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規範性文件
  1. [主題分類] 商貿、海關、旅游/其他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20-04-29
  6. [發文字號] 通政辦發〔2020〕9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20-04-30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年 第期(總第期)

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2020年通州區促進消費提檔升級工作措施》的通知

列印
字號:        

通政辦發〔2020〕9號

各街道辦事處,各鄉、鎮人民政府,區政府各委、辦、局,各區屬機構:

  經區政府同意,現將《2020年通州區促進消費提檔升級工作措施》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4月29日


2020年通州區促進消費提檔升級工作措施

  2020年,通州區將全面貫徹落實全市促消費增長工作的統一部署,充分發揮消費增長對全區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立足城市副中心建設和發展大局,圍繞“明確重點、抓好統籌、培育亮點、實現升級”的工作思路,更好地統籌推進商業、文化、旅游、體育、健康、養老、家政、教育、資訊等行業融合發展。為進一步優化消費市場供給,促進重點項目有效實施和運營,深入培育消費增長新動能,穩步推進全區消費市場高品質發展,更好地滿足居民對安全便利品質消費的需求,制定以下促進消費提檔升級工作措施。

  一、推動服務消費快速增長

  (一)打造旅游、文化、影視、娛樂業優質項目和産品。提前謀劃,研究推出疫情結束後部分景點、旅游線路的優惠措施、特色産品和主題活動,根據季節和節日特點,推出適合市民、游客戶外活動消費的“洗肺”之旅、“透氣”之旅、“放風”之旅,豐富産品供給,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活力,活躍運河文化特色旅游消費市場。利用短視頻、新媒體、“網紅”打卡地等行銷手段,推廣健康旅游産品和消費理念,多渠道吸引自駕、親子、休閒等旅游消費。全年推出不少於10條主題旅游線路,不少於3個演出精品劇目。推動宋莊藝術小鎮、張家灣設計小鎮深化文創産品開發,優化“副中心禮物”産品供給。全年力爭新增影院2家,推進影院設備更新升級。支援“音樂+”城市文化生活融合創新,充分利用臺湖演藝小鎮、國家舞美基地、現代音樂學院等資源,結合轄區內現有閒置廠房打造livehouse小型音樂場所,促進演藝消費,加快優質項目落地進度。加大對文化、演藝活動等宣傳推廣。(區文化和旅游局、區委宣傳部、宋莊鎮、張家灣鎮、臺湖鎮、梨園鎮、區融媒體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促進健身和體育消費。鼓勵支援社會力量舉辦各類賽事。加快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利用疏解騰退空間、城市公園等場所因地制宜建設體育場地設施,推進體育設施建設。落實全市關於全民健身消費補助措施,探索組織開展電子競技、健身、操舞、球類各種網路賽事,促進居家健身器材銷售。年內創建2個全民健身示範街道和體育特色鄉鎮,建設10公里社區健走步道,80套健身路徑,10片足球、籃球等多功能運動場地,舉辦10余項賽事活動,滿足疫情結束後廣大群眾健身、觀賽等需求,進一步激發體育消費活力。(區體育局、區衛生健康委、區市場監管局、通州公安分局、市規自委通州分局、區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大力發展高品質教育。積極推進建設2所國際學校,支援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落實教育專項規劃,有效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力促景山學校、首師大附中通州校區、北京二中通州校區等品質學校建成規模並提供高品質教育服務。新增幼兒園學位,全面推進完成無證園轉化工作。加大優質教育資源引入和服務力度。依託網際網路平臺,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創新教育培訓管理方式。(區教委)

  (四)擴大養老服務消費。針對我區養老服務機構在疫情防護期間的運營壓力,制定扶持補貼措施。嚴格落實《北京市居家環境無障礙改造服務管理暫行辦法》,通過階梯式補貼方式引導社會家庭開展居家環境無障礙改造。完成7家鄉鎮養老院升級改造,新建養老驛站20家,健全完善民生保障體系,擴大養老服務消費。發揮群團組織的作用,宣傳和擴展文化養老、健康養老等新形式、新政策。(區民政局、區殘聯、區衛生健康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促進家政服務消費。制定實施《北京市通州區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實施方案》。充分利用市級開發的家政企業共用員工服務平臺,引導區內企業在家政派單環節加強共用互助,提高家政服務供給效率和服務水準。完善家政誠信體系,通過“人證合一”提高並強化家政服務企業及從業人員誠信度。開展家政服務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專項行動,提高從業人員服務品質和服務水準,擴大和促進家政服務消費。2020年培訓家政從業人員1000人次。(區商務局、區經濟和信息化局、通州公安分局、區民政局、區人力社保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提升醫療健康服務能力。落實國際醫療服務、護理服務業等各項改革創新舉措,按照《北京市國際醫療服務發展改革創新工作方案》,促進社會辦醫健康規範發展。加大對優質醫療資源的整合。探索利用網際網路渠道深化中醫網際網路診療和治未病等服務,大力發展中醫藥文化旅游、健康旅游、中醫藥服務貿易。落實信用聯合獎懲措施,推進衛生健康信用體系建設。(區衛生健康委)

  二、促進商品消費穩定增長

  (七)推進傳統商業轉型升級。鼓勵傳統商場實施“一店一策”升級改造,加快推進貴友大廈、藍島大廈、北京華聯、人民商場等企業的改造提升,指導屬地對轄區內傳統商場,組織實施升級改造,各相關審批部門對項目實施、廣告牌設立等審批事項提供支援。持續有效提升重點商圈的活力和品質。制定改造升級方案,通過提升硬體環境、轉變經營理念、引進特色品牌等。鼓勵傳統商場積極爭取市級“一店一策”項目資金支援。(區商務局、區投促中心、區國資委、市規自委通州分局、區城市管理委、梨園鎮、通運街道、北苑街道、中倉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快推進商圈改造提升。發展特色商圈和街區,提升消費環境。充分研判現有重點區域的商圈、街區資源,打造生活性服務業示範街區和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繁榮夜間經濟,建設以東郎電影創意産業園為代表的夜間經濟示範區,打造梨園商圈、運河商務區等一批活力街區和高品質商圈。規劃集約型鄰里商業中心,引導支援商業服務綜合體和社區商業“E中心”建設。加大對商圈的宣傳力度,多渠道做好區級特色消費街區宣傳推介,提升知名度和美譽度,提升商圈集聚效應。(區商務局、運河商務區管委及相關街道、鄉鎮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大力發展首店經濟。鼓勵大型商業載體與國內外知名品牌合作,大力發展首店經濟,落實首店示範項目支援政策,對在本區開設品牌首店、旗艦店的國內外知名企業及授權代理商給予支援。培育展示推介載體,支援首店入駐及品牌新品首發。鼓勵電商平臺、第三方機構等引導國際品牌在區內開設首店。(區商務局、區投促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推進節能宣傳促消費。豐富節能宣傳産品供給,引導區內蘇寧易購等銷售企業開展節能産品系列促銷活動,宣傳吸引消費者購買節能、智慧、高效的家電産品。鼓勵銷售企業開展家電以舊換新業務。統籌加強宣傳,擴大政策知曉率和參與度。(區商務局、區發展改革委、區水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進一步便利社區消費。推進生活性服務業網點佈局建設。制定進一步促進社區商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落實全市生活性服務業網點發展佈局和促進社區商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探索設立智慧廂式便利設施、蔬菜直通車等非固定網點,彌補空間不足短板;推動網點短缺區域精準補建,促進連鎖便利店、早餐等社區商業發展,全年再建設提升基本便民商業網點120家。鼓勵發展便民消費新模式,加大對公共服務設施的利用,探索支援前置倉等新興業態,利用智慧自提櫃、指定設施空間等末端設施,推廣定點收寄、定點投遞、預約送餐等“無直接接觸配送”服務模式。鼓勵大型連鎖企業運用自助收銀、刷臉支付等新技術,提升門店數字化水準。鼓勵無人超市(便利店)、生活性服務業線上線下創新融合的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區商務局、區市場監管局、區城市管理委,各街道、鄉鎮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促進鄉村消費。推動“網際網路+流通”農産品消費,鼓勵發展農産品“直採直購”、“農超對接”等流通模式,搭建農業企業與電商企業購銷平臺,引導區內農産品龍頭企業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平臺,拓展銷售渠道,增強特色産品的辨識度和知名度,促進鄉村消費增長。(區農業農村局)

  三、推動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融合發展

  (十三)打造夜間經濟2.0版。統籌推進重點區域夜間經濟發展規劃。豐富和發展夜間消費環境和場景,新發展1條以上“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分析和研判夜間經濟的重要節點,瞄準暑期、夏季等高峰時間,提前謀劃“點亮夜京城”系列繁榮夜間經濟措施和主題促消費活動,在夜游、夜展、夜讀、夜市等方面挖掘消費潛力。改造提升梨園夜間經濟商圈,增加文化類、體驗類業態;培育宋莊小堡、月亮河等夜間消費區域。(區商務局、區文化和旅游局、梨園鎮、宋莊鎮、新華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擴大資訊消費。拓展資訊服務平臺助力服務消費,宣傳和落實鼓勵直播經濟、平臺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支援企業申報市級相關扶持政策。發揮資訊服務作用,衛生、教育、文化、體育等部門加大力度推動線上診療、線上培訓、線上娛樂、線上體育等資訊服務消費。(區經濟和信息化局、區衛生健康委、區教委、區文化和旅游局、區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促進汽車類産品和服務消費。挖掘汽車銷售企業網上銷售潛力,積極幫助汽車銷售企業爭取市級有關資金支援政策,引導實體汽車銷售商加強與網路購車平臺合作,鼓勵車商增加視頻VR看車、送車到府等服務,鼓勵車商開發軟體,增加網上看車賣車功能,便利消費者購車。適時組織開展汽車消費節活動。(區商務局)

  (十六)發展連鎖經營促消費。深入挖潛骨幹企業,進一步增加規模以上連鎖企業數量,支援品牌企業拓展經營規模,爭取不少於2家規模以上連鎖企業納統。加大示範項目培育,重點支援便民商業、餐飲服務等民生領域的項目,滿足品質消費需求。(區商務局、區統計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培育新型消費服務載體。擴大基礎設施供給,支援企業將可利用的疏解騰退空間改建為大型商業設施。鼓勵利用閒置工業廠區等場所探索建設文化時尚中心、健康管理維護中心、養生養老中心、消費體驗中心等新型載體。利用閒置可利用人防工程開設便民商業網點,探索存量設施空間合理利用模式及長效機制。(市規自委通州分局、區商務局、區人防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推進創新性政策試點落地。圍繞文化、教育、醫療養老、體育、外籍人才管理與服務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認真落實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依託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提出一批創新和改革舉措,促消費增長。(區商務局、區教委、區衛生健康委、區體育局、區人力社保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打造促消費活動系列品牌。根據疫情防控形勢,適時推出系列促消費增長活動。利用暑期、國慶等節假日、重陽節等傳統節日,開展時尚消費、品牌消費、餐飲消費等活動,繁榮活躍消費市場。5月至12月的促銷活動主題包括:餐飲促消費活動、“夜經濟”推廣活動、品牌快閃活動、汽車消費活動、消費扶貧活動、重陽節促消費活動、老字號品牌對接活動等。通過活動,聚合多種業態品牌及商品資源,吸引優質資源激活通州消費活力,推動和促進我區消費增長。(區商務局)

  四、持續優化消費環境

  (二十)提升行業服務品質。指導支援商業服務、文化旅游、教育培訓、衛生健康等行業,強化服務品質行業規範和標準的落實,完善政府、協會、企業多方參與的培訓體系,加強服務人才培養和技能培訓。引導企業制定品牌發展戰略,培育一批優質服務品牌。推動行業服務品質提質升級,打造有溫度的“副中心服務”。推進無障礙設施和服務環境建設,探索公共場所無障礙設施預約服務機制,讓各類人群實現無障礙消費。(區商務局、區文化和旅游局、區教委、區衛生健康委、區人力社保局、區市場監管局、區國資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營造規範有序的消費環境。優化監管服務,開展放心消費活動創建,面向消費者和經營者開展消費教育引導活動,保護消費者權益。進一步加強商業運作環境的監管,打造商務誠信經營體系,優化監管服務,執行生活性服務業企業“一區一照”登記流程,推行營業執照與食品經營許可證“證照同辦”,為副中心重點項目開通綠色審批通道。(區市場監管局)

  五、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

  (二十二)進一步完善總消費促進工作機制和政策體系。繼續發揮總消費促進工作機制協調推進作用,建立區領導定期調度機制,由區政府主管領導調度,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商務局,統籌推進全區促消費增長工作。有關部門要加強疫情對各行業各領域影響分析,結合行業實際加快研究制定針對性政策措施,努力減小疫情對全市消費市場影響。加強各部門數據共用,定期溝通總消費、服務消費等數據指標。(區商務局、聯席會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分享: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