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規範性文件
  1. [主題分類] 科技教育/科技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22-07-29
  6. [發文字號] 京科服發〔2022〕176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22-08-01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2022年 第44期(總第776期)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關於印發北京市科技型社會組織服務企業聚力發展的行動方案(聚力行動)的通知

列印
字號:        

京科服發〔2022〕176號

各有關單位:

  《北京市科技型社會組織服務企業聚力發展的行動方案(聚力行動)》已經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第10次行政辦公會審議通過,現予以印發,請遵照執行。

  特此通知。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    

2022年7月29日  


北京市科技型社會組織服務企業聚力發展的行動方案(聚力行動)

  為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支援服務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促進北京高精尖産業和科技企業發展、以協會和聯盟為代表的科技型社會組織發展,充分發揮科技型社會組織橋梁紐帶、資源融通、跨界合作等優勢,引導科技型社會組織聚集創新要素、推動産業發展、服務企業創新,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引導科技型社會組織聚焦服務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中關村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強化科技型社會組織對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的服務支撐作用,採取多種措施,全面提高科技型社會組織服務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發展的意識和能力,構建科技型社會組織協同聯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格局,帶動企業齊心聚力,抱團應對國際國內複雜多變的形勢,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路和産業體系,不斷推動聚力行動取得實效。

  二、發展目標

  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相結合,重點培育與示範引領相結合,支援科技型社會組織在規範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標準創制及推廣、協同推進技術創新、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促進園區競爭力提升、開展産業行業研究、搭建科技服務平臺、組織品牌服務活動等核心服務能力,凝聚各類科技創新資源,以需求為導向,開展服務企業發展、服務技術創新、服務産業和園區發展、服務載體建設、服務國際化發展等工作。

  到2025年,打造30家以上運作規範、核心服務能力突出、專業水準高、代表性強、影響力大的科技型社會組織,引領帶動100家以上科技型社會組織提高科技服務能力,服務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以下簡稱中關村示範區)發展。支援社會組織帶動企業制定發佈、推廣和應用一批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中關村標準;搭建服務平臺(或共性技術平臺)、組織品牌活動,每年服務不少於10000家次企業;與國際科技組織建立合作機制,服務一批企業開展國際交流合作;編制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産業報告,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諮詢服務。

  三、工作任務

  (一)體系化推進科技型社會組織建設

  支援科技型社會組織圍繞科技強國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中關村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明確自身發展規劃和發展目標,增強科技型社會組織核心能力建設。支援高精尖産業領域的産業類社會組織,聚集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資源,推動完善産業鏈、技術鏈和産業生態,促進産業發展;支援專業領域的要素類社會組織為企業提供標準、人才、金融、知識産權等專業服務,吸引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助力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堵點、痛點;支援綜合類社會組織搭建科技型社會組織服務平臺,引導科技型社會組織跨領域、跨專業整合資源開展企業和産業服務,健全科技型社會組織行業自律和自治管理機制。對重點科技型社會組織進行精準畫像,逐步培育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影響力、行業影響力的科技型社會組織。

  (二)支援科技型社會組織前瞻拓展和佈局新領域

  圍繞“十四五”時期我市重點發展的新一代資訊技術、醫藥健康、綠色能源與節能環保等産業領域和跨界融合領域,支援已成立的科技型社會組織,拓展服務的技術領域,佈局新賽道,引入新資源,煥發新活力;支援具有影響力的企業、高校、研發機構等創新主體,在人工智慧、區塊鏈、元宇宙、硅基光子、虛擬現實、工程技術服務等重要前沿産業技術和科技服務領域,聚集要素資源,成立新的社會組織,搶佔新興領域發展先機。

  (三)支援科技型社會組織提升服務技術創新能力

  支援科技型社會組織組織和服務企業制定與推廣應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北京市地方標準、中關村標準;瞄準市場化程度高、技術創新活躍、産品類標準較多的領域,增加標準有效供給,開展團體標準創制和服務應用。支援科技型社會組織協同推進技術創新,立足創新鏈、産業鏈發展需求,整合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産學研用創新資源,推動解決影響和制約産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核心技術等難題;建設面向前沿技術研發和技術整合應用的專利池和專利運營規則;搭建應用示範場景,服務促進高精尖産業集群建設發展。鼓勵科技型社會組織承擔或推薦企業承擔國家部委或省級部門重點計劃項目;組織産業上下游企業多方協同開展科技攻關,着力突破共性關鍵技術。

  (四)支援科技型社會組織提升服務産業和園區發展能力

  支援科技型社會組織積極開展戰略性、綜合性的産業行業發展研究,並運用研究成果為企業發展決策提供支撐。支援科技型社會組織深入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開展調研,廣泛收集分析行業産業發展需求、企業的技術演進動態、區域發展動向、發展規劃、創新項目線索、面臨困難與需求,提供高水準的發展趨勢研判、政策建議等研究分析報告或動態資訊,助力解決創新主體經營發展困難。支援科技型社會組織積極對接中關村示範區各分園、特色産業園等載體需求,引入人才、資本、技術、科研設施等資源要素,服務産業集群建設,促進科技成果在園區轉化,服務企業落地園區。支援科技型社會組織圍繞園區智慧化、數字化、綠色化升級發展佈局開展相關研究。在技術升級、應用拓展、生態營造等方面開展園區服務活動,推動園區運營發展提質增效。

  (五)支援科技型社會組織提升服務載體建設能力

  支援科技型社會組織建設共性技術平臺和“網際網路+”服務平臺,聚集服務資源,創新服務模式,拓展服務覆蓋範圍,開展技術研發、檢驗檢測、成果轉化、法律、財稅、人力資源、項目管理、資訊諮詢服務等,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公益性強、內容豐富、資源廣泛、模式靈活的各類科技服務。支援科技型社會組織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品牌活動,開展專業培訓、行業交流、政策宣講、需求對接、産品展示等企業服務活動,推動各類創新資源要素向企業集聚,助力企業拓展市場,服務企業高品質發展。鼓勵科技型社會組織加強區域合作,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企業跨區域交流與合作提供助力。

  (六)支援科技型社會組織提升服務企業國際化能力

  支援科技型社會組織服務企業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路,組織企業主導、參與制定國際標準並推廣應用;在京或境外舉辦有影響力的國際性會議,組織企業參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境外展覽展示;支援科技型社會組織負責人在國際知名標準化組織或其他科技類國際組織擔任重要職務。鼓勵科技型社會組織促成科技類國際組織的分支機構或代表處在京落地;創辦或合辦國際期刊;吸引國際優秀創新人才、團隊來京發展;促成科研院所、企業與境外主體達成科技合作。

  (七)持續支援科技型社會組織夯實發展基礎

  充分發揮綜合類社會組織政治上的橋梁紐帶、業務上的引領聚合、服務上的平臺窗口作用,鼓勵綜合類社會組織擴大服務範圍,引導科技型社會組織規範發展、能力提升。發揮科技型社會組織基層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以黨建引領科技型社會組織健康發展。進一步強化科技型社會組織誠信體系建設,在中關村社會組織誠信體系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覆蓋範圍,促進科技型社會組織自覺規範自身行為。

  四、主要措施

  (一)強化指導,協同推進

  加強與民政部門及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的溝通協調,共同支援科技型社會組織規範健康發展。加強與各區、中關村示範區各分園的聯繫溝通,梳理形成科技型社會組織服務生態圖譜,深入推進社會組織“園區行”“聯合護航行動”活動,推動各區、各分園與科技型社會組織開展深入合作。建立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業務處室與科技型社會組織聯繫對接機制,引導科技型社會組織圍繞産業發展、園區服務、創新創業、科技金融、人才聚集、國際合作等方面重點任務開展工作。鼓勵國家、本市、各區管理的科技型社會組織參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中關村示範區建設,導入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服務資源,促進本市産業發展和創新創業生態營造。

  (二)完善政策,加強支援

  將支援科技型社會組織發展納入中關村示範區資金支援政策體系,依據《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支援資金管理辦法(試行)》(京科發〔2022〕8號),定期組織項目申報、評審等工作。引導科技型社會組織圍繞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中關村示範區發展需求,結合科技型社會組織自身發展規劃,制定發展計劃,明確發展目標和標誌性成果。強化績效管理,依據對科技型社會組織發展基礎、工作績效和發展增量的綜合評價,對符合科技資金支援條件的,擇優給予資金支援;依據科技型社會組織誠信情況,對科技型社會組織在科技創新工作中做出較好成效的,給予表揚。倡導各區、各分園為科技型社會組織在政策措施、辦公空間、應用場景落地等方面提供便利與支援。深入研究科技型社會組織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新需求,探索研究科技型社會組織國際化發展的政策建議,積極爭取開展先行先試政策試點,為科技型社會組織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三)強化宣傳,打造品牌

  利用官網、微網志、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宣傳優秀科技型社會組織服務企業發展的典型案例、模式做法、作用成效等。鼓勵科技型社會組織強化宣傳意識,支援科技型社會組織承辦中關村論壇平行論壇,並利用組織高端論壇、創新創業大賽、國際交流等品牌活動的契機,提升科技型社會組織的社會知曉度。支援綜合類社會組織完善科技型社會組織服務平臺,梳理、發佈科技型社會組織服務企業産品和資源目錄,加大科技型社會組織服務企業的宣傳力度。

分享:
相關解讀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