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京津冀魯協同補水3.6億立方米 完成計劃的79.1% 大運河黃河以北段再現水流貫通

日期:2023-04-21 09:37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水利部京津冀魯協同補水3.6億立方米,完成計劃的79.1% 大運河黃河以北段再現水流貫通

碧水豐盈的大運河從滄州清風樓旁緩緩流過。

碧水豐盈的大運河從滄州清風樓旁緩緩流過。

  2023年3月,水利部聯合京津冀魯四省(市)啟動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段生態補水,京杭大運河實現百年來第二次全線水流貫通。此次補水自3月1日開始,較2022年提前了1個半月,計劃5月底完成,向京杭大運河補水4.65億立方米。

  三閘同啟 六源並進

  “三閘同啟,六源並進,是這次補水的顯著特點。”水利部相關負責人説,山西嶽城水庫首先加大下泄流量,山東德州的四女寺樞紐南運河節制閘開啟,岳城水庫水經衛運河與南水北調東線北延工程水、引黃水匯合,進入南運河;位於天津靜海區的九宣閘樞紐南運河節制閘開啟,南來之水經南運河與天津本地水匯合;位於天津河北區的新開河耳閘開啟,引灤水進入京杭大運河天津市中心城區段;此前,北運河水和天津本地水匯合後,與南運河水在天津三岔河口交匯。至此,南水北調東線北延工程、潘莊引黃、官廳水庫、岳城水庫、引灤工程、再生水及雨洪水六個水源的水全部進入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段(自北京市東便門至山東省聊城市位山閘)707公里全線實現二次水流貫通。

  截至4月19日8時,已累計向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河段補水3.6億立方米,完成計劃補水量的79.1%;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河段707公里全部過流。

  全線有水將超70天

  在京杭大運河河北滄州段看到,生態補水讓大運河“88道彎”變得碧水豐盈,再現“明月一夜過滄州”美景。

  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河段全長707公里,主要由通惠河、北運河、南運河、衛運河和小運河組成。小運河除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輸水期有水外,其他時段局部處於乾涸狀態;衛運河主要依靠上游漳河、衛河來水,以及周邊城鎮再生水補水,非補水期和非汛期時常乾涸;南運河德州、滄州、泊頭、青縣、靜海、楊柳青城鎮景觀段和天津市區段靠閘壩控制保持有水,其他河段非補水期常年乾涸。2022年春,水利部聯合京津冀魯四省(市)開展了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生態補水工作,京杭大運河實現百年來首次全線水流貫通,補水河道5公里範圍內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1.33米,衛運河、南運河段全線有水時間達70天以上。此次補水,預計全線有水時長將超過70天。

  精打細算用好外調水

  生態補水是保護治理河湖的重要舉措,是以保護生態為目標,利用本地水,或從水資源豐富的地區“借水”,通過水庫等水利工程“調水”。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李原園説,為實現京杭大運河主要河段在正常來水年份從補水到有水再到水長流的目標,水利部門將科學精準判斷各主要水源的來水情況、各地用水需求等,進一步優化配置各補水水源,算好水賬,挖掘潛力,特別是要優先使用本地水,科學利用非常規水源,精打細算用好外調水,助力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

  下一步,水利部將多措並舉,把京杭大運河建設成為造福兩岸的水脈、貨暢其流的動脈、傳承歷史的文脈。據介紹,水利部已實施2023年華北地區河湖生態補水工作,預計可實現華北地區河湖生態環境復蘇補水27.68億立方米,讓河湖有流動的水、乾淨的水。(韓梅 方鑫)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