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門出手!醫療科普不是“流量生意”

日期:2025-08-05 10:32    來源:新華社

分享:
字號:        

  虛構病例、誇大效果,假科普、真帶貨……網際網路健康科普亂象將迎來更大力度整治。

  近日,中央網信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規範“自媒體”醫療科普行為的通知》,明確要求“自媒體”賬號對發佈轉發醫療科普資訊的真實性、科學性負責,嚴禁無資質賬號生産發佈專業醫療科普內容,嚴禁違規變相發佈廣告。

  此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言人胡強強在發佈會上表示,有的“網紅醫生”把醫療科普當作牟利工具,還有的通過誇大治療效果、虛構病例、杜撰故事等手段誤導公眾、斂財牟利。

  醫療科普不能是“流量生意”,科學傳播容不得“江湖忽悠”。

  為醫療科普資訊“立規矩”,通知給出“硬答案”——

  網站平臺應進一步完善醫療“自媒體”賬號資質認證工作,對申請相關資質認證的賬號,區分醫療機構從業人員、醫學院校人員、醫藥研發機構等不同醫療領域人員類型,分類開展賬號資質核查。

  比如,醫生要曬出醫師資格證和醫師執業證,護士得亮明護士執業證……網站平臺應在資質核驗基礎上,在賬號主頁顯著位置強化認證資訊展示。

  同時,網站平臺應進一步強化醫療科普領域認證材料的真實性審核,對證件、單位證明的時間期限、落款部門等明顯可核查的情況,需嚴格比對核查。對醫生、護士等執業資訊,需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資訊查詢渠道進行查驗比對。

  資質有了,內容源頭也得“溯清”——

  引用轉載專業醫療科普內容、引用醫療安全等舊聞舊事、結合醫療領域素材擺拍劇情、借助人工智慧技術生成合成醫療科普資訊、分享傳播真實健康經歷的,需嚴格標注資訊來源或生成合成內容標識。

  值得注意的是,網站平臺應明確告知“自媒體”賬號不得變相發佈醫療、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廣告。介紹健康、養生知識的,不得在同一頁面或者同時出現相關醫療、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商品經營者或者服務提供者地址、聯繫方式、購物連結等內容。

  嚴監管,讓真知識跑得更遠——

  根據新要求,網站平臺應堅決清理傳授無底線蹭流量打造“網紅醫生”、借兩性健康知識傳播色情擦邊內容、利用AI編造發佈涉醫領域同質化文案、編造健康故事售賣商品或藥品、假冒醫生身份開展科普、為售賣保健品鼓動拒絕就醫等違法違規資訊。

  對存在不按要求或虛假標注資訊來源、無資質認證且持續生産發佈專業醫療科普內容、違規發佈廣告、不遵守醫療科普行為規範等問題的賬號,要依法依約採取取消互動功能、清理粉絲、取消營利許可權、禁言、關閉等梯度措施。

  給醫療科普戴上“緊箍咒”,不是要給科學傳播“剎車”,而是為了讓真知識跑得更遠。通知同時要求:持續加大中西醫相關醫療科普知識供給力度,將更多權威、專業的健康知識,以多樣親民的形式傳達公眾。

  生命至上!健康中國的大廈,容不得假科普的“磚”。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