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從國新辦發佈會獲悉,2025年春運將於1月14日開始至2月22日結束,為期40天。交通運輸部預計,隨着各方政策釋放,2025年春運出行需求會更加強烈,出行總量和單日峰值都可能創歷史新高。為此,交通運輸部已牽頭成立綜合運輸春運工作專班,力爭努力實現“平安春運、溫馨春運、便捷春運”目標。
同時,時值歲末年初,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李揚還曬出了2024年交通工作成績單,表示對成績感到“非常自豪、振奮、充滿信心”。
談及對交通行業發展信心的來源,李揚指出,其一源於龐大需求催生的內生動力。回望2024年春運,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高達84億人次。國慶假期7天出行人數達20億人,尤其是國慶假期首日各項出行數據更是再創新高:10月1日出行總人數達到3.3億人次峰值;鐵路客運量達到2144萬人次,創單日新高;高速公路車流量達6841萬輛,其中新能源車佔比15.9%,旺盛出行需求為交通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其二是發展基礎更牢。我國綜合立體交通網邁上新臺階,里程已達600萬公里。深中通道等重大項目竣工運營,民航預計新增5個頒證民用運輸機場,鐵路營業里程超16萬公里,其中高鐵超4.6萬公里,新增公路通車里程約5萬公里,新改擴建高速公路超8000公里。國際交通通道也有大突破,跨裏海運輸走廊、公路直達運輸及秘魯錢凱港開港,為中歐、中拉貿易打通新航路。
其三是發展後勁十足。一系列經濟增量政策讓交通紅利不斷釋放,“兩重”“兩新”政策持續落地顯效,11月貨運量、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上揚,同比分別加快4.2%、3.7%,為後續發展攢足後勁,持續推動交通運輸業穩步前行。
展望2025年,李揚認為有挑戰亦有機遇,且機遇大於挑戰。一方面,緊握政策“指揮棒”,推進重大工程建設。已擬定2025年重大工程清單,在建的平陸運河、上海港小洋山北集裝箱碼頭、滬渝蓉沿江高鐵等項目快馬加鞭,加速編織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
再者,發揮綜合交通運輸優勢,助力降本增效。預計2025年有望削減全社會物流成本3000億元,為實體經濟尤其是製造業提供堅實支撐。還將深化綜合運輸體系改革,推進鐵路體制改革,加快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通過改革釋放發展活力。
此外,狠抓安全生産,讓民眾出行安心無憂。將在2025年春運和“五一”前後開展兩次全國性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針對春節、“五一”、國慶三個假期,採取“30條硬措施”,以更加嚴格的標準提升假期安全。(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