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規範性文件
  1. [主題分類] 商貿、海關、旅游/其他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25-05-12
  6. [發文字號] 京政辦發〔2025〕9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25-05-16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年 第期(總第期)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以高水準開放推動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列印
字號:        

京政辦發〔2025〕9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以高水準開放推動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5月12日  

  (此件正文公開,附件依申請公開)



以高水準開放推動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數字貿易改革創新發展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以高水準開放推動服務貿易高品質發展的意見》,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緊抓“兩區”建設契機,進一步提升開放水準,全面推動本市成為示範引領全國、開放輻射全球的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發展高地,特製定本方案。力爭經過5年左右探索,到2030年,全市服務貿易規模穩居全國前三,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力顯著提高,數字服務出口占全市服務出口比重達到70%左右。

  一、探索制度型開放新路徑

  (一)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

  積極參與全球數字貿易規則制定,率先試行世界貿易組織《電子商務協定》。主動對接DEPA、CPTPP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參照世界貿易組織《服務貿易國內規制參考文件》,深化服務貿易領域改革,落實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推動服務貿易制度創新。

  (二)着力發揮“兩區”開放引領作用

  推動“兩區”建設向縱深推進,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圍繞重點領域,加強服務業擴大開放政策整合,構建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行動,打造“創新、數智、綠色、便利、協同”的北京自貿品牌,分行業、分批次滾動出臺自貿試驗區數據出境負面清單,加強首創性、整合式政策創新。

  二、構建要素跨境流動新機制

  (三)推進人才跨境流動便利化

  在首都國際機場和大興國際機場設立口岸簽證處,為緊急來京商務洽談、參展參會、投資創業的外國人,提供出入境便利服務。7×24小時為外籍高層次人才及其科研輔助人員來京投資創業、工作、講學、開展經貿交流提供口岸簽證便利。在京外商投資企業內部調動的外籍專家隨行家屬可享有與該專家相同的停居留期限。動態完善國際職業資格認可目錄,持續擴大境外職業認證、職業資格認可範圍,探索推進境內外職業認證、職業資格的互認互通。

  (四)推進資金跨境流動便利化

  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準開放政策試點,支援銀行對信用良好、優質合規的企業實施更加便捷的跨境資金結算措施。擴大人民幣在服務貿易領域的跨境使用,支援境內銀行向境外企業提供人民幣貿易融資服務。深化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持續擴大參與銀行範圍。

  (五)推進技術跨境流動便利化

  完善技術貿易管理,拓展國際技術合作網路,便利研發中心技術跨境轉移。持續推進技術出口中涉及的知識産權對外轉讓審查工作。鼓勵商業銀行探索預期收益質押、知識産權質押等融資方式,促進技術成果轉化和交易。

  三、培育數字貿易發展新動力

  (六)放寬數字領域市場准入

  積極推進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試點工作,取消網際網路數據中心、內容分發網路、網際網路接入服務、線上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資訊保護和處理服務等業務的外資股比限制。研究建設國家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深入推進國際資訊産業和數字貿易港建設,加強數字領域國際合作,爭取在數據跨境傳輸等方面實現互惠互利。

  (七)持續推進數據跨境流動

  深入開展數據跨境流動便利化綜合配套改革,提升數據跨境服務中心能級,規範和培育數據服務市場,推動個人資訊匿名化處理技術試點應用。探索制訂自動駕駛、生物基因等行業數據分類分級指南和重要數據目錄,以重點領域企業數據出境需求為牽引,明確重要數據識別標準,加強數據安全保護。

  (八)推動數字貿易細分領域提質擴容

  提升數字內容製作品質,增強數字出版、數字影視、游戲動漫等領域的國際競爭力。鼓勵服務外包企業向研發設計、整體解決方案等高端領域轉型升級,支援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加快發展通信、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領域對外貿易。支援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建立健全數據交易流程、糾紛處理等制度體系,提供面向全球的數據價值發現、數據資産交易服務。

  (九)培育壯大數字貿易經營主體

  聚焦資訊技術服務、數字內容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影響力的數字貿易領軍企業以及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數字貿易中小企業。鼓勵電商平臺、經營者、配套服務商等各類主體做大做強,加快培育品牌。高標準建設中關村軟體園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支援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等參與數字貿易領域標準制定,推動標準“走出去”。

  (十)強化數字領域治理

  推廣數據安全管理認證等制度,提升企業數據安全防護能力。發揮專門法院作用,在商事糾紛、知識産權保護等方面為數字貿易糾紛當事人提供公正、透明、高效的司法服務保障。推出一批數據保護、數據流通等領域的典型司法案例,加大宣傳推廣力度,為國內外數字領域治理司法實踐提供參考。

  四、釋放服務貿易領域新活力

  (十一)增強國際運輸服務效能

  進一步推動北京“雙樞紐”國際航空客貨運輸發展,協調推進優化國際航班時刻資源配置,加強航空運力與出入境旅游的供需對接,強化輻射帶動作用。支援貨運代理公司、電商平臺企業等航空貨運需求主體集聚發展,鼓勵企業建設國際集散倉和國際轉机倉,開展國際物流集散和轉机業務。引導郵政快遞企業加強國際郵件快件處理能力建設,進一步健全國際航空寄遞網路。

  (十二)提升旅行服務國際競爭力

  用好240小時過境免簽等政策,豐富入境旅游産品和線路,優化離境退稅等服務。加強國際語言環境建設,完善景區、機場等場所的多語種標識及導覽設施。用好“北京服務”機場服務點。加大銀行卡、通信卡“兩卡”融合産品推廣力度,提升支付服務便利性。提升外籍人士在京住宿的便利化水準,探索應用住宿登記護照自動識別和錄入技術。

  (十三)推進文化貿易高品質發展

  培育一批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千帆出海”行動。支援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機構引進國外優秀超高清視聽作品。支援本市優秀超高清視聽作品加強海外傳播,提高國際影響力。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開發符合文化貿易企業需求的信貸産品,通過出口買方信貸等方式支援符合條件的文化貿易企業擴大出口。

  (十四)優化金融服務貿易網路

  支援金融機構建立健全境外分支機構和服務網路,在風險可控、依法合規的前提下,有序發展跨境金融業務。有序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拓展應用場景,優化受理環境,進一步加強試點應用,逐步形成較為完善的數字人民幣生態體系。

  (十五)支援專業服務貿易發展

  依託國家特色服務出口基地,推動知識産權、地理資訊、語言等特色服務出口。拓寬教育服務貿易合作領域,加大對中外合作辦學和國際學校發展的支援力度,支援在京高校開展國際中文教育。支援本市醫療機構與境外醫療機構開展合作,為境內外患者提供遠端醫療服務。篩選儲備一批具備一定基礎的中醫藥標準化項目。大力發展中醫藥服務貿易,支援企業在海外拓展中醫藥服務,打造特色化國際化中醫藥服務品牌。

  (十六)大力發展綠色技術和綠色服務貿易

  鼓勵節能降碳、環境保護、生態治理等方面技術和服務進口,擴大綠色節能技術和服務出口。加強綠色技術國際合作,支援綠色絲綢之路建設專業組織在京發展。鼓勵服務貿易企業開展碳足跡核算和認證,推動企業融入綠色貿易産業鏈。推動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標準制定和執行,探索應用與國際接軌的綠色債券評級等方面的標準。

  (十七)促進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融合發展

  優化保稅監管模式,支援在綜合保稅區內開展保稅研發、保稅檢測、保稅維修、文物及藝術品保稅倉儲展示等業務。加大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支援力度,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優先開展AEO認證,進一步推動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融合發展。

  五、拓寬國際經貿合作新渠道

  (十八)打造高層級國際會展平臺

  辦好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等活動,充分發揮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等平臺作用,拓寬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國際合作渠道。引進高品質國際會展項目,積極申辦國際組織年會和會展活動,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會展品牌。

  (十九)深化境內外合作交流機制

  用好多雙邊合作機制,密切與國際經貿組織、國際商協會、國際友好城市的合作。充分利用中德國際合作産業園、中日創新合作示範區、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平臺,對接海外園區及龍頭企業,推動多層次國際合作交流。加強京津冀三地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協同合作,促進資本、人才、技術、數據等要素高效流動。

  六、保障措施

  (二十)創新政策支援措施

  完善多層次資金支援體系,鼓勵金融機構推出適應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特點的金融服務,引導社會資本支援企業技術創新與市場拓展。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援力度,擴大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領域覆蓋面,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適當優化承保方式。落實好服務出口增值稅零稅率或免稅等現行稅收政策。

  (二十一)健全統計監測體系

  建立部門間服務貿易相關數據共用機制,定期開展服務貿易數據採集、整理與分析。健全服務貿易重點企業聯繫制度,擴大直報企業範圍。跟蹤數字貿易新業態、新場景和新模式,深化數字貿易統計方法,推動在具備條件的區域率先實施。

  各區、各有關單位要充分認識發展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的重要意義,抓好本方案落實,及時總結發展經驗。市商務局要強化統籌協調,完善工作機制,確保各項措施落地見效。

分享:
相關解讀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