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規範性文件
  1. [主題分類] 科技教育/教育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21-12-17
  6. [發文字號] 京教研〔2021〕15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21-12-22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年 第期(總第期)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印發《北京研究生教育品質提升行動計劃(2022—2024年)》的通知

字號:        

京教研〔2021〕15號

各研究生培養單位:

  現將《北京研究生教育品質提升行動計劃(2022—2024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2021年12月17日  


  為深入貫徹落實《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教研〔2020〕9號)、《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21—2025年)》和《關於推進新時代北京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京教研〔2021〕5號),加快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創新人才,現就北京研究生教育品質提升,制訂本計劃。

  一、總體目標

  到2024年底,北京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實現高品質發展,基本建成結構規模優化、培養特色鮮明、綜合實力突出、服務需求有力的研究生教育,有效支撐北京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服務北京“四個中心”建設。

  ——學科建設水準進一步提升,與經濟社會發展契合度明顯增強。學科佈局結構更加科學、平臺體系更加完善、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更加有力,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特色學科以及新興前沿交叉學科。

  ——學位授權結構進一步優化,學科動態調整機制顯著完善。學位授權層次和類型更加豐富,學位授予單位服務需求能力顯著提升,分類發展成效明顯,形成基礎學科、應用學科、交叉學科分類發展新機制。

  ——人才培養能力進一步增強,社會需求匹配度顯著提升。研究生知識創新和實踐創新能力全面提升,高層次創新人才供給能力顯著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匹配度明顯提升,形成更加充滿活力的研究生培養體系。

  ——教育管理水準進一步提升,品質保障評價體系顯著完善。培養單位內部品質管理體系更加健全,外部品質管理體系更加完善,品質評價體系更加科學,管理品質全面提升。

  二、工作原則

  堅持育人為本。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人才培養中心地位,遵循研究生成長規律,強化理想信念教育,注重人才培養成效,突出育人品質。

  堅持需求導向。引導高校對接國家和北京重大需求,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創新培養機制,提升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匹配度。

  堅持內涵發展。推動高校堅持品質導向,突出辦學優勢特色,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嚴格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深化評價改革,強化品質保障。

  堅持改革創新。深化研究生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健全導師責權,改革評價監督機制,充分激發辦學主體活力。

  三、主要舉措

  (一)加強“雙一流”建設,推動高校內涵發展

  全面加強統籌,加快推進高校“雙一流”建設,堅持分類支援、分類建設,引導高校聚焦重點、深化改革,實現高校內涵特色發展。

  1.深入推進高校“雙一流”建設。加強建設統籌和部門協調,完善“雙一流”支援政策,按照“分類支援、按需支援、動態支援”原則,對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的高校,明確建設目標任務,加強過程管理和成效評價,將高校打造為急需高層次人才、基礎研究人才和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第一方陣。優化建立與“雙一流”建設規律相匹配、與建設成效相關聯的資源配置方式,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引導高校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深化改革,內涵發展,全面融入北京、服務北京、貢獻北京,推動更多高校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國內一流前列,促進北京高等教育高品質發展。

  (二)加強高精尖學科建設,服務國家戰略和北京“四個中心”建設

  加強高精尖學科建設,突出學科服務國家和首都戰略發展需要,鼓勵和引導高校加強合作共建,瞄準學科發展前沿,創新學科組織模式,加強學科間的交叉融合,不斷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推動高精尖學科高品質、高效率建設。

  1.實施“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2.0”計劃。聚焦國家和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需求,加強高精尖學科建設,引導高校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培育學科新的增長點。加強對高精尖學科的動態監測和成效評價,提升高精尖學科建設目標任務的達成度,增強服務國家和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強化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支撐度,深化校際及學科融合發展的協同度。強化評價結果運用,優化競爭激勵和動態調整機制,堅持需求導向,按照“成熟一個建設一個”的原則,新增符合發展需要的高精尖學科;堅持問題導向,對建設成效不佳的學科進行限期整改。有效發揮資源配置和政策激勵的導向作用,推動市屬高校在不同學科和不同領域辦出特色,分類建設為高水準研究型大學、高水準特色大學和高水準應用型大學。

  2.深化市屬高校與中央高校學科合作共建。堅持“補短鍛長、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提高”原則,完善共建高校交流合作、資源共用機制,深入推進市屬高校與中央高校結對學科合作共建工作。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高校發展需要,推動若干已具備良好合作基礎、發展潛力大的市屬高校優勢學科與中央高校結對共建。加強共建成效的考核評價,強化跟蹤問效,推動市屬高校與中央高校深度融合,優勢互補,切實提升市屬高校整體辦學水準。

  (三)加強學位授權統籌,優化學科專業結構

  加大學位授權統籌力度,優化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結構,完善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加強學位授權單位建設,提升辦學層次和水準,推動北京地區學位授權高品質發展。

  1.優化統籌學位授權審核工作。加強學位授權審核市級統籌,新增學位授權向基礎學科、優勢學科和交叉學科傾斜,向經濟社會發展關鍵急需領域傾斜。加強授權點內涵建設,引導學位授予單位建立基礎學科、應用學科、交叉學科分類發展和動態調整新機制,重點加強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建設,促進前沿新興學科領域和經濟社會發展關鍵急需領域學位點建設。鼓勵學位授權自審單位根據學科發展和人才需求,突出特色優勢,聚焦重點領域,試點交叉學科設置。

  2.加強博士碩士立項高校學位授權建設工作。加強對12所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和4所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高校的支援和指導,推進相關高校健全目標管理,加強學科及師資隊伍建設,提升科研能力水準,加大辦學條件投入,進一步完善高層次人才培養方案,切實加強組織保障和配套支援,提升人才培養能力,高標準推進學位授權建設工作。

  (四)加強培養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能力

  系統推進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優化人才培養體系,通過加強思政教育,推動科教産教融合,開展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專項、優博論文評選,提升人才培養能力。

  1.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推動研究生“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構建一體化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建設全過程,建設研究生課程思政示範高校、示範課程、教學名師和團隊。舉辦研究生黨員骨幹培訓班,組建博士生宣講團,培養一批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組織參加“百個研究生樣板黨支部”和“百名研究生黨員標兵”創建工作,以高品質黨建引領推動研究生培養品質全面提升。

  2.實施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面向國家和首都重大需求,實施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進多學科交叉融合,探索本碩博一體化培養機制,以超常規方式加快培養一批緊缺高層次人才,在人工智慧、量子資訊、區塊鏈、積體電路、生物技術、新材料等領域,為解決“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和北京高精尖産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3.建設研究生科教融合平臺。依託在京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項目和團隊,建設科教融合平臺,探索科教融合育人新機制,強化科研訓練,促進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深度融合。推進高校與國家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等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充分對接國家和北京重大科研任務,匯聚優質科研資源和高水準人才團隊,加快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

  4.建設研究生産教融合基地。創新産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建設研究生産教融合聯合培養基地,校企共同制訂研究生培養方案,加強案例課程建設,選聘高水準産業專家深度參與課程教學、科研實踐、論文指導等人才培養全過程,發揮政産學研用各方優勢,打造實效性、示範性、可持續性的産教融合新機制。大力推動工程類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緊密對接工程領域重大工程項目,結合企業工程實際,創新校企合作方式,實現産學研深度融合,培養高水準工程技術人才。

  5.加快推進研究生分類培養。培養單位要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實施分類培養。學術學位以學術研究為導向,加強系統科研訓練,以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支撐,突出學術創新能力培養。專業學位以實踐創新為導向,深化産教融合培養模式改革,注重對職業勝任力和綜合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評價,突出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加強市屬高校研究生培養改革,發揮學科優勢,突出自身特色,創新培養模式,分類培養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

  6.評選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加強博士生創新能力培養,開展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工作,每年評選100篇優秀論文,發揮優秀學位論文的引領示範,激勵引導博士研究生開展原創性研究,發現和培育高層次創新人才。

  7.全面加強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管理。進一步規範培養單位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宣傳和正確引導,完善學位論文抽檢、專項監督檢查等品質跟蹤保障。培養單位要嚴把生源品質、教學品質和學位論文品質,嚴格非全日制研究生培養過程,積極探索靈活有效的教學模式,建立完善論文評審制度及品質保障體系,確保非全日制研究生培養品質。

  (五)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提升導師隊伍水準

  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全面落實育人職責,建立體系化導師培訓機制,完善激勵評價機制,發揮優秀導師引領示範,造就高水準的研究生導師隊伍。

  1.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培養單位要嚴格導師選聘標準,加強導師團隊建設,明確導師權責,規範導師指導行為,保障和維護導師權益,支援導師嚴格學業管理。加強導師理想信念教育和上崗業務培訓,健全“市級重點保障—培養單位全覆蓋”的兩級導師培訓體系建設,組織開展市屬高校研究生導師培訓。

  2.評選北京市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及團隊。加強研究生導師和導師團隊建設,激發導師育人育才積極性,開展北京市“優秀研究生導師”和“優秀研究生導師團隊”評選,選樹師德師風高尚、業務素質精湛、育人成效突出的優秀導師及團隊,發揮優秀導師引領示範,營造導師潛心育人的良好氛圍。

  (六)加強品質保障,健全完善評價體系

  健全完善研究生教育內外部品質保障體系,強化監督指導,深化研究生教育評價改革,樹立正確評價導向,加強師德師風和學風建設。

  1.加強學位論文抽檢及授權點合格評估。加大北京地區碩士學位論文抽檢力度,抽檢範圍實現專業學位、非全日制、同等學力、留學生等學生群體全覆蓋。提高市屬高校碩士學位論文抽檢比例,加大人文社科類、藝術類學科的碩士學位論文抽檢力度。強化學位論文抽檢結果在“雙一流”建設、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新增博士學位授權等中的應用。對抽檢論文品質較低的單位給予相應預警、開展品質約談。科學編制評估指標體系,突出育人成效,強化學位授權點建設品質要求,高品質組織開展北京地區學位授權點週期性合格評估工作。

  2.開展高校研究生教育品質監督檢查。督促市屬高校進一步規範研究生招生,嚴格培養及學位授予過程,加強導師隊伍和校風學風建設,落實教材管理工作職責。將督促檢查與招生、培養等形成聯動,以評促改、激發高校提高品質的內生動力。建立北京地區藝術類研究生教育聯席會議制度,促進藝術類研究生教育交流與合作,推動培養實踐創新,實現藝術類研究生教育高品質發展。健全市屬高校研究生教育品質督導長效機制,以自查抽查、第三方評估等方式實現監督檢查全覆蓋。

  3.健全研究生教育品質評價體系。破除“五唯”,樹立正確評價導向,健全多維分類的品質評價體系。學科建設評價突出以需求為導向,聚焦服務貢獻,考察立足學科優勢主動融入和支撐國家戰略及北京高精尖産業發展情況。學位授權注重建設水準,從嚴把握辦學條件和培養制度建設評估指標,加強學位授權點品質狀態監測。研究生教育評價以品質為核心,聚焦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等核心要素,全面突出育人成效。

  4.加強師德師風與學風建設。進一步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領導體制機制,推動培養單位細化工作職責,推進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工作機制常態化科學化。加強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組織開展科學道德宣講和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引導教育廣大師生恪守學術誠信,遵守學術準則。培養單位要全面推進科研誠信建設,強化學術規範課程教學,加強學術誠信審核把關,加大對學術不端、學位論文造假等行為的查處力度。

  (七)加強管理,提升品質效能

  1.全面加強研究生教育管理。加強宏觀指導和政策協同,嚴格監管,壓實責任,強化研究生教育工作組織管理。建立多元動態的評估監測機制,強化績效考核。優化資源配置,充分發揮政策和資源導向作用,建立差異化、多元化的學科建設支援保障機制。落實培養單位人才培養主體責任,明確內部管理部門職責分工,增強教學和管理人員職責意識,提升專業化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水準。

  四、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深化部門協同機制,加強市級相關部門統籌協調,按照行動計劃任務要求,明確項目化、清單化任務分工,精準推動各項任務實施。加強高校內部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對標各項任務,細化工作方案,推動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二)穩定經費支援。改革資源配置方式,優化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穩定高校“雙一流”和“高精尖”學科建設經費支援。建立健全多元化研究生教育投入體系,完善經費績效評價和監督管理機制。鼓勵培養單位使用科研項目資金開展研究生教育。

  (三)強化監督評價。建立行動計劃實施品質考核機制,明確責任單位和進度安排,細化年度和階段性實施目標,強化過程評價與第三方評估,加強行動計劃實施動態監測和考核。

  (四)加強宣傳推廣。加強學科建設、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成效宣傳,充分利用多種媒體渠道和傳播方式,加強資訊報送,推動典型經驗交流,發揮引領示範,營造良好育人氛圍,提升研究生教育社會影響力。

分享: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