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規範性文件
  1. [主題分類] 勞動、人事、監察/勞動就業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23-07-18
  6. [發文字號] 京人社就促字〔2023〕105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23-07-20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年 第期(總第期)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於開展2023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的通知

列印
字號:        

京人社就促字〔2023〕105號

各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社會事業局:

  按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開展2023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的通知》(人社廳發〔2023〕21號)和《關於開展2023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推進計劃的通知》(京人社畢字〔2023〕61號)要求,為進一步做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工作,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決定在全市範圍集中開展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等青年服務攻堅行動。現就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落實主題教育“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並舉,政策支援與服務保障並重,普遍服務與重點幫扶並行,以實名臺賬為基礎,強化政策落實、服務保障、權益維護、困難幫扶,確保工作不斷檔、服務不斷線,力爭有就業意願的未就業畢業生和登記失業青年年底前都能實現就業或參加到就業準備活動中。

  二、行動主題

  助力攻堅  成“就”未來

  三、行動時間

  2023年7月—12月

  四、服務對象

  (一)2023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

  (二)在全市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登記的失業青年(包括往屆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16-24歲失業青年)。

  五、主要措施

  (一)集中發佈就業服務資訊。市、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廣泛運用各種媒介,發出《逐夢青春 就業啟航——致2023屆畢業生的一封信》,集中推介公共就業服務相關內容。重點亮出“四個一”,即一份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檔案管理服務機構等名錄,一張就業創業、人才引進、檔案轉遞等服務清單,一份公共招聘網站、優質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招聘名錄,一批求職登記、失業登記服務平臺等求助途徑,為未就業畢業生等青年提供求職指引和便利。

  (二)迅速建立完善實名臺賬。各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對登記失業青年資訊進行全面摸排,通過電話短信、到府走訪等方式,逐一摸清個人資訊、就業需求、幫扶狀態,對未就業的做好記錄,形成登記失業青年實名臺賬。7月底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將對接市教委,全面獲取北京生源離校未就業畢業生資訊,經與公安、民政、殘聯以及社保等系統比對數據後,建立2023年實名制畢業生數據庫。各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允許未就業畢業生在戶籍地、常住地、求職地進行失業登記或求職登記,做到願登盡登,並及時提供就業服務。

  (三)全面落實實名就業服務。市、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依託失業青年實名臺賬及畢業生實名制系統,對北京生源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等青年開展集中幫扶,針對性提供就業創業服務。對有就業意願的,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推介、1次技能培訓或就業見習機會。對有創業意願的,提供項目、資金等支援,並推動創業孵化基地按一定比例向他們免費開放。對未就業畢業生等青年就業狀態和服務提供等發生變化的,要在失業青年實名臺賬及畢業生實名制系統中及時記載、動態更新。

  (四)組織實施就業困難幫扶。各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將本市有就業意願的困難家庭畢業生和長期失業青年作為重點幫扶對象。按照《關於做好本市離校未就業困難家庭(個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幫扶工作的通知》(京人社畢發〔2022〕37號)要求,為有就業意願的困難家庭畢業生落實“1131”(提供1次職業指導,推薦至少1個見習崗位,推薦至少3個就業崗位,推薦至少1次職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幫扶措施,實施“一人一檔”、“一生一策”精準幫扶;為長期失業青年提供精細化公共就業服務,組織黨員幹部、服務機構開展結對幫扶。發揮就業服務專員網格化優勢,為長期失業青年提供實踐引導、職業指導、就業援助,將他們請出家門,更多與社會接觸交往,激發就業內生動力。對通過市場渠道難以就業的,運用公益性崗位予以安置。

  (五)大力推進政策落實落地。市、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持續更新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政策清單,明確政策內容、補貼標準、申請流程等,打捆打包推送用人單位及未就業畢業生等青年。要按月將本地企業新增參保人員資訊等與實名數據進行比對,及時鎖定政策對象,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

  (六)高頻舉辦就業招聘活動。市、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發動全市企事業單位積極參加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主題招聘活動,深入開展“2023年暑期北京地區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2024年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季活動”,積極落實“10+N”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安排,加密線上線下招聘,豐富行業企業專業專場、直播帶崗等特色招聘,做到周周有招聘、時時有崗位。

  (七)持續優化就業服務舉措。各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將專業就業服務力量下沉,統籌利用基層平臺、社區網點等資源,推行15分鐘就業服務圈,推進“家門口”就業服務站,提高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失業青年對就業服務的感知度。市、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將就業服務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加快推進線上線下一體服務,依託“北京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好工作”“就業在北京”微信公眾號以及各區網站等線上平臺,提供招聘求職、政策諮詢、職業指導、創業輔導等線上服務,更加便利未就業畢業生等青年享受服務。要組織各級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廣泛參與,為未就業畢業生等青年提供多元化、專業化就業服務。

  (八)實施專項技能提升行動。將有培訓意願的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全部納入職業培訓服務範圍,對本市城鄉未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等青年群體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勞動預備制培訓、創業啟航培訓和企業新型學徒培訓。針對青年就業困難原因和求職能力短板,開展青年求職能力實訓營項目,幫助失業青年提高求職能力。鼓勵面向青年開展新興産業、智慧製造、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分層分類的職業技能培訓。廣泛動員青年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北京市職業技能競賽和各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等賽事活動,引導青年走技能成才之路。

  (九)實施就業權益護航行動。持續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行動,查處虛假和違法招聘資訊,為青年求職就業提供良好市場環境。暢通線上線下舉報投訴渠道,及時受理和查處用人單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以及勞務派遣單位違法招用工行為。開展普法宣傳,靈活運用網站、新聞媒體、宣傳視頻等載體,通過服務普法、以案釋法、進校送法等方式,增強高校畢業生等青年法律意識。

  (十)廣泛開展就業宣傳引導。市、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充分利用電視、網際網路等各類媒體平臺,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活動,讓未就業畢業生等青年了解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感受黨和國家的關心重視。強化典型引導,組織青年就業典型宣傳,各區要至少推出1位服務重大戰略、投身生産一線、主動創業創新、紮根城鄉基層的青年典型,廣泛宣傳他們在平凡崗位上實幹奮鬥的先進事跡,全方位展示新時代青年人就業創業的精神風貌,引導未就業畢業生等青年從實際出發選擇職業和工作崗位,多渠道實現就業創業、建功立業。

  六、工作要求

  各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將2023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作為做好當前就業工作的重要抓手,落實屬地責任,細化實施方案,明確工作措施、時間安排和保障機制。要主動聯繫有關部門,加強協調配合,聚合政策服務資源,並充分調動市場機構和行業協會參與積極性。要強化跟蹤調度,及時匯總並動態報送任務完成、工作進展、典型經驗、意見建議,年底前及時報告行動總結。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將從7月起,對各區2023屆未就業畢業生資訊銜接、求職登記小程式求助畢業生聯繫服務情況、登記失業青年實名臺賬以及2023屆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實名制系統等工作進行及時調度。行動結束後,各區要認真總結工作情況,提出改進措施,形成書面報告,年底前報送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23年7月18日  

分享: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