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興兩區辦發〔2020〕1號
各相關單位:
經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高端産業片區大興組團(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大興區域)工作領導小組同意,現將《大興區“兩區”建設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北京市大興區兩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0年12月31日
大興區“兩區”建設工作方案
為落實北京市“兩區”建設部署和任務要求,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提升大興區外向型經濟發展能級和水準,結合區域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兩區”建設總體目標
力爭通過2-3年的探索和實踐,使得大興區與國際接軌的開放政策體系基本健全,重點行業領域和功能區域的開放集聚效應充分顯現,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活力和能量全面釋放,成為首都南部發展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風生水起”之地,為北京“兩區”建設貢獻大興智慧和力量。
加快集聚一批高端市場主體。新增註冊外商獨資和中外合資合作企業100家左右,其中大興自貿試驗區落戶企業佔比達到20%左右。對接引進外資金融機構1-2家,經營性外資文化主體3-5家,外資和中外合資研發機構2-3家,落地2-3家國際學校、1-2個國際性醫療機構。
加速實施一批重大功能項目。按照“建設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的思路,全力保障28個大興自貿試驗區項目建設,集中推動21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項目落地,重點打造5-8個通用型平臺和10-15個具有集聚帶動效應的空間載體,力爭總投資額達到1000億元以上,其中外商投資額佔比達到60%以上。
重點培育一批新興發展業態。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8%以上,到2021年佔GDP比重超過72%,到2023年達到75%左右。金融、科技、資訊、商務、文化等現代服務業佔GDP比重超過40%。數字貿易、醫藥健康、航空服務等新興産業競爭力提升。數字經濟規模迅速擴大,位居全市前列。
大幅提升一批重點經貿指標。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速保持在30%左右,到2020年底達到1.27億美元左右,2021年底達到1.5億美元左右,2022年底達到2億美元左右,2023年底達到3億美元左右。到2023年底,全區進出口貿易總額力爭突破30億美元,大興自貿試驗區佔比達到5%以上。
二、“兩區”建設重點任務
(一)構建“1+4+6”開放發展新格局
按照“産業開放+區域開放”、“先進製造+現代服務”並行突破的思路,發揮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主陣地”的開放引領作用,強化北京中日創新合作示範區、生物醫藥産業基地、國家新媒體産業基地、北京電子商務中心區“四大特色平臺”的協同支撐,推動醫藥健康、新能源智慧汽車、航空服務、數字經濟、離岸金融、國際消費“六大重點産業”的開放改革,提升科技、文化、教育、專業服務等領域的開放發展水準,集中推進128項清單任務實施(其中大興自貿試驗區73項),大力推動73個清單項目落地(其中大興自貿試驗區28個),總投資額達670億元人民幣,加速形成開放創新的新格局。
(二)拓展“1+4”高水準開放承載空間
1.構築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開放主陣地
對標世界一流航空樞紐,突出“港産城”融合理念,發揮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的政策疊加優勢,構建先進製造引領和現代服務集聚“雙輪驅動”的臨空産業體系,推動國際會展中心、國際消費樞紐、國際航空社區等重點功能板塊建設,打造國際交往中心功能承載區、國家航空科技創新引領區、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落實“三個更好一點”要求,高標準高品質建設大興自貿試驗區,聚焦生命健康、數字貿易、國際金融、航空樞紐服務、國際會展等重點領域,推動建設項目和土地利用改革,探索政務、投資、貿易等領域的制度創新,力爭建成高度開放、政策最優的空港型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快河北自貿區大興機場片區大興區域制度創新實施,以醫藥研發、科技會展、航空物流、航空維修等領域為核心,探索京津冀區域産業合作模式,推動形成統一的開放市場,實現兩大自貿試驗片區的協同聯動、優勢互補。加緊打造綜合保稅區“港區一體化”監管模式,推動智慧物流、跨境電商、數字貿易等重點産業項目建設,培育“保稅+研發”、“保稅+維修”、“保稅+展示”等新業態,強化保稅服務功能。探索推動大興國際機場“無關化商務區”建設,便利國際商務活動開展。
2.強化四大特色平臺開放協同支撐作用
北京中日創新合作示範區。落實中日跨境産業投資促進部署,聚焦醫藥健康、先進智造、數字經濟等重點方向,吸引高精尖領域的日資隱形冠軍、小巨人企業入駐,集聚一批科技創新領域的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企業總部和研發中心,培育新興服務業態,打造國際科技協同創新與産業合作發展示範區。建設大興國際氫能示範區,推動新型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研究中心(中日合作)、日本科技企業展示服務交流大廳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打造全球氫能産學研用一體化發展新高地。探索在東京都建設日中示範區,以“雙城雙區”模式推動雙邊技術、資金、項目流動,放大中日雙方産業和創新優勢。
生物醫藥産業基地。統籌利用新擴區域、延伸政策區空間資源,以檢定研發為主導,生物制藥、醫療器械、現代中藥、創新化藥為主體,推動國際領先技術成果轉化,打造千億級生物醫藥産業集群。完成創新中心、醫療器械園二期等産業空間建設,推動首都醫科大學、研究型醫院和科學研究中心落地,引進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新型疫苗産業基地、費森尤斯卡比醫藥工廠等一批高端研發和製造項目,搭建專業技術服務平臺,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藥谷”。
國家新媒體産業基地。依託大型文化企業集聚發展基礎,以數字文化為核心,以資訊技術、數字創意、新一代視聽等領域為主導,提升中國(北京)星光視聽産業基地品牌帶動效應,推動中挪綠色創新中心、中國長城信創産業基地等載體建設,規劃5G+視聽創新應用場景,加快中日、中挪國際合作項目落戶,爭取外資文化機構政策突破,探索文化開放發展新模式、新路徑,力爭建設國內一流的數字文化産業示範區。
北京電子商務中心區。發揮産業基礎和貿易開放優勢,重點引進一批垂直領域的跨境電商企業、專業機構,大力發展跨境電子交易、跨境電子支付、跨境産品定制等跨境服務業態,規劃建設1-2個跨境電商特色園區,推動商品通北京供應鏈金融電子商務總部基地項目落地。推動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爭取跨境數據、支付、物流等先行試點落地,探索跨境資訊的有序開放共用,促進跨境電商創新發展。
(三)釋放六大重點領域開放新動能
1.醫藥健康。以生物醫藥産業基地和臨空經濟區為依託,聚焦生命健康、高端醫療器械、創新藥物等重點方向,推動凱普區域檢驗中心、北京細胞綜合體等重大項目建設,完善技術創新、企業孵化、智慧製造全鏈條産業功能,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醫藥健康集群。推動北京生命健康創新示範區建設,鼓勵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研發和高端醫療服務等重點領域發展,營造高端産業集群生態。加快推進綜保區生命健康口岸建設,爭取跨境遠端醫療、國際合作研發審批、急需醫療器械和研發用材料試劑設備通關等突破性政策在大興自貿試驗區落地。爭取在大興自貿試驗區設立醫療器械創新服務站,加快醫藥産業轉化速度。
2.新能源智慧汽車。加快大興國際氫能示範區建設,佈局氫能研發創新和産業化功能,借助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和京東“亞洲一號”物流基地等應用場景,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在機場巴士、城市物流等領域的商業化應用,引領和帶動新能源汽車跨越式發展。落實新時期全市新能源智慧汽車發展部署,堅持差異化定位,重點突破智慧網聯、智慧駕駛、智慧終端等關鍵核心技術,培育新能源智慧汽車産業大數據、檢驗檢測、“網際網路+”運營等新興業態,加快形成協同化、鏈條化發展格局。
3.航空服務。積極配合對外區域通道的統籌規劃建設,推動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和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聯動發展,完善高品質航空保障。堅持全産業鏈佈局,規劃建設國際航空總部園、臨空科技創新園,大力發展航空科技、航空物流、航空維修、航空租賃等服務領域,支援外商獨資飛機維修企業在臨空經濟區落地並承攬境外航空器材包修轉包修理業務,吸引航空公司、國際知名航空教育培訓機構設立航空培訓中心,推動航材保稅、航空口岸功能提升等改革試點實施,加快京東智慧航港、南航複合材料維修基地等重大項目落地,打造航空服務産業集群。研究制定促進北京航空貨運發展政策,推動擴大包括第五航權在內的航權安排,爭取增設更多國內外貨運航線以及貨運航班班次,建設多式聯運中心,完善郵包、快件等貨運服務體系,力爭成為全球航空貨運轉運中心、分撥中心。
4.數字經濟。發揮臨空産業資源優勢,規劃建設數字産業園,培育數字醫療、跨境電商、智慧物流等數字經濟新業態,開發數字貿易、跨境貿易、線上零售等數字融合應用場景,加快推進北京市數據交易所落地,爭取超算中心、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等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全市數字經濟孵化的重要承載地。依託重要數據基礎設施,連接上下游以及多元化市場參與者、中介服務機構的數字經濟發展新業態,帶動數字經濟産業鏈快速發展。推動貿易數字化賦能中心建設,利用數字技術搭建數據運營監管、産品展示交易等貿易綜合服務平臺,探索創新貿易模式、貿易結算方式,推動貿易數字化發展。探索在大興自貿試驗區建立數字貿易特殊監管區,推動開展離岸數據中心服務試點,分階段、分類別探索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推進北京數字貿易試驗區建設。依託中國(北京)星光視聽産業基地建設,聚焦專業視聽、網路視聽、移動視聽等新興領域,支援聯合共建創新應用實驗室,培育數字文化産業生態。
5.離岸金融。以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為核心,積極研究和爭取發展離岸金融業務,鼓勵人民幣在國際清算和貿易結算中使用,分階段逐步建設新興離岸金融中心。支援在大興自貿試驗區探索開展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試點,爭取開展本外幣一體化試點,鼓勵符合條件的中資銀行開展跨境金融服務,切實保障真實合規離岸轉手買賣業務辦理,推動重點行業跨境人民幣業務和外匯業務便利化。積極爭取人民銀行數字貨幣試點在自貿試驗區落地,佈局城市生活、跨境支付等應用場景。落實市級金融改革部署,推動“證照分離”改革、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試點、外商獨資財務公司等政策在全區落地,促進金融業開放創新發展。
6.國際消費。加快超大型國際消費樞紐項目建設,重點引進國內外知名品牌旗艦店、新品首發體驗店、高級定制店,打造集“功能+場景+體驗”於一體的沉浸式消費模式,培育臨空型國際消費集聚區。探索建立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與機場免稅店聯動機制,支援王府井免稅店全牌照運營,落實好免稅店相關政策,打造國際免稅商業品牌。探索消費、預辦登機一體化試點,優化購物離境退稅服務,提升國際消費便利化水準。按照“會展+商業+商務”融合思路,高水準建設國際會展中心,以高端展、國際展、特色展為重點,吸引國內外大展、國際展覽集團入駐,制定具有臨空特色的國際展覽項目指導目錄,探索允許展會展品提前備案等國際高標準會展政策和制度,做大國際會展經濟規模。
三、“兩區”建設工作舉措
(一)完善組織實施機制
參照市級組織架構,成立由區委書記任組長、區長任第一副組長、8位相關區級領導擔任副組長的“兩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涵蓋44個相關職能部門、重點園區。領導小組下設13個協調工作組,由區級主管領導任組長,各部門負責人任副組長。從區屬各部門抽調工作人員,組建實體化辦公的工作專班。
(二)建立“三單”管理體系
按照“三單”管理要求,制定出臺“兩區”建設政策清單、空間資源清單、目標企業清單。目前,已研究擬定23項政策清單,包括高精尖産業、科技成果轉化、新興金融、高層次人才、文化創意等領域現有政策,以及外商投資、研發總部、航空服務等領域擬出臺和爭取落地政策。74個空間資源項目清單,總建築面積2385萬平米,可利用面積1098萬平米。162家目標企業清單,近期擬重點對接10-20家GaWC清單、CB Insights榜單、胡潤全球獨角獸榜、PREQIN Top 100等國際權威榜單企業。
(三)推動京津冀協同開放
以大興自貿試驗區為核心,探索跨區域産業合作、技術市場融通合作、政務服務“同事同標”、公共服務共建共用、聯合授信機制等具有突破性的改革舉措,一體化推進兩個自貿試驗區建設,打通各項政策及制度創新試點,強化聯動創新和複製應用。與河北自貿試驗區協同推進綜合保稅區建設,在全國率先打造“一個系統、一次理貨、一次查驗、一次提離”港區一體化監管模式。推進大興機場片區大興區域和廊坊區域建立人才跨區域資質互認、雙向聘任,建立統一的技術市場,實行高新技術企業與成果資質互認,積極探索人才、資金、技術等生産要素跨區域流動。依託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機制,推動自貿試驗區與京津冀優勢園區産業化合作,共同打造協同開放載體。積極推動大興國際機場和天津港口合作,快速提升京津冀區域多式聯運服務能力。
(四)加強要素制度保障
瞄準全過程、全鏈條開放創新需求,提高資金跨境流動效率,推動數據安全有序開放,強化高端人才服務保障,創新土地資源供給模式,提升對國際要素和市場主體的承載力。發揮臨空區、自貿區、綜保區的改革優勢,積極爭取和推動土地資源配置、建設項目審批、投資貿易制度等領域的試點政策落地,營造與國際接軌的開放政策和制度環境,加快形成高端資源集聚引導效應。
(五)加大政策宣傳解讀
落實市級要求,成立區級宣傳協調工作組,制定“兩區”建設宣傳解讀工作方案、計劃表,分領域、分區域抓好傳達部署,開展專家政策宣講、幹部培訓,組織召開“兩區”政策落地、項目落地等重要節點的新聞發佈會、集中簽約儀式、海外推介會、公益廣告展示,到2021年8月之前預計舉辦各類宣傳解讀活動超過100場次。
(六)強化外資項目招商
成立“兩區”建設招商引資協調工作組,籌建聯合招商專班,建立智慧招商資訊平臺,繪製招商地圖,對照GaWC企業、世界500強、國際權威榜單擬定招商目標企業長短名單,制定外資招商任務計劃表、動態項目庫,建立重點外資項目“一對一”管家服務制度,主動對接頭部外資企業管理團隊,面向具備條件的海外地區“走出去”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