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規範性文件
  1. [主題分類] 商貿、海關、旅游/對外經貿合作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石景山區商務局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6. [發文字號] 〔〕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21-01-15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年 第期(總第期)

北京市石景山區商務局關於石景山區落實北京市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實施方案

列印
字號:        

  為貫徹落實《深化北京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工作方案》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充分發揮服務業擴大開放的示範引領作用,站在新起點上謀劃石景山區高品質發展,結合區域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新時期首都高水準開放和國際化發展部署,以高標準推動綜合示範區建設和爭取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先行試點為根本遵循,牢牢把握“三區”定位,緊緊抓住“兩大機遇”,明確“1+4+N”工作思路,“1”是以吸引和聚集國際投資為主線,“4”是推動“産業開放+園區開放+要素供給+制度保障”四個方面重點任務,“N”是滾動推進落實一批示範項目,探索服務業開放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新路徑,匯聚對外開放發展新優勢。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圍繞重點産業發展和重點區域建設,聚集一批具有創新引領性的示範項目,形成一批可複製推廣的改革經驗,探索一批適應並引領行業規則制定的制度成果,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服務業高品質發展活力顯著釋放,落地一批特色品牌首店,吸引一批知名品牌新品首發,打造充滿創意與活力的時尚潮流城市氛圍,力爭“十四五”時期全區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達到10%左右、年均利用外資規模約4.7億美元,初步形成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開放型服務經濟發展新格局。

  三、重點任務

  (一)着力提升重點領域開放發展水準

  結合新時期全區“1+3+1”高精尖産業發展,落實全市重點行業領域深化開放改革部署,推動科幻産業、工業網際網路、數字創意、現代金融、冰雪體育等領域的開放發展,探索服務機制改革創新,從更高層次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1.加快科幻産業集聚發展。圍繞科幻影視與科幻游戲製作,支援數字成像與合成、數字繪景、數字渲染等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服務,推動科幻原創作品創作與轉化,搭建科幻産業服務平臺,打造北京科幻産業新高地。推動字節跳動、快手等龍頭企業新建游戲工作室,帶動一批優質原創內容製作工作室落地。推動首鋼園科幻産業啟動區建設,鼓勵利用工業廠房、閒置空間建設科幻消費體驗中心,佈局具有吸引力的科幻主題場景,釋放科幻産業發展活力。高水準辦好中國科幻大會,支援舉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幻産業論壇、科幻大師峰會,打造科幻國際交流中心,提升科幻産業的全球影響力和要素聚集力。

  2.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挖掘龍頭企業、科研院所的資源協同優勢,聚焦産業標準、資訊安全、基礎網路、工業數據、工業軟體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速前沿成果轉化應用,提升鏈條化、整合化發展水準,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集群。大力推進基礎網路互聯互通,重點打造高端裝備、能源電力、軌道交通等特色領域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優化公共服務、體驗服務,拓展服務環境,爭取建成5個以上工業網際網路行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不少於10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依託中關村工業網際網路産業園建設,加強央地協同、産學研用協同,支援聯合開展高端應用示範,力爭成為以北京為中心,輻射津冀兩地、服務全國的工業網際網路産業創新應用示範基地。

  3.推動數字創意快速發展。把握産業數字化和數字産業化趨勢,以虛擬現實(VR)、電競等領域為重點,實施數字技術賦能計劃,加強智慧場景推廣應用,培育數字經濟競爭優勢。以融合創新為導向,以終端、平臺、內容為重點,大力發展5G、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增強現實(AR)等應用前景廣、競爭優勢強的新興領域,搶佔數字技術發展制高點。依託全區文化及相關産業基礎,以數字傳媒、動漫游戲、電競等領域為核心,加強數字內容海外輸入和輸出,推動電競賽事會展和體驗場景項目集聚,承載電競賽事直播、科技體驗、電競創意、電競傳媒等功能,打造數字經濟發展特色品牌。加快推動新基建規劃建設,提升5G網路、千兆固網等網路覆蓋水準和服務品質,建設國際領先的新型數據中心、雲邊端設施等數據智慧基礎設施,鼓勵新技術新産品率先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等重點場景中的示範應用,培育形成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

  4.提升現代金融開放水準。圍繞“加快建設國家級金融産業示範區”的發展定位,聚焦消費金融、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等重點領域,推動金融科技創新發展,激發現代金融市場活力。挖掘長安街西延線高品質空間承載潛力,加快國內知名金融機構集聚,吸引外資金融機構、國際金融組織和平臺落地,提升金融服務國際化發展水準。支援中國銀行保險資訊技術管理有限公司建設全國銀行保險業數據平臺,爭取監管部門支援,加大金融資訊基礎設施佈局,推動金融科技與大數據融合創新發展。探索開展適合科技型企業的個性化融資服務,強化金融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撐。推動北京鐵礦石交易中心依法合規探索開展非標準倉單交易等多種交易方式,建立科學合理的商品定價機制。

  5.培育特色冰雪體育産業。抓住北京舉辦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重要契機,全面做好冬奧服務保障工作,推進實施冬奧核心區、西十冬奧廣場等保障工程,努力打造“冬季體育運動特色區”和“國家體育産業示範區”。吸引冰雪體育領域的投資運營、科技研發、商務服務等企業以及總部機構入駐,支援開展冰雪體育産品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研發應用,提升冰雪體育産業集聚發展、創新發展水準。積極吸引國際冰雪運動協會中國分會、冰雪體育俱樂部、社團協會落戶,運用市場化手段,帶動冰雪單項精品賽事、特色展會、行業論壇等重大活動落地,培育冰雪會展品牌。推進冰雪裝備器材與冰雪運動體驗、冰雪文化融合發展。加強冰雪人才隊伍建設,支援本區院校與國際冰雪機構深化合作,建立青少年冰雪教育基地,助推“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示範區建設。

  (二)充分釋放重點區域開放引領效應

  堅持“産業開放+園區開放”並行突破,加快推動重點空間建設與重點項目落地,爭取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在特定區域先行先試,強化對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服務要素和資源的空間載體支撐,打造全區服務業集聚發展、開放發展、創新發展的主陣地和前沿平臺。

  1.集中打造兩大開放發展引領區

  北京·銀行保險産業園。把握新一輪國家金融市場開放的重大機遇,強化銀行保險業主導地位,促進資産管理、保險科技、消費金融創新發展,打造首都金融開放的新高地。加大銀保園創新發展政策支援,實現金融創新錯位與互補發展。大力推動金融科技集聚區建設,成為首都金融科技創新的集中承載地。積極與銀保監會溝通,加強與國際金融機構和組織對接,匯聚全球金融領域的專家學者、精英人才,打造高端對話平臺,提升北京·銀行保險産業園國際金融交往功能和行業影響力。

  新首鋼國際人才社區。落實《首都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導則》,以國際人才需求為中心,營造“類海外”發展環境,帶動技術要素、服務要素、活動平臺等國際高端資源集聚,吸引全球青年人才創新創業。加快新首鋼國際人才社區核心區、城市織補創新工場、冬奧廣場建設,打造一批集要素培育、産業孵化為一體的高端功能載體。引入國際化理念和標準,加快推動國際學校、國際醫院等配套設施建設,探索與國際接軌的社區治理新模式,構築適宜國際人才發展的生活氛圍和環境。依託海外院士專家北京工作站、首都院士之家等引才聚才平臺,加快集聚國際化高端人才,優化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創業交流、政策諮詢等相關服務,保障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2.重點建設兩大開放創新承載地

  新首鋼高端産業綜合服務區。依託空間資源優勢,大力培育“體育+”“科技+”産業生態,爭取自貿試驗區成熟試點經驗複製推廣,力爭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綜合性孵化器、加速器。以首鋼工業遺址公園片區為載體,加快科幻産業集聚區啟動區建設,吸引國內外科幻龍頭企業、大師工作室、體驗消費項目、科幻特色活動和展覽落地。依託海關特殊監管區,試點“前店後倉”新模式,探索開展冬季和戶外裝備器材的國際貿易業務,推動國際體育貿易公司、市內免稅店落戶,打造體育保稅展示交易中心。對接冬奧合作夥伴,推動外資知名體育競技等機構入駐,推進永定河—首鋼園馬拉松等賽事運營規劃,打造自主賽事IP,構建首都體育開放合作交流的新平臺。支援體育、科技與高端商務金融、文化傳媒等融合發展,吸引更多國內國際知名企業和品牌入駐。加快中關村(首鋼)人工智慧創新應用産業園建設,吸引和儲備一批5G、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的企業。推動觀賽、交通、商業、城市治理等領域的特色應用場景落地,成為城市科技創新的引領和示範。

  中關村石景山園。落實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部署,以工業網際網路、VR/AR、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領域為重點,加快集聚研髮型、科創型企業,支援與國外高水準大學院所、頂尖人才團隊合作,拓展國際科技合作承載新空間。加快中關村工業網際網路産業園、中關村虛擬現實産業園等重點園區建設,推動重大産業項目和高端要素集聚,加強特色産業政策支援,提高開放創新引領與帶動效應。積極與中關村管委會和三大科學城協同聯動,聚焦技術貿易、數字經濟、保稅研發等重點方向,營造“類海外”的創新發展環境,共同承接國際科技研發項目,構建技術轉移轉化鏈條,對接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路。依託中關村論壇國家級開放平臺,加強園區硬科技企業、前沿創新成果、重大科研項目的展覽展示,推動國際創新合作交流,提高科技開放競爭能級。支援行業領軍企業“走出去”,在科技水準發達的國家和地區設立海外研發中心、合資企業、代表機構,面向全球配置科技資源。

  3.以點帶面加快拓展開放空間

  充分發揮北京“僑夢苑”的開放窗口作用。發揮海內外僑務資源優勢,推動僑創空間、首鋼·僑夢苑、郎園Park等先行啟動區建設,吸引優質僑商僑資企業和項目落地,匯集海內外僑胞智力資源。按照“區級統籌、業務整合、整合高效”的原則,建設國際人才服務中心,打造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服務事項涵蓋外國人簽證、工作許可、居住許可、人才評審認定等項業務,最大限度精簡辦事程式,為國際人才提供高品質、全流程服務。定期舉辦各種政策宣講、人才交流等活動,搭建人才、企業、政府之間的溝通橋梁。

  放大工業遺存改造的文化創意園區集聚效應。挖掘全區工業空間資源優勢,將新首鋼地區老舊廠房保護利用經驗在“京西八大廠”轉化應用,引入國際知名設計機構,推動北重科技文化産業園、京能1919文創園等老舊廠房試點項目建設,吸引文化創意、數字科技、智慧製造等領域企業入駐,打造工業遺産改造和城市更新標桿。以點帶面,加強老舊工業用房整合利用,支援向消費體驗中心、文化時尚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産品設計定制中心等新型發展載體轉型,釋放更多的産業和消費新空間,帶動“京西八大廠”整體復興。

  (三)優化開放創新發展要素供給體系

  堅持市場化原則,聚焦開放創新發展中多元化、全過程需求,深化高水準的體制機制改革,擴大與國際先進規則相銜接的高端要素供給,提升國際要素承載能力和水準。

  1.加強開放共用的數據要素支撐。完善大數據管理工作機制,優先在信用服務、醫療衛生、社保就業、公共安全、地理空間、氣象環保等重點領域實現數據匯聚共用和開放應用。建立“職責—數據—庫表”三級政務數據資源目錄體系,進一步完善資訊資源共用機制,提升資訊資源的共用品質和服務水準。依託國家及市級信用資訊共用平臺,完善我區公共信用資訊服務平臺資訊資源整合共用機制,持續提升信用資訊歸集的數量與品質,構建以信用承諾、聯合獎懲、資訊公示為核心的信用監管體系。

  2.優化高效便利的人才服務體系。實施“景賢計劃”,面向全球招才引智,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在石景山集聚發展。對境外高端人才給予入出境便利,加強生活便利、創新創業、科研申請等全方位服務保障,完善國際人才全流程服務體系。優化外國人工作許可、居留許可證件審批流程,逐步實現外籍人才工作許可、工作類居留許可“一窗受理、同時取證”。落實北京市“全維度”國際人才保障改革,允許持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外國人永久居留證)的外籍人才創辦科技型企業,可根據需要自主選擇登記為內資企業或外資企業。支援搭建資訊管理、成果對接、創業孵化等人才服務平臺,舉辦系列引才活動,營造濃郁的“識才、敬才、愛才、用才”氛圍。

  3.強化更加靈活的空間資源利用。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推動不同産業用地類型合理轉換。探索實施綜合用地模式,在用途、功能不衝突的前提下,明確可相容的用地類型和比例,實現一宗地塊具有多種土地用途、建築複合使用(住宅用途除外),按照不同用途建築面積計算土地出讓金,不得分割轉讓。因類施策,做好老舊廠房保護性利用和創造性改造,釋放發展新空間新動能。加快推動實施科技創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用地政策,科學配置土地資源要素,盤活低效樓宇資源,為高端要素集聚和産業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格局,搭建開放合作平臺,接通和延伸産業鏈,進一步增強聚集外部優良資源要素的功能。

  4.擴大“類海外”的生活服務供給。以國際化、高端化、品質化為導向,強化“吃住行游購娛”全要素服務保障,完善更加開放便利的生活服務環境,增強國際人才的認同感與歸屬感。以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為核心,支援引進國際知名商業品牌、外資零售門店,培育無人零售、預約經濟等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打造“可觀賞、可體驗、可消費”的複合功能場景。充分挖掘文化資源,植入科技手段,增強互動體驗,推進重大體育項目與入境游深度融合,打造特色國際文化旅游目的地。推進國際學校佈局建設,支援具備條件的中小學接收外國學生,大力引進國際合作辦學項目,擴大國際教育服務供給。鼓勵中外合資合作非營利醫療機構落戶,引進國際先進的醫療管理和服務模式,推進涉外養老和醫療服務開放,提升國際健康醫療保障能力。

  (四)營造與國際接軌的一流制度環境

  落實北京市新一輪優化營商環境部署,瞄準國際高端要素落地和流動需求,對標國際規則和通行標準,積極探索開放新機制,推動投資貿易、監管服務、市場經營等制度改革和服務創新,營造與國際接軌的一流制度環境。

  1.促進外商投資自由便利。全面落實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與負面清單管理方式相適應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促進外資企業入資統計和備案監管精準化。完善“雙隨機、一公開”工作機制,暢通外資企業諮詢服務和訴求反饋渠道,做好外商投訴管理服務。出臺外商投資促進和便利化政策措施,為集聚開放發展資源提供政策支撐。落實支援外商獨資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發展的管理辦法,吸引知名國際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的分支機構、辦事處落地。

  2.優化服務貿易發展環境。落實跨境支付、境外消費等模式下的服務貿易市場准入制度,推動服務貿易對外開放。對標“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區、國際友好城市等重點區域,完善市場諮詢、政策輔導等對外服務機制,搭建國際國內雙向綜合服務平臺,支援本土專業服務機構和團隊“走出去”,推動構建境外服務合作夥伴網路。用好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援技術貿易、服務外包、國際認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鼓勵服務貿易企業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完善服務貿易發展部門合作機制,健全服務貿易重點企業聯繫制度和跟蹤服務機制,加強服務貿易統計監測。

  3.深化行政審批監管改革。按照全市統一的部署和要求,全面推進政務服務綜合窗口“區塊鏈+電子證照”應用,提升監管與服務水準。探索在民用和簡易低風險工業建築工程項目中推行建築設計師負責制。落實不動産登記機構主體責任,全面實施不動産登記、交易和繳稅線上線下“一窗受理、並行辦理”,取消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前置環節。在具備條件的領域,推行政務服務事項告知承諾制。

  4.優化市場經營環境秩序。組織開展本行政區域內公平競爭審查工作,加大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力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探索建立公允的知識産權評估機制,完善知識産權質押登記制度、知識産權質押融資風險分擔機制以及質物處置機制,深化開展知識産權保險試點。開展知識産權海外維權援助服務,全面加強知識産權保護。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參照北京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架構,成立我區落實“兩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區委書記任組長,區委副書記、區長任第一副組長,下設由分管區領導牽頭的若干協調工作組,牽頭推進專項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商務局,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

  (二)推動工作實施

  按照市級“以三年為節點,壓茬推進‘兩區’建設”的總體要求,分年度制定我區任務清單,明確實施時間表、路線圖,分步驟、按計劃推進實施,將該項工作納入區年度績效考核,加強階段性試點工作評估,確保各項任務和措施有效落實。

  (三)狠抓任務落實

  各相關部門要切實提高責任意識,主動與上級業務部門溝通對接,對需要區級層面配套的改革舉措、支援政策,儘快研究實施意見、配套細則,推動開放政策儘快落地實施。做好具有示範意義項目的孵化、儲備、推進,推動一批突破性強、帶動作用大的重大項目落地。

  (四)強化宣傳引導

  依託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關村論壇和金融街論壇等平臺,利用京港洽談會等活動,結合我區實際,加強“兩區”政策宣傳推介,積極吸引國際投資和開放項目;面向商協會、企業、園區開展全方位政策解讀,加強國際化推介和路演,向各類市場主體釋放積極信號,最大限度釋放政策紅利;及時總結和挖掘開放工作亮點和典型案例,營造開放發展良好氛圍。

分享: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