幫助他們弄清什麼是美,什麼是醜,什麼是光榮,什麼是恥辱,什麼是是,什麼是非。在幫教過程中,他們注意隨時掌握情況,研究分析,爭取把問題看得準一點,把原因分析得透一點,採取的幫教方法靈活適當點,促進他們轉變得快一點。

  青年李勇奇,以偷錢包出名。他小時學會抽煙,因沒錢買開始學偷,幾年來,越偷越厲害,陷入了不能自拔的境地。居委會給他建立了幫教小組。開始他穿着藍方格喇叭腿褲子,燙着頭。找他談話,問他畢業後想幹點什麼,有沒有個理想呀?他説,我想參軍。幫教小組的同志鼓勵他説:解放軍是個大學校,當個戰士真光榮,打扮成這個樣子還成?主動給了他錢,要他自己到理髮館把大背頭推了,可是時間不長,他就又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鬼混起來。居委會分析他有理想,説明他還是願意改的。幫教小組又找他談話説:你想參軍這樣下去成嗎?李勇奇説:“要是我改了,能參軍嗎?”幫教小組同志説:“歷史是你自己寫的,你過去有錯誤,只要徹底改正,我們認為是可以的。”幫教小組又和家長密切配合,把他安排到生産組,下班後,又控制他沒有作案時間,時間一長,終於使他轉變了。在代營食堂工作期間,他積極和大家一起參加了一次滅火工作,搶救了集體財産,避免了一場火災。一九七九年底根據他的表現,批准他參了軍,參軍後,還經常來信,向居委會幹部表示感謝。

  出現反覆怎麼辦?葦坑十五號王家力又偷又有流氓行為,哥倆打架掄菜刀。幫教小組針對他經常説假話進行了耐心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一次,發現他帶了一個女流氓回家,幫教小組向他了解時,他説了假話。為了揭穿他的謊言,幫教小組調查後,又找他,迫使他承認了錯誤。又一次,他偷了錢包,卻一口否認,幫教小組為了教育他,出示了贓物,並指出這樣下去的危險性,在事實面前他不得不交代了問題。還有一次,他作了壞事,其父騎在他身上用皮帶抽打他時,幫教小組勸阻他父親不要打他以後,繼續做了耐心的説服教育工作,使他感動得痛哭流涕,主動交代了過去的偷竊行為,下決心和流氓斷絕聯繫。經過一百多次談話,終於使王改邪歸正。有一次,一個女流氓到家找他,當場被他轟了出去。王常對居委會幹部説:“要不是你們的幫助教育,我早就夠進公安局的資格了,哪還會有今天!”“我要是再不學好,真對不起大家對我的幫助。”現在王已參加工作,併入了團,正在積極爭取入黨。他把居委會幹部當成親人,最近搞對象,還帶着女朋友請居委會幹部看,徵求意見。

  葦坑居委會認為,青少年犯錯誤,同家庭的教育和影響也有一定的關係。有的失足青年的父母,早出晚歸,雖然管教子女,但苦於沒有時間;有的管教方法不對,發現問題,又氣又恨,打罵一頓,推出門外了事;有的家長本身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使子女染上了惡習;有的對子女溺愛護短,包庇,嬌縱,使他們在錯誤的道路上越滑越遠。絕大部分失足青少年在家庭中得不到寬恕,感不到溫暖。居委會幹部針對家長的不同情況,對症下藥。例如,楊家有三個失足青年,其母對兒子拿回家的東西,明知來路不明,也不過問。幫教組就幫助楊母提高認識,指出這樣做是包庇縱容孩子幹壞事,不是愛孩子,而是害了孩子。楊母提高認識後,其子也有所進步。

  葦坑居委會在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失足青少年轉變後,能否鞏固,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就業問題,是重要的一環。有些招工單位往往因為他們過去犯過錯誤而嫌棄他們,説:“好的有的是,誰要這號人?”有的甚至説:“我們要收這樣人還不成了勞改場?”這種説法對失足青少年刺激很大,使他們感到沒有出路,消極悲觀,甚至重新下水。因此,這個居委會比較注意動員各方面的力量,積極幫助失足青少年就業或者安排一些臨時性的工作。

  葦坑十七號李志勇,曾被勞動教養兩年。解除勞教剛回來時,經幫教表現不錯,後來被介紹到幾個單位都沒有幹長,人家一聽説是放回來的,怕成了害群之馬,退了回來。父母埋怨兒子不爭氣,弟姐冷眼相看,本人悲觀失望,認為“還不如在裏面(指勞教場)好受”。居委會幹部發現後,積極設法替他找工作,説服某公司領導把他招走了。最近《北京周報》記者訪問了他,問他今後打算怎麼辦,他愉快地表示,要好好工作,為“四化”多出力。為了對招工單位和犯過錯誤的青少年負責,他們對招工單位如實介紹青少年過去的錯誤和轉變的情況,並且保證今後共同做青少年的工作,負責到底。


衛生經常化,街巷花園化


  葦坑居委會過去響應政府號召,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美化街巷,取得過一定的成績,獲得過北京市紅旗。“四人幫”橫行時,愛國衛生運動被取消,市容、衛生水準急劇下降,種樹種花被認為是修正主義而慘遭批判。結果是垃圾、渣土街巷堵,污水滿街流,樹死了,花拔了,假山石也給砸了。粉碎“四人幫”以後,他們學習福綏境街道,大搞市容環境衛生,徹底扭轉了臟亂臭的局面,連續多年被評為市容和衛生先進單位。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八○年,他們共消運各種渣土一百六十四車,合三百多噸,突擊衛生死角二十一處。為了把工作提高到新水準,他們不僅要求作到“清潔”,而且要在“美化”二字上下功夫。一九七九年秋,他們結合秋季綠化,開始了種樹種花的活動。一九八○年在中央書記處關於首都建設方針的四項指示的鼓舞下,掀起了種花、種樹、種草、砌花池、花壇,美化環境的高潮,經過一年的努力,使葦坑的街巷基本上作到了黃土不見天,街巷花園化。

  葦坑居委會在衛生工作和綠化工作中,廣泛深入地發動群眾,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居委會幹部和積極分子不怕臟,不怕累,衝鋒在前,發揮了骨幹帶頭作用。他們採取突擊會戰與經常保潔相結合,搞好衛生工作。由於“文革”期間遺留下來問題較多,他們多次組織突擊街巷衛生死角。居委會主任貫玉民,七十歲,腿有病,每次突擊都拉不下。副主任甄翠英在一次突擊中病倒,醫院開了三天假,可她還照樣幹。為了做到衛生工作經常化,他們整頓了保潔員,加強了管理,明確了任務,劃清了保潔地段,整頓了紅十字會,實行崗位責任制,形成院院有人管,段段有人抓。同時,建立了檢查評比制度。規定每週星期一各小組檢查一次,每月居委會各小組互查一次,每季度各小組互評一次,每年總結一次。各院普遍結合實際,制訂了衛生公約,劃定了各戶門前的保潔地段,對廁所上下水道採取院內輪流值班,紅十字會每週對廁所,污水池消毒打藥兩次,每年對各街巷各院落各戶的衛生進行一次評比。一九八○年評出衛生之家三百九十七戶,清潔戶一百一十三戶,佔總戶數的百分之八十一,使衛生水準不斷提高。一個以“講衛生為光榮,不講衛生為恥辱”的新風尚正在形成。

  在美化環境,綠化街道工作中,這個居委會碰到了不少困難,一是環境差,道路窄;二是沒有資金;三是缺少勞力。但他們不氣餒,不停步,環境差,他們就因地制宜,見縫插針,能種樹就種樹,能種花就種花,爭取黃土不見天。沒有資金,他們能不花錢就不花錢,利用舊條石,破磨盤,砌起石桌石凳,既美觀又方便了群眾。幹部把自己家裏的花籽和花草樹木獻出來,自己拾磚頭修甬路,砌花池。缺少勞力,他們就把自己家裏愛人孩子動員出來。居委會副主任孟素毅,家中有半癱瘓病人,仍堅持起早貪黑幹。在幹部的帶動下,群眾紛紛獻花獻草,積極投入美化環境,綠化街道的活動。葦坑二十四號居民馬佔田主動將自己培養了多年心愛的花移到居委會的花壇上來,並帶自己兩個孩子,主動幫居委會打焦渣地。

  葦坑三號一個職工因住房困難,原準備在街巷內蓋出一同房子,為了美化街巷,主動拆除了已經砌好的房基,並利用休息日,主動用個人打算蓋房的磚頭在葦坑修起了第一條甬路。葦坑十號兩戶人家,一看居委會主任都這麼幹,他們也一塊商量起來了。一位老人説:我們家沒人,我也幹不了,就是有點舊磚頭,也沒有用。另一戶説,我退休了,身體還可以,你出磚頭,我來幹。兩家商量好後,就找居委會説,我家門前我們包了。結果自己修了甬路,砌了一個花池,鋪了一段草坪,並主動承擔起了管理任務。群眾説:美化城市,人人有責,我們要為實現中央四項指示增磚添瓦。男女老少,全都行動起來,呈現了一片熱氣騰騰的景象。

  葦坑居委會在綠化工作中得到了上級黨政領導機關、駐軍單位的大力支援和幫助。街聯社支援了一部分磚灰,積水潭醫院和西藏駐京辦事處支援了一部分花草和花籽,房管所也支援了一部分東西,地段內的糧店、副食店出人幫助挖坑種樹。

  為了鞏固綠化成果,他們發動社會各方面,把多項工作結合起來,加強維護管理。比如治安巡邏時順便澆水,看家護院的順便看護花草樹木,校外活動站教育小朋友愛護花草樹木,並且組織他們建立了護花小組,經常澆水。很多退休職工紛紛表示:我們門前的花草樹木,澆水、看管我們都包了。由於群眾發動起來了,到目前為止,花草基本完整無缺。草皮、樹木、花灌木正在返青,居委會為花池在室內培育的花苗已經發出了芽,一個美好的春天正在到來。

  葦坑居委會的各項工作都作出了較好的成績,但他們並不滿足。目前,他們正在修改制訂一九八一年的工作規劃,決心在大好形勢的鼓舞下,更好地落實中央書記處關於首都建設方針的四項指示,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分享: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