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民政局、財政局,市社會福利事務管理中心:
現將《北京市秋冬季養老服務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北京市民政局
北京市財政局
2020年10月19日
北京市秋冬季養老服務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做好養老服務機構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有效應對秋冬季可能出現的疫情反彈風險,根據民政部及我市應對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部署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思路
搶抓當前我市疫情形勢穩定向好的有利時機,在紮實做好常態化防控基礎上,充分做好秋冬季疫情應對策略調整,抓緊推進應對新冠肺炎秋冬季養老服務機構疫情防控的各項準備工作,切實打贏秋冬季疫情防控阻擊戰。
堅持“分類管理、分級管控”的原則,針對養老服務機構屬地疫情風險等級的不同,老年人集中生活形態的不同,分類施策,適用不同的疫情防控政策。
堅持“群防群控、聯防聯控”的機制,落實“四方責任”,將養老服務機構疫情防控工作納入各級疫情防控總體佈局。
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策略,強化底線思維、風險意識、問題導向。無症狀感染者以及流感的疊加和干擾,仍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養老服務機構最重要的疫情風險。
堅持“人物並防、收放平衡”的方針,重點圍繞新冠肺炎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等方面,落細落實各個防控環節。同時,隨疫情風險程度,及時切換機構防疫等級,做到收放平衡。
堅持“非必要不外出、有必要的入院防護從嚴”的底線,把握必要的防疫平衡,防止出現“一刀切”、停止一切外來人員進入養老服務機構的現象,對有必要進入養老機構的人員做到防護從嚴。
二、防控措施
為應對秋冬季可能出現的流感和新冠疫情並存面臨的風險,養老服務機構疫情防控措施隨所在區域的疫情風險等級不同,適用不同的疫情防控措施。
(一)做好低風險區域養老服務機構常態化防控工作
低風險區域的養老服務機構原則上執行《關於做好養老服務機構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京民養老發〔2020〕96號)的相關規定。同時,常態化養老服務機構的防控工作應做到:
1.優化健康監測管理。對擬進入機構人員以及機構內老年人及員工加強健康監測,在履行常規的測體溫後,詳細查驗應用程式“北京健康寶”的“本人資訊掃碼登記”狀況,同時要詳細重點關注是否有呼吸道傳染疾病的症狀,如嗓子幹癢、咳嗽、流鼻涕、打噴嚏等。
對出現呼吸道症狀的老年人,加強健康監測,盡可能安排單間居住並佩戴口罩;出現呼吸道症狀的員工,應先行離開工作崗位,不與其他老人密切接觸;有呼吸道等可疑症狀的人員(返院人員、探視家屬、維護保障等人員)不得進入機構。
對出現發熱症狀的員工,應第一時間立即向所在養老機構報告,杜絕出現遲報、瞞報、漏報等現象,同時要及時到發熱門診進行診斷治療。
2.規範員工通勤。通勤員工要做好個人防護,堅持做到正確佩戴口罩,隨時做好手消毒,保持安全距離。通勤員工在為服務對象提供服務時必須佩戴使用醫用外科口罩,嚴格遵守“四個潔手時刻”:接觸服務對象前、執行服務過程中、接觸服務對象生活廢棄物後、清理環境衛生後。通勤員工與常駐機構員工在室內共同工作時,應佩戴口罩,用餐和休息時應分開錯時。
3.加強在院老年人的出入管理。對有事確需外出(不含臨時就醫)且當天能夠返回機構的老年人,經向機構負責人履行報批程式、説明去處及事由,機構可不安排工作人員陪同,返院後嚴格履行承諾、登記、消毒等手續,並如實報告外出活動軌跡。因事臨時外出的老年人外出期間應全程佩戴口罩,不得前往人員密集場所,不得離京,返院後可不再安排隔離觀察,但應加強健康監測,並盡可能單間居住。
臨時外出就醫老人(含急診、透析、化療人員)返院後,應做好佩戴口罩等防護措施,自返院次日起7天內,在院內單間居住、單人就餐,且不與其他老人密切接觸。如確需與院內其他老人接觸的,應佩戴口罩,且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離。
4.實施人物同檢。凡進入養老服務機構的食材、快遞、包裹等物體表面,尤其是進口冷鏈食品,嚴格按照市疾控中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預防性消毒指引(第三版)》《進口冷鏈食品防疫指引》規範做好消毒,並在機構門口靜置30分鐘後方可送入機構。
5.建立密接記錄製度。完善機構內分區管理制度,建立機構內老年人及員工每日近距離接觸人員的臺賬,做到每名人員每日近距離接觸人員可追蹤、可倒查。
6.規範老年人院內活動方式。機構實施分區管理的,老年人在照護區內活動不受限制;未實施分區管理的,老年人應科學佩戴口罩,可在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離的情況下開展娛樂活動。有序恢復機構內老年人堂食。
7.探索“非接觸式”家屬探視方式。引導養老機構通過構建更接近實景的視頻互動方式,增加老年人與家屬的日常互動;也可選擇指定專區探視方式,引導探視人員隔着玻璃等物理介質進行探視,有條件的可為他們配備對講音響設備,減少不必要的直接接觸。對重大節假日期間的探視,根據養老機構自身條件,控制好探視次數及規模。
8.有序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嚴格執行驛站到府服務人員健康監測制度,有發熱、咳嗽等可疑症狀的不得上崗。對驛站到府提供入戶服務的,參照進入養老機構的程式,在出示北京健康碼(綠碼)、佩戴口罩、手消毒的前提下,經老年人本人或代理人同意後進入老年人家中提供服務。對提供堂食服務的驛站,嚴格執行分散就座,在不佩戴口罩無防護情況下禁止互相交流。
(二)做好中高風險區域養老服務機構防控工作
1.中風險地區的養老服務機構原則上按照《關於調整優化養老服務機構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京民養老發〔2020〕52號)執行。
2.高風險地區的養老服務機構嚴格實施封閉式管理,原則上按照《北京市養老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導引(第二版)》(京民養老疫控第8號)執行。
三、服務保障
(一)做好養老機構工作人員疫苗接種工作。穩妥推進通勤員工、廚房工作人員、保安、保潔、身體適宜且自願的老年人等重點人群接種新冠肺炎疫苗。鋻於秋冬季呼吸道感染流感易發、高發特點,各區民政局主動對接衛生健康部門,組織好機構內工作人員、身體適宜的老年人接種流感疫苗。
(二)定期開展抽樣核酸檢測工作。每月對養老服務機構中通勤人員、後勤廚房工作人員、臨時外出就醫老年人等其他高風險人群進行抽樣核酸檢測。根據疫情風險變化情況,可對處於中高風險區域的養老服務機構老年人、工作人員進行全員核酸檢測。
(三)開展疫情防控培訓。各區民政局應將新冠肺炎防控知識能力培訓及相關要求納入養老服務機構負責人培訓、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課程,對機構人員進行系統性培訓,推動良好的防護習慣養成,全面提升機構防範意識和防控能力。
(四)加強物資儲備。各區應督促指導養老服務機構提前做好防疫物資儲備工作,按照工作人員數量及機構內床位數,以2個月為基準進行配置。具體配備標準參照《北京市養老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處置工作導引》(京民養老發〔2020〕78號)執行。
(五)開展應急演練工作。各區民政局要協調衛健部門,立足於疫情已經入院的情況下,在專業機構的指導下,組織屬地養老機構落實應急演練工作,尤其是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如何規範操作,及時搜尋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完善自身防控措施。應急演練過程要留存影像資料。
(六)加強養老護理人員儲備。養老服務機構應儲備一批應急照護養老護理員,尤其是針對重大節假日期間可能出現的人員請休假等其他人員流動情況,要提前做好一線護理員統籌管理及登記,隨時做好應對疫情感染的準備。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責任落實。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民政部門行業管理責任、養老服務機構主體責任、養老服務機構員工和老年人的自我管理責任。各區民政局要認真履行民政部門行業主管部門職責,提前統籌謀劃秋冬季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堅決避免懈怠松勁情緒;積極協調各區衛生健康部門做好養老服務機構的疫情防控技術指導和醫療服務保障工作。各區財政局要優先保障養老服務機構運營補貼等政策補貼及時足額到位,及時按照我市有關政策規定為養老服務機構疫苗接種、核酸檢測等提供資金保障。各養老服務機構要進一步完善防控工作方案及應急處置預案,明確責任分工,做到人員到位、物資到位、場所到位。
(二)加強政策宣傳。各區要通過政策解讀、開展培訓等多種方式,做好秋冬季節疫情防控政策的宣傳工作,確保機構及時了解並掌握疫情防控新措施;積極引導養老服務機構主動做好老年人及家屬政策解釋和心理疏導,爭取更多理解支援,有效化解潛在的不穩定因素。
(三)加強預案處置。秋冬季疫情防控期間,各區民政局要指導並督促屬地養老機構制定重大節假日期間的探視方案,制定春節期間養老護理員後備和輪崗方案,制定防疫物資儲備方案、人員防疫能力提升方案。
(四)加強督導落實。鞏固現有經驗做法,妥善運用聯防聯控機制,採取多部門聯合檢查、抽查回查、專項檢查等方式,推動落實“六有三嚴”(有防護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有責任人、有防護物資設備、有醫護力量支援、有隔離轉運安排,嚴格機構內出現發熱症狀的處置管理、嚴肅養老護理員每日密接者記錄、嚴防機構內感染)等各項防控措施,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現場提出並督促其按時整改到位。各區對屬地養老服務機構疫情防控檢查要實現全覆蓋,建立檢查臺賬做好記錄。
附件:養老機構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操作指南
附件
養老機構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操作指南
本市養老機構、收住臨時托養老年人的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集中租住老年人場所,依照本操作指南做好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
一、建立工作機制
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機構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全面負責日常防控工作。下設辦公室,建立健全工作網路,定期召開例會,解決日常防控工作中的問題。制定並實施各項疫情防控管理制度、應急處置機制、照料單元制度,明確職責分工、責任到人、專項經費保障。疫情防控工作要切實融入到養老機構各部門日常的工作之中,形成常態化的疫情防控工作模式。
實施實物儲備和協議儲備相結合。加強清潔消毒用品、防護用品、基本醫療用品的儲備,注意儲備物資的有效使用期限,定期檢查物資庫存情況,清點庫存數量,及時補充必備物資。
二、做好人員防護
(一)老年人防護要求
1.加強健康監測,完善健康檔案。建立“一人一檔”健康基礎資訊日常監測、記錄。通過體溫、血壓、血糖及常見病症等監測了解老年人健康狀況,及時發現發熱、乏力、幹咳和嘔吐、腹瀉、黃疸、皮疹以及結膜紅腫等相關症狀,做好記錄和報告。如發現與新冠肺炎相關的症狀應由專用車輛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就診。
2.做好日常體溫監測。每天至少進行2次體溫監測,並做好記錄。指定專人每天匯總老年人健康狀況,發現異常情況要立即報告並採取相應防控措施。
3.倡導老年人勤洗手,保證手衛生。避免用未清潔的手觸摸口、眼、鼻,養成打噴嚏、咳嗽時用紙巾遮擋口鼻或採用肘臂遮擋的良好衛生習慣。
4.每日提醒或協助老年人做好洗漱、沐浴等個人清潔衛生;保持老年人口腔、身體、衣物、床單及居室清潔衛生。
5.嚴格實行分餐制,重復使用的餐(飲)具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建議分散就餐。確有困難只能集中就餐的,實施分時段就餐,人數控制在最大容客量的50%以內,就餐時老年人保持1米以上的間隔距離。
6.根據基本生活能力狀況,進行適宜運動鍛煉,合理安排飲食,做到營養均衡,睡眠充足。
7.儘量不去人員密集或通風不良的場所,減少參加聚集性活動,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離。有慢性肺病、心臟病的老年人應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佩戴口罩。
8.罹患慢性疾病老年人管理。提醒慢性病長期服藥老年人,要規律服藥,不輕易自行換藥或停藥;注意藥物不良反應(特別是體位性低血壓、低血糖);預防跌倒;落實醫養結合相關要求,滿足老年人基本醫療服務需求。
9.加強老年人心理調節。做好正面宣傳教育,豐富老年人文化娛樂活動,利用電話、網路等為老年人提供與親屬間的親情化溝通服務,疏解其焦慮恐懼情緒,引導其保持正常作息、規律生活。對在健康觀察室(區)觀察的老年人給予重點關懷,及時提供心理支援服務。
(二)工作人員防護要求
1.加強員工健康排查,建立“一人一檔”資訊登記制度,如實記錄每一名員工健康狀況、近期活動軌跡,及時掌握缺勤人員健康狀況等。每天測量體溫,如出現發熱、幹咳等症狀,及時佩戴醫用口罩前往就近的發熱門診就診,並主動向單位報告發病情況及旅行史、接觸史,不得帶病上班。
2.掌握疫情防控知識、疫情期間養老服務相關管理及服務要求、疫情防控管理制度等內容,按照防疫相關要求進行清洗消毒。
3.實行從業人員輪崗制,合理安排工作人員作息時間,加強工作人員心理調節。落實24小時專人值班,機構負責人及備班人員保持手機暢通,確保隨時處理應急狀況。
4.社交活動保持合理的距離,儘量避免出入人員密集場所。在人員密集密閉的場所應該佩戴口罩。在交談、候車、等電梯、排隊時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
5.疫情期間安全出行,儘量避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6.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掌握正確手衛生的技能要求,按本操作指南的相關要求進行手部清洗消毒,必要時使用醫用橡膠手套等防護措施;科學佩戴口罩,並視使用情況及時更換。
7.從業人員宜在機構內統一食宿。建議採取分餐制,自備碗、筷等食具,不能分餐時使用公筷公勺。保持集體宿舍的清潔與衛生,做好室內通風換氣。
8.進行適宜運動鍛煉,合理安排飲食,保障營養充足,保證睡眠充足。
9.負責食品採購、烹飪、配(送)餐的工作人員,應嚴格正確佩戴口罩、手套。
三、加強人員出入管理
(一)外來人員
1.制定家屬探視管理制度,規範家屬探視活動,建立預約探訪制度,規範管理進出人員。如須探視要做好進入人員健康狀況監測及問詢,同時落實好資訊登記、健康碼核查、體溫監測、協助消毒、安全提示、探視人員總量控制、探視路線管理、限定探視區域(不進入生活區)等舉措。所有探訪人員應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有發熱、咳嗽等相關呼吸道感染症狀或健康碼非綠碼情形,禁止進入機構。
2.通過公告、電話、短信、微信、郵件等方式,向老年人家屬發佈養老機構疫情防控安排和相關服務通知。
3.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外來人員進入,確需進入的,需詢問工作單位、健康狀況、接觸疫情發生地區人員等情況,通過登記、測溫、消毒、查驗健康碼等措施並佩戴口罩後方可進入,並由工作人員陪同,按規定路線到達指定區域。
4.禁止快遞、外賣、送藥人員進入,安排專人接收家屬送來的老年人生活必需品或者訂購物品,外包裝消毒後轉交老年人。
5.車輛應按規定入口和路線進入養老機構,並在指定位置停車,駕駛員配合機構做好車輛消毒。計程車、網約車等不得進入機構。
6.根據防控要求,必要時實施封閉式管理,禁止一切非必要外來人員進入、暫停接收新入住老年人。
(二)老年人外出
1.老年人身體出現不適或疾病發作,養老機構應及時與老年人和家屬溝通,達成一致後,通過機構內醫務人員處置、請醫療機構醫生出診、撥打120急救電話就醫或由家屬送醫。有條件的或根據入住服務協議,由養老機構工作人員隨同協助就醫。未設立醫務室的養老機構要與就近醫療機構建立聯繫,確保老年人及時得到救治或醫療服務。
2.回家返院和新申請入院的老年人,無異常症狀且無7天內在疫情中高風險地區逗留史或病例接觸史的,提供有效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後可以返院或入院。入院後先在健康觀察室(區)單獨居住,健康觀察14天,無異常症狀後,方能進入院內生活區。
(三)員工通勤及外出
1.嚴格控制院內工作人員外出頻次,每次外出應做好個人防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應該佩戴口罩,避免用手揉眼、摳鼻等行為;返回機構時須進行體溫檢測、手消毒,更換工作服、鞋帽、手套、口罩等;居住地所在社區發現疫情的,要立即向機構報告。
2.根據防控要求,實施食材採購人員等後勤人員在外負責服務保障,不進入老年人生活區。
3.復工返崗和機構招聘新工作人員,核酸檢測陰性可直接上崗。
四、規範清洗消毒
採取預防性消毒。沒有出現病人或無症狀感染者的場所,室內空氣以自然通風為主,環境以清潔衛生為主,定期進行預防性消毒。預防性消毒工作記錄參照市衛生健康委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預防性消毒指引(第三版)》《冰箱冰櫃清潔消毒指引》執行。
五、合理通風換氣
採用自然通風方式時,在保證老年人和護理人員保暖的前提下,每日通風3次以上,每次應不少於30分鐘,必要時可採取機械通風方式加強通風效果。採取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應定期由專業機構進行清洗、消毒,檢測結果符合《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規範》(WS 394)等國家標準規範要求,並出具合格報告方可使用。日常運作管理參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運作防控指引》執行。
六、做好食品原料購買及貯存
(一)一般要求
應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産品的採購、驗收、運輸和貯存管理制度,確保所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産品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或規定。
(二)源頭管控
1.嚴格落實進貨查驗、索票索證制度,建立臺賬、做好記錄,確保食品來源可追、去向可查、風險可控。
2.選擇具有合法資質的供應商。嚴禁採購未按規定進行檢驗檢疫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原料,嚴禁採購來源不明的畜禽肉、水産品,嚴禁採購食用野生動物,嚴禁在養老院內飼養和屠宰畜禽。進口肉類水産品需向供應方索取核酸檢測證明。
3.加工前進行感官查驗,確保食品原料新鮮,無腐敗變質或其他感官性狀異常。預包裝食品原料應查看標籤、生産日期、保質期等內容。
(三)運輸貯存
1.食品原料的運輸、貯存,應符合産品明示要求或産品實際需求。
2.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等應依據性質的不同分設貯存場所或分區域碼放,防止交叉污染。
3.盛放食品原料的容器及工具應堅固、無毒、易清洗。運輸、貯存過程中應採取有效的防護措施,確保食品原料不被污染,不發生腐敗變質,不影響後續加工。
4.運輸冷凍畜禽肉、水産品等食品原料時應使用冷藏車或採取有效的低溫保鮮措施,確保按食品標示溫度條件貯運。運輸車輛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