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21萬億元,31個省份財政收入全部實現正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到27.46萬億元,支出規模再創新高;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接近6萬億元,按時足額發放得到保證。
這是從2月1日國新辦舉行的2023年全年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的。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新的一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將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用好財政政策空間,提高資金效益和政策效果。
財政收入將繼續恢復性增長
財政部2月1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21萬億元,增長6.4%,財政收入呈現出恢復性增長。就地方來看,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收入分別增長6.7%、6.9%、10.7%和12%,全國31個省份財政收入全部實現正增長。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23年達到27.46萬億元,增長5.4%,支出規模再創新高。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8.9%,教育支出增長4.5%,科技支出增長7.9%,農林水支出增長6.5%,城鄉社區支出增長5.7%。
針對2023年前幾個月財政支出有所收縮的疑慮,財政部國庫司司長李先忠應詢表示,2023年1—5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48萬億元,比2022年同期增加了0.58萬億元,增長了5.8%,“財政支出的力度是大的、進度是快的。”
李先忠進一步指出,2023年6、7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小幅下降,主要是2022年同期存在一次性的大額支出,抬高了基數,使2023年6、7月份增幅有所回落,這在預期之內,不存在財政支出收縮的情況。
“2024年,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李先忠分析稱,從財政收入看,隨着宏觀調控政策效應持續釋放,高品質發展紮實推進,將為財政收入增長奠定堅實基礎,財政收入將會繼續恢復性增長。從財政支出看,將繼續保持必要強度,對地方的轉移支付也將保持一定規模。
不斷加大養老金財政補助力度
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快發展,老有所養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為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近年來各級財政部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財政部資産管理司司長侯俊明介紹,財政部重點從三個方面發力:
不斷加大財政補助力度。2023年,中央財政安排基本養老保險補助資金約1萬億元,重點向基金收支困難的中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傾斜;地方各級財政也積極落實相關支出責任,確保及時足額發放基本養老金。
實施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按照中央部署,這項制度自2022年起開始實施,在全國範圍內對各地基金結餘進行合理調劑。2023年全國統籌調劑資金規模達到2716億元,有效解決了地區間養老負擔和基金結餘分佈不均衡的問題。
加強養老保險基金管理。配合有關部門,規範各地基金收支行為,促進籌資和待遇政策更加公平合理,推動養老保險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續。
“通過落實上述措施,近幾年基金收支狀況得到有效改善。截至2023年底,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已接近6萬億元,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是能夠保證的。”侯俊明説。
談及2024年的重點方向,侯俊明表示,將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補助力度,深入實施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健全相關體制機制,管好守好人民群眾的“養老錢”。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大對養老服務的支援力度,健全機構、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網路,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協同發展,促進養老服務提質增效。
積極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
“2024年,我國要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財政部副部長王東偉表示,重點將支援七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在支援加快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方面,要用好財政補貼、貸款貼息、稅收優惠等政策工具,聚焦新一代資訊技術、積體電路等重點産業鏈,推動解決好基礎産品、核心技術、關鍵軟體等方面的難點堵點問題。還要充分發揮製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先進製造業産業投資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的撬動引導作用,以市場化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製造業重點領域,培育産業新賽道。
針對支援擴大國內需求,在投資方面,要擴大有效益投資。2024年將用好相關國債資金,繼續安排一定規模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適當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等,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在消費方面,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2024年將圍繞居民消費升級方向,推動壯大文化、旅游、教育、養老等新的增長點,加大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調節,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消費意願和能力。
此外,積極財政政策還將重點支援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保障和改善民生、抓好“三農”工作、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以及支援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等。(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