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育人“教聯體”2027年縣域全覆蓋

日期:2024-11-02 10:39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全國各地將全面建立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近日,教育部、中宣部、中央網信辦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工作方案》,明確力爭到2025年,50%的縣建立“教聯體”,到2027年所有縣全面建立“教聯體”。

  當前,中小學生“小眼鏡”“小胖墩”等問題仍較為突出,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同向同行、協同發力,為少年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創造有利條件。方案明確,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是以中小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為目標,促進家校社有效協同的一種工作方式。其內涵是整合與學生健康成長、安全管護等育人責任有關的各類主體,包括政府、相關部門、學校、家庭、街道社區、社會資源單位等,建立定期溝通協調機制,有針對性地推動解決學生成長中的突出問題,搭建常態化育人平臺和活動載體,為學生參與文化學習、體育鍛煉、藝術活動、勞動教育、社會實踐、課後服務等提供全方位條件保障。

  建立“教聯體”,各部門必須分工協作。政府部門主要負責推動本地區基礎教育高品質發展,調動各類社會育人資源,提供政策支援和條件保障。教育部門則要推動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協同育人工作,引導學校發揮主導作用和專業指導優勢,強化與家庭、社會溝通協作,形成家校社協同育人合力。

  學校負責做好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健全家校溝通聯繫制度,聽取家長、社會對學校的意見建議,同時整合社會資源,用好思政課和社會實踐教育基地,豐富學校課堂和課後服務內容。家長要履行家庭教育主體責任,培育積極健康的家庭文化,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主動協同學校教育。街道社區要開展各類知識宣講和公益性課外實踐活動,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校外活動與鍛煉空間、假期管護場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體育場館、博物館、科技館等校外活動場所,醫療衛生機構,周邊企業及相關社會資源單位要按照職能職責,結合自身資源特點,為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創造有利條件。

  方案還要求,公安部門加強警校協同,開展護校安園、學生交通安全等專項工作,加強校園周邊治安治理。網信部門開展涉未成年人網路環境專項整治工作,凈化青少年網路環境。衛生健康部門做好兒童青少年健康服務,健全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民政部門加強對困境兒童、留守兒童、流動兒童的關心關愛。市場監管部門對學校周邊食品和學生用品安全進行監督檢查。(何蕊)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