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規範性文件 > 市級
  1. [主題分類] 科技教育/教育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18-09-27
  6. [發文字號] 京教基一〔2018〕14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18-09-28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2018年 第37期(總第577期)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於推進中小學學區制管理的指導意見

列印
字號:        

京教基一〔2018〕14號

各區教委:

  為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中辦發〔2017〕46號)精神,進一步推進學區制管理,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特製定本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樹立新發展理念,適應北京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對教育的新要求,加大區域教育資源統籌力度,加強校際合作共用,努力辦好百姓家門口的學校,讓每一名學生都能享受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促進首都基礎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基本原則

  堅持優質均衡。立足區域實際,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和帶動作用,豐富教育供給,增強發展動力,着力解決區域內校際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縮小校際教育差距,整體提升教育品質,促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堅持資源統籌。統籌協調區域各類教育資源,跨越資源邊界,打通資源微迴圈,盤活優質資源,優化供給方式,健全協同發展機制,搭建共建共用平臺,實現區域資源互聯互通,不斷滿足師生多樣化發展需求,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受益面。

  堅持多元共治。注重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與自下而上的實踐探索相結合,上下聯通,多方聯動,建立健全多元共治的學區管理機制和運作機制,引導學校、街道(鄉鎮)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學區建設和管理,協同解決學區發展的實際問題,構建共建共治共用的學區發展共同體。

  堅持因地制宜。結合區域實際,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合理規劃學區佈局,均衡配置教育資源,適度控制發展規模。明確學區職能定位、組織架構和發展目標,適應區域教育需求和資源條件,發揮學區優勢,促進形成良好教育生態。

  堅持創新開放。本着有利於統籌教育資源、有利於調動各方積極性、有利於促進優質均衡發展的原則,探索學區制改革的新模式,開拓區域優質資源擴增新路徑,創新學區化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促進首都基礎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總體目標

  深化中小學學區制改革,加大教育資源的統籌力度,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校際、區域差距進一步縮小,區域教育共建共治共用的制度機制更加健全,學校依法自主辦學得到更好保障,社會參與支援教育的渠道更加通暢,以學區為依託的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格局逐步形成,區域教育教學品質和優質均衡發展水準整體提高。

  四、主要任務

  (一)合理劃分學區範圍

  依據行政區劃、適齡人口等因素,遵循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分佈等原則,合理劃分學區範圍,合理規劃生源佈局,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學區劃分應統籌兼顧,相對穩定。根據地區生源需求和教育發展需要,統籌各學校、各學段資源要素,編制發展規劃,科學預測學區教育規模,加強發展趨勢研判,積極調控供需平衡,促進區域教育平穩有序發展。

  (二)完善學區治理體系

  結合區域實際加強學區建設,探索構建多元共治的學區發展模式。完善學區治理結構,通過建立學區管委會、理事會等組織形式,組織協調學區、學校、家庭、社區以及社會力量代表共同參與學區建設與管理。完善學區協調機制。通過協議、協商等方式,明確各方的權利和義務,促進各方教育責任共擔、發展利益共用。完善學區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式,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建議,健全依法、科學、民主的決策程式。積極調動各方參與學區改革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形成多元主體協商共治和多方協同育人的區域教育發展新格局。

  (三)健全學區管理機制

  明確學區定位,履行學區職能。合理設置學區人員崗位和工作職責,健全完善“設置合理、目標明確、職責清晰、運作協調、保障有力”的學區化管理體制機制。着重發揮學區在服務入學升學、促進資源共用、搭建發展平臺、完善治理體系等方面的職能優勢,不斷提升學區管理水準和服務保障水準。加強對學區的管理、指導和保障,探索對學區發展的評價考核辦法,激勵學區在統籌資源、綜合治理、促進優質均衡發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四)統籌學區資源供給

  統籌協調學區內外教育資源,建立學區資源共建共用平臺,豐富拓展教育資源,搭建學區資訊資源平臺,精準對接學區內各校資源需求與供給,最大限度提高學區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教育資源整合、融通、共用帶動學校和學區提升發展。

  (五)搭建學區發展平臺

  在尊重學區內中小學校自主辦學的基礎上,發揮學區優勢,拓寬發展平臺,增加發展機會,營造發展氛圍。鼓勵學區內各校加強校際協同合作,融通教育資源,貫通人才培養,促進幹部教師交流。搭建教育教學交流平臺,組織開展課程教學研討、教師教科研訓活動;搭建學生學習成長平臺,組織開展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和綜合素質發展交流展示活動,促進師生增強實際獲得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內涵發展。

  五、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加強黨對學區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辦學方向,加強學區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對學區的業務管理和指導,充分發揮學區在推動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優質均衡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引導和規範學區發展。加強對學區發展的督導評價,注重效果評估和成果宣傳,促其持續健康發展。

  (二)政策保障

  研究制定學區制管理的政策措施,統籌協調學區人力資源,探索建立幹部教師合理流動機制和績效考評制度。對學區兼職幹部教師和在學區內跨校任職任教的幹部教師,依據中小學教師績效獎勵激勵辦法,按照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原則予以獎勵激勵。完善專業技術職稱評定考核辦法,對在學區內跨校任職任教並取得良好業績的幹部教師,給予優先考慮。

  (三)經費保障

  加強對學區條件保障、資源建設、人員培訓、活動開展等方面經費支援。從實際出發,科學合理編制學區基本運作和業務發展經費預算,將學區建設經費納入區級預算管理,保障學區發展所需的經費投入。同時,加強績效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益。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2018年9月27日

分享: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