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組通〔2017〕38號
各區委組織部、區人力社保局,各有關單位組織人事部門:
現將《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公務員局印發<關於規範公務員辭去公職後從業行為的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意見》)轉發給你們,請抓好貫徹落實。
一、充分認識《意見》的重要意義。《意見》的出臺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從嚴管理幹部要求,是完善公務員監督約束機制的重要舉措,對於加強權力運作的制約和監督,形成用制度規範從業行為、防止出現公務員辭去公職後從業中的違紀違法現象具有重要意義。各級組織人事部門要自覺提高政治站位,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準確把握《意見》精神,既要嚴格規範公務員辭去公職後從業行為,又要支援人才的合理流動,充分尊重和保障辭去公職人員合法就業和創業的權益。
二、落實日常管理責任。公務員所在單位要與本單位辭去公職的公務員簽署承諾書,明確其從業限制期內主動報告的義務,按照《意見》要求主動與其聯繫,核查從業情況。具有行政審批、行業監管、執法監督等職能的市級機關要結合本單位實際,在2018年6月30日前逐步建立公務員辭去公職後從業行為限制清單,並報送市級公務員主管部門備案。具有行政審批、行業監管、執法監督等職能的區級機關應參照市級機關建立限制清單,報區級公務員主管部門備案。
三、抓好違反從業行為處罰。對於違反從業行為規定的情形,公務員所在單位應如實認定並及時向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報告,由公務員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會同工商、經信等有關部門按照《意見》規定和資訊數據移轉相關程式,給予個人或接收單位相應處罰並納入全市信用資訊系統。
四、強化監督指導。各級公務員主管部門要對各單位落實公務員辭去公職後從業規定情況進行指導和監督檢查。要加強與工商、市場監管等部門溝通、聯繫、協調和配合,從嚴把關,加大對公務員辭去公職後從業行為的監督檢查力度。
五、健全工作機制。建立由市級公務員主管部門牽頭,工商、經信等部門參與的工作機制,強化部門間協調配合,抓好公務員辭去公職後從業規定的貫徹落實。
各區局級單位組織人事部門每年12月31日前將本年度貫徹落實《意見》情況報市級公務員主管部門。同時,在貫徹執行《意見》中有任何問題和建議,請及時報告。
中共北京市委組織部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2017年7月14日
中共中央組織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 國家公務員局印發《關於規範公務員辭去公職後從業行為的意見》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組織部、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公務員局,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各人民團體幹部人事部門,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黨委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公務員局:
現將《關於規範公務員辭去公職後從業行為的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中共中央組織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
2017年4月28日
關於規範公務員辭去公職後從業行為的意見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全面從嚴治黨、從嚴管理幹部要求,加強對權力運作的制約和監督,防止出現公務員辭去公職後從業中的違紀違法現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等法律法規,對規範公務員辭去公職後從業行為提出如下意見。
一、本意見所規範的公務員辭去公職後從業行為,是指公務員根據本人意願提出辭去公職,經批准依法解除公務員身份,到國有企事業以外的單位就業或自主創業。
二、各級機關中原繫領導班子成員的公務員以及其他擔任縣處級以上職務的公務員,辭去公職後3年內,不得接受原任職務管轄地區和業務範圍內的企業、中介機構或其他營利性組織的聘任,個人不得從事與原任職務管轄業務直接相關的營利性活動;其他公務員辭去公職後2年內,不得接受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企業、中介機構或其他營利性組織的聘任,個人不得從事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營利性活動。
“原任職務”或“原工作業務”,一般應包括辭去公職前3年內擔任過的職務或從事過的工作業務。
三、公務員辭去公職後從業行為是否違反上述規定,由其原單位認定。省級以上具有行政審批、行業監管、執法監督等職能的機關,應當結合實際,逐步建立公務員辭去公職後從業行為限制清單。
四、公務員申請辭去公職時應當如實報告從業去向,簽署承諾書,對遵守從業限制規定、保守國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以及在從業限制期限內主動報告從業變動情況等作出承諾。
五、公務員所在單位或上級組織(人事)部門在批准其辭去公職前要與本人談話,了解其從業意向,提醒嚴格遵守從業限制規定,告知違規從業須承擔的法律責任。對不符合從業限制規定的,要勸其調整從業意向;經勸説仍不調整的,不予批准其辭去公職申請。對經批准同意辭去公職的,在從業限制期限內,原單位每年至少與其聯繫一次,了解和核查從業情況,發現有違反規定的情形,應當及時向公務員主管部門報告。
六、公務員辭去公職後有違規從業行為的,由公務員主管部門會同原單位責令其限期解除與接收單位的聘任關係或終止違規經營性活動;逾期不改正的,公務員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對其違規從業所得數額進行調查核定,由縣級以上工商、市場監管等部門依法沒收,責令接收單位將該人員清退,並根據情節輕重,對接收單位處以被處罰人員違規從業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違規從業人員為中共黨員的,依照有關黨規黨紀給予相應處分。對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公務員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將辭去公職人員違規從業行為納入個人信用記錄。接收單位為企業的,工商、市場監管部門將其受行政處罰情況錄入企業信用資訊系統。
七、建立健全公務員辭去公職後從業備案和監督檢查制度。經批准同意辭去公職的公務員,由原單位報公務員主管部門備案。公務員主管部門通過專項檢查、接受信訪舉報、了解輿情報道等方式,對各單位落實公務員辭去公職後從業規定情況進行指導和監督檢查。對未按照規定審批,或未履行提醒告知、備案、了解核實等職責,導致辭去公職人員違規從業的,對單位給予通報批評,對相關負責人進行提醒、函詢和誡勉,視情節輕重給予組織處理或紀律處分。
八、要準確把握和執行政策,正確對待公務員依法辭去公職行為,支援人才的合理流動,充分尊重和保障辭去公職人員合法就業和創業的權益。
九、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機關(單位)工作人員,以及公務員交流到國有企事業單位未滿從業限制期限,辭去公職後從業行為的規範,參照本意見執行。
十、本意見自2017年4月28日起施行,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工商總局、國家公務員局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