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政辦字〔2012〕43號
各鄉鎮人民政府,地區、街道辦事處,縣政府各委、辦、局,各縣屬機構:
《密雲縣規劃實施評估工作方案》已經第16次縣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一二年九月十二日
密雲縣規劃實施評估工作方案
按照《北京市城鄉規劃條例》第五十條“城市總體規劃的組織編制機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每五年對總體規劃的實施情況進行評估”的要求,根據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關於開展區縣規劃實施評估有關工作的函》(市規函〔2012〕1144號)的部署,為組織開展好密雲縣規劃實施評估工作,以更高的標準貫徹落實密雲新城規劃和更高的品質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促進全縣城鄉建設與人口、資源、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升綜合競爭力,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原則
(一)規劃目標引領
堅持密雲新城規劃的指導作用,客觀評估分析城鄉建設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及影響。
(二)重點問題突出
以一般性分析評估為基礎,充分整合已開展的相關項目和基礎研究,着重對典型問題和實踐經驗進行總結梳理。
(三)自身特色鮮明
強調主體定位,充分體現密雲縣的發展重心和資源特色。
二、組織領導
成立密雲縣規劃實施評估工作領導小組,由縣長王海臣任組長,常務副縣長王穩東、副縣長李光輝、副縣長蔣學甫任副組長,縣發展改革委、農委、市政市容委、住房城鄉建設委、經信委、旅游委、文化委、教委、科委、計生委、規劃分局、國土分局、公路分局、環保局、交通局、水務局、園林綠化局、民防局、公安局、衛生局、體育局、民政局、統計局、城管大隊、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生態商務區管委會、太子務開發區管委會、流管辦、消防大隊和各鎮街主要領導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規劃分局。成員單位明確1名分管領導和1名聯絡員,確保新城規劃實施評估工作按期、保質完成。
三、重點工作
規劃實施評估工作要根據密雲縣功能定位和資源特色,全面分析《密雲新城規劃(2005年-2020年)》批復實施以來,城鄉發展建設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及影響。
(一)基礎性評估
1.人口變動影響(責任單位:縣統計局、計生委、公安局、流管辦)
(1)2005年-2011年曆年人口數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包括以下內容:城鎮人口、農村人口、戶籍人口、外來人口、年齡分佈、受教育程度分佈(細化到各鎮街的詳盡數據)。
(2)規模變動、結構特徵、空間分佈和演變特徵。
(3)對城市綜合承載力、社會管理的影響及壓力。
2.用地變化特徵(責任單位:縣國土分局)
(1)規模實現度、結構契合度、年度土地供應總量與結構。
(2)利用可改造用地的比例及功能構成、建設用地閒置率。
(3)規劃存量土地資源總量、現狀功能構成及分佈。
3.建成區規模特徵(責任單位:縣住房城鄉建設委)
(1)建成區規模總量、空間佈局、結構比例及演變趨勢。
(2)房屋品質調查分析。
(3)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和抗震節能綜合改造分析。
4.功能結構優化(責任單位:縣發展改革委、經信委、旅游委、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1)重點建設項目與密雲縣功能定位的關係。
(2)發展基礎及特徵、綜合效益與同類區域比較。
5.公共服務能力(責任單位:縣教委、科委、衛生局、體育局、民政局、民防局、消防大隊)
(1)現狀數量、規模與規劃目標的比較分析。
(2)現狀需求的規模缺口、服務半徑覆蓋率(基礎教育、醫療衛生、科技文化、體育、社會福利、社區綜合管理服務、消防、避災場所等)。
(3)規劃調整新增規模與規劃設施承載力比較分析。
(4)空間分佈、需求與供給的協調程度。
6.産業發展水準(責任單位:縣發展改革委、經信委、科委、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統計局、環保局)
(1)總體情況:全縣、新城及各鎮街2005年-2011年主要經濟數據;2005年-2011年各行業的産值情況、收入情況、利潤情況、企業數量、能源消耗情況、就業人員情況;2005年-2011年高新技術企業情況;2005年-2011年經濟發展統計、發展報告、發展計劃等。
(2)經濟開發區發展情況:2005年-2011年主要經濟數據;2005年-2011年各企業的産值情況,收入情況、利潤情況、企業數量、能源消耗情況、就業人員情況;2005年-2011年高新技術企業情況。
(3)密雲縣企業名錄,以及産值、收入、利潤、地址、佔地面積、就業人員情況。
(4)結構調整、投入項目與規劃主導方向的關係。
(5)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地均投入與産出、就業密度,與同類地區的比較;萬元GDP能耗、萬元GDP水耗、萬元GDP電耗,與同類地區的比較。
(6)三次産業特點、産業集群化程度與産業鏈條。
(7)産業發展面臨的問題、需求等。
7.城鄉一體化進程(責任單位:縣農委、統計局)
(1)城鎮建設導致的拆遷安置村莊情況(需提供建設項目名稱),險村險戶搬遷安置情況,村莊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情況。
(2)地區城鎮(城市)化率、城鎮化村莊及人口規模。
(3)城中村的已城市化數量、農民回遷安置人口數量和未實現城市化數量、人口數量。
(4)村莊發展的問題和需求等。
8.歷史文化保護(責任單位:縣文化委)
(1)歷史文化資源的保存及保護狀況(數量、品質、風貌、特色)。
(2)歷史文化保護區人口結構調整情況。
(3)歷史文化保護區的功能疏解、産業提升和發展。
(4)文物的分佈,保護情況,存在問題、需求等。
9.生態環境改善(責任單位:縣市政市容委、園林綠化局、水務局、環保局)
(1)綠地實現率、每人平均公共綠地面積、森林覆蓋率、區域綠地結構佈局規劃吻合度、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
(2)治理達標河段所佔比重、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
(3)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空氣品質達標率、污水處理率。
(4)近年來生態環境恢復及保護相關工作、成效和存在問題、需求等。
10.基礎設施保障與資源節約利用(責任單位:縣發展改革委、市政市容委、交通局、公路分局、水務局、環保局)
(1)城市道路規劃實現率、公交場站實現率等。
(2)規劃實現率(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環衛等)。
(3)水源構成比例變化、年再生水利用率、地下水超採率。
(4)清潔能源佔終端消費能源的比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清潔能源供熱面積比重、集中供熱普及率。
11.實施管理與監督(責任單位:縣城管大隊、各鎮街)
規劃調整優化情況分析、違法建設情況。
12.其他資料提供,請各成員單位工作同志到電子郵箱(用戶名:myghxb@163.com 密碼:69056597)自行下載電子版,按格式認真、詳實填寫,並及時回復到該郵箱(不得自行刪除)。
(二)專題研究
專題研究共分5個專題,每個專題均作為規劃實施評估總報告的分報告,與規劃評估成果一併完成。
1.新城産業定位與重點功能區發展研究(責任單位:縣發展改革委)
深化、細化新城規劃及“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産業發展定位,重點分析密雲生態商務區、經濟開發區、古北水鎮、酒鄉之路、太子務開發區和非水源保護區等重點功能區的發展情況與對策。
2.集體建設用地資源梳理與規劃管理實施模式研究(責任單位:縣國土分局)
梳理全縣集體建設用地情況,探索規劃管理模式。
3.小城鎮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模式研究(責任單位:北京市規劃院、縣規劃分局)
以古北水鎮、華潤希望小鎮等項目為案例,對小城鎮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模式進行研究。
4.公共服務設施支撐能力及發展需求研究(責任單位:北京市規劃院、縣規劃分局)
梳理公共服務設施發展現狀及服務水準,結合養老、教育、醫療等發展規劃對未來發展需求及建設標準進行研究。
5.水源保護與生態補償機制研究(責任單位:北京市規劃院、縣規劃分局)
結合水源保護和生態保護要求,對水源涵養、生態恢復、村莊搬遷等問題的補償措施進行研究。
四、進度安排
密雲縣規劃實施評估工作按照政府組織、部門合作、專家領銜、公眾參與的組織方式,摸清底數,梳理問題,突出特色,研提建議,確保2012年10月底前完成規劃實施評估報告編制工作。具體進度安排如下:
1.8月22日-9月14日,規劃編制單位調研,並開展各項專題的研究工作,收集、匯總基礎資料。
2.9月7日-9月21日,對數據進行梳理,明確主要問題,同步編制規劃評估報告和各項專項研究報告。
3.9月14日-9月30日,結合各專題階段性研究成果,徵求各界專家意見。
4.10月8日-10月15日,結合上階段工作情況,完善規劃實施評估報告及相關專題研究。
5.10月20日前,完成規劃實施評估報告初步成果,提交縣政府審查。
6.10月30日前,綜合各方面意見,形成最終規劃實施報告成果(含各項專題研究成果),提交市規劃委。
五、工作措施
(一)建立例會制度,每兩周召開一次,縣領導主持,各成員單位彙報工作進展情況,及時處理工作中發現的問題。
(二)縣政府督查室負責規劃實施評估的督促檢查工作。
(三)各成員單位根據各自職責,負責提供規劃實施評估所需基礎資料,提出相關建議和意見,按時間節點完成相關專題研究報告。
(四)縣規劃分局負責溝通協調各相關部門,收集整理基礎資料、相關意見和建議,落實基礎性研究工作及新城規划動態維護等相關工作。
(五)各成員單位收集、匯總基礎調研資料和實施評價基礎表後,積極與規劃分局負責人聯繫(附件1)。
- 附件6:2005年—2011年搬遷安置村莊詳細情況調查表
- 附件5: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情況調查表
- 附件7:2005年公共服務設施現狀情況調查表
- 附件1:密雲規劃實施評估工作材料收集負責人聯繫表
- 附件4:2005年—2011年人口變化情況調查表
- 附件3:建設用地結構調查表
- 附件2:建設用地規模變化調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