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當前工業經濟形勢?怎樣佈局新興産業、未來産業?7月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推動高品質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圍繞相關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工業形成“全、多、大”獨特優勢
C919大型客機已有6架交付東航,ARJ21新支線飛機共交付139架,“嫦娥六號”實現月背採樣返回,國産最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投入使用……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介紹,近年來,我國佈局建設了30個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覆蓋動力電池、人形機器人、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領域,建立23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178個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部分重點領域取得一批創新成果。
金壯龍表示,我國工業形成了“全、多、大”的獨特優勢,即體系全、品種多、規模大。我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500種主要工業産品中,我國有220多種産品産量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39.9萬億元,佔GDP比重31.7%;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26.2%,佔全球比重約30%。
“我國工業發展雖然取得長足進步,但總體上講,仍處在由大變強、爬坡過坎的重要關口,關鍵核心技術、産業基礎能力等方面還存在突出短板,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生産經營困難依然較多。”金壯龍説。
今年以來,工業經濟運作實現良好開局,呈現持續回升向好態勢。1至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5月份,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同比增長7.5%,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
“當前,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國內有效需求依然不足,工業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仍面臨一些困難挑戰。我們將紮實推進穩增長、保安全、促升級,鞏固和增強工業經濟回升向好態勢。”金壯龍説,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人工智慧、人形機器人等領域新賽道不斷涌現。工業和信息化部要抓住有利時機,鼓勵支援企業率先佈局、持續投入,構築未來發展新優勢。
金壯龍表示,新興産業要培育壯大。對5G、新能源汽車、光伏、鋰電池等優勢産業,要加快強鏈延鏈補鏈,進一步增強技術優勢,擴大市場規模,提升全産業鏈競爭力。對新材料、人工智慧等新興産業,要繼續用好國內大市場和豐富應用場景,系統推進技術創新、規模化發展和産業生態建設,培育一批生態主導力強的領軍企業,形成更多能夠引領産業升級的新興支柱産業。
“未來産業要超前佈局。”金壯龍説,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圍繞未來製造、未來資訊、未來材料等6個方向,特別聚焦人形機器人、腦機介面、元宇宙、下一代網際網路、6G等領域,實施一批科研攻關項目,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標誌性産品,取得一批標誌性成果,建設一批企業孵化器。
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
數字化轉型是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方向。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介紹,近年來,我國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取得了積極進展。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佔全球比重超過50%,工業網際網路實現工業大類全覆蓋,培育421家國家級智慧製造示範工廠。很多製造業企業插上“數字翅膀”後,比同類企業“飛得更快”、更有效率。
前不久,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為系統推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明確了工作目標和實施路徑。
辛國斌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聯合相關部門,以鏈主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重點,優先推動裝備製造企業、大宗耐用消費品生産企業和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企業進行數字化改造。支援數字化基礎較好的企業開展數字化整合應用創新,引導數字化水準較高的企業分級建設一批智慧工廠。制定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一鏈一策”開展製造業重點産業鏈數字化協同改造。支援鏈主企業、龍頭企業開放數據介面,引導供應鏈企業接入,打造一批數字化供應鏈。
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聚焦重點集群、重點園區,建設一批高標準數字園區。暢通園區內數據鏈、創新鏈、産業鏈、供應鏈,探索園區數字化整體提升路徑。繼續實施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提升行動。
累計建成5G基站383.7萬個
近年來,我國資訊通信業發展較快,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更加凸顯。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383.7萬個,佔全球比重達60%以上,實現了“市市通千兆”“縣縣通5G”“村村通寬頻”;5G行業應用已經融入74個國民經濟大類,建成3萬個5G行業虛擬專網、300家“5G工廠”,“5G+工業網際網路”項目數超過1.3萬個。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志國介紹,我國行動通訊探索形成了“超前預研、標準引領、體系創新、網路先行、應用賦能”的發展模式。目前,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全球佔比達42%,5G基站和手機全球市場佔有率均超過50%。我國擁有10.9億網民,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數字消費市場。
“我們將堅持‘建、用、研’統籌推進。”趙志國説,夯實網路基礎設施,穩步推進5G、千兆光網建設;深化融合應用,研究出臺“雙千兆”網路和應用發展的接續政策,加快建設“5G工廠”;強化技術研發,統籌推進5G-A演進和6G研發創新,超前佈局超高速光纖傳輸和下一代光網路。(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