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科發〔2016〕720號
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關於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6〕32號),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激發廣大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熱情,加快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推進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我們研究制定了《關於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的實施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貫徹落實。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北京市農村工作委員會 北京市農業局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
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
北京市供銷合作總社 北京市婦女聯合會
北京市糧食局 北京市財政局
2016年12月29日
關於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的實施意見
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6〕32號),激發廣大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熱情,推進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強化科技創新對農業農村發展的引領作用,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圍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要求,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壯大科技特派員隊伍,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培育新型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科技服務體系,以科技創新支援農業農村發展,推動現代農業全産業鏈增值和品牌化發展,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為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作出貢獻。
二、實施目標
到2020年,農業農村領域科技、人才、資訊、金融與産業的結合更加緊密,農村科技創新創業環境更加優化,建設50個服務體系完善、發展成效顯著的“星創天地”,支援300個要素集聚、服務專業的現代農業創新創業示範基地,轉化應用1000項農業技術成果,建設一支規模10000人的科技特派員隊伍,向天津市、河北省輻射實用農業科技成果500項,實現科技特派員與産業的有效對接,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三、重點任務
圍繞切實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水準、完善新型農業社會化科技服務體系、加快推動農村科技創業和精準扶貧三個方面,實施以下重點任務:
(一)加大創新資源和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給
充分利用財稅、金融、人才、市場等政策工具,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成果的快速、高效、精準供給。依託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建設,加快創新資源和要素向科技特派員開放共用,為科技特派員增強創新創業能力提供基礎支撐。鼓勵高校、科研院所通過許可、轉讓、技術入股等方式支援科技特派員轉化科技成果,開展農村科技創業,保障科技特派員取得合法收益。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以創投引導、貸款風險補償等方式,推動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融資機制,加大對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的支援力度。鼓勵在京金融機構為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提供知識産權質押貸款、股權質押貸款、科技企業信用貸款等科技金融服務,支援科技特派員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
(二)完善科技特派員信息化服務平臺
利用“221資訊平臺”、“農村科技服務港”、“12396北京新農村科技服務熱線”、“北京12316農業服務熱線”等科技服務資源,搭建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的資訊橋梁,打通科技特派員同産業對接的服務通道,推進農業資訊資源共用,形成“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智慧與人工相配套、創新與創業相銜接”的服務模式,推動科技特派員開展“網際網路+”現代農業創業,提高農業生産的標準化、集約化、精準化和智慧化水準。整合服務熱線、遠端教育、多媒體系統、手機APP等多種通道,面向科技特派員開展全鏈條、專業化、便捷化的教育培訓、創業指導和知識傳播服務。
(三)推進科技特派員創業鏈建設
針對農業産業鏈關鍵環節和瓶頸問題,開展技術攻關,重點支援科技特派員開展生物育種、智慧裝備、安全投入品、食品製造、林果花卉、森林文化創意等産業的自主創新,形成系列化、標準化的農業技術包。圍繞都市農業、食品安全和生態建設,依託科技特派員開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以科技創新帶動商業模式創新,支援科技特派員在産業鏈各個環節開展創業和服務,培育一批具有高成長性的科技特派員創業企業,探索發展創意農業、休閒農業、會展農業、眾籌農業等新興業態,推進農業産業鏈的延伸、優化和轉型升級。
(四)創建農業農村領域的“星創天地”
以農業科技園區、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等學校、科研機構、職業院校、科技型企業、龍頭企業、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特派員創業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為載體,面向科技特派員及其他創新創業主體,集中打造融合科技示範、技術整合、成果轉化、融資孵化、創新創業、平臺服務為一體的“星創天地”,推動科技、資本、管理、人文、教育等要素融入農業、流入農村。協同推進科技特派員創業基地、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優級農業標準化基地、林果鄉土專家科技示範園基地、美麗鄉村等建設,形成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創新創業示範基地,支援科技特派員創辦、領辦、協辦科技型企業、科技服務實體或合作組織。
(五)壯大優化科技特派員隊伍
按照“市場化、信息化、鄉土化、社會化”的原則,壯大完善農村科技協調員隊伍,繼續推進創新團隊、全科農技員、林果鄉土專家、巾幗科技特派員、青年帶頭人等科技特派員隊伍建設。引導科技人員、大學生、返鄉農民工、退伍轉業軍人、退休技術人員、農村青年、農村婦女等參與農村科技創新創業。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構以及科技型企業等各類農業生産經營主體,作為法人科技特派員帶動農民創新創業,服務産業和區域發展。
(六)健全科技特派員創業支援機制
普通高校、科研院所、職業院校等事業單位對開展農村科技公益服務的科技特派員,在5年時間內實行保留原單位工資福利、崗位、編制和優先晉陞職務職稱的政策,其工作業績納入科技人員考核體系;對深入農村開展科技創業的,在5年時間內保留其人事關係,與原單位其他在崗人員同等享有參加職稱評聘、崗位等級晉陞和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權利,期滿後可以根據本人意願選擇辭職創業或回原單位工作。結合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動員金融機構、社會組織、行業協會、人力資源公共服務機構和企事業單位為大學生科技特派員創業提供支援,完善人事、勞動保障代理等服務,對符合規定的要及時納入社會保險。
(七)深化區域科技合作和精準扶貧
針對北京市低收入村發展和低收入農戶增收存在的科技短板,支援科技特派員與低收入村農業生産經營主體精準對接,解決低收入村特色産業發展和生態建設中的關鍵技術問題,加快先進適用技術成果轉化。健全科技特派員區域協同創新機制,加強首都農業科技成果向天津市、河北省和其他省區市的推廣輻射力度。創新扶貧理念,推進精準扶貧,鼓勵支援科技特派員異地創業,加快首都科技、人才、管理、資訊、資本等創新要素對貧困地區的注入,增強貧困地區創新創業和自我發展能力。吸引國際人才到北京開展農業農村科技創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北京市科技特派員協同工作機制,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形成工作合力。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作為協同工作機制的召集單位,各區、各部門、各單位要將科技特派員工作作為加強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積極創新,抓好落實,推動科技特派員工作深入開展。
(二)創新服務機制
加強對相關社會組織的指導,發揮創新聯盟的組織和協調作用,推進科技特派員産業對接和創業服務,做好科技特派員登記工作。鼓勵産業聯盟、行業協會、科技中介等社會組織為科技特派員提供電子商務、金融、法律、合作交流等服務。做好科技特派員服務績效和統計報告工作,對科技特派員隊伍實行動態服務,加強整體工作的動態監測。
(三)加強表彰宣傳
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科技特派員及團隊、科技特派員派出單位以及相關組織管理機構等,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表彰。鼓勵社會力量設獎對科技特派員進行表彰獎勵。宣傳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的典型事跡和奉獻精神,激勵更多的人員、企業和機構踴躍參與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