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發改委:我國經濟運作總體保持回升向好態勢 “兩新”政策有望加大力度擴大範圍
10月以來,我國經濟運作總體保持回升向好態勢,經濟運作中的積極因素在持續增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新聞發言人李超11月19日在例行發佈會上介紹,隨着存量政策持續顯效、增量政策有效落實、政策組合效應不斷釋放,11月、12月經濟運作有望延續10月份以來回升向好的態勢。
2025年經濟發展有利條件較多
一系列經濟指標印證回升向好態勢。從供給看,預計2024年糧食産量將首次突破1.4萬億斤;10月規模以上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比上月加快0.2個百分點,服務業生産指數同比增長6.3%,比上個月加快1.2個百分點,這也是2024年以來服務業生産指數的最高增速。
從需求看,10月,基礎設施投資、製造業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都有所加快,以人民幣計價的出口同比增長11.2%,比上月加快9.6個百分點。
從預期看,股市樓市交易更趨活躍。10月,全國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總量在連續8個月下降後首次實現增長;滬深兩市日均成交額達1.98萬億元,環比增長近150%。這些數據表明,市場信心得到提振,經營主體預期有所改善。
2025年,我國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和支撐因素依然較多。在發展動力上,重大改革舉措正在加快落地,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正在融合發展,培育新質生産力將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在市場空間上,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明顯,還有巨大的市場需求有待釋放。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一系列重大戰略任務、重大改革舉措、重大工程項目正在全面落地見效。“我們有充足的政策空間和豐富的政策儲備,精準調控、逆周期調節等工具不斷完善,宏觀政策系統整合、精準發力,將有力支撐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總的看,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我們對此充滿信心。”李超説。
“兩新”推動投資消費良性迴圈
2024年,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持續落地,激發品質新生活、産業新動能、市場新活力。消費品以舊換新包括汽車、家電、家居等3大類重點産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推動各地用好15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實實在在地支援消費者對更優質、更智慧、更環保産品的需求,實際操作中家電最高可補20%、汽車最高可補2萬元。家居方面,不少地方專門對適老化改造予以支援。
從數據看,“換新”政策推動家電銷售不斷回暖,10月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銷售額同比增長近40%。設備更新政策聚焦工業、農業、建築、教育、交通、文旅、醫療等7個重點領域,拿出15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直接安排到項目,同時在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發佈112項標準,支援企業開展工藝更新、數字賦能、綠色轉型。
“兩新”政策從供需兩端協同發力,支援企業通過“更新”增強産品迭代升級能力、更好滿足消費需求;也支援居民通過“換新”增加消費、帶動企業投資擴産,從而推動投資消費相互促進的良性迴圈。比如,前10個月全國設備工具、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6.1%,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
關於各方關心的“兩新”政策下一步安排,李超表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一方面將加力支援“兩新”政策效果評估,總結延續好的經驗做法;另一方面也將研究提出未來繼續加大支援力度、擴大支援範圍的政策舉措,待履行相關程式後適時公開發佈,持續以“兩新”政策推動群眾受益、企業獲利、經濟向好。
供暖季能源供需總體平衡
北方地區已進入供暖季,意味着季節性用能高峰期到來。2024年如何保障好群眾溫暖過冬、企業有序生産?
李超説,相關部門在保障能源生産供應、提升頂峰保供能力、能源中長期合同簽約履約、民生用能供應保障、惡劣天氣應對準備以及安全生産等方面已提前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截至目前,儲備方面,全國統調電廠存煤保持在2億噸以上、平均可用超過30天,地下儲氣庫提前完成注氣任務、實現滿庫入冬;生産供應方面,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已達到31.6億千瓦,10月以來煤炭、天然氣持續穩産增産。
“綜合研判各方面情況,預計今冬明春供暖季能源供需總體平衡,資源供應能夠得到有效保障。”她説,極端天氣、國際能源市場波動等風險不容忽視,能源保供工作來不得半點松懈。下一步將千方百計抓好民生等關鍵領域的用能保障,抓好應對尖峰時段、極端天氣等情況的用能保障。(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