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規範性文件
  1. [主題分類] 科技教育/教育
  2. [發文機構]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
  3. [聯合發文單位]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首都文明辦;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北京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市總工會;北京市婦聯;北京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6. [發文字號] 京教職成〔2021〕19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21-12-07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年 第期(總第期)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等十六部門關於印發《北京市學習型城市建設行動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

字號:        

京教職成〔2021〕19號

各區教育工委、教委、文明辦、發展改革委、科委、民政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文化和旅遊局、衛生健康委、國資委、總工會、婦聯、老齡辦,教科院、北京開放大學:

  現將《北京市學習型城市建設行動計劃(2021—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市委教育工委    

市教委    

首都文明辦    

市發展改革委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科委代章)    

市民政局    

市財政局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市生態環境局    

市農業農村局    

市文化和旅遊局    

市衛生健康委    

市國資委    

市總工會    

市婦聯    

市老齡辦    


北京市學習型城市建設行動計劃(2021—2025年)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加快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依據《關於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的意見》《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21—2025年)》,結合本市實際,構建首都學習型城市建設新格局,特製定本行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立足首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斷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健全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大力提升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以首善標準建設高水準學習型城市,為北京建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國首都、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做出新貢獻。

  二、建設目標

  強化城教融合,全面提升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緊扣“七有”“五性”需求,持續加強學習型城市基礎能力建設,不斷提高服務全民終身學習水準。深化學習型組織建設,促進城市管理精細化和社會治理創新。到2025年,建成理念先進、體系完備、品質優良、環境優越、保障有力的現代教育體系;形成教育事業發達、學習資源豐厚、學習氛圍濃厚、學習條件優越、優勢人才集中、充滿創新精神和發展活力的學習之都;成為世界領先、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型城市典範。

  三、建設任務

  (一)促進城教融合,示範城區建設工程

  1.目標與任務

  以學習型城市示範區建設推動學習型城市高品質發展。將示範區建設與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與推進區域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相結合。深化各類學習型組織建設,促進區域內教育功能全面發揮和特色發展,依學治理、以文化人。十四五期間,學習型城市示範區達到12個,在全國發揮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並在世界友好城市推進可複製的北京模式和方案。

  2.實施與管理

  積極推動市區各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構建多方參與的建設格局,將學習型城市示範區創建作為區域發展和治理創新的重要體現。加強對示範區建設全程的培育和指導,認定100個左右示範性學習型組織、15個學習型城區示範項目,以評促管、以評促建。發佈學習型城市監測報告,對各區創建成效進行評價。舉辦學習型城市創建展示活動,促進各區創建過程中經驗分享與交流,提煉學習型城市建設北京模式。

  (責任單位:市教委、市發展改革委、首都文明辦、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國資委、市總工會、市婦聯、北京教科院)

  (二)服務基層治理,社區教育提質工程

  1.目標與任務

  持續完善社區教育的綜合服務功能,統籌社區教育管理體系建設,強化以社區學院或區社教(成教)中心為龍頭的區、街(鄉鎮)、社區(村)三級社區教育管理和服務支撐體系。創新社區教育載體和形式,構建全方位、全領域、全過程的社區教育。將社區教育納入全市教育統計監測和教育督導內容,推動社區教育高品質發展。

  2.實施與管理

  統籌社區教育資源,創新社區教育傳播形式,以黨建引領,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主與法制、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優秀傳統文化、公民道德等方面教育融入社區建設,持續提升居民參與率和滿意度,促進社區治理。打造100個京韻特色社區教育示範項目,加強社區工作者、社區黨員、社區志願者隊伍建設和培訓能力提高,加快社區教育內涵式發展。

  (責任單位:市教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北京教科院、北京開放大學)

  (三)助力鄉村振興,鄉村頭雁培育工程

  1.目標與任務

  提升鄉村各領域人才素質,加快推進鄉村人才培養,提高農民、鄉村幹部的學歷層次和技術技能。繼續推進“引智幫扶”低收入村工作,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特”發展格局。廣泛開展生態文明、科技素養、鄉風民俗教育,提高教育供給精準度,滿足鄉村人才振興多元化需求,增強農民持續增收致富能力。

  2.實施與管理

  實施鄉村“頭雁”培育計劃,遴選一批優秀中青年農民,引導一批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挖掘一批鄉村工匠和文化能人,發揮增收致富帶頭作用。建設100所示範性農民田間學校,培育100個現代家庭農場主,打造50個“服務鄉村振興能人坊”。促進農科教、産學研一體化,利用職業院校辦學資源,送教下鄉、開設“田間課堂”,建設一批通識課程和“三農”特色課程,培養1500名大專以上層次的鄉村治理人才和2000名新型職業農民,推進高素質農民的培育。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教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文化和旅遊局)

  (四)建設美麗北京,生態文明教育工程

  1.目標與任務

  加強生態文明學校教育,全面推進首都大中小幼綠色學校創建行動,培育青少年生態文明素養;創新生態文明社會教育,提升首都市民生態文明意識,促進生産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構建學校、家庭、社區、企業等多維度生態文明教育實踐網路,突出區域推進特色,全面助力北京建成天藍水清、森林環繞的生態城市。

  2.實施與管理

  立足生態校園與文化建設,推動綠色學校建設,鼓勵大中小學生參與課內外生態環境保護實踐活動;建設100個特色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推進綠色家庭、生態社區、綠色企業建設與評選;研製各級生態文明教育讀本,開展綠色健康、垃圾分類、雙碳目標為主要內容的線上線下宣傳教育;生態文明等教育進學校、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講好首都生態文明故事;利用好首都環保科技場館、公共文化服務等設施,發揮生態文明教育功能。

  (責任單位:市教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民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婦聯、北京教科院)

  (五)推進資源融合,開放學習體驗工程

  1.目標與任務

  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應用為支撐,以首都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為依託,積極探索“網際網路+學習型城市”,豐富市民終身學習資源,促進市民智慧學習和雲上學習,提升首都市民資訊素養,增進資訊互通與廣泛連接,助力構建智慧城市。

  2.實施與管理

  以學習型城市智慧化發展為引領,形成政府、企業、學校等多元主體的合作機制,協同高精尖企業共建學習資源,認定一批北京市民智慧學習體驗中心,優化多場景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提升首都市民沉浸式學習體驗。完善京學網和京學線上,打造數據驅動、跨界融合的終身學習平臺,便捷市民獲得線上線下融合的學習資源,增強市區兩級學習資源的互聯互通,增強與國際學習型城市資源、資訊的互鑒互通,形成開放發展的新動能。

  (責任單位:市教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首都文明辦、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國資委、市婦聯、北京教科院)

  (六)激勵終身學習,學分銀行試點工程

  1.目標與任務

  實施學分銀行試點工程,重點推進對非正規、非正式學習成果的認定與轉換,構建更加開放暢通的人才成長通道。助力鄉村頭雁培育等工程的實施,提質職業教育,賦能終身學習,助力學習型社會,為促進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建設北京市學分銀行資訊管理平臺;完善北京市學分銀行管理中心、分中心、聯盟成員單位等服務體系;研製相關制度和標準;為市民學習成果的存儲、認定、積累、轉換提供相關服務。

  2.實施與管理

  根據“總體規劃、試點先行、分期推進”的原則,依託北京市學分銀行管理中心、各區管理分中心以及聯盟成員單位開展學分認定與轉換的試點業務。設計和開發“學分銀行系統”,打造“學認一體”的全新服務模式,面向廣大市民提供各類學習服務和學習成果認定、積累與轉換服務,暢通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和轉換渠道。

  (責任單位:市教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北京開放大學、北京教育考試院)

  (七)創新培訓模式,全民技能提升工程

  1.目標與任務

  根據高精尖産業結構、城市運作與發展、高品質民生的需求,促進職業院校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訓結合,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面向在校學生、在職職工、現役退役軍人、再就業人員、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社區居民、殘疾人等群體開展職業培訓。

  2.實施與管理

  大力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持續整合資源,鼓勵對不同群體開展針對性、適應性、專業精深的領域培訓,強化提升各領域群體服務社會的學習力和職業貢獻力,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建設高水準實訓基地,創新工作過程導向、情景式、合作式等教學方法,面向在校學生和全體社會成員開展職業培訓。打造100門智慧製造、工業網際網路技術、非物質文化遺産、創意設計、老字號技藝傳承等特色、精品課程。推進“網際網路+技能培訓”建設,開設“企業學區”“社區學堂”“雲課堂”,把培訓送到企業車間、田間地頭和市民家門口,加強社區教育和終身學習服務,提升全體市民的技能水準和創新能力。

  (責任單位:市教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首都文明辦、市民政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婦聯、北京教科院)

  (八)傳承京城文化,市民研習遊學工程

  1.目標與任務

  根據“一核一城三帶兩區”文化中心建設佈局,結合首都非物質文化遺産、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等,以黨建為引領,開展北京歷史文脈、城市特色街區、文化創意和高科技示範項目等研學和體驗活動,提升市民科技文化素質,提高城市品位和凝聚力。

  2.實施與管理

  強化各級各類學校、市民終身學習基地的學習服務功能;鼓勵市、區各藝術院團(場館)、文化館、博物館、科技館、圖書館等各類公共文化機構以及行業、企業、公共服務設施面向市民開發主題性、互動性強的教育課程和學習項目;結合新型文化業態,開發各類科技、文化、民俗旅遊研學線路,利用融媒體和數字化平臺,拓展實體和虛擬學習體驗空間。促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京城。5年累計培育100個市級科技文化教育課程和學習體驗項目,受益群眾200萬人次。

  (責任單位:市教委、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文化和旅遊局、首都文明辦、市婦聯、北京教科院)

  (九)實現老有所學,智慧樂齡聚力工程

  1.目標與任務

  構建覆蓋城鄉的老年教育服務體系,積極實踐共學養老、養教結合、智慧樂學等老年教育新模式。優化擴大資源供給,消除數字鴻溝,不斷提升老年教育的服務能力,圓老年人的“大學”夢。樹立和培育積極老齡觀,營造老年人終身學習的良好氛圍,鼓勵老年群體參與社會志願活動,積極推動老年人“樂學有為”,形成多元合作、有效服務積極老齡化的首都老齡工作新局面。

  2.實施與管理

  依託北京老年開放大學及各區分校,紮實推進市、區、街(鄉鎮)、社區(村)四級老年教育體系建設,推進老年教育辦學機構標準化。依託網際網路匯聚學習資源,培育100個老年學習示範校(點)或樂齡學習中心和1000個老年學習共同體。鼓勵大學、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社會組織等積極舉辦老年教育,拓展涉老、養老等社會服務職能。開發老年人力資源,助力銀發經濟。加強思想道德、健康養生、代際溝通、智慧設備使用等老年教育課程建設。發揮老年人在傳承優良傳統、家風家訓方面的積極作用。

  (責任單位:市教委、市老齡辦、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北京開放大學)

  (十)完善協同育人,家教家風評促工程

  1.目標與任務

  充分整合社會優質資源,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務網路,提升家庭教育高品質服務能力。強化家長的家庭教育主體責任,促進家長終身學習,提升整體素養,形成良好家風,健全首都家校社協同育人新機制。

  2.實施與管理

  依託城鄉社區教育機構建立家庭教育指導和服務中心,鼓勵各級各類學校、社會公共文化機構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建設家庭教育市級專家、區級指導師和志願者隊伍,完善指導師和志願者發展機制;評選一批優質家庭教育、家風建設課程資源,面向社會免費開放;開設首都家庭教育大講堂,利用融媒體和自媒體,構建線上線下結合的家長學習與家庭教育新模式;豐富家庭教育活動載體,徵集家庭教育和家風建設優秀案例,開展“學習型家庭”“書香家庭”“最美家庭”“幸福家庭”“健康家庭”評建,形成一批家長孩子切實受益的活動品牌。

  (責任單位:市教委、市婦聯、市老齡辦、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首都文明辦、北京教科院)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建立健全學習型城市建設工作的領導體系、制度體系、工作機制。各級政府要把學習型城市建設納入地區發展規劃,納入議事日程。進一步加強市區各部門統籌協調和資源整合力度。明確責任分工,強化過程管理、目標管理、監測評價、督導考核,保障規劃有效落實。

  (二)強化隊伍建設

  對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等機構管理人員和專職教師實行繼續教育制度,落實在待遇、培訓、職業保障等方面與相應專業技術人員同等的權利。完善社區教育從業人員職稱評聘制度。不斷開展“社區教育專職工作者”“職業培訓師”等人才隊伍建設項目,釆取項目引領、跨界培訓、實踐學習、陪伴成長等方式,加快培養學習型城市建設的骨幹團隊。

  (三)完善投入機制

  建立政府、社會、企業和個人等多層次、多渠道經費投入機制,保障學習型城市建設工作正常開展。政府對繼續教育、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經費的投入,納入本級政府預算。各區政府原則上根據當地常住人口變化情況和財力情況動態調整經費投入。鼓勵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建設學習型城市工作,並給予相關的優惠政策。

  (四)加強理論研究

  充分發揮首都高等院校、社會科研機構的智庫作用,加強學習型城市建設理論研究和政策研究。加強市區兩級學習型城市研究隊伍建設。加大建設成果普及與轉化,定期舉辦學習型城市建設研討交流會。加強京津冀、國內外學習型城市建設的合作與交流;為學習型城市建設貢獻北京方案和智慧。

  (五)營造良好氛圍

  積極倡導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理念,營造終身學習的文化。打造“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市民大講堂”等學習品牌。充分發揮現代化網際網路技術優勢,開發利用學習軟體和各類宣傳渠道,加大學習型城市建設成果的宣傳、普及與轉化。讓建設成果更多惠及市民生活。使學習風尚融入城市文化,提升首都文化特色和城市品位。

分享: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