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獲悉,各地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92.6%。下一步,將指導1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打造各具特色的垃圾分類示範樣板。
垃圾分類對於減少環境污染、節省土地資源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有重要意義。2019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九部門印發《關於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將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各地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已取得階段性進展。在分類制度上,全國21個省(自治區)、173個城市出臺了垃圾分類方面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此外,分類體系也初步構建起來,46個重點城市率先建立比較完備的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其他地級城市分類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92.6%。
除了制度、體系上的完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提出,各地還要在回收利用上下功夫,着力抓好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發動群眾,積極探索“一袋式”到府回收模式。
為暢通回收渠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要求各地加快建立可回收物交投點、轉机站、再生資源分揀中心三級體系,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網點與廢舊物資回收網點“兩網融合”,促進可回收物應分盡分、應收盡收。同時,各地應抓好大件垃圾回收利用,建立健全服務體系。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表示,將指導1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打造各具特色的垃圾分類示範樣板,儘快形成可推廣、可複製的典型案例。除了地級及以上城市外,未來縣級市試點工作也將有序展開。(鹿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