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規範性文件
  1. [主題分類] 民政、扶貧、救災/社會福利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16-07-01
  6. [發文字號] 西政發〔2016〕8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16-07-01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年 第期(總第期)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實施意見

列印
字號:        

西政發〔2016〕8號

區政府各委、辦、局,各街道辦事處,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及“四個全面”的戰略部署,全面實施《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意見》(國發〔2015〕7號)和《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實施意見》(京政發〔2016〕8號),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更好地融入我區殘疾人事業,切實保障和提升殘疾人生活水準,實現“到2020年地區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廣大殘疾人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住有所居、老有所養,康復全覆蓋、出行無障礙,積極參與和融入社會,與全區人民共創共用小康社會”的工作目標,現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全面提升殘疾人基本民生保障水準

  (一)加大殘疾人社會救助力度

  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殘疾人家庭應保盡保,生活困難、靠家庭供養且無法單獨立戶的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經個人申請可按照單人戶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逐步提高殘疾人醫療救助水準,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及精神障礙患者經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其他補充醫療保險支付後,個人及其家庭難以承擔的符合規定的基本醫療自負費用,通過醫療救助給予適當補助。積極落實臨時救助政策,對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後基本生活暫時仍有嚴重困難的殘疾人家庭或個人,給予應急、過渡性救助。殘疾人申請社會救助的,社會救助經辦機構應當及時受理並提供相應便利條件。開展殘疾人家庭個性化幫困服務,對重度殘疾人與老人共同生活的困難家庭及孤寡重度殘疾人困難家庭開展鐘點家政服務工作。

  (二)積極落實殘疾人福利補貼制度

  認真落實殘疾人生活補助、殘疾人護理補貼、殘疾人意外傷害保險補貼等政策,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品質。落實低收入殘疾人家庭生活用電、水、氣、暖等費用優惠和補貼政策。對轄區內困難家庭殘疾兒童實施生活補貼,逐步提升殘疾人福利待遇。

  (三)幫助殘疾人普遍參加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

  落實殘疾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個人繳費資助政策,確保殘疾人普遍參加基本養老醫療保險。落實殘疾人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補貼制度,優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的醫療康復項目。落實重性精神障礙患者門診免費服藥工作,為其監護人發放看護管理補貼。

  (四)優先保障殘疾人基本住房

  落實嚴重殘疾人家庭優先分配保障性住房政策,通過提供公共租賃住房和發放租賃補貼等方式,保障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家庭基本住房需求。開展殘疾人家庭無障礙個性化改造工作,力爭到2020年全區有需求的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全部實現個性化。

  二、千方百計促進殘疾人及其家庭就業增收

  (五)提高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水準

  加大殘疾人職業培訓力度,積極落實培訓補貼政策,繼續開展“訂單、定崗、定向”式培訓和自主創業培訓。深化西點、軟陶、平面設計、微商加盟等適合殘疾人群體的培訓項目,不斷提高殘疾人就業和創業能力。豐富殘疾人職業技能手段,加強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建設,組織殘疾人積極參加國家及北京市的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努力縮小與高端行業技能水準的差距。

  (六)依法推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

  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要帶頭招錄和招聘殘疾人就業。嚴格依法徵繳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加強資金管理。落實對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的崗位補貼、超比例獎勵政策和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公示制度。對各用人單位和社區公益性就業組織新安置本區殘疾人就業的給予相應的社會保險補貼。鼓勵本區各類企業成規模安置本區殘疾人。

  (七)穩定發展殘疾人集中就業

  積極扶持地區殘疾人集中就業的生産企業和服務企業,積極培育殘疾人集中就業的文化創意産業基地,在生産、經營、技術、資金、物資、場地等方面按政策給予扶持。繼續加強“希聯圓夢”等殘疾人手工藝品品牌建設,搭建更加廣闊的殘疾人産品展銷平臺。政府採購在同等條件下應優先購買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的産品和服務。規範和支援盲人按摩服務業發展,加大盲人保健按摩行業品牌建設力度,加強盲人醫療按摩的服務與管理。

  (八)加快發展殘疾人支援性就業和輔助性就業

  落實殘疾人支援性就業服務辦法及殘疾人職業適應性訓練辦法,促進更多殘疾人實現融合就業。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吸引和支援社會力量積極開展殘疾人輔助性就業項目,並對其在生産設備、無障礙改造等方面給予扶持,到2016年底,至少建立1—2所示範性輔助性就業機構。逐步將輔助性就業培育成殘疾人新的就業增長點。對新成立的殘疾人職業康復勞動項目實施扶持補貼。對參加職業康復勞動訓練的殘疾人實施相應的生活補助。

  (九)大力支援殘疾人多種形式就業增收

  落實對殘疾人個體就業、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的支援政策,鼓勵就業困難人員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加大扶持力度,拓寬就業渠道。充分利用殘疾人創業孵化機構,支援開闢社區便民服務、居家服務、電子商務等適合殘疾人就業的項目,開發社會管理和服務就業崗位,促進殘疾人及其家庭成員社區就業和居家就業,對社區公益性勞動崗位進行適當補貼。規範殘疾人專職委員考核管理,逐步實現基層殘疾人工作者隊伍專業化、正規化發展。招錄基層殘疾人工作者崗位,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有就業能力的殘疾人和殘疾人家庭成員。

  (十)切實加強殘疾人就業服務

  推進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規範化建設,指導社會單位積極挖掘、科學開發適合殘疾人的崗位、工種。加強殘疾人就業服務資訊網路建設,推進職業能力評估、職業培訓、就業推薦和跟蹤指導一體化服務,為殘疾新生勞動力開展更有針對性的就業創業服務。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嚴肅查處強迫殘疾人勞動、不依法與殘疾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等違法行為,依法糾正用人單位招用人員時歧視殘疾人的行為,切實維護殘疾人勞動保障權益。

  三、着力提升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水準

  (十一)建立資訊通報和數據共用系統

  健全殘疾預防機制和兒童殘疾報告制度,建立社會化的殘疾預防和控制工作體系,實施兒童殘疾的早期監測、發現、轉診和干預。建立健全區域殘疾人統計調查制度,推進殘疾人證智慧化工作進程,努力實現殘疾人資訊與人口、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教育培訓、就業扶貧等相關數據互聯共用。

  (十二)推進落實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保障制度

  進一步發揮個性化輔助器具對殘疾兒童就學和殘疾人輔助性支援性就業的保障作用,積極落實新版輔助器具免費適配和購買補貼政策。加大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機構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力度,探索醫療資源與輔助器具裝配資源互補共用模式,鼓勵有條件的機構開展假肢和輔助器具裝配服務,並納入政府購買社會服務項目。

  (十三)完善康復服務體系

  規範綜合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康復專業科室設置,制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康復服務規範,明確康復服務內容,完善雙向轉診制度,構建分層級、分階段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推廣“社區、居家康復模式”,依託專業康復機構指導社區和家庭為殘疾人實施康復訓練,將殘疾人社區醫療康復納入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考核內容。將殘疾人康復服務繼續納入政府辦實事工程,加大個性化康復服務內容,深入實施智力殘疾人音樂治療、精神殘疾人日間照料等特色康復項目。落實殘疾兒童少年康復補助辦法,建立0—6歲殘疾兒童與同齡健全兒童為參照係的個性化康復服務方案,逐步拓寬殘疾兒童康復服務手段。

  (十四)提升殘疾人受教育水準

  全面建設西城區融合教育支援保障體系,建立融合教育推行委員會,確保每名殘疾兒童能夠接受1—3年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階段有能力的殘疾兒童少年都能就近進入普通學校學習。落實融合教育資訊通報制度,建立殘疾學生個人電子檔案,全程記錄發生、干預、教育、康復等資訊,實現跟蹤服務。落實殘疾學生雙重學籍制度和殘疾兒童少年送教到府管理辦法。普通高中要招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學生,特殊教育學校要積極開展在校殘疾學生的職業教育及支援性就業。隨班就讀和送教到府學生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按特殊教育學校學生標準執行。落實對殘疾學生和困難殘疾人家庭子女的各項助學政策,對在各類學前教育康復機構的殘疾兒童給予普惠性資助,推進高中階段殘疾人免費教育,形成惠及學前至高等教育階段所有殘疾學生的全覆蓋資助體系。加大特殊教育教師、巡迴指導教師、資源教師、隨班就讀教師培養力度,整合醫學護理師、康復訓練師、社會工作者等資源,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特殊教育學校及融合教育學校配備非教育類專業人員。

  (十五)豐富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將殘疾人文化需求納入全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大局,改善殘疾人參與文化生活的環境條件,為殘疾人提供基本、均等的文化服務。執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的公園和旅游景區等公共場所向殘疾人免費開放,鼓勵執行市場調節價的公園和旅游景區等公共場所向殘疾人免費開放或優惠開放。區內公共圖書館設立盲人閱覽室或盲人閱覽區,配置盲文讀物及相關設備。充分發揮殘疾人青少兒融合藝術團、殘疾人曲藝基地、殘疾人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等公共文化機構、藝術團體作用,結合地區文化特色,以“殘疾人藝術節”為紐帶,積極開展殘疾人文藝演出、書法、繪畫、攝影、手工藝品創作等文化藝術活動,確保有需求的殘疾人每人每年至少參加三次文化活動。打造“一街一品”殘疾人文體品牌,繼續培育扶持回春操、柔力球、飛鏢、門球、冰蹴球等具有街道特色的殘疾人體育健身項目。以2022冬奧會為契機,探索開展旱地冰壺、臺式迷你冰球等適合殘疾人參與的冬季群體活動。

  (十六)加強殘疾人服務設施建設和服務管理

  建立健全居家安養、日間照料、機構托養相銜接的殘疾人養護照料體系,實現殘疾人基本照料全覆蓋。落實殘疾人入住社會福利機構補貼辦法和社區日間照料支援措施,關注殘疾人類別化托養服務需要。加強殘疾人職業康復中心等各類殘疾人服務設施建設,完善運營管理機制,發揮服務載體作用。通過民非運營、整體託管、購買崗位和服務三種模式分類開展殘疾人溫馨家園改革工作,實現運營管理長效機制。制定殘疾人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意見,搭建區、街、居三級一體的殘疾人服務綜合管理平臺。加大“一卡通”推廣力度,規範其管理和使用。

  (十七)全面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

  完善無障礙環境建設協調機制和新建項目無障礙設施竣工驗收機制,進一步明確各職能部門職責和義務,加強對無障礙設施建設、改造和管理的監督,不斷提高無障礙環境建設水準。加快推進政府機關、學校、醫院、老舊小區、社會福利機構等公共場所和設施的無障礙建設與改造。逐步推進政務網站、公共服務網站等資訊無障礙工作。積極落實殘疾人免費乘車、殘疾人專用車免費停車、殘疾人機動輪椅車燃油補貼等政策。

  四、充分發揮社會力量開展志願助殘活動

  (十八)增強社會扶殘助殘意識

  健全志願助殘服務體系和工作機制,推動助殘志願者組織與殘疾人溫馨家園、職業康復站、特殊教育學校等各類殘疾人服務機構全面對接。加強助殘志願者培訓,推進“社工+助殘志願者”聯動模式,廣泛開展以日間照料、就業支援、支教助學、文體活動和愛心捐贈為主要內容的志願助殘行動和公益慈善活動。圍繞“全國助殘日”、“國際殘疾人日”“兩節”等重點節日開展殘疾人走訪慰問活動。

  (十九)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

  加大政府購買殘疾人服務力度,以殘疾人康復、托養、護理等服務為重點,設計開發殘疾人服務項目,逐步建立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指導目錄。加強政府購買服務事項的事前、事中、事後監管,建立服務品質評價監測體系,完善科學評估機制,實現政府購買服務對擴大殘疾人服務供給的放大效應。

  五、加強對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組織領導

  (二十)健全組織領導機制

  區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要強化職責,建立常態協調機制,及時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各成員單位要將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相關工作納入本部門重點任務,各牽頭單位要落實責任、制定計劃,切實提高殘疾人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水準。各級殘疾人組織要進一步履行好“代表、服務、管理”職能,加強組織建設和能力建設,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為實現殘疾人小康鋪路搭橋。

  (二十一)完善工作保障機制

  要按照支出責任合理安排所需資金,進一步優化和調整支出結構,保障殘疾人事業各方面的支出。要加強殘疾人工作者隊伍建設,強化教育培訓,提升職業素養,增強服務意識,更好地服務殘疾人。健全殘疾人專門協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機制,積極穩妥推進專門協會社團法人登記工作。

  (二十二)強化殘疾人權益保障機制

  全面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辦法》和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執法監督檢查。充分發揮殘疾人服務熱線功能,對所反映的問題積極予以解決,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將殘疾人普法教育納入全區“七五”普法規劃,深入開展社區普法宣傳活動。

  (二十三)做好宣傳動員工作

  加大殘疾人事業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作用,突出做好網際網路及新媒體利用工作。圍繞區域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弘揚人道主義思想,教育廣大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配合全市做好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營造,積極挖掘、樹立我區殘疾人模範典型。

  (二十四)加強督導檢查

  區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要開展殘疾人小康進程監測,明確可供檢查的成果形式和評估驗收標準,及時跟蹤,加強督查,確保2020年底前完成各項任務。

  本意見自2016年8月1日生效,涉及到的西城區具體的殘疾人優惠政策,由區殘聯與區財政局共同制定實施細則。原《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北京市西城區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西政發〔2011〕18號)同時廢止。

  附件:重點任務分工表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

2016年7月1日

分享:
相關解讀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