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規範性文件
  1. [主題分類] 衛生、體育/衛生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20-12-01
  6. [發文字號] 〔〕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20-12-04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年 第期(總第期)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關於印發《北京市醫防融合培訓方案(2020年-2022年)》的通知

列印
字號:        

市中醫管理局、市醫院管理中心,各區衛生健康委,各有關醫療衛生機構:

  為貫徹落實《加強首都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加強我市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現將《北京市醫防融合培訓方案(2020年-2022年)》印發你們,請遵照執行。遇有問題請及時反饋我委。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0年12月1日  

  (聯繫人及聯繫方式:石菁菁,83970736;白冰,83970737)


北京市醫防融合培訓方案(2020年-2022年)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意見精神和行動計劃要求,提高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院前醫療急救機構和二、三級醫療機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加強醫療衛生與公共衛生的融合,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醫防融合為導向,圍繞交叉培訓需求,完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勝任力為核心的培訓體系。通過開展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的規範化培訓,建設一支素質高、技術精、能力強的醫防複合型骨幹醫師隊伍,進一步提高全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保障能力和水準。

  二、培訓目標

  通過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醫防融合培訓,到2022年,全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院前醫療急救機構和二、三級醫療機構間進行交叉培訓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達到600人以上,建設一批公共衛生與臨床醫療相結合的培訓基地和培訓教材。

  三、培訓對象

  (一)二、三級醫療機構擬晉陞副高職稱的內科類(包括內科、兒科、急診科、全科、感染科)醫師。

  (二)急救中心擬晉陞副高職稱的臨床醫師。

  (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擬晉陞副高職稱的公共衛生醫師。

  (四)自願參加培訓的其他醫師。

  四、培訓內容

  二、三級醫療機構臨床醫師以強化公共衛生應急能力、院前醫療急救能力和傳染病診治能力為主。急救中心臨床醫師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生醫師以強化臨床診療和院感防控能力和傳染病診治能力為主。

  (一)公共衛生應急能力

  傳染病防控法律法規,重點和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控方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衛生應急處置策略,防護、隔離、轉運、消毒等傳染病疫情處置技能,流行病學調查技術等公共衛生應急知識和技術,具體內容見《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培訓細則》(附件1)。

  (二)臨床診療和院感防控能力

  重點和新發、突發傳染病診療方案和早期發現能力,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原則,院感防控體系和措施等,具體要求見《臨床診療和院感防控能力培訓細則》(附件2)。

  (三)院前醫療急救能力

  院前醫療急救法律法規,急救基本技能,現場處置原則,突發事件應對能力等,具體要求見《院前醫療急救能力培訓細則》(附件3)。

  五、培訓形式和時間

  醫防融合培訓包括課程學習、實操培訓和頂崗鍛煉三個培訓模組,累計培訓時間6個月。

  (一)課程學習

  各項法律法規、文件和工作方案、基本理論知識等內容,採取課堂授課或網際網路+教學等方式開展培訓。

  (二)實操培訓

  公共衛生事件調查與現場處置、個人防護和臨床診療基本技能等實踐要求較高的內容,採取情景或模擬教學、演練和技能考核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方式進行。

  (三)頂崗鍛煉

  根據培訓需要和實際工作安排,培訓對象可到經認定的培訓基地(包括綜合醫院、傳染病醫院、急救中心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進行短期研修和頂崗鍛煉,在晉陞副高職稱前累計不少於半年。其中,二、三級醫療機構臨床醫師到傳染病醫院進修1個月,急救中心不少於3個月,疾控中心不少於2個月(包括課程學習和實操培訓);急救中心醫師和疾控中心醫師到傳染病醫院進修1個月,綜合醫院進修不少於5個月(包括課程學習和實操培訓)。

  六、培訓基地

  根據培訓內容,醫防融合培訓基地為市和16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急救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國家內科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所在醫院,名單見《北京市醫防融合培訓基地名錄》(附件4)。

  七、培訓報名、考核和發證

  (一)報名

  申請參加培訓的人員填寫《北京市醫防融合培訓報名錶》(附件5),向所在單位培訓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單位匯總後填寫《北京市醫防融合培訓匯總表》(附件6)統一向培訓基地提出培訓需求,培訓基地根據需求安排培訓。具體報名時間安排另行通知。

  (二)考核和發證

  培訓基地對完成培訓的人員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後由培訓基地在《北京市醫防融合培訓證明》(附件7)上記錄並加蓋單位公章。《北京市醫防融合培訓證明》作為本人晉陞副高級職稱的重要依據。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管理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統籌管理全市醫防融合培訓工作,成立市醫防融合培訓專家委員會,制定培訓方案和細則,充分利用在京高校、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機構等單位的優質資源,編寫培訓教材,編制培訓課件,組織開展培訓,並對全市培訓工作進行督導和考核。各區衛生健康委負責做好轄區醫療衛生機構醫防融合交叉培訓的動員部署,組織有關醫療衛生機構符合條件的培訓對象參加培訓,加強區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急救站點建設,協助做好培訓的協調和督導工作。培訓基地負責按照培訓要求和報名安排落實培訓計劃,嚴格進行結業考核,完善保障措施,切實保證培訓品質。各二、三級醫療衛生機構、急救中心(站)和疾控中心根據培訓要求,合理安排相關專業人員參加培訓,為培訓人員提供必要保障條件。

  (二)完善激勵措施

  醫防融合培訓納入本市市級繼續醫學教育必修項目管理,完成培訓可按相關規定獲得繼續教育學分。本市二、三級醫療機構內科類(內科、兒科、急診科、全科、感染科)以及急救中心(站)、各級疾控中心的醫師在晉陞副高職稱前,須完成不少於半年的醫防融合培訓,並將培訓時間計入醫務人員到農村基層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服務時間。從2021年起,完成醫防融合培訓的人員優先推薦晉陞,自2023年起作為晉陞的必備條件之一。自願參加並完成醫防融合培訓的其他醫師適用本方案規定,在晉陞副高職稱前優先推薦。

  (三)保障經費投入

  醫防融合培訓經費由政府、單位、社會多方投入。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保障培訓所需的教材編寫、課件錄製、實踐帶教、督導考核等工作。培訓基地為實施培訓提供必要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培訓對象所在單位為其提供便利條件,保障其培訓期間的待遇。鼓勵社會資金支援醫防融合培訓工作。

  附件:1.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培訓細則

     2.臨床診療和院感防控能力培訓細則

     3.院前醫療急救能力培訓細則

     4.北京市醫防融合培訓基地名錄

     5.北京市醫防融合培訓報名錶

     6.北京市醫防融合培訓匯總表

     7.北京市醫防融合培訓證明


附件1

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培訓細則

  一、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基礎知識

  (一)培訓時間:理論授課6學時,實踐培訓6學時

  (二)培訓地點:市、區兩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三)培訓內容:

  1.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內容,掌握醫療衛生機構從業人員的相關權利、義務和工作要求。

  2.學習《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條例》,了解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定義標準、處置流程和管理要求。

  二、傳染病監測與管理

  (一)培訓時間:理論授課12學時,實踐培訓1-2周

  (二)培訓地點:市、區兩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三)培訓內容:

  1.熟悉法定傳染病病種及分類,了解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資訊報告及管理工作規範,掌握傳染病疫情監測報告管理流程與基本要求。

  2.熟悉傳染病疫情網路直報系統的操作運作、掌握常規報告資訊的定義及標準。

  3.掌握醫療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品質核查的原則、方法和主要評價指標,撰寫品質評估報告。

  三、流行病學調查與現場處置

  (一)培訓時間:理論授課24學時,實踐培訓6學時,頂崗鍛煉4-6周

  (二)培訓地點:市、區兩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三)培訓內容:

  1.了解傳染病疫情的概念、一般調查處理原則與程式;掌握流行病學調查的目的意義、基本原則和內容。

  2.了解爆發、重大疫情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定義、一般調查處理原則和程式。

  3.了解需開展個案調查疾病的基礎知識和主要疫情控制措施。

  4.了解重點傳染病的聚集性病例及爆發疫情的判斷標準、調查處理原則、處理程式。

  5.掌握傳染病疫情主要控制措施制定的原則、目的意義、技術標準、內容等。包括密切接觸者和病例的判定、隔離管理,主動搜索方法,環境和物品消毒,易感人群保護等。

  6.掌握傳染病疫情中生物樣本及外環境樣本的採集及運輸方法與規範。

  7.掌握流行病學調查技能與調查報告撰寫規範、要求。


附件2

臨床診療和院感防控能力培訓細則

  一、培訓時間

  頂崗鍛煉6個月,其中傳染病專科醫院1個月,綜合醫院5個月。

  二、培訓地點

  傳染病專科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綜合醫院(北京市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內科專業基地)

  三、培訓內容

  (一)公共衛生機構人員

(一)公共衛生機構人員.png

  通過參與管理病人、參加臨床查房和各類教學活動,參與感控處的日常工作和教學活動。學習與醫防結合能力培訓要求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

  感染科

  1.輪轉目的

  掌握:

  (1)傳染病的消毒、隔離、防護措施;

  (2)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原學知識、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依據、鑒別診斷及治療原則;

  (3)流行性感冒、禽流感的病原學知識、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依據、鑒別診斷及治療原則;

  (4)法定傳染病報告與處理程式。

  熟悉:

  (1)醫院內感染的臨床流行病學與防治;

  (2)腎綜合徵出血熱、鼠疫的病原學知識、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依據、鑒別診斷及治療原則;

  (3)傷寒、菌痢、阿米巴病、細菌性食物中毒等腸道傳染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原則;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的病原學知識、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依據、鑒別診斷及治療原則;

  (4)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學知識、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依據、鑒別診斷及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

  (5)人類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AIDS,艾滋病)的病原學知識、自然史、臨床表現、初篩和確認、抗病毒治療原則;

  了解:

  (1)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的病原學知識、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依據、鑒別診斷及治療;

  (2)黃熱病、登革熱、寨卡、瘧疾的病原學知識、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依據、鑒別診斷及治療;

  (3)炭疽、布魯菌病的病原學知識、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依據、鑒別診斷及治療;埃博拉出血熱的病原學知識、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依據、鑒別診斷及治療

  (4)寄生蟲病的診斷和治療;

  (5)膿毒症與膿毒性休克的發病機制及抗休克治療;

  (6)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

  2.基本要求

  (1)學習症狀、病種要求:

(1)學習症狀、病種要求.png

  要求參與管理住院病人數不少於12例。

  (2)基本技能要求:

  消毒隔離的程式;分級防護要求。在發熱門診進行強化實踐輪轉

  3.較高要求

  在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還應學習以下疾病和技能。

  (1)學習病種: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弓形蟲病、狂犬病、不明原因發熱的診斷思路。

  (2)臨床知識、技能要求:

  腰椎穿刺操作

  心血管內科(1個月)

  1.輪轉目的

  熟悉:心血管系統常見症狀(包括胸痛、呼吸困難、心悸、暈厥)的診斷思路與鑒別診斷;常見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及治療;心血管急、重症的診斷和治療;常用心血管疾病治療藥物的應用;常見典型心電圖診斷;電除顫技術。

  了解:心臟電生理的基本知識、冠脈造影、PCI治療、心臟起搏術、動態心電圖、動態血壓、超聲心動圖。

  2.基本要求

  (1)見習症狀、病種要求

(1)見習症狀、病種要求.png

  要求參與管理住院病人數不少於10例。

  (2)基本檢查及操作見習

(2)基本檢查及操作見習.png

  呼吸內科(1個月)

  1.輪轉目的

  熟悉: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難的診斷思路、鑒別診斷;上呼吸道感染和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學特點、診斷和治療原則;肺炎的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表現、診治原則;肺癌的臨床表現、診治原則;呼吸衰竭的概念、分類、臨床表現和診治原則。

  了解:肺炎的病原學檢查方法,支氣管鏡和內科胸腔鏡的操作方法和臨床意義,呼吸系統藥物的吸入治療,戒煙的方法。

  2.基本要求

  (1)學習症狀、病種及例數要求:

(1)學習症狀、病種及例數要求.png

  參與管理住院病人數不少於10例。

  (2)基本檢查及操作見習

(2)基本檢查及操作見習.jpg

  急診科(1個月)

  1.輪轉目的

  掌握:心肺復蘇(CPR)的基本方法。

  熟悉:常見急症的臨床特點及初步處理;常用急救藥物(心肺復蘇、過敏性休克等)。

  了解:急診科工作模式,分診分級標準,急診科防控工作流程和防控的特殊要求,包括護理工作流程和特點。

  2.基本要求

  (1)學習疾病要求:肺部感染的常用抗菌藥及耐藥感染的治療、急診流感病例的篩查和處置、臨床藥物過敏所致皮疹的識別、參與心臟呼吸驟停復蘇病例救治。

  (2)臨床急救技能:掌握基礎心肺復蘇的實施方法

  內科ICU/呼吸ICU/綜合ICU(選轉1個月)

  1.輪轉目的

  熟悉:危重症患者的評估和轉運;氣道管理;基礎血流動力學監測;常用急救藥物(心肺復蘇及血管活性藥、抗菌藥、抗心律失常藥、解痙平喘藥等)的臨床應用;耐多藥細菌感染的診斷、治療和隔離。

  了解:機械通氣的基本原理及常用模式;深靜脈血栓栓塞;嚴重全身性感染與感染性休克;鎮靜與鎮痛;神經系統功能監測;營養支援的適應證和臨床應用。

  2.基本要求

  (1)見習症狀、病種要求

見習症狀、病種要求.png

  (2)基本技能見習

基本技能見習.png

  感控處(1個月)

  1.輪轉目的

  掌握:

  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關鍵技術,包括醫院感染監測的方法,消毒的原則,標準預防,隔離的原則,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防控要求,手術部位感染防控要求,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感染、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呼吸機相關肺炎的監測與防控要求,手術室、消毒供應中心、感染疾病科等重點部門的感染防控重點要求。疾病預防與控制醫院內管理流程,醫務人員自身防護知識與技能等。

  疾病控制尤其是傳染病管理的法律法規要求、制度與流程,傳染病報告,發熱門診的管理要點,與醫院感染管理、院外管理部門的銜接機制等。

  了解:

  醫院感染病例診斷標準,醫院消毒的常用方法與技術要點,隔離技術的要點與執行重點與難點。重點部位、重點部門的醫院感染防控重點與難點。疾病預防與控制醫院內執行難點等。

  醫務人員的職業防護,各類疾病包括呼吸道傳染病、AFP的監測,患者的健康教育,患者慢病的管理,疾控資訊的管理等。

  2.基本要求

  (1)熟知醫院感染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制度與流程的基本要求與要點。

  (2)完成3個內科病區、3個外科病區、1個重症監護病區醫院感染監測(指導下完成)。

  (3)參加每月病區和重症監護病房的現場督導。

  (4)完成手術部、消毒供應中心、重症監護病房、血液透析、內鏡中心等重點部門的感染防控要點與督導要點的學習。

  (5)參加全院醫務人員職業防護的管理與督導。

  (6)熟知傳染病醫院感染防控的法律法規、制度、流程、管理原則與要求。

  (7)掌握髮熱門診的管理要求與要點。

  (8)掌握傳染病管理尤其是呼吸道傳染病管理的要點與難點。

  3.較高要求

  (1)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管理要求。

  (2)參與一項醫院感染防控的課題,並實施。

  (3)能獨立處理與管理病區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

  (4)能設計醫院感染的聚集性疫情的調查方案。

  (5)能獨立巡查發熱門診的感控和傳染病工作。

  (6)能獨立協調與處置醫院內的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的管理要求與流程。

  (二)院前醫療急救機構人員

(二)院前醫療急救機構人員.png

  通過參與管理病人、參加臨床查房和各類教學活動,參與感控處的日常工作和教學活動。學習與醫防結合能力培訓要求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

  感染科

  1.輪轉目的

  熟悉:

  (1)傳染病的消毒、隔離、防護措施;

  (2)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原學知識、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依據、鑒別診斷及治療原則;

  (3)流行性感冒、禽流感的病原學知識、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依據、鑒別診斷及治療原則;

  (4)腎綜合徵出血熱、鼠疫的病原學知識、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依據、鑒別診斷及治療原則;

  (5)傷寒、菌痢、阿米巴病、細菌性食物中毒等腸道傳染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原則;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的病原學知識、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依據、鑒別診斷及治療原則;

  (6)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學知識、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依據、鑒別診斷及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

  (7)人類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AIDS,艾滋病)的病原學知識、自然史、臨床表現、初篩和確認、抗病毒治療原則;

  (8)法定傳染病報告與處理程式。

  了解:

  (1)醫院內感染的臨床流行病學與防治;

  (2)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的病原學知識、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依據、鑒別診斷及治療;

  (3)黃熱病、登革熱、寨卡、瘧疾的病原學知識、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依據、鑒別診斷及治療;

  (4)炭疽、布魯菌病的病原學知識、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依據、鑒別診斷及治療;埃博拉出血熱的病原學知識、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依據、鑒別診斷及治療

  (5)寄生蟲病的診斷和治療;

  (6)膿毒症與膿毒性休克的發病機制及抗休克治療;

  (7)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

  2.基本要求

  (1)學習症狀、病種要求:

學習症狀、病種要求:.png

  要求參與管理住院病人數不少於12例。

  (2)基本技能要求:

  消毒隔離的程式;分級防護要求。在發熱門診進行強化實踐輪轉

  3.較高要求

  在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還應學習以下疾病和技能。

  (1)學習病種: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弓形蟲病、狂犬病、不明原因發熱的診斷思路。

  (2)臨床技能要求:

  腰椎穿刺操作(見習2例)。

  急診科(1個月)

  1.輪轉目的

  掌握:院內接診病人的分診分級標準、病情危重度判斷、疾病危重度和風險評分、胸痛中心診療流程、卒中中心診療流程;掌握急診感染性疾病上報流程和防控要點;心肺復蘇(CPR)的基礎理論和進展;常見急症的診斷思路、鑒別診斷及處理;常見急症輔助檢查的選擇、結果判斷及臨床意義;常用急救藥物(心肺復蘇及血管活性藥、強心利尿劑、解痙平喘藥、鎮痛劑、止血藥、抗心律失常藥等)的合理臨床用藥。

  了解:各種危象(如高血壓危象、甲狀腺危象等)、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嚴重紊亂的處理原則。

  2.基本要求

  (1)學習症狀、病種要求:

學習症狀、病種要求-1.png

  要求參與接診和處理病人的總數不少於50例。

  (2)基本技能要求:

基本技能要求-1.png

  3.較高要求

  在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還應學習以下疾病和技能

  (1)病種要求: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MODS)

  (2)臨床知識、技能要求:有創通氣的基本臨床應用。

  (3)報告2份臨床病例(PPT演示)

  呼吸內科(1個月)

  1.輪轉目的

  掌握: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的診斷思路、鑒別診斷;呼吸系統常見疾病(肺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呼吸衰竭、氣胸)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及治療;吸入藥物的用法和合理應用;支氣管鏡和內科胸腔鏡檢查和治療適應證和禁忌證;動脈血氣分析判讀。

  了解:肺癌、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胸腔積液;機械通氣及無創通氣技術;霧化治療;肺功能檢查判讀。

  2.基本要求

  (1)學習症狀、病種及例數要求:

(1)學習症狀、病種及例數要求.png

  要求參與管理住院病人數不少於10例。

  (2)基本技能見習:

基本技能見習-1.png

  3.較高要求

  在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還應學習以下疾病和技能。

  (1)學習病種:

  肺癌、肺結核、胸腔積液、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

  (2)臨床知識、技能要求:

  見習:支氣管鏡檢查、肺功能檢查、多導睡眠呼吸監測。呼吸系統常見疾病影像學檢查判讀;

  參與:機械通氣、無創通氣。

  (3)外語、教學、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完成國外有關文獻綜述或讀書報告1篇,參與教學、科研活動。

  心血管內科(1個月)

  1.輪轉目的

  掌握:心血管系統的應用解剖和生理;心臟傳導系統的解剖和功能特點;心血管系統常見症狀(包括胸痛、呼吸困難、心悸、暈厥、頭暈)的診斷思路、鑒別診斷;常見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及治療;心血管急、重症的診斷和治療;常用心血管疾病治療藥物的合理應用;常見心臟形態異常的胸部X線表現;常見典型心電圖診斷;電除顫技術。

  了解:心臟電生理的基本知識、冠脈造影、PCI治療、心包穿刺術、心臟起搏術、動態心電圖、動態血壓、超聲心動圖。

  2.基本要求

  (1)學習症狀、病種及例數要求:

學習症狀、病種及例數要求-1.png

  要求參與管理住院病人數不少於15例。

  (2)基本技能見習:

  3.較高要求

  在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還應學習以下疾病和技能。

  (1)學習病種:

  心包疾病、肺血管病、感染性心內膜炎、常見的成人先天性心臟病。

  (2)臨床知識、技能要求:

  了解:心包穿刺術、臨時心臟起搏術。

  報告解讀:動態血壓、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

  (3)外語、教學、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完成國外有關文獻綜述或讀書報告1篇,參與教學、科研活動。

  內科ICU/呼吸ICU/綜合ICU(1個月)

  1.輪轉目的

  掌握:常見危重症的診斷和緊急處理;危重症患者的評估和轉運;氣道管理;機械通氣基本原理及常用模式;基礎血流動力學監測;常用急救藥物(心肺復蘇及血管活性藥、降壓藥、抗心律失常藥、解痙平喘藥、抗癲癇藥等)的臨床應用;感染和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輸血指徵;營養支援的適應證和臨床應用;酸鹼失衡及電解質紊亂的診斷與治療。

  了解:高級心臟生命支援治療(ACLS);張力性氣胸;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嚴重全身性感染與感染性休克;床旁呼吸功能監測(氣道阻力,呼吸系統順應性);床旁心輸出量監測(前負荷,後負荷,心肌收縮力);鎮靜與鎮痛;神經系統功能監測(顱內壓,頸靜脈球部位血氧飽和度)。

  2.基本要求

  (1)學習症狀、病種及例數要求:

學習症狀、病種及例數要求-2.png

  要求參與管理住院病人數不少於10例。

  (2)基本技能見習:

基本技能見習-2.png

  3.較高要求

  在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還應學習以下疾病和技能。

  (1)病種要求:

  張力性氣胸、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嚴重全身性感染與感染性休克。

  (2)臨床知識、技能要求:

  動脈穿刺術(操作),床旁心輸出量、呼吸功能監測,頭、胸、腹影像學檢查判讀,神經系統功能監測,張力性氣胸診治。

  (3)外語、教學、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國外有關文獻綜述或讀書報告1篇;參與教學、科研活動。

  感控處(1個月)

  1.輪轉目的

  掌握:醫院感染管理和傳染病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制度、流程,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關鍵技術,包括醫院感染監測的方法,標準預防,手衛生,消毒的原則,隔離原則,多重耐藥菌的醫院感染防控要求、醫療廢物的處置。醫院感染防控的應急預案,醫務人員自身防護的知識與技能,疾病預防與控制醫院內管理流程,傳染病報告要求。

  了解:醫院消毒的常用方法與技術要點,隔離技術的要點與執行重點與難點。疾病預防與控制醫院內執行難點。

  2.基本要求

  (1)通過診療工作,掌握醫院感染管理和傳染病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制度、流程。

  (2)掌握傳染病醫院感染防控原則、報告要求。

  (3)通過臨床診療工作,掌握標準預防、手衛生、多重耐藥菌感染防控的措施等。

  (4)通過臨床診療,掌握預檢分診與傳染病的報告要求。

  (5)通過臨床實習,掌握醫務人員自我防護的分級要求與相應的防護技能及職業暴露的應急處理流程。

  (6)通過演練,掌握醫院感染防控的應急預案與處置流程。

  3.較高要求

  (1)通過診療工作,掌握醫院感染監測方法與診斷標準。

  (2)掌握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

  (3)完成急診科、病區、手術部、消毒供應中心、重症監護病房、血液透析、內鏡中心等重點部門的感染防控要點與督導要點的學習。

  (4)了解隔離的要求與措施、醫療廢物的分類與處置。

  (5)熟悉各種侵入性操作感染防控的具體要求與措施。

  四、培訓報名

  (一)疾控系統單位: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聯繫電話:64407255

  (二)院前醫療急救系統單位:北京急救中心

  聯繫電話:66098037


附件3

院前醫療急救能力培訓細則

  一、培訓時間

  頂崗鍛煉3個月,其中輪轉培訓1周,跟車實習1周,獨立值班10周。

  二、培訓地點

  北京急救中心、各區急救中心站(不含西城區)

  三、培訓內容

  (一)輪轉培訓

  院前醫療急救工作流程、常用急救用品和設備的使用、患者的搬運與轉運、院前醫療急救常見急危重患者的識別與處置、創傷四項基本技術、突發事件現場檢傷分類和現場處置等。

  (二)跟車實習

  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一對一跟車實習,熟悉院前醫療急救日常工作流程,掌握理論培訓課程中所學到的內容。

  (三)獨立值班服務

  獨立完成院前醫療急救出車工作,原則上按4班2運轉的方式上下班,即白班、夜班、下夜班和休息,具體由所在急救中心站負責管理。

附件4-7.png

分享: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