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學技術部會同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發佈《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力支撐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旨在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投向科技創新,實現科技金融服務提質、擴面、增效。在5月22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邱勇表示,此次政策突破以往從金融供給側入手的思路,轉而從科技創新需求側出發,聚焦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融資需求,強化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支援。
已有近百家機構發行科創債券
從發佈會獲悉,《政策舉措》在資本市場方面呈現兩大亮點。其一是建立健全科技型企業資本市場“綠色通道”機制,深化科創板、創業板改革,為企業創新成長提供更適配、更包容的制度支撐;其二是創新性提出建立債券市場“科技板”,為科技創新籌集長周期、低利率、易使用的債券資金。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介紹,債券市場“科技板”將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由人民銀行提供低成本再貸款資金,通過擔保增信、直接投資等方式,並加強與地方政府、市場增信機構合作,共同分擔債券投資人違約損失風險,支援股權投資機構發行低成本、長期限的科創債券。
朱鶴新表示,目前已有近100家機構在發行科創債券,規模超2500億元。更引人注意的是,人民銀行已將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規模從5000億元提升至8000億元,同時將再貸款利率從1.75%下調至1.5%,以引導金融機構為企業研發創新和設備更新提供更大力度、更加精準的貸款支援。
鼓勵科創中心“揭榜挂帥”
《政策舉措》提出推動區域科技金融創新實踐。2024年,科學技術部與人民銀行確定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3個重點地區開展科技金融先行示範。下一步將推動央地聯動落實。
在區域上“有重點”。北京、上海等6個科技創新中心,要發揮創新資源和金融資源豐富的優勢,率先破解科技金融的重點難點問題,特別是要在市場化法治化的軌道上先行先試有關科技金融的創新政策,探索出科技金融的新路徑和新模式。在實施上“有特色”。2025年,科學技術部將會同金融管理部門組織實施科技金融創新政策“揭榜挂帥”,積極鼓勵引導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主動“揭榜”,大膽探索各具特色的創新實踐,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用科技金融的“地方智慧”凝聚創新政策的“含金量”。在操作上“有實招”。地方科技部門要主動對接金融管理部門和金融機構,建立區域科技金融合作機制。
加大科技金融風險補償力度
推進科技金融工作,除政策舉措外,還需配套措施發力。朱鶴新表示,人民銀行將從三方面優化科技金融發展環境:
一是提升政銀企對接效率。據了解,科學技術部將適時推出“創新積分制”2.0升級版,在科技金融重點地區開展“創新積分制”數智底座建設,以高品質數據和人工智慧演算法賦能創新積分評價。二是加快科技公共資訊開放共用。人民銀行將聯合科學技術部加強科技公共資訊共用政策指引,為各地擴大科技資訊共用提供標準。三是推動加大科技金融風險補償力度。配合財政部門用好用足貸款貼息、風險補償等政策,有效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作用,通過多方分攤風險,激勵金融機構提高風險容忍度,開發更便捷、低門檻貸款産品,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信貸、債券等融資支援力度。(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